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的母性光辉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作品《丰乳肥臀》中描绘一位历尽艰辛的母亲形象,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百年孤独》则描述一群男人背后的母亲形象,她们在各自苦难的生命状态下所流露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性格与作者独特呈现方式深深吸引着读者,本文从这两位母亲形象的呈现去探求她们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关键词:母题 母性 原型 民族特色
  母亲是人类文学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正如母亲是人类生命来源一样,注定从自然属性的生理相关发展为社会属性的心理相关,无论社会文化怎样千变万化,她都是传承与影响家族血脉的重要角色,也因此成为文学创作描述不尽的形象。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丰乳肥臀》又一次发掘出新的视角,诠释他心中的母亲形象。而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著称的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作《百年孤独》,也凭籍母亲温情圆融了百年的沧桑。这样的主题在文学史上司空见惯,但两部作品对母亲形象呈现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却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一主题的清新活力与震撼共鸣。
  一、母性呈现——原型再现与原型破碎
  每个民族都对女性有着约定俗成的描述性定义,而母性是女性典型的核心价值要素,由此有了母性原型。拉美的女性原型是“必须是纯洁的伴侣和神圣的母亲,她必须是属于家庭的、忘我的,永远将丈夫和孩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她必须是充满牺牲和奉献精神,逆来顺受的。”[1]这些特点在《百年孤独》中母亲乌尔苏拉身上得到原型再现。作者谈他笔下的女性时说:“我写的女人更有牢固的现实基础,她们的脚稳稳地放在地上;她们坚强,善于忍耐,持之以恒。男人充满了幻想,善于从事疯狂的和壮丽的事业,但是他们缺乏耐心和恒心,在逆境中表现软弱,总是依靠女人的支持,因为女人在逆境中像岩石一般坚不可摧。”[2]这表明作者对拉美女性原型的认同与崇敬,即女性的坚强、忍耐与坚持都为她们的丈夫和家庭的需要。他为实现这样的原型灌注了更多坚韧和勇敢的魄力,于是乌尔苏拉的形象得到了不再是平淡的临摹,而是史诗般的再现。
  作者用“身材娇小,活力充沛,严肃不苟”“勤劳”“意志坚定”为她画像,以妻子、母亲、祖母身份让她见证家族几代人成长,她不仅拥有了纯洁、慈爱、宽厚的品格,还拥有了女王的霸气。她除了对神秘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外,她还勇敢直面现实一切困难。当极富进取心的丈夫沉迷于对神秘未知的探索时,作为妻子的乌尔苏拉毅然担当起家族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靠。当孩子们成人后演绎他们的喧嚣人生时,作为母亲和祖母的她在他们人生低谷时送去坚强的支持,膨胀时帮助他们找回丢失的人性。是她的形象架构了情节的峰回路转,让读者心有所倚。这种情愫是牵系家族人回归的内动力,也再现作者对女人角色的定位:“如果女人不留下来支撑家庭,男人就不知所措。男人之所以能离开家去做事,因为他知道回来的时候家里一切如故”。[3]作者正是抓住如何使家“如故”,什么状态的如故,为平凡母亲形象的不平凡升华开掘到增长点。由此作品对拉美的母爱原型低调且华彩再现,让读者痛快地感受了字里行间中母性光辉与洒脱美。
  而《丰乳肥臀》中的母亲形象则完全是另一种诠释。这位母亲的伟大集中从她经受的苦难中散发出来。她是命途多舛、苦难至极的悲剧女性典型,是作者设定在人生苦难重叠的各个历史十字路口的女人,她时时事事受制于传统世俗女性原型的束缚,要她在个个击破中获取她的存在,从而让读者透视生命的深度与存在的意义。作者曾说:“很多读者,包括一些西方读者和批评家也在问我,我的小说里为什么总是有一种女性至上的感觉,好像女人是包容一切、创造一切的,男人都是病态的、软弱的、破坏的,为什么会这样?我说这可能来自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每当遇到重大问题,家庭生活里出现重大转折,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时,母亲和奶奶的表现,总比父亲和爷爷要坚强。”