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现代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于2002年发起建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政府等政府机构认可的年度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经过十一年的历练,在不断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并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和文化盛会,同时也逐步跻身全球最受瞩目的现代音乐节之列。北京现代音乐节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结构模式。它以普及现代音乐、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优质发展平台为主要内容。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了数量庞大的音乐成果,包括近四百场各类精品音乐会、逾百场涵盖丰富的讲座及大师班,出版了一大批学术书籍、乐谱以及音像制品。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将于2014年5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现代音乐节音乐副总监、著名新生代作曲家邹航老师应《音乐时空》之邀,畅谈本届音乐节的台前幕后。
音乐时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品牌理念是什么?
邹航老师:北京现代音乐节始终坚持着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而建立“引领新音乐的创作走向”与“传播现代音乐精神”的理念,一方面将当代世界现代音乐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演奏家及团体以及作品引入中国,另一方面开展和加强与世界其他音乐节的合作,加强中国现代音乐的对外传播。另外,在继续保持学术性、前瞻性的同时,将艺术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逐步面向大众,以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现代音乐精神。
音乐时空:北京现代音乐节经过十一载历练,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现在是否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邹航老师:纵观现代音乐节走过的十一载,从探索走向成熟,现代音乐节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音乐节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组织与管理,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在接下来几年,我们会不断学习与完善,争取把更多世界优秀的现代音乐带到中国舞台,同时也力争将发现以及委约的中國现代音乐新作品推向世界舞台。
音乐时空:每届北京现代音乐节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什么?
邹航老师:北京现代音乐节自创办以来便力争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艺术平台,让他们走进现代艺术世界、走进主流音乐圈,走进最高级别的舞台是我们的责任。今年的主题是“青年”,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能带动身边的年轻人参与到我们的音乐节,欣赏并喜爱现代音乐。因此,今年我们将有很多优秀的青年作曲家和演奏家将登上现代音乐节的舞台,与世界分享他们的优秀作品。
音乐时空:本届音乐节在策划方面有什么创新之处?
邹航老师:既然本届音乐节在策划的艺术内容上主打“青年”主题,那么每一场音乐会我们都会精心制定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标题,然后根来甄选符合该标题的作品、演奏家及团体,尽量使得音乐会的内容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今年还将有多位国际级音乐节艺术总监的到访,并举行圆桌会议探讨当代艺术节的发展、合作与延伸。这也是国内音乐节首次与国外音乐节开启多方合作一次探索。
在宣传上除了传统的纸媒推广,我们也增加诸如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互动,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同步报导等推广手段。
音乐时空:主要有哪些环节?
邹航老师:今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内容主要分为精品音乐会、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国际作曲大师班、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圆桌会议等精彩纷呈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音乐时空:请您详细介绍一下“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
邹航老师:Young Composers Project,简称YCP,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现代音乐节发起创立,该计划致力于全方位整合音乐节资源,为从计划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并通过音乐会、出版物等渠道,为青年作曲家们开拓更宽阔的听众市场。音乐节将对青年作曲家进行大力扶持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进入国际音乐界的视野范围,为年轻一代作曲家提供展示才华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北京现代音乐节从2002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现代音乐,培养青年作曲家,在历届音乐节中上演了大量青年作曲家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音乐节依托国内最高专业音乐学府师资资源,以国际姿态面向世界,以其先锋性的广阔视野和兼收并蓄的态度,成为国内外专业音乐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客观现状和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作曲家没有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机会。许多优秀作品仍然不为人所知,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因此,北京现代音乐节从2010年开始,专门设立了“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目的是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作曲家在音乐节的帮助之下脱颖而出,拥有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同时,音乐节希望通过YCP对年轻一代作曲家产生号召性影响,对现代专业音乐新生代进行培养、为国内专业音乐创作的长远建设建立良好的开端。
音乐时空:今年是第五届“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与往届有何不同之处?
