简易学具,成就精彩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悄然淡出“江湖”,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活动中主动构建的“做数学”。在这种课堂中,“操作—建模—应用”成了基本的流程。因此学具制作的好坏,直接决定操作活动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
  曾听过多次有关面积单位的公开课,对其中一节的引入片段,依然记忆犹新。
  片段实录:(课前师生各准备了三个袋子)
  1.师生出示第一袋的学具(如图一)。
  师:谁能说说哪个面积大些?
  生:A的面积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看看就知道。
  生2:把它们重叠起来比一比也行。
  师生把A和B重叠在一起(如图二)。板书:重叠法
  (评析:教师没有满足“看出的结果”,而是让学生通过操作,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两张简单的卡片在引出“重叠法” 的同时,实际上是教师在向学生渗透数学素质的培养。)
  2.师生拿出第二袋学具(如图三)。
  师:再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呢?
  有的学生若有所思,有的不断摇头,有的把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图四)。
  师:有结果吗?重叠起来会怎么样?
  生:图形D上面多一些,图形C右面多一些,无法比较。
  师:看来“重叠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有其他办法吗?
  学生陷入了沉思。
  生: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两个图形都分成一些小方格来比。
  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请各小组动手分一分,试试看。
  (评析:对于不能直接看出结果的图形,虽然有了前面的活动铺垫,学生想到了“重叠法”,可学生不知道它是有局限性的。如何让学生认识这种局限性呢?正是学具操作,直观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3.展示分得的结果。
  师:哪种分法比较合理呢?
  生:第二种。因为第二种分法两图中的小方格大小相等,图C含有24个方格,图D中有25个方格,所以D图的面积大。
  师:第一种画的方格为什么不能比较呢?
  生1:因为C、D两图中小方格的大小不同,所以无法比较。
  生2:我知道了,当小方格大小相同时,谁含的方格数多,谁的面积就大。
  4.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两个图形哪一个面积大。 师生拿出第三袋学具。
  生1:图形E含有16格,图形F含有12格,所以图形E的面积大。
  生1:咦,不对,不对,应该是一样大的。
  师:怎么改了?
  生1:我把图形E和图形F叠在一起,正好重合,所以它们是一样大的。
  生2:我发现,如果画的方格大小不同,同样的图形所含的方格数是不一样的。
  师:所以,用画方格的办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必须要求画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方格去比较,才显得方便。我们把这种用来比较的完全一样的小方格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评析:通过对不同画法的展示与分析,使学生初步感知“方格大小相同”的必要性,因而有了统一和学习面积单位的需要。)
  课听到这,你一定会被那跌宕起伏的教学情节所吸引。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不到最后,你一定不舍得离开,离开了还让你回味无穷。此时数学的枯燥荡然无存!是什么把这短短的几分钟演绎得如此精彩?
  一、学具操作,制造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渴求,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出学生的这种渴求,并使其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不竭之源。而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更易达成这种教学目标。可面积单位这一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非常抽象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利用学具,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使教学内容具有了操作性。
  第一次操作:比较A和B的大小,得出“重叠法”;第二次操作:比较C和D的大小,凸显“重叠法”的局限,形成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进而引出“数方格”。第三次操作:比较E和F的大小,再次制造认知冲突:方格数多的图形面积不一定大,使学生自然而深刻地理解了“数方格”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方格大小相等。至此,面积单位的概念引入已是水到渠成了。
  二、学具操作,体验概念的本质
  数学知识、概念及规律都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学具操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外显的内部智力活动的过程,在学具操作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使学生的视觉与动作协同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升华。
  什么是面积单位?教材上没有给出定义,表面上看它是人们在测量面积时所带的“单位”,实际上它应该是一种计量面积的工具。这不需要学生掌握,但必须让学生感悟理解。教师抓住这个极易忽视的核心问题,以它为主线,在教学的引入过程就下足了工夫。不惜通过三次比较操作,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感悟面积单位的本质意义,进而理解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正是这些在观察、思考基础上进行的学具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以上操作,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总是让学生历经山重水复境,再得柳暗花明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热情被一同激发出来。