[4]这是作家的经验所感,通过这部作品让这样的理解形象化、典型化,更还原乡土现实的真实化。主人公承载着“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模具原型,历经塑造和打破,由生存始,为生存终,以血泪彰显生命的意义,直击人存在的基石——活着的代价。我们看到作品中儿时的她“小脚出众”且“相貌超群”,“是非嫁个状元不可的!”的完美传统女性;为儿媳的她从遵循宗法,屈从婆母的逆来顺受,到最后棒杀婆母,破“三从四德”中畸形的“孝”道;从受虐于性无能丈夫“无后为大”的屈辱,与他人诞出八女一子,砸碎“男尊女卑”的愚昧。因为只有这样的“破”才“立”得住作为母亲的存在和实现母亲的给予。正是这种打破中国传统女性原型桎酷走出来的母亲形象才更引发读者注目,为这样的母亲形象所震惊和感叹。
  二、母性崇拜的支点——奉献与苦难
  对母性的崇拜是母性无私的奉献与崇高的爱的给予赢得的。《百年孤独》的舞台上虽然跳动着激情四射的男人们的身影,但读者掩卷那一刻涌上心头的却是那位母亲的淳厚的温暖和勇敢的担当。《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忍辱负重让读者看到的却是生命的力量和执着的奉献。于是充当配角的乌尔苏拉却是维系家族存在的基石。而《丰乳肥臀》的主角即母亲,以深重的苦难度化出神圣的母亲形象。“妇女是强有力的人,强有力的女人。由于她们,历史才继续前进。给人的印象是,男人是历史的主人公,但是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主人公,因为在他们身后有人在支撑着世界,这些人就是妇女。”[5]正因为如此,故事中的男人们无论在怎样的人生喧嚣中,忘记了、忽略了这位母亲,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她都在那——辛勤操劳着,用永恒的母爱营造他们的平静,抚育他们的后代,让男人们得以拥有任意来去的自由,任意挥洒的欲望与追求。作者在创作中谈到这个人物时说到:“在内战前的原始计划中,乌尔苏拉应该死去。此外,按照严格的年代学,那时她已经活了一百岁。然而,如果那时让她死去,书就结束了。所以我考虑,必须让她活下去,直到把书最后写完的那一刻。”[6]可见作者对这位母亲形象的倚重。和作者系作品内容于这位母亲一样,读者同样把漫天驰骋的思绪最终牵系在乌尔苏拉这位母亲的形象上,由此孤独得到爱抚,天马行空得有归宿。读者在掩卷回味中淡去那些叱咤风云的男人们,深深镌刻在心底的却是这位母亲伟大的母爱奉献笼罩下的有如拉美太阳一样的温暖。
  而上官鲁氏的苦难是极致的:前半生为生存忍辱抗争,后半生为母爱守持。世俗“三从四德”中“孝”德为婆母的欺凌提供了合法性;“既嫁从夫”宗法使为妻的丈夫非人的凌辱在劫难逃;“生不出儿子”的“无后为大”更是彻底剥夺了已有七个女儿的母亲作为个体人的存在权利。就在这样的逼迫中母亲对生的祈求和对未来改变命运的期盼走向反抗,逐一击破害人的传统女性原型桎酷来拯救自己于绝境。后半生,在儿女们生离死别,爱恨情仇的背后,母亲守持那份安宁与平和抚慰着他们。然而抗争、忍耐的支撑点在于那摇曳的希望,对于这个希望载体的“我”,母亲唯一的儿子,母亲倾其所有,用她的乳房哺育,用她不屈的精神守护的人,最终却成为了拥有高大躯壳而精神残疾的乳儿。“我”在失去母亲的悲伤中,激荡在读者心中的不是对“我”的同情,而对母亲希望陨落的彻骨悲悯,也正是在这样的情怀中将母亲的苦难N倍地叠加,悲剧极致中迸发出的崇高美和对这种美的崇拜得以升华。
  三、结语
  综上所述,母性承载着苦难的奉献,让“正统的、显性的、官方的政治伦理制度的边缘地带,在终极性的家园意识和人伦情感的中心区域,却始终保留着女性文化的隐性权威。”[7]这种奉献在不同的语境中养成的诸如“我母亲”的宗教般的隐忍和顺从;乌尔苏拉女王般的担当和坚持。这种权威的多样性的阐释使得母性主题的形象得以屹立于文学艺术之林,常绘常新。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人类这个永恒主题诠释,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人物形象所流露出的民族特色和蕴含的价值深度。
  参考文献:
  [1]金灿.现代“圣母玛利亚”——中国女学者眼中的拉美女性.http://world.people.com.cn/GB/17361927.html.人民网-国际频道,2012-03-12.
  [2][3][5][6]朱景东等译.两百年的孤独.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100,100,135,111-112页。
  [4]邱晓雨.莫言解析自己作品:为什么我的小说里女人总比男人强. http://www.yangtse.com/system/2012/10/12/014866714.shtml.扬子晚报网 ,2012-10-12.