邹航老师: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与美国巴洛捐赠基金合作,为中国作曲家提供特定的委约,举办室内乐作品选拔暨第五届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项目,自2013年3月开始,评定截止于2013年5月。参赛作曲家限中国国籍。作品评选分两个阶段。初评阶段,将由中国作曲家评委和一位巴洛捐赠基金代表选出10位选手;终评阶段,六位美国作曲家评委和一位中国作曲家评委由此10位选手中选出的最终的获奖者,由巴洛捐赠基金会委约创作时长为12-15分钟的室内乐新作品一部,该委约作品将首演于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并由美国杨柏翰大学新音乐团在美国演出至少一次,奖金10,000美元。
音乐时空:什么是“巴洛捐赠基金”
邹航老师:这是由弥尔顿·巴洛和格洛丽亚·巴洛夫妻创办的。从1981年慷慨捐赠以来,至今已经运营31年,作为资助作曲家创作新艺术音乐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巴洛捐赠基金设立的杨百翰大学音乐作品资助项目已经享誉全球。此基金已给全球40个国家的250位作曲家资助了200万美元。巴洛奖已成为新音乐最重要的一个奖项,此基金的委约项目每年吸引成百上千的申请者。其所授予的每一个奖项都在一位作曲家与一个或多个演奏重奏团之间搭建合作关系,以保证每部新作品会被首演。其中合作的重奏团包括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圣路易交响乐团、美国作曲家乐团、BBC歌唱家、拉脱维亚广播合唱团等。作曲家们曾为合唱团、交响乐团、乐队、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重奏和独奏家们创作新作品。与巴洛基金合作过的众多的重奏团代表了当代音乐广泛的音效多样性和风格。 音乐时空:“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的参赛作品是否会在音乐节上演?
邹航老师:是的。2014年5月21日晚将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的中外现代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上将会有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的参赛作品,比如青年作曲家郑阳为长笛(短笛)、 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打击乐而作《飞逝的圣河》等等。另外,历届入选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的作品也将被出版和发行,部分参与计划的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在前几年已经被推荐到诸如欧洲著名的“华沙之秋”等音乐节上演出。
音乐时空:现代音乐从可听性角度来说,距离大众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办方如何让现代音乐走进大众?
邹航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简单来说,现代音乐不能只是片面的解读为“先锋”与“不好听”,其实现代音乐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大多数人喜爱的电影音乐也属于现代音乐范畴里的。“实验音乐”实则是探索音乐在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寻找人类情感在将来有着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实验怎能有未来?所以,“前瞻性”是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北京现代音乐节从最开始的认知度不高、观众不多,到近几年的多场演出爆满甚至有些场次卖起了站票,说明现代音乐正在逐渐的走进大众,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我们也更加有信心让现代音乐通过音乐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们认识现代音乐,喜欢现代音乐。
音乐时空:我们发现,今年的音乐节不仅邀请了欧美国家的音乐家与演出团体,柬埔寨和哈萨克斯坦也在其中,这是为了贴合大众路线吗?
邹航老师:北京现代音乐节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结构模式——收纳世界传统音乐文化、普及当代音乐精华、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优质发展平台是音乐节的主要内容。
“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上是相辅相成的,以前我们也曾邀请过日本、越南、印尼等国家,以及国内的传统艺术表演团体来音乐节演出,我们不仅希望观众欣赏到不同国家优秀的音乐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能让音乐创作者汲取世界传统文化的养分。
音乐时空:今年音乐节有哪些著名作曲家应邀而来?
邹航老师:世界级作曲大师、俄罗斯作曲家Sofia Gubaidulina,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终身作曲教授Samuel Adler,曾获麦卡瑟“天才”大奖的作曲家、指挥家盛宗亮,美国密苏里大学终身作曲教授陈怡,普利策最佳音乐获得者作曲家周龙,与郎朗齐名的世界一线新生代古典音乐演奏家Ryu Goto(五岛龙),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Ken Hesketh,德国席根大学作曲教授Martin Herchenroder,美国杨百翰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Stephen Jones,加拿大著名作曲家Alexina Louie,美国州立大学皇后学院音乐学院院长Edward Smaldone,英国作曲家Andrew Webb-Mitchell。
音乐时空:这些作曲家带来的大师课一定有很多亮点吧?
邹航老师:由于来参加本届现代音乐节的作曲家带来的作品形式上更加多样化,涉及的题材也更加广泛,因此大师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音乐在当代的创作技术与发展形势。并且通过作曲家挑选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这一方式,可以给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启发与灵感。
音乐时空:演奏家、 uhui会有哪些演出团体亮相本届现代音乐节舞台?
