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旅游资源形成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中国旅游产业创造了发展空间。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有效结合,可以有助于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本文将以实例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的结合,并进一步探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业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管理;学业影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形成了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彰显着中国先进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国国土面积之大,也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包括了自然的山川河流以及人文景观。如今,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管理也成为了热门专业。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可以帮助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同时可以有效的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传统文化慢慢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也对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业产生了影响。
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想要提升旅游景点的吸引度,单纯依靠自然或者人文景观,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不光要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同时也要让游客可以切身的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旅游资源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辛勤劳动之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创造与发明的基础。旅游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人文内涵,通过自然风光后面的人文内涵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源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例如在旅游管理学历史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遗产的背后则反映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历史古迹,应该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在探究故宫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索故宫的背景,这个背景包括故宫建立的朝代,故宫的建造原则,建筑规模以及现状等等。故宫的建筑特点充分的反映了当时朝代的文化,从建筑物的形状到每一个配饰,无不反映了明朝当时的兴盛。故宫作为君王的起居场所,展示一朝的最高统治者的起居对于民族兴衰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故宫官网,对故宫的各种历史以及展览进行了解,并且对于重要的部分要熟记在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坚持将儒家思想与旅游管理相結合,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思想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爱人、仁爱。儒家思想倡导我们对于大自然要有博爱与尊重之心[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面,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旅游管理的专业中,将儒家思想与专业相结合,即要求学生在对待自然景观或者人文风景的时候,要爱护它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要礼貌待人,阳光服务。将儒家思想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个细节完美融合,用以不断发展旅游管理,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因此,教学方式也应该有相应的改进,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这样才可以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学生在之前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孔子的名言也都可以进行背诵,因此在此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应用上。如何将儒家思想与旅游管理相结合。
例如在旅游管理学第八章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儒家思想的教学,同时加强参与式教学。组织文化包括广义文化以及狭义文化,在广义文化概念中,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因此可以对儒家思想加以讲解补充。同时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儒家思想对于旅游管理的影响,上海锦江饭店的组织文化是敬业、诚信、合作、礼仪、感恩。这些都与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点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中的三个主义:礼治、德治和仁治,儒家思想指出道德是事业的基础,要求人要严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法等等。组织文化是一个团体的共同价值观,它不是明文规定,但是一种约束,思想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教师在讲授完案例以后,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将儒家思想结合到旅游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去体会儒家思想对于旅游管理的影响。
三、增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高校教育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而言,需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未来,与工作或者科研结合较为紧密,因此也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一种扩展延伸,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将课堂延伸到户外,将文化贯穿于整个旅游管理的环节。教师在安排实践活动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对于要体验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想要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走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鼓励学生成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开展相应的活动;其次,在大范围内举行相关主题活动;最后,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授“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旅游中运用”这一章节时[3],很多学生觉得传统手工技艺在被时代遗忘,随着机械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技艺慢慢被高科技所取代。但是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因此不可以被遗忘,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去继承和发扬。考虑到如今学生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陌生感,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拜访手工技艺传人,学习简单的手工艺的制作,举行相关手工技艺的展览。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在旅游中,可以带领游客进行相关的手工艺制作,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四、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适当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可以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调整课程体系。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重视,这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把旅游文化调整成为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一起进行教学。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提倡旅游管理者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创新旅游模式。这也就对旅游管理者的基本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文化当中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单独设立课时,对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建筑等各方面进行介绍。以朝代为单位,介绍朝代的文化、历史、宗教文化、相关艺术成就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学业。 例如:在中国旅游文化的教学当中,首先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在某種程度上看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旅游给了人们一个机会站在现代去体会原始文化。中国旅游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旅游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壮大。在课堂上可以设立体会开元盛世,感受唐诗魅力的单元,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影音资料展示开元盛世,同时,向学生讲授唐朝历史。在那种繁华的盛世下,对于我国当时人们生活状态,建筑风格,文化的影响。通过赏析唐诗,感受在文人笔下的唐朝。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作为基础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应该保证每节课的节奏紧凑,学生的参与感强。在唐诗赏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朗诵,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
五、开展多样化传统文化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课堂各种设备较为齐全,这也为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释道为核心,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诗词歌赋等,也渗透于我们生活习俗当中。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保证课堂纪律的同时开展相关活动。与大学生生活相隔较近的则是传统节日,例如在春节贴对联,这些与传统节日想联系的传统文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开展多样化、活泼的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5]。
例如在旅游文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课堂活动。例如以春节为背景,可以开展写对联,认识年画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同时课堂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不拘泥于简单的幻灯片展示,可以增加歌舞,诗词朗诵等形式。尽可能的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春节期间进行旅游,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春节的传统文化会因为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要注意就地取材,入乡随俗。管理者要带领旅游者很好的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和基本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合适的方式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作者简介:陈梓楠,1987年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美倩.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业影响[J].城市地理,2015,(10):102-103.
[2]谭奕婷.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J].城市地理,2017,(4):85-89.
[3]王林.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整合渗透式教学探讨[J].教育观察月刊,2017,6(10):56-59.
[4]盛之纯.对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3):62-65.
