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教育历经三十年来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蝶变。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50万人,共招生860万人,首次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全国中职学校在校学生2087万人,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全国无数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们付出了艰辛努力的结果。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一遇的发展机遇,即“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就业再就业、改善民生、社会和谐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面临着办学体制落后,发展规模受阻,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学设备短缺,教材与企业需求脱节,政府投资压力过大,学生素质偏低,社会环境,特别是招生环境复杂等因素,阻碍了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开始调整,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企业开始转向,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低端人才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将退出需求市场。因此,改变职业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着眼未来三十年的职业教育,走出去,把教师、学生放到企业锻炼,紧跟时代步伐,是职业学校惟一的选择。然而,选择是艰难的。
1.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纲要与政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软环境
软环境只是一个外在的推力,如若遇到皮球卡在四周封闭的硬环境中,这个外在的推力是起不到让皮球运动起来的效果的,关键是从上而下的政策务必落到实处,务必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在一个与国家兴衰、民族振兴、事业发展的历史高度上来,真正做到教育费附加中职业教育部分的经费不挪用、不截留,全额到位。主管企业的各级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让企业摆脱“我的三分地我做主”狭隘利己主义观念,从全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管职业教育的各级行政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宣传职业教育,主动联系企业,帮学校拓宽就业渠道,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务必把GDP、人们的幸福指数同老百姓的认同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在老百姓心中“学而优则仕”的历史观念还未淡化的情况下,政府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个工作时间长、难度大。
2.学校企业联姻,双方都要主动
作为企业,讲究成本和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味追求利润或社会效应,轻则影响到企业的规模发展,重则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更谈不上企业走出地区,走出国界;学校关起门来办学,套用普高模式,不主动与企业对接,其后果是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根本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到头来,学校的发展受阻,学校的生存也将面临危机。故学校应与企业对接,双方都要主动,都要有诚意。联姻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对接口。对接口的动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所需人才或技工是职业学校正在培养的学生,专业对口,具有上岗就能使用的特点,至于上岗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企业再进行培训。在这个起始阶段,企业不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求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基于这一点,学校要加大实训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后续培训。
(2)国家关于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鼓励政策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就是在土地流转、土地开发、税收和实习生人头经费等问题上优先考虑接纳实习生的企业。有了政策的支持,企业在考虑长远发展规划的时候自然会主动联系学校,从而产生良性互动,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3)职业学校的科研优势与创新能力是企业改变现状、实现腾飞的内在需求。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学校难以实现。学校借助企业的生产能力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不能一卖了之,最好的办法是把科研成果折合成股份参与企业生产与经营,指导企业生产并不断升级科研成果,努力实现企业学校相生共赢。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发展,离不开知识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学校作为知识经济的宝库,聚集了大量的科技资源、社会资源。利用好学校的优势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企业市场份额,是企业走向成熟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4)良好的校园文化为企业接纳学生提供思想准备。注重细节,孕育企业文化是职业学校的一大特色。由于中职学生入校没有门槛,学生基础差,素质良莠不齐,通过学校整章建制,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是职业学校肩负的责任。企业到学校招工,环境将影响到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这一点,要实现“校企合作”,软件建设必须跟上来。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办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校办学要有特色,“术业有专攻”,专攻才能有作为,大而全的职业学校是办不好的。从青岛职业学校的发展轨迹来看,具有工科特点的就以工科为主,文科工科并举的学校很少见。以青岛电子学校为例,他们是一所工科类的职业学校,其专业就只有三大类:计算机、电子、电气。而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为山东省首批重点专业。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不愁企业不要,与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等知名企业签订的用人协议,为学校的规模与效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由16所学校和24家企业成立的“青岛市电子信息教育集团”应运而生,他们共同探讨学生能力培养和实现学生的技能目标,大大缩短了学习和就业的距离。再以青岛黄海职业学院为例,这所学校把美国西点军校的管理理念纳入到学校管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让学生学会服从命令,恪尽职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先后与海尔、海信、澳柯玛、北海重工、中集集团实行“校企合作”,使学校有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有高素质的员工基地。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集团战略是实现学校企业双赢的宝典。
4.未雨绸缪,做好职业教育的长远规划
花无百日红。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职业学校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方式发生转变、经济结构出现调整后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就业的衔接,单一的就业方式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2008年,全国农林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9.02万人,专业萎缩明显。这一突出现象,有力地警示职业学校,市场是无情的,在紧扣市场需求,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过程中,准确把脉国家发展战略,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立足学校的特长,把地区发展战略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不断充实前沿科技技术与硬件设备,加强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物质文化交流,这样中职学校的发展才会光明,中职学校的规模才会壮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11.26.