邹航老师:本届音乐节不仅有与郎朗齐名的世界一线新生代小提琴家五岛龙Ryu Goto、被誉为“演奏现代音乐的冠军”的钢琴家邹翔、荣获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黄蒙拉等著名演奏家,还有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德国哈巴弦乐四重奏、波兰阿波罗·缪斯弦乐四重奏、法国摩登时代乐团、新西兰三重奏、柬埔寨Tray So传统音乐展示、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精英室内乐管乐团、哈萨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库曼卡基混声合唱团、深圳交响乐团等演奏团体。
音乐时空:“送校歌”的公益项目是否也在继续?
邹航老师:非常感谢大家对此项目的关心,我们音乐节组委会一直在努力做“送校歌”的公益项目,迄今为止,我们已向甘肃、贵州、内蒙、辽宁等地区的学校共捐赠价值逾20余万元的校歌出版物。但是由于今年经费中途受到限制,所以不得不暂时告别该项目,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坚持做此公益项目。
音樂时空:作为作曲家,您是怎样理解“现代音乐”含义的?
邹航老师:从广义上来说,“现代音乐”是指当代人创作的音乐,如同我上面提及到的“电影音乐其实也属于现代音乐范畴”,甚至包括流行音乐等类型。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与中国传统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表现出来的音乐语言和语法不一样的音乐。简单说,就是现代音乐以追求创新的美学视角、创作技法等为目的的音乐作品。
音乐时空:您本人偏爱创作现代音乐作品吗?
邹航老师:对于我自身而言并没有固定偏爱的现代音乐作曲家和作品,但凡能打动我的情感,或是能给我的创作带来启发的作品,我都很喜欢。日本作曲家Takemitsu的东方禅意、美国作曲家John Williams的浪漫、爱沙尼亚作曲家Arvo Part的古典主义回归等等,以及流行音乐之王Michael Jackson、爵士乐大师Chick Corea、Grunge摇滚先驱Kurt Cobain等等都是我很喜欢的音乐。对于这些被我统称为“现代音乐”的作品,直接影响了我的创作,也促成了我与“中国摇滚音乐之父”崔健的合作。
在崔健“摇滚交响音乐会”上,作为音乐总监和编曲的我选用了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图画展览会》中《基辅大门》作为音乐会开场,将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融入到《像是一把刀子》,将李叔同的《送别》作为《出走》的引子,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镶嵌为《红旗下的蛋》的间奏等等,这种融合手段本身也是现代音乐创作思维的体现。 音乐时空:有观点认为,20世纪产生的各种新的作曲技法,严重损害了音乐的可听性,您对此有何评价?
邹航老师:这个问题本身存在一些矛盾,作曲技法和损害音乐可听性没有因果关系。“作曲技法”是音乐界作曲家历史智慧的结晶,而“可听性”则是很个人化的理解。一个好的音乐作品不能单纯的用“好听”、“可听”来评价。举个例子,20世纪先锋派音乐代表人物之一、波兰著名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作品《广岛殉难者的悼歌》试图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对这场灾难的表现与反思,如果以仅已“可听”为目的,势必只能让观众感受到苦楚,但未必能感受到沉重、压抑的情感极端。
之所以部分听众不能接受现代音乐,比起前面900年,实则因为20世纪作曲進展非常迅速,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法和门类。这样的进展速度,使得人类的欣赏水平还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另外,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国内给听众欣赏到现代音乐的机会比较少,我想等到北京乃至全国每年有上百场的现代音乐会上演,再评论也不迟。
音乐时空:在您的创作中,如何平衡创新性与可听性?
