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欧洲概念的形成与界定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c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欧洲”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极其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概念经过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多重因素渗透其中,因此,很难从某个单一的角度来界定欧洲。从词源、地理、文化根源和宗教信仰的角度来审视欧洲概念可以作为欧洲研究的一个视角。
  【关键词】欧洲概念 形成 界定
  
  “欧洲”在哪里?从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角度,我们会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所以很难用某一方面的专门术语来阐述欧洲的概念。特别是在欧洲这一名称出现的早期,欧洲意识尚未诞生,欧洲概念的界定范围与今天有着较大的差别。
  “欧洲”一词的来源
  欧洲的全称为欧罗巴洲,是“Europe”的音译,意为“西方日落之地”。郭华榕、徐天欣认为,“欧罗巴一词最早可能来自古埃及语,后传入腓尼基语,词根为ereb,原义为日落之地。因为腓尼基人生活在东地中海与黎巴嫩山脉之间狭窄的走廊地带,每天望见太阳下落的余辉撒在海面上”。①有着精湛航海技术的腓尼基人自由地在海上活动,为了能准确地确定方位,他们以地中海为参照物,将地中海以东的整个大陆称为“asu”,意为“东方日出处”,而地中海以西的陆地则被他们称为“ereb”,即“西方日落之地”。虽然腓尼基语中“ereb”所指仅仅是今天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区,并不是现在Europe所指的整个欧洲,但据此,东地中海可以称得上是欧洲和亚洲两大地域分界的最早标志。高超的航海技术使得腓尼基人活动区域越来越大,从地名词源上看,他们最远的足迹到达了今天葡萄牙的里斯本。腓尼基人的航行路线显示“欧罗巴”一词在最早时期仅指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的欧洲大陆部分——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区。
  “欧罗巴”(Europa)一词在公元前8世纪(即腓尼基人的全盛时期)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多部古典神话作品中都有“欧罗巴”这样一个人物。在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os)讲述宇宙和神的诞生的作品《神谱》中,她是大洋之神俄刻阿诺斯与河神之母忒提斯的女儿,亚细亚(亚洲)则是她的一个姐妹。在赫西奥德稍后的《女杰录》中,“欧罗巴”是腓尼基国王阿格罗尔美丽的女儿。宙斯爱上了她,为了把她抢走,宙斯变成了一头美丽温顺的公牛,把她骗到了克里特岛,与她结为夫妻。克里特岛所在的大陆因她而得名——欧罗巴洲。荷马在其史诗巨著《伊利亚特》中也讲述了与赫西奥德所述相似的关于欧罗巴的故事。由于荷马史诗的巨大影响,学术界在提到欧罗巴一词来源时,绝大多数学者都沿用了荷马的说法。
  地理意义上的欧洲
  当“欧罗巴”作为一个美丽的姑娘出现在神话故事中的同时,它也渐渐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而被世人认可。但当时它所指代的地理区域和现代意义上的欧洲区域有很大差别。从地理范围划分的角度看,在腓尼基人的时代,“欧罗巴”指的是今天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区。在希腊、罗马时代,“欧罗巴”则是指他们所开拓的地中海区域,而现代欧洲的绝大部分在当时还属于希腊、罗马语境下的“蛮族”世界。希罗多德在《历史》中专门描述了欧洲,明确了欧洲的地理概念。“他认为,欧洲南部濒临地中海,东部以科尔奇思的法息斯河(今黑海附近)或麦奥提斯湖的塔纳伊斯河(今顿河)和奇姆美丽亚渡口(今波斯普鲁斯海峡)与亚洲为界,但对北部和西部边界并未作详细阐说。”②欧洲的地理领域在希腊之后的罗马时代得到了极大的扩大,欧洲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强国。此后,罗马开始了长期的对外扩张历程。他们首先攻占了当时地中海一个强国迦太基,同时还在向东部扩张,通过同马其顿人的三次战争,控制了希腊。随后,又派兵侵略叙利亚,控制了西亚部分地区。在西部,罗马人也将今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很多地方都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军队又灭亡了埃及,把埃及并入罗马。到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北达莱茵河和多瑙河。一系列的武力征服把许多在希腊时代、罗马时代早期不被认同的蛮族地区先后纳入了欧洲版图,成为罗马帝国的一分子。“生活在罗马世界的希腊诗人斯特拉波……重新界定了欧洲的边界:东起麦奥提斯湖和塔纳伊斯河,西濒大西洋,北至不列颠,南到直布罗陀海峡。”③由此可见,就地理概念而言,斯特拉波时代的欧洲与现代欧洲已十分相近。
  文化根源意义上的欧洲
  实际上,“欧洲”这个地理名词的含义一直随着我们的认识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与时间空间的关系而不断变化着。如果仅仅是从词源和地理意义来观照“欧洲”的话,会对“欧洲”的构成产生一些疑惑。到底是什么使“欧洲”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出现在世界面前?正是其共同的文化根源,使得欧洲这个世界上内部联系最为紧密同时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的大洲,在其坎坷不平、分分合合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在西欧地区,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和罗马帝国早期相互交融,构筑了欧洲文明的早期框架。“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格和自由理念,米利都学派的自然观念和辩证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政治学说和道德伦理以及贯穿于希腊文明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文明的结晶在当时就影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在后世又通过文艺复兴而大放光芒,成为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活水。”④希腊文化作为欧洲文明的渊源,得到了当时欧洲地区绝大多数民族的认可。从词源学上讲,“Barbarian”(野蛮人)最初的含义是指不会说希腊语的人。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希腊文化之于欧洲概念的关键作用。因此,从文化根源的角度而言,欧洲指的是希腊文化波及的欧洲。直至今天,作为西方文明和欧洲文明核心的希腊文化仍然维系着欧洲人的精神归属感。
