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离骚》到汉魏晋诗歌,从唐诗的辉煌到新诗的繁荣,著名的诗人与优秀的诗作似闪耀在星空的群星,熠熠生辉,让后人景仰。诗歌以其情感的丰富,意象的新颖,语言的精练而深受不少文学爱好者的青睐。人教版必修一安排了—个诗歌单元,对学生学习新诗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鼓励学生尝试新诗写作。诗言志,诗咏情,学生学习诗歌,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基于此,我充分利用这~单元的诗歌教学来教学生尝试写新诗,以达到学生诗歌赏析能力的形成、完善、发展。
感 受
学会一门技能,掌握一门才艺,要有真实深刻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写出的诗作能打动人心,首先诗作者要有感受。为此,我充分利用好第一单元所选的诗歌《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教授这些课文时,我不作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品味,反复体验,在诵读中、在品味中、在体验中感知诗歌的形式美、内容美、情感美。在感受中,学生明确了新诗的有关形式,新诗在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比较活泼,不拘格式,自由轻灵,但在整个外在形式上必须像首诗。教材提供的四首诗词就非常典范,学生可模仿这种形式进行创作。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学生对诗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诗作的内容、情感、技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
积 累
要学会写诗,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丰富的情感,再强烈的创作欲望,如果缺乏积淀,就很难写出好的诗作来。为此,要求学生除学好课文上的诗作外,我还给学生补充了不少课外的诗作,让学生积淀起诗歌写作的素材库。学习了《沁园春·长沙》,我把毛泽东这时期有关的诗作提供给学生,如《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等;学习了《雨巷》,我把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印发给学生;学习了《再别康桥》,我让学生去搜集徐志摩的其他诗作。用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头脑中有着诗歌的影子,有着诗歌的形式,有着诗歌的体验,那么写作起来,就不会那么难于下笔。平时,我要求学生多读诗,多读一些现当代的中外著名诗人的诗作,如冰心、舒婷、莎士比亚等,在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为学生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想 象
诗歌是最丰富的文学作品,想象是创作诗歌的重要途径,可以这么说,优秀的诗作都离不开作者丰富的想象。作为学生。要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诗歌的国度里,感受到诗歌的美,在如诗如画中抒发内心深处最真最美的情愫。如《再别康桥》这首诗,诗人徐志摩在描绘母校迷人风光时,用了三幅画来加以展现:金柳图、青荇图、清潭图。诗人在创作这三幅画的时候,就很好地运用了想象,而我们在理解时,也要展开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提供的画面中,从而体验到诗歌的意境美。诗人还运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带有色彩的意象来传达出诗人那种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想象让诗歌可以超越时空,成为诗歌史上永恒、美丽的作品。
创 作
有了真切的感受,有了深厚的积累,有了丰富的想象,学生就可以开始尝试诗歌的写作了。写作时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去着手。形式上要像一首诗,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形式,一首诗写几节。每一节几句,一句几个字,这都是要考虑的。内容上应做到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传达给读者一种美好的情感。给读者以思索与启迪,彰显出青年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当然也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个人情感,但这种情感应当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奋发。在抒发情感时,应结合诗句选取最能表达诗歌情感的意象,要特别注意意象的典型、新颖。同时,把诗歌的语言尽量做得精练、形象而富有哲理。当然也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恰当的技巧对表现诗歌的情感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细节描写的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采用,表达了诗人艾青对大堰河的讴歌之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下面提供我班学生所创作的几首小诗,望能带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使青年学生都能喜欢新诗,创作新诗,用新诗来赞美生活、赞美祖国、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不努力路何处寻
湘南中学秦亚帅月光泻在桌角,夜风吹着帘帷,汗水浸湿衣彩,不努力,路何处寻?月光铺洒神舟,云彩缀着天空,步伐飞快行走,不努力,路何处寻?鸿雁翱翔于空,骆驼行走沙漠,行程永不停止,不努力,路何处寻?
点评:诗作格律鲜明,节奏明快,善于炼字,竞相选取典型而具有意味,传达出了一种昂扬的生活态度。(指导教师:付勇)
金色的梦
湘南中学王智志金色的秋,空中翻飞的失魂落叶。不知哪片是我。无声入水,浸湿了空灵的心!丰硕的秋。田园伫立的空心稻草人,不知哪个是我。默默守候,期待着金色的梦!
