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劳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值得我们去探索。
关键字:初中德育、劳动、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我的执教生涯中,我的感受也是如此。
1 背景描述
初二的时候,中途接的班主任工作,通常中途接的班多半都有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个班人数共39人,男生有28个,女生有11个,这样的班级结构使得女生的存在感较弱。男生则以几个人为首,成群结队的调皮捣蛋,因此班级整体体现出凝聚力差,师生关系也比较紧张。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面对这样的班级,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首先向原班主任、各课任老师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并记录成册,快速的熟悉班上的每个学生,再针对问题突出较棘手的学生先进行重点关注,然后逐个击破。
为了和学生们快速的熟络起来、加深了解,正好开学后第二周就是中秋节,我决定利用这个节日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冰皮月饼。活动当天,学生们热情高涨,制作流程还没介绍完就有同学想跃跃欲试,到自己动手的时间,孩子们分工明确,2人进行饼皮制作,1人调制馅料,其他的人就等着進行包饼并进行压制。刚开始一切显得那么和谐,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有强拿强用的“暴脾气”,有先积极后开小差的“半吊子”,还有全场乱跑的“坐不住”等,看到这些我心里还暗自有些高兴,默默的记下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愉快的时间总是觉得短暂,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这次活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可是等到收拾战场的时候,我观察到每组只有几个人在主动的打扫清洁,一些人在坐着吹龙门阵,一些人跑到厕所去洗手但久久不归,等大家都到齐之后,孩子们对地面上的脏东西视而不见,心安理得的坐着,感觉没有什么不妥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他们来说劳动教育才是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2 问题解决
2.1 明确分工 相互督促
学生在校的劳动其实并不多,打扫教室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鉴于学生们的表现,对于打扫教室的事我格外上心。我先对教室进行清洁分区,学生进行分组,建立管理小组。将学生分成5组,这样保证每周每组都做一次清洁,具体细化每个人的劳动区域,责任到人头,引入竞争规则,相互监督保证完成的质量。比如说,第一组的同学做清洁,第二组干同样任务的同学进行检查,最后再由管理小组的同学进行打分。这样学生会做事更专心,不再是以前的敷衍了事,随便舞几下就算了。多做几次后,每个学生就会清楚自己所负责区域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学校的清洁大检查也能从容应对。即便是有同学请假,也能找到干同样任务的同学先顶上,轻松解决,再也不会出现临时“抓壮丁”还要再教一遍的情况了。
2.2以身作则 感染熏陶
老师总是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做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试想当学生发现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他们,自己却什么都没遵守,那么那些条条框框还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吗?因此,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当学生们在打扫清洁的时候,不能只是在旁指点江山,而是要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劳动,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除了在教室,在办公室里也应该主动打扫卫生,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用汗水诠释“劳动最光荣”。
2.3 赏罚分明 持之以恒
制定了规则就一定要遵守,对表现好的孩子要提出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奖励,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同学就要适当惩罚。例如班上总会有那么几个不遵守规则的同学,我行我素,中午轮到做清洁的时候,不把事情做完了出去玩,而是想着先玩后做,结果又没有时间观念,迟迟不归,以至于任务就是敷衍了事完成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不能让其影响到其他同学。我的做法是先让孩子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先做好,再批评教育,按照规则进行惩罚,耽误的时间就加倍补上,别人休息的时候就不能休息,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其实往往出现这种情况的都是比较贪玩的学生,在校的自由时间被罚少,看着别人玩心里总不是滋味,慢慢的就会规范行为。所以适当的惩戒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力度。
2.4形式多样 提高兴趣
劳动不仅仅只限于打扫卫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形式,例如:手工制作、食物烹饪、知识竞赛等。例如端午节的时候,班级开展了包粽子、制作小香包的活动,同学们在劳动中体会了中华传统的魅力,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除了校园生活以外,把劳动教育浸入日常的生活中,这还需要家庭的共同配合,在生活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兴趣,让学生把劳动当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能动劳动和被动劳动中快速成长。
3 感悟与反思
热爱劳动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容忍孩子们的错误,不要操之过急,在反复的过程中,孩子们才会成长得更快,教师的技能也会有所提高。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依靠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多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往往会事半功倍。
让劳动教育在生活中蔚然成风,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多动手多实践,多出力流汗,在锻炼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用双手创造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任海宾.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振军.劳动教育在“复兴”.区域教育周刊,2020-11-18.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校 张红婷