  宗教意义上的欧洲
  希腊、罗马文化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西罗马帝国的沦陷也标志着欧罗巴大陆上一股新势力的崛起——基督教。基督教在其出现之初并不为罗马统治者认同,她被看作一种激进而不稳定的因素。然而随着帝国势力的衰败,罗马大帝康斯坦丁意识到他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维持帝国的统一,基督教由此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康斯坦丁对待基督教态度的根本转变标志着欧洲对基督教的接纳,由此也标志着欧洲概念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此,欧洲这一概念开始同基督教联系起来,欧洲也成为了基督教徒之地。康斯坦丁使得基督教从一个不起眼的宗教派别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而得以在欧洲大陆传播,整个欧洲从此进入了希腊—罗马文化和犹太—基督教紧密融合、相互统一的时代。因此,基督教思想价值观与西罗马帝国的“联姻”也常常被视为欧洲概念及欧洲价值观的起源。中世纪欧洲的一个转折点便是查理曼于公元800年被罗马教皇封为神圣罗马帝国大帝。这一称谓意味着查理曼大帝的权力源于上帝的旨意和希腊—罗马传统,体现了世俗的权力与精神力量的统一。查理曼致力于将人们团结于基督教之下,使欧洲与基督教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也因此被称为“欧洲之父”。基督教的传播与统治维持了当时整个西欧的精神同一性,“欧洲人即信仰基督教的人”这一观念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这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对于欧洲基督化无疑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扩大其统治区域,罗马教廷组织了针对异教异族的大规模的对外扩张,这一行动也迅速推动了欧洲认同感的形成。基督教会的权势在1096年~1270年间的十字军东征后达到了巅峰,这场由教皇组织的宗教战争极大地增强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客观上实现了欧洲从古典文明向基督教文明的过渡。基督教成为欧洲各民族统一的信仰。沈敏华、程栋评价说:“基督教会通过宗教信仰,通过他的宗教组织系统把当时那个分崩离析的西欧联合在一起,这种状况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西欧各国之间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加速了欧洲的文化认同过程,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确立奠定了基础。”⑤基督教的大一统促进了欧洲观念的形成,加上欧洲各地发达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共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使得欧洲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整体。
  地理意义上的欧洲与基督教欧洲的逐步整合,标志着欧洲概念的逐渐成形。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基督教作为普世性的宗教左右着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成为欧洲共同的道德和价值标准。作为一种精神统治工具,基督教强大的内在张力使欧洲各民族在相互容忍民族差异的基础上成为拥有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共同体。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上,这一地区内部的交流有了巨大的发展,达到了相当一致的水平,其内部凝聚力也因此而不断增强。由此,“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名词,出现在世界的面前,共同的文化根源和宗教信仰产生的强大凝聚力,使得欧洲能够在经历所有的战争和纠纷之后,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度过一道道难关,内部的联合越来越紧密,朝着一体化进程大步迈进。(作者为宜宾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注释
  ① 郭华榕,徐天欣:《欧洲的分与合》,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年。
  ②③ 张旭鹏:“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第135~140页。
  ④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⑤沈敏华,程栋:“论欧洲十字军东征的文化背景”,《社会科学》,2001年第12期,第53~57页。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充分了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高校要充分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对策    大学生党员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组织纪律,在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方面,起着带头和示范作用。大学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是我国国力迅速增强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 “动力源”。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当前一项迫切、紧要的任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人力资源 问题 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如何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