点评:秋,给人以无限遐思,小作者由纷纷而下的落叶,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迷惘中坚强,在坚强中守望,给人以昂扬的力量。小诗用语讲究,意境优美,体现了小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指导老师:付勇)
秋之韵
湘南中学秦亚帅秋天的脚步,在秋叶的凋零中,缓缓响起,把岁末的蛩音,浸渍在生命的轮回里。树木和年轮,雕塑着世间的变幻。重复旋转,就似我们的聚散。秋之韵,韵下完美的冬与春。
点评:小诗意境清新,用词精炼而传神,语言形象而饱含哲理。“秋之韵”含蓄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思索与启示。(指导老师:付勇)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
感 受
学会一门技能,掌握一门才艺,要有真实深刻的感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写出的诗作能打动人心,首先诗作者要有感受。为此,我充分利用好第一单元所选的诗歌《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在教授这些课文时,我不作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反复品味,反复体验,在诵读中、在品味中、在体验中感知诗歌的形式美、内容美、情感美。在感受中,学生明确了新诗的有关形式,新诗在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比较活泼,不拘格式,自由轻灵,但在整个外在形式上必须像首诗。教材提供的四首诗词就非常典范,学生可模仿这种形式进行创作。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学生对诗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诗作的内容、情感、技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
积 累
要学会写诗,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丰富的情感,再强烈的创作欲望,如果缺乏积淀,就很难写出好的诗作来。为此,要求学生除学好课文上的诗作外,我还给学生补充了不少课外的诗作,让学生积淀起诗歌写作的素材库。学习了《沁园春·长沙》,我把毛泽东这时期有关的诗作提供给学生,如《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等;学习了《雨巷》,我把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印发给学生;学习了《再别康桥》,我让学生去搜集徐志摩的其他诗作。用这种方式,使得学生的头脑中有着诗歌的影子,有着诗歌的形式,有着诗歌的体验,那么写作起来,就不会那么难于下笔。平时,我要求学生多读诗,多读一些现当代的中外著名诗人的诗作,如冰心、舒婷、莎士比亚等,在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为学生的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想 象
诗歌是最丰富的文学作品,想象是创作诗歌的重要途径,可以这么说,优秀的诗作都离不开作者丰富的想象。作为学生。要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诗歌的国度里,感受到诗歌的美,在如诗如画中抒发内心深处最真最美的情愫。如《再别康桥》这首诗,诗人徐志摩在描绘母校迷人风光时,用了三幅画来加以展现:金柳图、青荇图、清潭图。诗人在创作这三幅画的时候,就很好地运用了想象,而我们在理解时,也要展开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提供的画面中,从而体验到诗歌的意境美。诗人还运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带有色彩的意象来传达出诗人那种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想象让诗歌可以超越时空,成为诗歌史上永恒、美丽的作品。
创 作
有了真切的感受,有了深厚的积累,有了丰富的想象,学生就可以开始尝试诗歌的写作了。写作时可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去着手。形式上要像一首诗,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形式,一首诗写几节。每一节几句,一句几个字,这都是要考虑的。内容上应做到思想积极、健康向上,传达给读者一种美好的情感。给读者以思索与启迪,彰显出青年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当然也可以抒发自己内心的个人情感,但这种情感应当能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奋发。在抒发情感时,应结合诗句选取最能表达诗歌情感的意象,要特别注意意象的典型、新颖。同时,把诗歌的语言尽量做得精练、形象而富有哲理。当然也要注意技巧的运用,恰当的技巧对表现诗歌的情感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细节描写的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采用,表达了诗人艾青对大堰河的讴歌之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下面提供我班学生所创作的几首小诗,望能带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使青年学生都能喜欢新诗,创作新诗,用新诗来赞美生活、赞美祖国、思考社会、思考人生。
不努力路何处寻
湘南中学秦亚帅月光泻在桌角,夜风吹着帘帷,汗水浸湿衣彩,不努力,路何处寻?月光铺洒神舟,云彩缀着天空,步伐飞快行走,不努力,路何处寻?鸿雁翱翔于空,骆驼行走沙漠,行程永不停止,不努力,路何处寻?
点评:诗作格律鲜明,节奏明快,善于炼字,竞相选取典型而具有意味,传达出了一种昂扬的生活态度。(指导教师:付勇)
金色的梦
湘南中学王智志金色的秋,空中翻飞的失魂落叶。不知哪片是我。无声入水,浸湿了空灵的心!丰硕的秋。田园伫立的空心稻草人,不知哪个是我。默默守候,期待着金色的梦!
点评:秋,给人以无限遐思,小作者由纷纷而下的落叶,想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在迷惘中坚强,在坚强中守望,给人以昂扬的力量。小诗用语讲究,意境优美,体现了小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指导老师:付勇)
秋之韵
湘南中学秦亚帅秋天的脚步,在秋叶的凋零中,缓缓响起,把岁末的蛩音,浸渍在生命的轮回里。树木和年轮,雕塑着世间的变幻。重复旋转,就似我们的聚散。秋之韵,韵下完美的冬与春。
点评:小诗意境清新,用词精炼而传神,语言形象而饱含哲理。“秋之韵”含蓄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思索与启示。(指导老师:付勇)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