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片警杨小东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_fly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 李而亮 张其武 盖金东
  组稿选题 唐校笙 刘之昆
  一个最年轻的省份——海南省;
  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海南岛。
  在这1730公里的海岸线和21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驻守着一支具有军事和地方双重属性的现役部队一海南公安边防总队。他们肩负着沿海边防辖区社会治安管理、边防检查、出入境检查、打击走私偷运、缉查毒品等方方面面的神圣使命,以炽热的忠诚,在祖国的南大门筑立起一道道坚固的长城,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乐章中的华彩乐段,是由占这支部队60%以上从地方入警的大学生干部叙写的。他们年轻有文化,充满朝气,在祖国的公安边防事业中绽放出绚丽的青春风采。其中,总队文昌支队抱虎边防派出所的干警杨小东,就是这个特别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大学生入警从军在今天已是寻常事,可走出大学校门穿上警官服就一头扎进偏远山村去当一名片儿警,成天与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基层村民们打交道,就多少有些特别了。而这在海南公安边防总队,却又是大多数大学生干警通常的从警之路。
  六年前,当杨小东手捧政法大学本科毕业文凭,怀揣着青春热血理想,从遥远的大西北来到天涯海角,他就抱定了告别繁华,一辈子扎根边防的决心和信心,六年中,他除了工作环境越变越艰苦外,其他一切未变,始终是一名最普通的片警。
  
  为民分忧——片警的立身之本
  
  或许是杨小东身上的书生气还未褪尽,抑或是那身肩扛中尉军衔的威风凛凛的警官服,与土得掉渣儿的当地村民之间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鸿沟,刚到派出所工作时,群众并不认可他,少数对派出所有意见的群众避而不见甚至刁难他。他第一次上门走访群众,便吃了“闭门羹”。当片警没有群众基础,就如鱼离开了水,别说开展工作,连立足都困难。杨小东面对群众的一次次不理解,他一次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渐渐让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群众的眼睛里只认好人,你真心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他自己就是一名农家子弟,曾经的贫寒生活使他对这些村民有一种天然亲近感。他深知天下的老百姓其实都很朴实善良,他们不图你什么,只要你真心为他们做事,他们就会感激在心。
  自此以后,只要他下辖区,就必到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贫困户家中走走看看,用真心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实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不久,支队在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中,首创“驻村务农”这一新型警务模式,杨小东第一个响应,打起背包下到村。通过“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他放下了一个大学生的最后一丝架子、满怀深情地扑进村民的怀抱,用心、更用行动体验世态炎凉,感受群众疾苦,终于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打动了那些“钉子户”,消除了群众的戒备心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杨小东便走遍了辖区22个自然村785户村民。这以后,辖区3000多村民,人人见了他,都亲切地叫他一声“小杨”了。
  昌久村的退伍军人杨昭信老人是杨小东选择的第一“驻村务农”点。那天,当杨小东推开这名78岁老人那扇破旧的木门时,一股刺鼻的腐臭味迎面扑来。良久,他的眼睛才慢慢辨清屋里的一切。当看到骨瘦如柴的老人卧病在床时,一向以坚强自诩的他忍不住落泪了。他当晚就在老人家里住了下来,一面精心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一面又帮着联系镇医院,先后5次带医生下村,为老人看病、送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病逐渐好转。在与杨昭信老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杨小东了解到老人因年事已高,加上以前所受战伤经常复发,多次找有关部门要求解决最低生活保障金问题,但相关部门因工作程序等问题迟迟未予答复,老人为此曾多次上访。于是,杨小东利用出差的机会,数次到文昌市找有关部门和领导软磨硬泡,最终为老人争取到了每月150元的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自那以后,老人再也不上访了,精气神也好了,还加入到辖区“夕阳红”义务巡逻队,客串起治安宣传员的角色,配合杨小东开展工作。
  在茂山村,像杨昭信老人这样的重点帮扶对象有17人之多。几年来,杨小东坚持为他们送米送油、送钱送医,风雨无阻,从未间断。他对贫困群众亲人一般的关怀赢得了村民们的由衷赞誉,他们说:“杨警官你是真心对我们好,我们服你,以后有什么我们都听你的。”
  甘当人民群众贴心人,不仅体现在杨小东的“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点滴行动中,更体现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遇危险的危机关头时“挺身而出”的生死“鱼水情”。
  2005年9月25日晚上,“达维”台风从文昌登陆,汹涌的海水伴着18级的风浪包围了抱虎港渔民居住区,当地76名渔民的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杨小东孤身一人涉水深入抱虎港组织渔民撤离。这时,有3个60多岁的老渔民誓死要在船上看护渔船并表示:船在人在、船毁人亡。杨小东嘶哑着嗓子好说歹说,好不容易说服了3个老渔民流着泪同意撤离。但在转移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海水不断上涨,连接抱虎港和渔民居住区中间的小木桥已完全淹没在海水中,狂风卷起巨浪高达一丈多,困在渔排上的渔民随时都有可能被海水吞噬,更别说前进一步。千钧一发的时刻,杨小东用缆绳将自己与渔民绑在一起,由自己在前面开道,其他人排成“U”字形一步一步相互搀扶顶着巨浪前进。经过近6个小时的努力,杨小东将76名渔民分成7批全部安全转移到岸上。当最后一批渔民被安全转移到岸边时,经受了近8个小时狂风暴雨袭击的海上居住区的房屋及渔排全部被卷入了海中……没来得及喘口气,杨小东拖着疲惫的双腿,忍着刺骨的寒风和饥饿的煎熬,与其他民警又转入其它“战场”,先后协助当地政府将海边100多亩虾塘旁的价值近40万元的贵重物品进行安全转移。
  2006年大年初一,被救的76名渔民带着慰问品敲锣打鼓,来到抱虎边防派出所向干警们拜年,并将一面“‘达维’无情人有情、生死关头见真情”的锦旗专门送到杨小东手中。这不是一般的锦旗,分明是镌刻在百姓心里的一座体现警民生死情意的丰碑。
  
