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的关键一环,其地位举足轻重,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畸形评价观是阻碍中职教育发展的沉疴弊病。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中存在着评价观、反馈机制、评审机制不正确以及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综合评价观、强调过程性评价、加大第三方评价机构比重、采用多元评价制度等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破“五唯”;中职学校;教师评价;多元评价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计划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评价改革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其教师评价的改善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不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影响了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也阻碍了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破“五唯”政策导向下改善教师评价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构建以教学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提升职业教育的适用性
普职融通,是通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携手合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突出职业教育中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这有利于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让每一个梦想都有蓬勃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职业都体面的养家糊口。而从教师人才的“入口”视角,转变职业院校教师“唯学历”的用人标准至关重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指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方案》更为关注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关注企业需求,注重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通过选拔具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后,《实施方案》中提出扭转“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更为明确地指出教师的选用标准要突破“唯学历”的限制,对于教师的评价要以能力为导向,强调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在此评价建议的指导下,不仅能够加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更能够从用人单位的“入口端”改善教师的选用标准,引领职业教育转变教师评价风尚,形成以教学能力为主的评价标准。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的教师评价不仅能保证学校日常教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也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宗旨,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成果”的“使用者”具备与生俱来评价教师的资格。《实施方案》中指出:“健全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提高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发挥企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教师评价标准的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多主体、全方面综合系统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二、中职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综合评价观
笔者对L校产教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问题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该中职学校出现了普遍认为“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比中级以及初级职称的教师强,博士学历的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能力高于本科”等唯职称、唯论文、唯学历等现象。在教师发表论文方面,一般期刊等级越高,对于作者的学历职称等级要求越高;而在职称评价过程中高学历以及在等级高的期刊发表过文章更容易获得高级职称,这就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闭循环。这种评价方式是狭隘的,缺乏对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及工作成果的综合性评价。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科研、项目竞赛固然是评价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是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性学习,是其传授学生技能知识的能力。
(二)缺乏对中职教师成果的动态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对该校教师的访谈发现,该校采用以量化型指标为主的结果性教师评价办法和以显性指标为主的评价视角,在教师评价过程中以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率、升学率等一系列显性量化指标为主,缺乏师德师风、社会贡献率、建言献策等隐性评价因素,评价内容不全面、不均衡。单一的量化指标无法全面地衡量教师教学的多面性,过分的追求量化指标也容易导致教师评价功利色彩浓厚。事实上,现有的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注重教师学习效果的展示,关注结果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然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激励,结果性评价不能体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科研能力、教学成果以及社会责任的动态变化过程,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也无法体现出来。
(三)缺乏以专家为主的校外同行评审机制
其一,缺乏以校外盲评为基础的专家评审制度。其二,中等职业院校教师评价往往采用科层制,以传统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要评价主体,但是行政部门多为管理岗位,对于中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往往不够权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同行专家评审。其三,目前第三方评价多为政府招投标决定,对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聘标准多为统一的。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选标准是什么,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评标准应该发生哪些变化,是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阶段应该关注的问题。
(四)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缺乏参与意识
学生作为教学效果的直接接收者,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感受最为直接,因此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部分中职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估问卷调查,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只了解开展教学评估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及促进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对于自己的评教结果是否会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及是否有效产生疑问,评价的有效性不高。 三、改善中职教师评价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人才观、综合的评价观,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工作,促进其培养优质的技能型人才。然而,扭转传统的评价观念,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及思想宣传工作,帮助学校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评价,应该实现德、能、教等全方位评价的综合性评价。不仅如此,还要提升全社会对教师综合评价观的接受度,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大对科学评价观和职业教育教师综合评价观的宣传,在选聘人才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评价观、成才观。