邹航老师:创作的原则上,我喜欢根植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从中国的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入手提炼素材,然后常常喜欢从不同门类的音乐中吸收它们的精华,不仅是学院派的古典音乐,甚至包括流行、摇滚、原生态、戏曲等音乐,只要我觉得有用的便会照单全收,然后将它们与提炼的素材一起通过现代作曲技法的方式糅合成属于自己的新音乐。
比如今年音乐节21日即将上演的我的室内乐作品《醉舞金刚》,里面就能够听到很浓郁的藏族音乐素材,这个素材来源于藏族的民间歌舞“堆谐”这一表演形式。但在乐曲的结构思维、创作手法、和声运用则是采用了西方现代作曲的技法,并融合了一些爵士乐、踢踏舞的节奏特点,加上中国民族乐器的室内乐编制,让这首作品听起来既趣味十足,却又不失典型藏族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我自认为我作品的可听性还是非常强的,大多数观众的反馈也是如此,这是我创作的基本要求。我想尽自己的能力创作尽可能在听感上接近听众,在学术上保持现代创作思维,在文化上根植中国味道的作品。
以《醉舞金刚》为例,这首作品的原型是为大型室内乐而作,后应美国NewEar室内乐团之邀改编成了小型室内乐版在堪萨斯城名为“中国崛起”的音乐会上演出,受到了乐团以及美国听众的喜爱,并成为NewEar室内乐团的保留曲目。2011年,又应中国紫禁城室内乐团邀约改编成大型民族室内乐版,也成为该团的保留曲目被带到十余个国家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欢迎。今年音乐节上演的是这首乐曲的第4个版本——小型民族室内乐版,相信它又将收获新的观众粉丝群体。
我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试图让听众觉得现代音乐其实不都是“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的感觉和状态,它也可以好听、也可以幽默,如果不试图全方位了解现代音乐,怎么能欣赏到它的不同风景与姿态?好听,不等于不现代;现代,也不等于不好听,关键则在于“尝试”!这不仅是针对听众,创作也是如此。
音乐时空:您认为在国内普及现代音乐的前景如何?
邹航老师:综合上述,现代音乐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必要惧怕。但如果音乐市场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给现代音乐,给中国不同年龄段作曲家创作的当代音乐,让听众尝试不同的音乐形式和听感,而不是成天只提供那些类似“梁祝”、“黄河”那样的传统经典作品演出,整个音乐市场才能前进,现代音乐听众群的土壤才能得到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转型一直处于飞速发展,忙碌的人群大多专注于效益的产生,而更多忽略了精神的需求。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期,随着对物质的渴望与稳定,文化则应该进入到需求的行列,而现代音乐本身就是在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探求、描写与表现,如果让听众一旦获得感知与认同,它的前景将无比乐观。但这一切还需基于专业音乐文化市场的培养与发展,这也是值得专业音乐人员的思考、求索与探讨的。
音乐时空: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品牌理念是什么?
邹航老师:北京现代音乐节始终坚持着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从而建立“引领新音乐的创作走向”与“传播现代音乐精神”的理念,一方面将当代世界现代音乐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演奏家及团体以及作品引入中国,另一方面开展和加强与世界其他音乐节的合作,加强中国现代音乐的对外传播。另外,在继续保持学术性、前瞻性的同时,将艺术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逐步面向大众,以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现代音乐精神。
音乐时空:北京现代音乐节经过十一载历练,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现在是否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邹航老师:纵观现代音乐节走过的十一载,从探索走向成熟,现代音乐节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音乐节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组织与管理,都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在接下来几年,我们会不断学习与完善,争取把更多世界优秀的现代音乐带到中国舞台,同时也力争将发现以及委约的中國现代音乐新作品推向世界舞台。
音乐时空:每届北京现代音乐节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什么?
邹航老师:北京现代音乐节自创办以来便力争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艺术平台,让他们走进现代艺术世界、走进主流音乐圈,走进最高级别的舞台是我们的责任。今年的主题是“青年”,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能带动身边的年轻人参与到我们的音乐节,欣赏并喜爱现代音乐。因此,今年我们将有很多优秀的青年作曲家和演奏家将登上现代音乐节的舞台,与世界分享他们的优秀作品。
音乐时空:本届音乐节在策划方面有什么创新之处?
邹航老师:既然本届音乐节在策划的艺术内容上主打“青年”主题,那么每一场音乐会我们都会精心制定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标题,然后根来甄选符合该标题的作品、演奏家及团体,尽量使得音乐会的内容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今年还将有多位国际级音乐节艺术总监的到访,并举行圆桌会议探讨当代艺术节的发展、合作与延伸。这也是国内音乐节首次与国外音乐节开启多方合作一次探索。
在宣传上除了传统的纸媒推广,我们也增加诸如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互动,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同步报导等推广手段。
音乐时空:主要有哪些环节?