  惩恶扬善——片警的神圣职责
  
  茂山村是抱虎边防派出所最偏远的一个辖区,这里因贫穷落后滋生的打架斗殴、盗窃、吸毒案件曾一度泛滥,违法犯罪分子仗着“天高皇帝远”,在村里横行霸道,有恃无恐。所里的老民警戏称这里是“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闹,隔三岔五有人告”。
  面对一团糟的“治安烂摊子”,杨小东主动请缨,接手茂山警务区,他决心从解决治安热点、难点问题人手,带领群众打造出了一个平安、和谐的辖区。
  2006年4月初,杨小东和村民们聊天时发现,只要一聊到白 面螺生意,村民的脸上立即由晴转阴,都故意转移话题,他感觉到这其中肯定有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原来村里有一个“渔霸”团伙,村民敢怒不敢言。杨小东知道,要铲除这颗“毒瘤”,就必须先得到百姓的支持,让受害人主动提供线索和证据。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帮助村民种地、插秧,和渔民一起出海撒网、捕鱼,为老人挑水担柴,为瓜农守夜,为瓦灶厂帮工,一天,两天,三天……点滴行动赢得了信任,村民们开始向他道出被敲诈的情况,并表示愿意作证。为尽快破案,他和战友们日夜奋战,首先将犯罪嫌疑人杨某、王某抓获,随后不断做涉案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先后有5名涉案人员在亲人劝说下从广东深圳、东莞等地回来自首。至此,一个“渔霸”团伙被彻底摧毁了,同时牵出的另外一个伤害案件和敲诈案件也被侦破。
  杨小东深知,在群众眼里,自己就是正义的化身,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无论是直面穷凶极恶的罪犯,还是深入虎穴的“卧底”,只要是侦办案件需要,他每次都会冲锋在前、毫不退缩。去年年初,许多乡镇接连发生多起变压器被盗案,被盗变压器十余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杨小东加入侦查专案组,凭借良好的群众基础,他很快获悉到一条重要情报:辖区一名废品收购店业主王某反映,最近有一名广西青年多次找他商量销售变压器铜线事宜。获悉情报后,杨小东主动申请乔装成废品收购员,到王某的废品收购站“打工”。他穿上旧衣裳,戴着草帽,穿着草鞋,背上“蛇皮袋”,出入各个垃圾堆和废品收购站。第三天,“狐狸”终于上钩了,一名广西青年主动凑了上来,称有很多废品要卖,为了不打草惊蛇,杨小东以身上未带足够的钱为由,与那名广西青年约好了交易地点。第二天,广西青年与两名同伙如约出现在交易现场,杨小东佯装察看货品的质量,拿起一捆铜丝,大喊一声,迅速将铜丝套在广西青年身上,设伏的民警一跃而起,一名同伙发现情况不妙,从地上捡起砖头,朝杨小东头上狠命砸了下去。杨小东猝不及防,本能地用手一挡,砖头砸在了手臂上,杨小东顾不上疼痛,依然死死抓住广西青年的衣领,同事迅速赶到,将三人当场抓获,摧毁了这个横行多个乡镇的盗窃团伙。
  一心为群众的安危保驾护航,杨小东赢得了群众对他工作的大力支持。2007年6月16日的夜晚,附近的大贺村一虾塘发生一起电缆被盗案,两名盗贼在盗窃得逞准备潜逃时,被虾塘养殖业主发现了形迹。杨小东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发动群众进行搜索。附近村庄的200多名群众听说是协助“小杨”抓捕“电耗子”,立马丢下手中的碗筷,顾不上吃晚饭,从家中拿出照明工具,骑着自家的摩托车前往案发现场通往外界的路口进行设卡堵截,并对附近村庄展开“拉网式”搜索,最后走投无路的两名“电耗子”在树丛中躲藏一夜后不得不爬出来束手就擒。
  自杨小东接任茂山村警务区,参与侦破刑事案10多起,查处治安案件30多起,成功摧毁了3个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动员7名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所侦破的案件中有60%是通过群众提供线索协助破获的,通过群众提供信息,还先后有10多起群体性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如今,昔日治安重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安全文明村”。
  