  [7]姚文放.母性崇拜:中国审美文化的女性化人格气质.中华读书报,2013-1-2.
其他文献
在《论集》中收录了四位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顾黄初、韩雪屏、曾祥芹研究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的累累硕果。他们的真知灼见,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从心底折服;他们理论研究的杰出贡献,使人们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本文拟就我国四位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在《论集》中对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价分别加以介绍,以就教于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同行。  一、朱绍禹对王松泉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价  朱绍禹先生于2008年元月,
我是一位与漆结缘多年的漆艺老匠人,师从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成都漆艺传承人邹小屏,熟练掌握着成都漆艺的各种传统技法。在漆艺的道路上,我坚定地前行着,并且不遗余力地推广成都漆艺。2015年,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四川省三国漆艺传习社在郫都古镇三道堰正式成立。  漆艺从八千年前的远古走来,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理念,有着深厚历史积淀与民间基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漆艺既要保持传统技艺的流变
油畫 145×150cm 2021年  “蓝天、白云、阳光普照的乡间小路,还有小路两旁灿烂的野花,自然散发的气息......”对长年在外的张富坤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片篱笆、一棵幼苗都让人安详而踏实,故乡美丽、亲切和温情的气息,都是他创作的源泉。  风景自是原乡,心中拥有一片明媚,画面自然也会因之而显得轻快而明朗。该作品正是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来反映人与土地同呼吸、共生存的默契。张富坤希望每一个
古人集联除了翻检书册,更多的时候依靠平素阅读积累,因此集联内容一定程度能够反映作者的学养和诗学旨趣。《宋锦贉题》是顾印愚自己取的书名,“贉”是指书册或字画卷首贴绫处,又称为“玉池”,王士祯《宣和御墨枇杷图歌》说:“宣和文物剧风流,绣褫锦贉穷千秋。”用宋锦作贉池,显得古雅珍贵,因为本书集联主要取自宋诗,故以“宋锦”作比喻。  顾印愚( 1855-1913)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书法家。《益州书画录》载
摘要: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锻炼学生群体对文本材料的字词辨识、中心总结以及应用写作等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阅读理解的系统教学应当立足知识点解析与效率性练习的双元统一,稳步进行文本材料的基本知识剥离,集中进行重点难点讲解,及时进行配套练习强化巩固,从而形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练的同步结合与全面拔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多元探究  引言  阅读理解作为初中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被尊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现代经典”。这部小说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引起了广大青年读者的强烈共鸣。本文从小说主人公塑造出发,分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危机与救赎这一主题,从而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主人公 救赎  引言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是以“遁世”而闻名的美国作家。1951年发表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使他一举成名。从
摘要:移民文学正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补充部分,其作用辐射面广泛,影响层次深远。移民文学如今不仅仅是边缘移民群体的生活符号及象征,同时也是民族主流文化的有力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严歌苓小说的具体阅读理解,结合边缘移民群体文化发展的过去与现在,针对严歌苓小说当中的边缘人生诗性言说部分,作出个人的理解论述。  关键字:严歌苓 移民文学 人性 诗性言说  引言  当今中国文学不仅仅是指传统
主管单位:中共沐川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沐川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雷尧  LEI YAO  《涉川》主编。目前代管沐川县文联工作。2020年,组织全县文艺骨干创作《疫情是命令,人民是天》《未来可期》《逆行的天使》等战“疫”文艺作品40余件,编印了《涉川一一抗击疫情》文艺专刊;组织文艺骨干创作“脱贫攻怪”主题文艺作品50余件,编印了《涉川一一脱贫攻坚》文艺专刊。  寄语  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充满激
摘要:女性作家作品因其作者的性别特色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和表达倾向。本文试图在赏析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前提下,粗略总结和简洁分析当代女性作家作品情感抒写的主要品质。  关键词:安意如 当代女性作家 情感抒写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书名之美  书名来自清代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咖啡飘香,田野秀场,小桥流水……沿着蜿蜒的道路走进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创客中心、高槐故事馆、田野秀场、染云山房、民谣小院等建筑别具一格,文创气息扑面而来,一幅美丽如画的田园山水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曾經的市级贫困村,以“咖啡小镇”而闻名的高槐村,如今已演变成一座崭新的旌韵高槐·文创小镇,是新时代下民间文艺、新文艺群体助力艺术振兴乡村的鲜活“切片”。  一  2014年“不远咖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