【摘要】知识和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经济特征,要求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能够有效地将个体知识转化为集体知识,建立知识整合体系,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人力资源集聚、知识管理系统建立、柔性组织方式、知识交流环境构建是企业顺利进行知识整合与共享的途径。  【关键词】知识 知识整合 知识共享    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由对有形资产的占有转变为对无形资产的实际拥有。无形资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知识
【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认知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自身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培养良好道德认知的方式始终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上,而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刻理解良好道德认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实践 马克思实践真理理论 道德认知 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道德认知教育的不断推进,力图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整体上对道德教育
【摘要】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很多贫困大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银行、学校和学生等各类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在诸多情形下,国家助学贷款都无法实现其预期目标。当前,若要破解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困境,首先就必须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公共产品 信息不对称    自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试行,2000年正式实施以来,不少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
【摘要】清代,金陵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政治地位而人文荟萃,私家藏书之风由来已久,起于六朝而盛于明清。“甘熙宅第”的津逮楼,仅仅是金陵藏书历史的一个缩影。这座藏书楼具有厚重的历史传统与深刻的人文内涵,它所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充分反映出金陵文脉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关键词】清代 金陵 藏书楼 津逮楼 甘氏家族    “甘熙宅第”内的津逮楼是清代金陵著名的藏书楼。此楼以其藏书精珍,时为文坛名
【摘要】创新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创新要具备知识、自信、怀疑等理念。推动大学生创新,要发挥高校的教育功能,社会实践的延伸功能,制度的保障功能和评价体系的促进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 理念 制度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参与竞争、抢先发展的重要法宝。建设创新型国家,其
【摘要】就业体制改革以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受到了普遍重视,但仍处在起步阶段。为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实现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服务的体系转变。这就要从观念、职能、组织、内容、形式、对象、队伍、态度、研究等方面进行转变,以建立相对完备的职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校 职业指导 服务体系    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与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还不能适应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急剧变
【摘要】丧祭礼仪是一种对待临终和死亡的仪式,也是生者对生命最直接的诠释。中国传统的丧祭礼仪形式上表现为遵从尘世生活规则,重肉身,轻灵魂,扬族群生命而抑个体生命;西方宗教性的丧祭仪式以肃穆、庄严和简约的原则肯定了个体精神性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的灵魂的救赎。  【关键词】丧祭礼仪 生命 灵魂 中西社会思想    礼仪是人与人关系的规范,丧祭之礼也不例外,它是生者与死者之间“看不见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不可通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脊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2例脊椎骨折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2~3mm)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和3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椎体骨折的部位、椎体序列、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