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稳心颗粒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疾病的治疗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治疗的80例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同时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而分析稳心颗粒对于此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加服稳心颗粒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症状,且该药物药效强、安全性高、起效快、副作用少。
  【关键词】 稳心颗粒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09-01由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与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并发存在,其中中老年患者多见[1]。此类患者常伴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甚至威胁生命。临床中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会对此类患者产生消化道反应或病情加重等不良反应。随着医学的发展及对中药的研究,目前稳心颗粒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本文为研究稳心颗粒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意义,将我院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的80例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同时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相关性信息,其中男性患者有47例,女性患者有33例,年龄介于46~78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62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行一系列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经统计学分析可知,此类疾病在患者年龄、性别上比较时无显著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我院的8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功能、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一次一袋。每天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而分析稳心颗粒对于此病的治疗效果。
  1.3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明显有效、有效及无效。具体分析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从上表结果中可以得出,实验组患者经加服稳心颗粒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目前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是稳心颗粒。稳心颗粒属于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宁心复脉、活血利水等功效[2]。本文为研究稳心颗粒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疾病的治疗意义,将我院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功能、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结果得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而总结出稳心颗粒的药理作用包括:起到膜抑制作用及延长动作电位,从而阻断折返,使 Q - T 间期离散度下降,使心肌复极均一,从而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增加血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利用,改善心肌缺血及心泵功能; 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射血分数,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黏度等[3]。因此
  得出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心律失常症状,还有助于抗感染、止咳化痰等作用,且该药药效强、安全性高、起效快、副作用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金稳.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4例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7(17):580
  [2]任辉.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2(19):303
  [3]王永.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观察[J].短篇论著.2012.3(15):909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上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对其头部通过核磁共振扫描进行诊断,同时以48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常规MRI扫描进行健康检查,并对两组新生儿相同感兴趣区的相对各向异性、分数各向异性以及平均弥散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不同感兴趣区,健康新生儿的平均弥散度
期刊
【摘要】 目的:对于呼吸内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搜集整理了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肺部感染的患者共312例进行痰菌的培养,进而对其造成感染的具体因素和结果加以分析探究。结果:312例患者的痰菌培养病原菌中共分离出132株病原菌,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96株,占据病原菌总数的72.7%,革兰阳性菌有23株,在病原菌中所占的比例为17.4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用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硝苯地平与硫酸镁联合治疗)和对照组35例(单独应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误诊的原因及降低误诊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午2月34例急性腹症患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的诊治过程。 结果 34例误诊患者中被误诊疾病依次是9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3例美克耳憩室炎,3例输尿管结石,2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2例结肠肿瘤,1例脂垂炎,3例急性盆腔炎,2例右侧卵泡或黄体破裂出血,3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
期刊
【摘要】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咳嗽和胸闷、气促出现比例最高,并存病多,误诊率很高,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1例内科可弯曲胸腔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确诊的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资料和胸腔镜下表现特征,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临床特点和胸腔镜下表现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对胸腔镜检查在老年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老年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1.1【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治疗呼吸机治疗引起的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引起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80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碳酸氢钠治疗组治疗后的pH值显著高于制霉素治疗组(P<0.05);碳酸氢钠治疗组真菌感染的持续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制霉素治疗组(P<0.05)。结论 呼吸机治疗引起的口腔真菌感染采用碳酸氢钠治疗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室开展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84例门诊输液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护理总满意率(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门诊输液室患者护理干预,以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为导向,予以人性化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均给予院前急救干预,而对照组患者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结果:实验组患者获救时间为(16~49)min,平均(26.1±9.7)min;而对照组患者获救时间为(17~289)min,平均(68.5±20.3)min,两组患者的获救时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微生态制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4例肺炎继发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2.59%)明显优于对照组(70.3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治疗肺炎继发腹泻疗效颇佳,能显著改善肠道症状,降低腹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肺炎腹泻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80例手术患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前馈控制,观察和比较护理满意度及应用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与应用前相比,应用后护理缺陷(5.0% vs 20.0%)和护理差错(2.5% vs 20.0%)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95.0% vs 77.5%),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