(二)强调过程性评价
教师评价不能以简单的分数高低、论文多少、学生是否成功入职所衡量,因为“唯数据”论的评价标准会导致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师选拔的不应该是功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师评价的依据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分数。教师评价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情感、道德素质、社会责任的综合考察。教师评价应不以某一次的教学成果、科研成绩为评价依据,强调过程性评价,采用长期性并且发展动态的追踪性评价;采用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动态的教师评价方案;采用成长档案袋的教师评价方法,成长档案袋是全面系统的收集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等过程性评价,反映教师实践发展的特色,其功能侧重于评价与反思,并且注重档案的内容要实现定期更新,呈现资料清晰化、明确化。当然,过程性评价并不仅仅是扩大评价时间与周期,而是更加注重评价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反馈产生自我进步才是促进教师评价过程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加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比重
同行评价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实现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因为同行专家对于教学过程更加了解,理论知识更为丰富,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加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比重且保持在30%以上。第一,第三方评价机构既不代表学校,也不代表政府,可以对教师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政府联合开展关于第三方评价机构资质审查,严把入口关,并且相关主管部门定期联合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研讨会,对评价进行反馈,实时动态调整评价标准,让评价标准更接地气。第二,建立全国专家评审资源库,针对专家研究领域精准划分审批范围,同时实行回避制度,审核内容采用盲审、多审、多核制度。第三,专家型评价人员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评价专家的代表性。最重要的是,应该保证第三方专家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第四,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公开化,避免徇私舞弊,对于审核结果相差过大的情况采用增加审核轮数的方式。
(四)采用多元评价制度
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接受者,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扩大学生评价的比重,有助于对教师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评价。由此引申出,对教师的评价可采用多元评价制度,加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学术委员会、学生委员会的校内纵向评价,由相关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评价机构、行业企业等多维度多角度进行横向教师教学评价,应当加强学生与家长在教师教学态度、师德师风状况的评价比重,加强行业协会、企业对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比如社会培训以及经济贡献率的评价比重。
参考文献:
[1]马瑞,冀小婷.破“五唯”:矫正教育评价“指挥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
[2]李作章.同行评价:欧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3).
(责任编辑:赵春艳)
关键词:破“五唯”;中职学校;教师评价;多元评价
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计划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评价改革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其教师评价的改善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不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影响了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也阻碍了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破“五唯”政策导向下改善教师评价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构建以教学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提升职业教育的适用性
普职融通,是通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携手合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突出职业教育中教师的综合育人能力,这有利于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让每一个梦想都有蓬勃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职业都体面的养家糊口。而从教师人才的“入口”视角,转变职业院校教师“唯学历”的用人标准至关重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指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方案》更为关注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关注企业需求,注重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通过选拔具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后,《实施方案》中提出扭转“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更为明确地指出教师的选用标准要突破“唯学历”的限制,对于教师的评价要以能力为导向,强调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在此评价建议的指导下,不仅能够加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更能够从用人单位的“入口端”改善教师的选用标准,引领职业教育转变教师评价风尚,形成以教学能力为主的评价标准。
(二)有利于加强企业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的教师评价不仅能保证学校日常教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也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宗旨,行业、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成果”的“使用者”具备与生俱来评价教师的资格。《实施方案》中指出:“健全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提高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发挥企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教师评价标准的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多主体、全方面综合系统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二、中职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综合评价观
