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卷材料相当丰富,在20道客观题中有19道使用材料,材料情境与选项设置关系密切,材料的使用效能高。选入题的材料有历史照片、广告、信件、时事新闻、历史著作、人物言论、报纸报道等。与2010年相比,材料的创新力度大,没有使用旧的材料,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较少。由于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意历史问题情境的设计,且在平时编制的练习中也注意采用广东、山东等地试题,所以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情境创设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热点新闻、现实,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教学不能只关注课本,还要关注社会。把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把历史知识转变为历史智慧,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笔者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引言设计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热点问题,把美日模拟夺取钓鱼岛联合军事演习等引入新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满腔愤怒地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把学生带入预设的课堂情境,学生迫切想知道日军的侵略罪行,这样就顺利成章地进行新课教学。
二、通过例题创设问题情境,深化主题
1.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三、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仿真的环境,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个人损失,笔者在大屏幕上放映一幕有关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并牢固地掌握传统课堂上可能遗忘的要点。随着内容的进展,让学生们观看更多的反映经济崩溃的幻灯片:一座被遗弃了的农屋,一个失业者在卖苹果,一处失业工人居住的简易木棚群,一列买面包的长队。通过历史场面的创设,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四、利用诗歌、歌谣等方式创设情境
诗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好的诗歌都有一种意境,或雄壮、或凄美、或高远、或辽阔,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怀。
如讲述渡江战役时,笔者就引用了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進行教学。“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此句指何时何事?(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历史背景?(经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国共北平和谈,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中“霸王”指谁?(项羽)因何不可学?(追求虚名,使革命半途而废。)针对当时现实,毛泽东要给中国共产党人以何警示?(提高警惕,揭露敌人的阴谋如“划江而治”等,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
五、利用材料创设情境
如讲斯大林模式时引用下列材料: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通过上述新材料的创设,会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办法。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符合高考历史的发展趋势。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搜集、整理,努力把高中历史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争取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情境创设问题来提高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热点新闻、现实,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教学不能只关注课本,还要关注社会。把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把历史知识转变为历史智慧,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利用热点新闻设计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笔者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引言设计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热点问题,把美日模拟夺取钓鱼岛联合军事演习等引入新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满腔愤怒地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把学生带入预设的课堂情境,学生迫切想知道日军的侵略罪行,这样就顺利成章地进行新课教学。
二、通过例题创设问题情境,深化主题
1.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三、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借助信息技术设计仿真的环境,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个人损失,笔者在大屏幕上放映一幕有关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并牢固地掌握传统课堂上可能遗忘的要点。随着内容的进展,让学生们观看更多的反映经济崩溃的幻灯片:一座被遗弃了的农屋,一个失业者在卖苹果,一处失业工人居住的简易木棚群,一列买面包的长队。通过历史场面的创设,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四、利用诗歌、歌谣等方式创设情境
诗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好的诗歌都有一种意境,或雄壮、或凄美、或高远、或辽阔,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怀。
如讲述渡江战役时,笔者就引用了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進行教学。“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此句指何时何事?(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历史背景?(经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国共北平和谈,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句中“霸王”指谁?(项羽)因何不可学?(追求虚名,使革命半途而废。)针对当时现实,毛泽东要给中国共产党人以何警示?(提高警惕,揭露敌人的阴谋如“划江而治”等,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
五、利用材料创设情境
如讲斯大林模式时引用下列材料: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通过上述新材料的创设,会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办法。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符合高考历史的发展趋势。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搜集、整理,努力把高中历史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争取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