[5]胡彦,顾敏艳,谭春霞.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旅游类专业渗透式教学路径探究[J].纳税,2017,(26):96-99.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管理;学业影响
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形成了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彰显着中国先进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国国土面积之大,也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包括了自然的山川河流以及人文景观。如今,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管理也成为了热门专业。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可以帮助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同时可以有效的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传统文化慢慢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也对该专业的学生的学业产生了影响。
一、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
想要提升旅游景点的吸引度,单纯依靠自然或者人文景观,是远远不够的。旅游不光要满足游客的视觉需求,同时也要让游客可以切身的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旅游资源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辛勤劳动之后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进行一系列创造与发明的基础。旅游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人文内涵,通过自然风光后面的人文内涵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教材资源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
例如在旅游管理学历史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遗产的背后则反映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历史古迹,应该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在探究故宫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索故宫的背景,这个背景包括故宫建立的朝代,故宫的建造原则,建筑规模以及现状等等。故宫的建筑特点充分的反映了当时朝代的文化,从建筑物的形状到每一个配饰,无不反映了明朝当时的兴盛。故宫作为君王的起居场所,展示一朝的最高统治者的起居对于民族兴衰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故宫官网,对故宫的各种历史以及展览进行了解,并且对于重要的部分要熟记在心。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坚持将儒家思想与旅游管理相結合,提升学生实践水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思想之一,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爱人、仁爱。儒家思想倡导我们对于大自然要有博爱与尊重之心[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面,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旅游管理的专业中,将儒家思想与专业相结合,即要求学生在对待自然景观或者人文风景的时候,要爱护它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要礼貌待人,阳光服务。将儒家思想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各个细节完美融合,用以不断发展旅游管理,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因此,教学方式也应该有相应的改进,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这样才可以在实际的应用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学生在之前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孔子的名言也都可以进行背诵,因此在此阶段重点应该放在应用上。如何将儒家思想与旅游管理相结合。
例如在旅游管理学第八章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儒家思想的教学,同时加强参与式教学。组织文化包括广义文化以及狭义文化,在广义文化概念中,包括了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因此可以对儒家思想加以讲解补充。同时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儒家思想对于旅游管理的影响,上海锦江饭店的组织文化是敬业、诚信、合作、礼仪、感恩。这些都与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观点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中的三个主义:礼治、德治和仁治,儒家思想指出道德是事业的基础,要求人要严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法等等。组织文化是一个团体的共同价值观,它不是明文规定,但是一种约束,思想内涵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教师在讲授完案例以后,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将儒家思想结合到旅游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去体会儒家思想对于旅游管理的影响。
三、增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高校教育相比于其他阶段的教育而言,需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未来,与工作或者科研结合较为紧密,因此也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一种扩展延伸,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将课堂延伸到户外,将文化贯穿于整个旅游管理的环节。教师在安排实践活动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收集相关资料,对于要体验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想要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走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活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鼓励学生成立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开展相应的活动;其次,在大范围内举行相关主题活动;最后,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与社会接轨,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讲授“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旅游中运用”这一章节时[3],很多学生觉得传统手工技艺在被时代遗忘,随着机械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技艺慢慢被高科技所取代。但是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因此不可以被遗忘,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去继承和发扬。考虑到如今学生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陌生感,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拜访手工技艺传人,学习简单的手工艺的制作,举行相关手工技艺的展览。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在旅游中,可以带领游客进行相关的手工艺制作,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四、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适当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可以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调整课程体系。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重视,这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把旅游文化调整成为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一起进行教学。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提倡旅游管理者重视人的作用,充分创新旅游模式。这也就对旅游管理者的基本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文化当中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单独设立课时,对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建筑等各方面进行介绍。以朝代为单位,介绍朝代的文化、历史、宗教文化、相关艺术成就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个知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学业。 例如:在中国旅游文化的教学当中,首先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旅游在某種程度上看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旅游给了人们一个机会站在现代去体会原始文化。中国旅游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旅游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壮大。在课堂上可以设立体会开元盛世,感受唐诗魅力的单元,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影音资料展示开元盛世,同时,向学生讲授唐朝历史。在那种繁华的盛世下,对于我国当时人们生活状态,建筑风格,文化的影响。通过赏析唐诗,感受在文人笔下的唐朝。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作为基础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应该保证每节课的节奏紧凑,学生的参与感强。在唐诗赏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朗诵,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
五、开展多样化传统文化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课堂各种设备较为齐全,这也为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释道为核心,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诗词歌赋等,也渗透于我们生活习俗当中。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保证课堂纪律的同时开展相关活动。与大学生生活相隔较近的则是传统节日,例如在春节贴对联,这些与传统节日想联系的传统文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在课堂教学当中,应该开展多样化、活泼的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5]。
例如在旅游文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开展课堂活动。例如以春节为背景,可以开展写对联,认识年画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同时课堂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不拘泥于简单的幻灯片展示,可以增加歌舞,诗词朗诵等形式。尽可能的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春节期间进行旅游,应该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春节的传统文化会因为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合的过程中应当要注意就地取材,入乡随俗。管理者要带领旅游者很好的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和基本文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合适的方式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作者简介:陈梓楠,1987年生,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美倩.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业影响[J].城市地理,2015,(10):102-103.
[2]谭奕婷.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J].城市地理,2017,(4):85-89.
[3]王林.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整合渗透式教学探讨[J].教育观察月刊,2017,6(10):56-59.
[4]盛之纯.对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3):62-65.
[5]胡彦,顾敏艳,谭春霞.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旅游类专业渗透式教学路径探究[J].纳税,2017,(26):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