  四载助学——片警的大爱情怀
  
  四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刚到茂山警务区上任的杨小东,了解到辖区有许多孩子因贫穷而辍学在家。联想到自己的求学经历,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
  杨小东出生于甘肃张家川县一个贫穷的家庭,那里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他自己的求学经历就充满着艰难曲折。
  1999年8月,杨小东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母借遍所有的亲朋好友,也没有筹集到上大学所需要的费用,因为没有任何人担保,也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抵押,到银行贷款也以失败告终。就在他孤立无援,倍感绝望的时候,“西部助学基金”启动了,杨小东幸运地被《人民公安报》列为“一帮一”助学帮扶对象。报社不仅解决了杨小东上大学的所有费用,而且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都定期寄给杨小东500元生活费。
  “我不会忘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伸出了温暖的手,是纳税人用血汗钱供我完成学业。每当面对失学儿童那无助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昨天,心灵深处就会生出一阵阵刺痛……”
  第二天天刚亮,他做出了一个“不自量力”的决定:以个人名字命名建立“小东助学金”,以发放年度奖学金的形式,为那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然而在别人的眼里,他的这一决定却近乎“唐吉珂德”式的荒唐和不切实际。昔日的同学知道他这一想法后,劝他说:“中国这么多困难学子,你照顾得过来吗?”亲戚知道后,连夜打电话要求他放弃:“你家里连房子还没盖上,弟弟还在上高中,就你那点工资连父母都养不起,还成立什么‘个人助学金’?”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和压力,杨小东没有放弃。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积蓄中拿出3000元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了“小东助学金”。
  “小东助学金”建起后,茂山小学五年级学生杨贤成了第一个获得资助的辍学儿童。三年前,一次普通的走访让小东与小杨贤结下了不解之缘。杨贤父亲因骨质增生恶化,多年前已瘫痪在床,母亲双腿残疾,行走十分困难,爷爷奶奶都是八十高龄的老人,还要下地干农活,杨贤因交不起学费两年前就已经辍学在家。杨小东了解情况后,多次带领医生下村,为杨贤父亲看病,免费送药。为从根本上解决杨贤家的生活困难,杨小东多次向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反映,最后为杨贤父母争取到每月3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一份。随后,杨小东又与校方联系为杨贤办妥入学手续,减免了学杂费,再从“小东助学金”里拿出部分资金解决了扬贤的住宿费和生活费。如今,三年过去了,在杨小东的鼓励和资助下,杨贤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东助学基金”先后资助过29名大、中、小学生重返校园。为勉励贫困学子在困难中自强不息,在逆境中进取不止,在给每一个学生发放的年度奖学金中他都悄悄夹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短短的两句话,寄托着他希望贫困学子通过知识改变贫穷的美好愿望。
  新年伊始,杨小东在帮助困难儿童筹集生活补助费上又想出了新招: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有钱的老板和个体户等开展“为困难儿童上门拜年赠红包送温暖”活动。活动中,杨小东带头拿出300元作为“红包”赠送给茂山小学3名贫困学子。在他的带头下,辖区群众纷纷捐款献爱心,茂山村委会先后有12名学子收到了“红包”助学金近2000多元,这一特殊的“助学金模式”在辖区广为流传,淳朴的群众送给杨小东一个崇高的称呼:“民警爸爸”。
  “小东助学金”究竟有多大的社会作用?对此杨小东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每个人如果都能伸出自己援助的双手,涓涓细流就会汇成汪洋大海。”如今,在杨小东身体力行捐资助学的感召下,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也纷纷加入到助学行列中,“小东助学金”的“涓涓细流”正在演变成全社会的“爱心海洋”!
  作为一名普通边防民警,杨小东地处偏远心自高,一心为民动真情,做出了显著的工作成绩。他也因此先后被文昌市委授予“爱民模范”称号,被海南边防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爱民先进个人”,被共青团海南省委评为“海南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被公安部政治部评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标兵个人”,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还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
  这就是一个大学生片警的六年从警故事。这故事或许普通平凡,但平凡中蕴涵着崇高,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军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故事,在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每天都在发生,并将继续以不断更新的内容在发生着……
  