  如此看来,学具操作实际上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既可以释放自己的激情,习得知识,又可以有效地进行数学思考。平台搭建得成功与否,与教师对学具本身的认识程度有关,与教师对教材理解、处理的好坏有关,与教师对教育技巧掌握的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成就精彩课堂。
其他文献
早在开学初,我就接到领导的电话,说安排我上两节古诗连堂课。当时的我对古诗词的教学真是一片空白,印象中不就是读读、说说、背背吗?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收集、查阅有关古诗词教学的资料。网上观看古诗教学视频,到处去听古诗教学观摩课。可是越到后面,自己的心里越在忐忑,古诗教学看上去简单,实则不易。想要上一堂精彩有新意的古诗研讨课更是难上加难。  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
梅子姐姐:  姐姐,你好!我今年上初三,本来我成绩挺好的,可是上了初三之后,不知道怎么的,成绩就一蹶不振了。我一直觉得以前的自己活得好骄傲,老师们同学们很喜欢很喜欢我,可是现在我的光芒却渐渐被成绩好的同学取而代之。我是班长,但老师却不是很信任我,常常在全班人面前说上届班长好,往往这时我很失落,我很害怕同学们看我的眼神和心态。我知道,老师是以成绩去衡量一个学生的。我想当第一,哪怕是第二我也愿意,但我
为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在今年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唐山市档案馆积极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普法教育,努力强化档案馆干部职工及社会大众的宪法法律意识。  唐山市檔案馆成立了以馆领导为组长的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注重从内外两方面开展普法工作。一是注重内部教育,在单位内开展“学习宪法和档案法”活动,馆领导领
送你一朵小紅花  试试这些产品:  资生堂专业美发芯护理道水活修护系列绒感菁油¥380/100ml  Wella臻活盈彩轻盈护发露¥298/100ml  适合:细软发质  发质细软女孩的终极梦想就是让发根立起来,头发蓬松起来,但今年可以把愿望份额留在别处了,贴头皮的油头造型一样时髦。在这一季发饰潮流中,花卉装饰并不鲜见,令人感受到轻盈浪漫的春日气息。Tom Ford发布会重新回到了洛杉矶,设计师认
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数学课堂的“存疑”导学法以“疑”为主线,围绕设疑、激疑、质疑、解疑展开教学,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矛盾,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走向深入。下面笔者以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一课为例谈谈“存疑”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设疑中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
黑色皮质连衣裙Gabriele Colangelo  “我最近在看《臣服实验》,是身边很多企业家朋友推荐给我的。回想自己生命的很多时刻,我其实一直是一个太‘要’的人,从来没有顺过生命的流,不断在拼命地外求,渴望拿到很多的东西,但现在我想要学习沉浮。年初,我跟团队开会的时候讲,我要顺着生命的流,让它带我去该去的地方,不再去跟浪对抗,也不用再去‘要’什么。这种心态下,我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容光焕发,找到
电视,报纸,全力以赴报道关于四川地震的救灾情况,这些悲惨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地在我眼前浮现,在我脑海里回荡:房屋倒塌,尸体遍地。废墟中一只只软弱无力的手,在微微地颤动;一个个使人心痛的眼神,贯穿了灵魂;尘埃中一颗颗虚弱的心,执着地跳动着……救伤人员在紧急救助,全国各地大量地募捐,献血。  吃晚饭时,听爸妈说,有个孩子被士兵们救出来后,深深地向救他的解放军敬了一个少先队礼。这使我的心不禁有些颤抖了。灾
现行使用的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单元建构的方式来编排的,每个主题单元一般有两三篇主体课文、一两篇略读课文。一个主题单元就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编者试图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相对完整的体验或知识体系。  课本的编排体例变了,教学的方式也要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太习惯于拿到教材后一课一课地备,一课时一课时地设计,把每一节课的知识重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三篇现代著名女作家创作的名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因人而异,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恋、热爱之情,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还要感悟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什么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在这里我想先与大
所有的过往  都无法磨掉  在我们追梦的途中  走得异常艰辛  可没有人一个掉队  因为我们背负故乡亲人的期望  和孩提时的梦想  三十载离别之情  五十年人生历练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不是一尘不染的青山绿水  而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无论走到哪里  我們都带着一颗思乡的心  走出故乡越久  故乡的山水在我心中越真切  而那过去的  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  故乡啊,久别的人  能为你做点什么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