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渐进式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呼吸训练;将 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渐进式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监测患者的肺功能、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应用于COPD老年患者,能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渐进式抗阻训练;呼吸训练;肺功能;运动耐力;生存质量
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老年人群中,由于其自身的原因的影响体呼吸道黏膜处于较为薄弱的抵御状态,对空气中的粉尘耐受性不高,发生阻塞性肺疾病的现象较高。患者发生这种疾病会导致通气障碍以及非特异性炎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的影响。老年患者的不舒适的呼吸体验将出现缺氧症状,再加之老年病人本身就有的多种基础性疾病,这对治疗及病情康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该病的疾病周期较长,患者的健康康复需要长期的治疗,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来加速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呼吸训练;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年龄>60岁,对于患者进行各项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检查,确诊为COPD;患者语言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本调研内容知悉,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脏器的危重疾患;心功能分级处于4级;在开展呼吸训练中,预估到危险,或对呼吸训练不耐受;伴有恶性肿瘤;伴有活动性关节炎;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诊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渐进式抗阻训练:指导老年患者锻炼特殊肌群来增加肌纤维直径,强健肌肉,改善肌肉力量的活动。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10分钟的热身准备,防止肌肉拉伤。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患者进行最大力量的确定。引导患者进行三角肌与坐式引体交替练习,例如:先做三角肌练习,慢慢进行做坐式引体。首次练习时间为半小时,根据患者的而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时长,一周3次,持续4周。
(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对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常规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器的具体型号和规格,告知阻力呼吸训练器的构成部件及有关注意事宜,以现身示教的方式告知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步骤和康复训练要点;该过程干预时间为30min,每天1次。具体操作为:为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保证其处于舒适的生理状态,连接呼吸训练器,用左手托住训练器,将右手放置于肋骨下方的中腹部。在吸气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呈外凸状态,让患者将右手举起,直至吸气流速达到治疗维度的活塞水平后,再让患者保持吸气状态,直至其无法再次吸气时,就能松开软管;再者,让患者做缩唇动作,将气体缓慢呼出;患者在呼气过程中,保证腹部处于内陷状态,再将自己右手往腹部前下方施加一定压力,以此促进膈肌恢复正常水平。其中,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比例达2∶1,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min,每天训练3次。
1.3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进行检测,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采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PaCO2和PaO2进行检测。③训练前行6 min 步行试验(6MWT)来对患者的运动耐力进行测评,分值越高患者的恢复状况越良好。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耐力、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OPD患者多是由于气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畅,易发生呼吸时胸廓活动不协调,从而导致胸廓一直处于吸气状态。患者长期处于浅呼吸水平,会造成胸廓运动幅度受限,导致肺脏无法获得充足的通气量,进而诱发呼吸肌处于紧张状态,使机体氧耗量增加,引起呼吸肌陷入疲乏状态。
渐进式抗阻训练也称抗阻力训练,是一种以力量为主的练习,是为了训练人体的肌肉力量、灵敏素质,平衡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运动训练的强度和负荷是抗阻训练的关键。针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在锻炼中,对于患者的练习的密度、质量、难度、动作速度、负重量等进行评估,对于患者的选择适宜强度的训练方式。同时对于老年患者增加呼吸训练,实现对病人呼气与吸气两个方面的训练。使用该训练器能保证个体吸入气体,使肋间外肌收缩,扩大胸廓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而扩充胸廓直径。借助呼吸训练方案的推进,能保证呼吸相关肌肉组织均得到正确锻炼,提升肺容积。本次研究中采用渐进式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的观察组老年人的肺功能、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随着患者对呼吸训练方法掌握程度的加深,能减少机体的氧耗量,且能延长呼气与吸气时间,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及氧气吸入,提高个体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治療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渐进式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应用于COPD老年患者,能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艳芳,陈锦秀.八段锦单举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58-1463.
[2]徐亚琴.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7,30(5):1166-1168.
[3]陈琴,姜小鹰,房晓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4]刘泓,杜毓锋,刘学军 . 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家庭肺康复自我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5):76-80.
[5]张冬艳,石旭燕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552-554.