  文字编辑:刘之昆
其他文献
他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亲历、见证了中国刑法立法发展的轨迹。  他,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一个个重要刑事法规的问世、修改与咨询与他有关,新中国的首位刑法学博士与首位国际刑法学博士的培养倾注有他的心血。  面对两鬓染霜的高铭暄,不仅感受到他饱经风霜的厚重人生,更感受到他思想的深邃与高尚的人格,他献身法学事业、潜心耕耘探索的精神让人心动。    从“练笔”到刑法典33稿的起草与修改   
期刊
最近几年,“弱势群体”一词被各级领导、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广泛运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用得恰当的,但也有少数情况下用得不准确、不恰当。甚至有不少同志把月薪1000多元的年轻力壮的犯罪人员也称为“弱势群体”,出现了对“弱势群体”一词的滥用,值得引起注意和重视。  如果继续滥用“弱势群体”一词,必然会带来这样几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扩大了“弱势群体”的范围,不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大大改善的客观事实
期刊
在湖北省赤壁市烈士陵园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有这样一个名字——王天相,他就是长征时毛泽东的马夫。1979年12月他去世时,《湖北日报》还发了讣告。在赤壁烈士陵园,我们初识了前来扫墓的王天相的侄孙王明琴,为此特地采访了王天相的养子王修齐、侄孙王华明和王天相生前的部分同事,于是有关毛泽东的马夫王天相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毛泽东诙谐地给他取“穿山甲”的诨号    王天相,早年叫
期刊
他是“五四”运动中激情澎湃的急先锋,曾师从李大钊。  他是中国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  他曾为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爱情的发展充当过“热诚的红娘”,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却一度有些失意……    在北京城南陶然亭湖畔,有一座带有鲜明的“五四”时代特色的青年男女拥肩而立的雕塑造形,石雕后那个林木葱茏的土丘处赫然并立着两块汉白玉石墓碑——这里便是革命先驱高君宇和他的情人风流才女石评梅并葬的坟冢
期刊
选题策划 安 铮  热带雨林、傣族园、野象谷、普洱茶……美丽丰饶、风情万种的西双版纳令多少人魂系梦牵。今天的西双版纳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改革开放中散发着勃勃生机。在西双版纳人心中,今天的幸福、惬意与“老州长”召存信不无关联。这位老州长是西双版纳第一位州长,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州长,历时39年零7个月。毛泽东同志曾任命他为西双版纳州的“终身州长”。  老州长已八十高龄,仍身形高大、器宇
期刊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踏踏实实做事”,这是云南省省长秦光荣的口头禅,也是他做人、做官、做事的底线。  10年前,他从大湖之南的农业大省湖南调任彩云之南的生态大省云南。  10年后,他视这块三江流万家、六水绕百城的热土上“第二故乡”,尽职并尽责着……    从洞庭之南来到彩云之南    2007年2月21日,秦光荣回到家乡湖南永州。他在家乡父母官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零陵区黄田铺镇中学、湖南科
期刊
2000年,石油工业部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授予年近九旬的刘萧无同志“中华铁人文学奖荣誉奖”,以表彰他用文学作品反映克拉玛依石油开发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新疆老作家刘萧无的“石油情节”,还得追溯到1956年。  当时,从半生戎马生涯中走过来的刘萧无正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刚刚参加完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慰问团回国的他,接上级通知,拟调他到北京《文艺报》工作。对他来说,北京不只是人人向往的首都,更是生他
期刊
选题策划 刘之昆  (续上期)  顶压力大胆彻底“解放”干部有国家体委系统的干部770多人,其中司局级以上干部25人,科处级干部115人。许多干部都在被审查之中。这些干部均以连队为编制,实行军事化管理,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王猛对干校领导汇报生产情况和如何发展生产的设想不感兴趣,他要了解的是干部审查工作的进展和他们的生活情况。  晚上,他来到干校宿舍,只见大机库里一家家拖儿带女的,仅仅用一块块塑料
期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曾几何时,一首《十五的月亮》唱遍大江南北,诉说着“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首歌至今传唱不衰,可以说已经把“军嫂”这一群体在保家卫国这一神圣使命中的价值和功绩定格。  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和功绩,非一般人所能承当。所以,每当人们提起“军嫂”这两个字,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默默堅守、无怨无悔、甘于牺牲、勇挑重担这样“奉献类”
期刊
选题策划 李而亮  2007年10月22日上午11时许,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一中全会结束后,总书记胡锦涛率领新一届常委,依惯例前往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中外记者。  新常委习近平和李克强的亮相,是十七大亮点中的亮点。胡锦涛以他一贯平和的口吻介绍“比较年轻”的他们,一位54岁,一位52岁。  聚光灯下的李克强在向现场挥手致意时,面带着他一贯的微笑。从开始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开始,他展现给外界的形象,很多人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