关键字:初中德育、劳动、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我的执教生涯中,我的感受也是如此。
1 背景描述
初二的时候,中途接的班主任工作,通常中途接的班多半都有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个班人数共39人,男生有28个,女生有11个,这样的班级结构使得女生的存在感较弱。男生则以几个人为首,成群结队的调皮捣蛋,因此班级整体体现出凝聚力差,师生关系也比较紧张。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面对这样的班级,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首先向原班主任、各课任老师了解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并记录成册,快速的熟悉班上的每个学生,再针对问题突出较棘手的学生先进行重点关注,然后逐个击破。
为了和学生们快速的熟络起来、加深了解,正好开学后第二周就是中秋节,我决定利用这个节日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冰皮月饼。活动当天,学生们热情高涨,制作流程还没介绍完就有同学想跃跃欲试,到自己动手的时间,孩子们分工明确,2人进行饼皮制作,1人调制馅料,其他的人就等着進行包饼并进行压制。刚开始一切显得那么和谐,可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有强拿强用的“暴脾气”,有先积极后开小差的“半吊子”,还有全场乱跑的“坐不住”等,看到这些我心里还暗自有些高兴,默默的记下了每个孩子的表现。愉快的时间总是觉得短暂,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微笑,这次活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可是等到收拾战场的时候,我观察到每组只有几个人在主动的打扫清洁,一些人在坐着吹龙门阵,一些人跑到厕所去洗手但久久不归,等大家都到齐之后,孩子们对地面上的脏东西视而不见,心安理得的坐着,感觉没有什么不妥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他们来说劳动教育才是最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2 问题解决
2.1 明确分工 相互督促
学生在校的劳动其实并不多,打扫教室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鉴于学生们的表现,对于打扫教室的事我格外上心。我先对教室进行清洁分区,学生进行分组,建立管理小组。将学生分成5组,这样保证每周每组都做一次清洁,具体细化每个人的劳动区域,责任到人头,引入竞争规则,相互监督保证完成的质量。比如说,第一组的同学做清洁,第二组干同样任务的同学进行检查,最后再由管理小组的同学进行打分。这样学生会做事更专心,不再是以前的敷衍了事,随便舞几下就算了。多做几次后,每个学生就会清楚自己所负责区域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学校的清洁大检查也能从容应对。即便是有同学请假,也能找到干同样任务的同学先顶上,轻松解决,再也不会出现临时“抓壮丁”还要再教一遍的情况了。
2.2以身作则 感染熏陶
老师总是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做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试想当学生发现老师只是一味的要求他们,自己却什么都没遵守,那么那些条条框框还会有什么大的作用吗?因此,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当学生们在打扫清洁的时候,不能只是在旁指点江山,而是要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劳动,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除了在教室,在办公室里也应该主动打扫卫生,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用汗水诠释“劳动最光荣”。
2.3 赏罚分明 持之以恒
制定了规则就一定要遵守,对表现好的孩子要提出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奖励,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同学就要适当惩罚。例如班上总会有那么几个不遵守规则的同学,我行我素,中午轮到做清洁的时候,不把事情做完了出去玩,而是想着先玩后做,结果又没有时间观念,迟迟不归,以至于任务就是敷衍了事完成的。对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不能让其影响到其他同学。我的做法是先让孩子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先做好,再批评教育,按照规则进行惩罚,耽误的时间就加倍补上,别人休息的时候就不能休息,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其实往往出现这种情况的都是比较贪玩的学生,在校的自由时间被罚少,看着别人玩心里总不是滋味,慢慢的就会规范行为。所以适当的惩戒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力度。
2.4形式多样 提高兴趣
劳动不仅仅只限于打扫卫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形式,例如:手工制作、食物烹饪、知识竞赛等。例如端午节的时候,班级开展了包粽子、制作小香包的活动,同学们在劳动中体会了中华传统的魅力,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除了校园生活以外,把劳动教育浸入日常的生活中,这还需要家庭的共同配合,在生活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兴趣,让学生把劳动当成一种习惯,让学生在能动劳动和被动劳动中快速成长。
3 感悟与反思
热爱劳动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容忍孩子们的错误,不要操之过急,在反复的过程中,孩子们才会成长得更快,教师的技能也会有所提高。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依靠学校和老师,家庭教育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多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往往会事半功倍。
让劳动教育在生活中蔚然成风,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多动手多实践,多出力流汗,在锻炼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用双手创造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任海宾.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意义.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振军.劳动教育在“复兴”.区域教育周刊,2020-11-18.
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校 张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