邹航老师:今年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内容主要分为精品音乐会、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国际作曲大师班、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圆桌会议等精彩纷呈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音乐时空:请您详细介绍一下“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
邹航老师:Young Composers Project,简称YCP,是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现代音乐节发起创立,该计划致力于全方位整合音乐节资源,为从计划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并通过音乐会、出版物等渠道,为青年作曲家们开拓更宽阔的听众市场。音乐节将对青年作曲家进行大力扶持和鼓励,并帮助他们进入国际音乐界的视野范围,为年轻一代作曲家提供展示才华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北京现代音乐节从2002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现代音乐,培养青年作曲家,在历届音乐节中上演了大量青年作曲家创作的现代音乐作品。音乐节依托国内最高专业音乐学府师资资源,以国际姿态面向世界,以其先锋性的广阔视野和兼收并蓄的态度,成为国内外专业音乐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客观现状和诸多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有才华的青年作曲家没有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机会。许多优秀作品仍然不为人所知,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因此,北京现代音乐节从2010年开始,专门设立了“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目的是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作曲家在音乐节的帮助之下脱颖而出,拥有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同时,音乐节希望通过YCP对年轻一代作曲家产生号召性影响,对现代专业音乐新生代进行培养、为国内专业音乐创作的长远建设建立良好的开端。
音乐时空:今年是第五届“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与往届有何不同之处?
邹航老师: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与美国巴洛捐赠基金合作,为中国作曲家提供特定的委约,举办室内乐作品选拔暨第五届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项目,自2013年3月开始,评定截止于2013年5月。参赛作曲家限中国国籍。作品评选分两个阶段。初评阶段,将由中国作曲家评委和一位巴洛捐赠基金代表选出10位选手;终评阶段,六位美国作曲家评委和一位中国作曲家评委由此10位选手中选出的最终的获奖者,由巴洛捐赠基金会委约创作时长为12-15分钟的室内乐新作品一部,该委约作品将首演于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并由美国杨柏翰大学新音乐团在美国演出至少一次,奖金10,000美元。
音乐时空:什么是“巴洛捐赠基金”
邹航老师:这是由弥尔顿·巴洛和格洛丽亚·巴洛夫妻创办的。从1981年慷慨捐赠以来,至今已经运营31年,作为资助作曲家创作新艺术音乐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巴洛捐赠基金设立的杨百翰大学音乐作品资助项目已经享誉全球。此基金已给全球40个国家的250位作曲家资助了200万美元。巴洛奖已成为新音乐最重要的一个奖项,此基金的委约项目每年吸引成百上千的申请者。其所授予的每一个奖项都在一位作曲家与一个或多个演奏重奏团之间搭建合作关系,以保证每部新作品会被首演。其中合作的重奏团包括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圣路易交响乐团、美国作曲家乐团、BBC歌唱家、拉脱维亚广播合唱团等。作曲家们曾为合唱团、交响乐团、乐队、弦乐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内乐重奏和独奏家们创作新作品。与巴洛基金合作过的众多的重奏团代表了当代音乐广泛的音效多样性和风格。 音乐时空:“2014北京现代音乐节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的参赛作品是否会在音乐节上演?
邹航老师:是的。2014年5月21日晚将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的中外现代室内乐作品音乐会上将会有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的参赛作品,比如青年作曲家郑阳为长笛(短笛)、 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打击乐而作《飞逝的圣河》等等。另外,历届入选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的作品也将被出版和发行,部分参与计划的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在前几年已经被推荐到诸如欧洲著名的“华沙之秋”等音乐节上演出。
音乐时空:现代音乐从可听性角度来说,距离大众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办方如何让现代音乐走进大众?
邹航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太容易回答的问题。简单来说,现代音乐不能只是片面的解读为“先锋”与“不好听”,其实现代音乐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大多数人喜爱的电影音乐也属于现代音乐范畴里的。“实验音乐”实则是探索音乐在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以及寻找人类情感在将来有着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不实验怎能有未来?所以,“前瞻性”是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北京现代音乐节从最开始的认知度不高、观众不多,到近几年的多场演出爆满甚至有些场次卖起了站票,说明现代音乐正在逐渐的走进大众,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我们也更加有信心让现代音乐通过音乐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们认识现代音乐,喜欢现代音乐。
音乐时空:我们发现,今年的音乐节不仅邀请了欧美国家的音乐家与演出团体,柬埔寨和哈萨克斯坦也在其中,这是为了贴合大众路线吗?
