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一个在先进社会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一个全民性的话题。弱智儿童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弱智儿童的智力和情感有缺陷。所以,对弱智儿童进行素质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的教育;一是能力的培养。
一、思想道德教育是弱智儿童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正面教育,榜样激励。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及缺乏生活经验和判断能力。往往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教师可根据弱智儿童模仿欲强这个特点对他们进行榜样教育。
1、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形象,以身作则,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榜样:板书的书写、言行举止、卫生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每个学生。
2、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在数学课中要树立“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学习效仿,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中体现的是“医教结合”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知数学知识,更体现的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整齐划一排列的小棒、有序的图形,往往体现的是一种有序的秩序。
(二)情感培育,补偿缺陷。
智力落后儿童很任性,看问题很偏激。为了让这些带病的蓓蕾开出灿烂的花朵,让残疾儿童的心灵充满阳光,教师要在态度上慈爱、关心、谅解;在生活上爱护、体贴、照顾智力落后儿童。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性,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共性,要摸透他们的“心”,采取个别化教育,因人而异的帮助、教育他们。
(三)规范行为,培养习惯
习惯是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需要。一种行为经过训练,可以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发展成为习惯。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因而,我们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养成教育要注意从小抓起,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基本的文明言行开始灌输与训练。在数学课堂中也要加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
二、能力的培养是宗旨
(一)生存能力的培养是弱智儿童素质教育的重点。
人活着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生存能力,所谓生存能力就是不但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要有社会交往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1、让智力落后儿童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智力落后儿童要从小树立起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从小事做起。在数学课堂中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有几种学习工具,会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书包中有几本书等等是最基本的能力培养的体现。
2、让智力落后儿童学会社会交往能力。首先布置一些需要学生们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体会合作的乐趣及力量。其次,利用口语交际这个内容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使他们对社会的各种分工及种类的人进行了解及处理之间的关系。例如:生活数学中有去超市购物的课程,智障学生要懂得去超市想买什么,买多少,自己带了多少钱等等。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弱智儿童能力培养的途径。
创新能力是开发创造力的能力,而目前特殊教育最缺的也是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创造力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1、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智力落后儿童创新的基础。智力落后儿童教学中是否有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创新能力显的尤为重要。首先,要消除智力落后儿童对创新的“神秘感”和“自卑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教师可以在讲解和示范时故意讲错、写错某些地方,看谁能发现,就表扬谁,从而燃起他们心中自信的火花。其次,当智力落后儿童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地帮助他们,及时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其坚强、积极的创新精神。
2、实施分组教学——智力落后儿童创新的途径。
重度学生:
(1)初步培养愿意分组自己见解的心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接触实物,发现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
中度学生:
(1)在教师的鼓励下愿意接受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一些知识的延伸。
轻度学生:
(1)初步形成敢想、敢说、敢做、敢论的精神,初步具有创新的愿望。
(2)初步学习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总之,对智力落后儿童实行素质教育,要体现在多个学科中,而且要时时体现。我们广大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素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实践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内容面广,技巧性强而又容易掌握人手。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有非同凡响的变化与进步,一定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一、思想道德教育是弱智儿童素质教育的核心
(一)正面教育,榜样激励。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及缺乏生活经验和判断能力。往往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教师可根据弱智儿童模仿欲强这个特点对他们进行榜样教育。
1、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要时时刻刻注重形象,以身作则,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榜样:板书的书写、言行举止、卫生习惯等都会影响到每个学生。
2、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在数学课中要树立“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学习效仿,从而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培智学校生活数学中体现的是“医教结合”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认知数学知识,更体现的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整齐划一排列的小棒、有序的图形,往往体现的是一种有序的秩序。
(二)情感培育,补偿缺陷。
智力落后儿童很任性,看问题很偏激。为了让这些带病的蓓蕾开出灿烂的花朵,让残疾儿童的心灵充满阳光,教师要在态度上慈爱、关心、谅解;在生活上爱护、体贴、照顾智力落后儿童。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性,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共性,要摸透他们的“心”,采取个别化教育,因人而异的帮助、教育他们。
(三)规范行为,培养习惯
习惯是完成某种行为或动作的需要。一种行为经过训练,可以成为一个人的需要,发展成为习惯。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的缺陷,很难形成正确的是非标准和道德观念,因而,我们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养成教育要注意从小抓起,从他们的一言一行抓起,从基本的文明言行开始灌输与训练。在数学课堂中也要加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
二、能力的培养是宗旨
(一)生存能力的培养是弱智儿童素质教育的重点。
人活着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生存能力,所谓生存能力就是不但要有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要有社会交往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1、让智力落后儿童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智力落后儿童要从小树立起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从小事做起。在数学课堂中教育学生知道自己有几种学习工具,会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书包中有几本书等等是最基本的能力培养的体现。
2、让智力落后儿童学会社会交往能力。首先布置一些需要学生们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体会合作的乐趣及力量。其次,利用口语交际这个内容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的场景,使他们对社会的各种分工及种类的人进行了解及处理之间的关系。例如:生活数学中有去超市购物的课程,智障学生要懂得去超市想买什么,买多少,自己带了多少钱等等。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弱智儿童能力培养的途径。
创新能力是开发创造力的能力,而目前特殊教育最缺的也是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创造力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1、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智力落后儿童创新的基础。智力落后儿童教学中是否有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创新能力显的尤为重要。首先,要消除智力落后儿童对创新的“神秘感”和“自卑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教师可以在讲解和示范时故意讲错、写错某些地方,看谁能发现,就表扬谁,从而燃起他们心中自信的火花。其次,当智力落后儿童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要积极地帮助他们,及时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其坚强、积极的创新精神。
2、实施分组教学——智力落后儿童创新的途径。
重度学生:
(1)初步培养愿意分组自己见解的心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接触实物,发现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
中度学生:
(1)在教师的鼓励下愿意接受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习一些知识的延伸。
轻度学生:
(1)初步形成敢想、敢说、敢做、敢论的精神,初步具有创新的愿望。
(2)初步学习一些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总之,对智力落后儿童实行素质教育,要体现在多个学科中,而且要时时体现。我们广大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素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实践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需求出发,内容面广,技巧性强而又容易掌握人手。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学环境中成长,一定会有非同凡响的变化与进步,一定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