[6]周克凤,罗莉莉,陈莉,等 .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干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1):1677-1679.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渐进式抗阻训练;呼吸训练;肺功能;运动耐力;生存质量
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老年人群中,由于其自身的原因的影响体呼吸道黏膜处于较为薄弱的抵御状态,对空气中的粉尘耐受性不高,发生阻塞性肺疾病的现象较高。患者发生这种疾病会导致通气障碍以及非特异性炎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的的影响。老年患者的不舒适的呼吸体验将出现缺氧症状,再加之老年病人本身就有的多种基础性疾病,这对治疗及病情康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该病的疾病周期较长,患者的健康康复需要长期的治疗,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康复训练来加速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呼吸训练;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年龄>60岁,对于患者进行各项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检查,确诊为COPD;患者语言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本调研内容知悉,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脏器的危重疾患;心功能分级处于4级;在开展呼吸训练中,预估到危险,或对呼吸训练不耐受;伴有恶性肿瘤;伴有活动性关节炎;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诊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渐进式抗阻训练:指导老年患者锻炼特殊肌群来增加肌纤维直径,强健肌肉,改善肌肉力量的活动。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10分钟的热身准备,防止肌肉拉伤。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患者进行最大力量的确定。引导患者进行三角肌与坐式引体交替练习,例如:先做三角肌练习,慢慢进行做坐式引体。首次练习时间为半小时,根据患者的而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时长,一周3次,持续4周。
(2)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对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常规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于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器的具体型号和规格,告知阻力呼吸训练器的构成部件及有关注意事宜,以现身示教的方式告知呼吸训练器的使用步骤和康复训练要点;该过程干预时间为30min,每天1次。具体操作为:为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保证其处于舒适的生理状态,连接呼吸训练器,用左手托住训练器,将右手放置于肋骨下方的中腹部。在吸气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是否呈外凸状态,让患者将右手举起,直至吸气流速达到治疗维度的活塞水平后,再让患者保持吸气状态,直至其无法再次吸气时,就能松开软管;再者,让患者做缩唇动作,将气体缓慢呼出;患者在呼气过程中,保证腹部处于内陷状态,再将自己右手往腹部前下方施加一定压力,以此促进膈肌恢复正常水平。其中,呼气时间与吸气时间比例达2∶1,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min,每天训练3次。
1.3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进行检测,包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分压(PaO2):采用自动血气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PaCO2和PaO2进行检测。③训练前行6 min 步行试验(6MWT)来对患者的运动耐力进行测评,分值越高患者的恢复状况越良好。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耐力、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COPD患者多是由于气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畅,易发生呼吸时胸廓活动不协调,从而导致胸廓一直处于吸气状态。患者长期处于浅呼吸水平,会造成胸廓运动幅度受限,导致肺脏无法获得充足的通气量,进而诱发呼吸肌处于紧张状态,使机体氧耗量增加,引起呼吸肌陷入疲乏状态。
渐进式抗阻训练也称抗阻力训练,是一种以力量为主的练习,是为了训练人体的肌肉力量、灵敏素质,平衡能力以及协调能力。运动训练的强度和负荷是抗阻训练的关键。针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在锻炼中,对于患者的练习的密度、质量、难度、动作速度、负重量等进行评估,对于患者的选择适宜强度的训练方式。同时对于老年患者增加呼吸训练,实现对病人呼气与吸气两个方面的训练。使用该训练器能保证个体吸入气体,使肋间外肌收缩,扩大胸廓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而扩充胸廓直径。借助呼吸训练方案的推进,能保证呼吸相关肌肉组织均得到正确锻炼,提升肺容积。本次研究中采用渐进式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的观察组老年人的肺功能、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随着患者对呼吸训练方法掌握程度的加深,能减少机体的氧耗量,且能延长呼气与吸气时间,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及氧气吸入,提高个体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治療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渐进式抗阻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应用于COPD老年患者,能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艳芳,陈锦秀.八段锦单举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58-1463.
[2]徐亚琴.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7,30(5):1166-1168.
[3]陈琴,姜小鹰,房晓华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照顾认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34-238.
[4]刘泓,杜毓锋,刘学军 . 老年 COPD 稳定期患者家庭肺康复自我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5):76-80.
[5]张冬艳,石旭燕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8,35(3):552-554.
[6]周克凤,罗莉莉,陈莉,等 .品管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干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1):1677-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