邹航老师:北京现代音乐节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结构模式——收纳世界传统音乐文化、普及当代音乐精华、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优质发展平台是音乐节的主要内容。
“传统与现代”在文化上是相辅相成的,以前我们也曾邀请过日本、越南、印尼等国家,以及国内的传统艺术表演团体来音乐节演出,我们不仅希望观众欣赏到不同国家优秀的音乐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能让音乐创作者汲取世界传统文化的养分。
音乐时空:今年音乐节有哪些著名作曲家应邀而来?
邹航老师:世界级作曲大师、俄罗斯作曲家Sofia Gubaidulina,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终身作曲教授Samuel Adler,曾获麦卡瑟“天才”大奖的作曲家、指挥家盛宗亮,美国密苏里大学终身作曲教授陈怡,普利策最佳音乐获得者作曲家周龙,与郎朗齐名的世界一线新生代古典音乐演奏家Ryu Goto(五岛龙),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Ken Hesketh,德国席根大学作曲教授Martin Herchenroder,美国杨百翰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Stephen Jones,加拿大著名作曲家Alexina Louie,美国州立大学皇后学院音乐学院院长Edward Smaldone,英国作曲家Andrew Webb-Mitchell。
音乐时空:这些作曲家带来的大师课一定有很多亮点吧?
邹航老师:由于来参加本届现代音乐节的作曲家带来的作品形式上更加多样化,涉及的题材也更加广泛,因此大师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现代音乐在当代的创作技术与发展形势。并且通过作曲家挑选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这一方式,可以给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启发与灵感。
音乐时空:演奏家、 uhui会有哪些演出团体亮相本届现代音乐节舞台?
邹航老师:本届音乐节不仅有与郎朗齐名的世界一线新生代小提琴家五岛龙Ryu Goto、被誉为“演奏现代音乐的冠军”的钢琴家邹翔、荣获第49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黄蒙拉等著名演奏家,还有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德国哈巴弦乐四重奏、波兰阿波罗·缪斯弦乐四重奏、法国摩登时代乐团、新西兰三重奏、柬埔寨Tray So传统音乐展示、美国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精英室内乐管乐团、哈萨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库曼卡基混声合唱团、深圳交响乐团等演奏团体。
音乐时空:“送校歌”的公益项目是否也在继续?
邹航老师:非常感谢大家对此项目的关心,我们音乐节组委会一直在努力做“送校歌”的公益项目,迄今为止,我们已向甘肃、贵州、内蒙、辽宁等地区的学校共捐赠价值逾20余万元的校歌出版物。但是由于今年经费中途受到限制,所以不得不暂时告别该项目,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坚持做此公益项目。
音樂时空:作为作曲家,您是怎样理解“现代音乐”含义的?
邹航老师:从广义上来说,“现代音乐”是指当代人创作的音乐,如同我上面提及到的“电影音乐其实也属于现代音乐范畴”,甚至包括流行音乐等类型。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与中国传统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表现出来的音乐语言和语法不一样的音乐。简单说,就是现代音乐以追求创新的美学视角、创作技法等为目的的音乐作品。
音乐时空:您本人偏爱创作现代音乐作品吗?
邹航老师:对于我自身而言并没有固定偏爱的现代音乐作曲家和作品,但凡能打动我的情感,或是能给我的创作带来启发的作品,我都很喜欢。日本作曲家Takemitsu的东方禅意、美国作曲家John Williams的浪漫、爱沙尼亚作曲家Arvo Part的古典主义回归等等,以及流行音乐之王Michael Jackson、爵士乐大师Chick Corea、Grunge摇滚先驱Kurt Cobain等等都是我很喜欢的音乐。对于这些被我统称为“现代音乐”的作品,直接影响了我的创作,也促成了我与“中国摇滚音乐之父”崔健的合作。
在崔健“摇滚交响音乐会”上,作为音乐总监和编曲的我选用了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图画展览会》中《基辅大门》作为音乐会开场,将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融入到《像是一把刀子》,将李叔同的《送别》作为《出走》的引子,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镶嵌为《红旗下的蛋》的间奏等等,这种融合手段本身也是现代音乐创作思维的体现。 音乐时空:有观点认为,20世纪产生的各种新的作曲技法,严重损害了音乐的可听性,您对此有何评价?