[2]邹卫红.青岛之行考察归来.长沙职成教育,2009,(1).
1.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纲要与政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软环境
软环境只是一个外在的推力,如若遇到皮球卡在四周封闭的硬环境中,这个外在的推力是起不到让皮球运动起来的效果的,关键是从上而下的政策务必落到实处,务必把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在一个与国家兴衰、民族振兴、事业发展的历史高度上来,真正做到教育费附加中职业教育部分的经费不挪用、不截留,全额到位。主管企业的各级行政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让企业摆脱“我的三分地我做主”狭隘利己主义观念,从全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管职业教育的各级行政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宣传职业教育,主动联系企业,帮学校拓宽就业渠道,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政府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务必把GDP、人们的幸福指数同老百姓的认同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在老百姓心中“学而优则仕”的历史观念还未淡化的情况下,政府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个工作时间长、难度大。
2.学校企业联姻,双方都要主动
作为企业,讲究成本和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一味追求利润或社会效应,轻则影响到企业的规模发展,重则影响到企业的生存,更谈不上企业走出地区,走出国界;学校关起门来办学,套用普高模式,不主动与企业对接,其后果是培养的学生眼高手低,根本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到头来,学校的发展受阻,学校的生存也将面临危机。故学校应与企业对接,双方都要主动,都要有诚意。联姻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对接口。对接口的动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所需人才或技工是职业学校正在培养的学生,专业对口,具有上岗就能使用的特点,至于上岗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企业再进行培训。在这个起始阶段,企业不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求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基于这一点,学校要加大实训力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后续培训。
(2)国家关于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鼓励政策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就是在土地流转、土地开发、税收和实习生人头经费等问题上优先考虑接纳实习生的企业。有了政策的支持,企业在考虑长远发展规划的时候自然会主动联系学校,从而产生良性互动,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3)职业学校的科研优势与创新能力是企业改变现状、实现腾飞的内在需求。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学校难以实现。学校借助企业的生产能力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不能一卖了之,最好的办法是把科研成果折合成股份参与企业生产与经营,指导企业生产并不断升级科研成果,努力实现企业学校相生共赢。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发展,离不开知识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学校作为知识经济的宝库,聚集了大量的科技资源、社会资源。利用好学校的优势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企业市场份额,是企业走向成熟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4)良好的校园文化为企业接纳学生提供思想准备。注重细节,孕育企业文化是职业学校的一大特色。由于中职学生入校没有门槛,学生基础差,素质良莠不齐,通过学校整章建制,加强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是职业学校肩负的责任。企业到学校招工,环境将影响到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这一点,要实现“校企合作”,软件建设必须跟上来。
3.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办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校办学要有特色,“术业有专攻”,专攻才能有作为,大而全的职业学校是办不好的。从青岛职业学校的发展轨迹来看,具有工科特点的就以工科为主,文科工科并举的学校很少见。以青岛电子学校为例,他们是一所工科类的职业学校,其专业就只有三大类:计算机、电子、电气。而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为山东省首批重点专业。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不愁企业不要,与海尔、海信、澳柯玛、朗讯等知名企业签订的用人协议,为学校的规模与效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由16所学校和24家企业成立的“青岛市电子信息教育集团”应运而生,他们共同探讨学生能力培养和实现学生的技能目标,大大缩短了学习和就业的距离。再以青岛黄海职业学院为例,这所学校把美国西点军校的管理理念纳入到学校管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让学生学会服从命令,恪尽职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先后与海尔、海信、澳柯玛、北海重工、中集集团实行“校企合作”,使学校有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有高素质的员工基地。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集团战略是实现学校企业双赢的宝典。
4.未雨绸缪,做好职业教育的长远规划
花无百日红。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职业学校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方式发生转变、经济结构出现调整后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就业的衔接,单一的就业方式将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2008年,全国农林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9.02万人,专业萎缩明显。这一突出现象,有力地警示职业学校,市场是无情的,在紧扣市场需求,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过程中,准确把脉国家发展战略,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立足学校的特长,把地区发展战略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不断充实前沿科技技术与硬件设备,加强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物质文化交流,这样中职学校的发展才会光明,中职学校的规模才会壮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11.26.
[2]邹卫红.青岛之行考察归来.长沙职成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