笔者对L校产教融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问题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该中职学校出现了普遍认为“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比中级以及初级职称的教师强,博士学历的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高于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能力高于本科”等唯职称、唯论文、唯学历等现象。在教师发表论文方面,一般期刊等级越高,对于作者的学历职称等级要求越高;而在职称评价过程中高学历以及在等级高的期刊发表过文章更容易获得高级职称,这就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闭循环。这种评价方式是狭隘的,缺乏对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及工作成果的综合性评价。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要求科研、项目竞赛固然是评价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是职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业性学习,是其传授学生技能知识的能力。
(二)缺乏对中职教师成果的动态评价反馈机制
通过对该校教师的访谈发现,该校采用以量化型指标为主的结果性教师评价办法和以显性指标为主的评价视角,在教师评价过程中以教学工作量、科研成果、学生就业率、升学率等一系列显性量化指标为主,缺乏师德师风、社会贡献率、建言献策等隐性评价因素,评价内容不全面、不均衡。单一的量化指标无法全面地衡量教师教学的多面性,过分的追求量化指标也容易导致教师评价功利色彩浓厚。事实上,现有的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注重教师学习效果的展示,关注结果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然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激励,结果性评价不能体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科研能力、教学成果以及社会责任的动态变化过程,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也无法体现出来。
(三)缺乏以专家为主的校外同行评审机制
其一,缺乏以校外盲评为基础的专家评审制度。其二,中等职业院校教师评价往往采用科层制,以传统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要评价主体,但是行政部门多为管理岗位,对于中职院校教师科研评价往往不够权威,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同行专家评审。其三,目前第三方评价多为政府招投标决定,对于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聘标准多为统一的。职业教育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选标准是什么,中等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评标准应该发生哪些变化,是在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阶段应该关注的问题。
(四)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缺乏参与意识
学生作为教学效果的直接接收者,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感受最为直接,因此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部分中职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估问卷调查,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只了解开展教学评估是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及促进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对于自己的评教结果是否会对教师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及是否有效产生疑问,评价的有效性不高。 三、改善中职教师评价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人才观、综合的评价观,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工作,促进其培养优质的技能型人才。然而,扭转传统的评价观念,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及思想宣传工作,帮助学校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评价,应该实现德、能、教等全方位评价的综合性评价。不仅如此,还要提升全社会对教师综合评价观的接受度,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大对科学评价观和职业教育教师综合评价观的宣传,在选聘人才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评价观、成才观。
(二)强调过程性评价
教师评价不能以简单的分数高低、论文多少、学生是否成功入职所衡量,因为“唯数据”论的评价标准会导致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教师选拔的不应该是功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师评价的依据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分数。教师评价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人情感、道德素质、社会责任的综合考察。教师评价应不以某一次的教学成果、科研成绩为评价依据,强调过程性评价,采用长期性并且发展动态的追踪性评价;采用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动态的教师评价方案;采用成长档案袋的教师评价方法,成长档案袋是全面系统的收集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等过程性评价,反映教师实践发展的特色,其功能侧重于评价与反思,并且注重档案的内容要实现定期更新,呈现资料清晰化、明确化。当然,过程性评价并不仅仅是扩大评价时间与周期,而是更加注重评价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反馈产生自我进步才是促进教师评价过程性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加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比重
同行评价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实现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评价,因为同行专家对于教学过程更加了解,理论知识更为丰富,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在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加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比重且保持在30%以上。第一,第三方评价机构既不代表学校,也不代表政府,可以对教师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政府联合开展关于第三方评价机构资质审查,严把入口关,并且相关主管部门定期联合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研讨会,对评价进行反馈,实时动态调整评价标准,让评价标准更接地气。第二,建立全国专家评审资源库,针对专家研究领域精准划分审批范围,同时实行回避制度,审核内容采用盲审、多审、多核制度。第三,专家型评价人员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评价专家的代表性。最重要的是,应该保证第三方专家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专业性。第四,第三方评价机构应该公开化,避免徇私舞弊,对于审核结果相差过大的情况采用增加审核轮数的方式。
(四)采用多元评价制度
学生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接受者,引导学生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扩大学生评价的比重,有助于对教师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评价。由此引申出,对教师的评价可采用多元评价制度,加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学术委员会、学生委员会的校内纵向评价,由相关教师、学生、家长第三方评价机构、行业企业等多维度多角度进行横向教师教学评价,应当加强学生与家长在教师教学态度、师德师风状况的评价比重,加强行业协会、企业对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比如社会培训以及经济贡献率的评价比重。
参考文献:
[1]马瑞,冀小婷.破“五唯”:矫正教育评价“指挥棒”[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
[2]李作章.同行评价:欧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3).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