邹航老师:这个问题本身存在一些矛盾,作曲技法和损害音乐可听性没有因果关系。“作曲技法”是音乐界作曲家历史智慧的结晶,而“可听性”则是很个人化的理解。一个好的音乐作品不能单纯的用“好听”、“可听”来评价。举个例子,20世纪先锋派音乐代表人物之一、波兰著名作曲家潘德列茨基的作品《广岛殉难者的悼歌》试图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对这场灾难的表现与反思,如果以仅已“可听”为目的,势必只能让观众感受到苦楚,但未必能感受到沉重、压抑的情感极端。
之所以部分听众不能接受现代音乐,比起前面900年,实则因为20世纪作曲進展非常迅速,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法和门类。这样的进展速度,使得人类的欣赏水平还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另外,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国内给听众欣赏到现代音乐的机会比较少,我想等到北京乃至全国每年有上百场的现代音乐会上演,再评论也不迟。
音乐时空:在您的创作中,如何平衡创新性与可听性?
邹航老师:创作的原则上,我喜欢根植于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从中国的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入手提炼素材,然后常常喜欢从不同门类的音乐中吸收它们的精华,不仅是学院派的古典音乐,甚至包括流行、摇滚、原生态、戏曲等音乐,只要我觉得有用的便会照单全收,然后将它们与提炼的素材一起通过现代作曲技法的方式糅合成属于自己的新音乐。
比如今年音乐节21日即将上演的我的室内乐作品《醉舞金刚》,里面就能够听到很浓郁的藏族音乐素材,这个素材来源于藏族的民间歌舞“堆谐”这一表演形式。但在乐曲的结构思维、创作手法、和声运用则是采用了西方现代作曲的技法,并融合了一些爵士乐、踢踏舞的节奏特点,加上中国民族乐器的室内乐编制,让这首作品听起来既趣味十足,却又不失典型藏族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我自认为我作品的可听性还是非常强的,大多数观众的反馈也是如此,这是我创作的基本要求。我想尽自己的能力创作尽可能在听感上接近听众,在学术上保持现代创作思维,在文化上根植中国味道的作品。
以《醉舞金刚》为例,这首作品的原型是为大型室内乐而作,后应美国NewEar室内乐团之邀改编成了小型室内乐版在堪萨斯城名为“中国崛起”的音乐会上演出,受到了乐团以及美国听众的喜爱,并成为NewEar室内乐团的保留曲目。2011年,又应中国紫禁城室内乐团邀约改编成大型民族室内乐版,也成为该团的保留曲目被带到十余个国家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欢迎。今年音乐节上演的是这首乐曲的第4个版本——小型民族室内乐版,相信它又将收获新的观众粉丝群体。
我一直在尽自己的力量,试图让听众觉得现代音乐其实不都是“青面獠牙”“张牙舞爪”的感觉和状态,它也可以好听、也可以幽默,如果不试图全方位了解现代音乐,怎么能欣赏到它的不同风景与姿态?好听,不等于不现代;现代,也不等于不好听,关键则在于“尝试”!这不仅是针对听众,创作也是如此。
音乐时空:您认为在国内普及现代音乐的前景如何?
邹航老师:综合上述,现代音乐不是洪水猛兽,没有必要惧怕。但如果音乐市场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给现代音乐,给中国不同年龄段作曲家创作的当代音乐,让听众尝试不同的音乐形式和听感,而不是成天只提供那些类似“梁祝”、“黄河”那样的传统经典作品演出,整个音乐市场才能前进,现代音乐听众群的土壤才能得到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转型一直处于飞速发展,忙碌的人群大多专注于效益的产生,而更多忽略了精神的需求。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期,随着对物质的渴望与稳定,文化则应该进入到需求的行列,而现代音乐本身就是在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探求、描写与表现,如果让听众一旦获得感知与认同,它的前景将无比乐观。但这一切还需基于专业音乐文化市场的培养与发展,这也是值得专业音乐人员的思考、求索与探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