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对预防其肌肉废用性萎缩的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10.53%,P<0.05;护理前2组的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并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
  【关键词】颅脑损伤;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肌肉废用性萎缩
  患者颅脑损伤发生后对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严重的伤害,这使得患者的残疾率相对较高,也威胁其生命健康。通过早期规范化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然而卧床时间较长,同时患者的生理机能减弱,存在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并发症率偏高,如肌肉废用性萎缩十分常见,该并发症的出现导致患者的残疾率和残疾程度大大上升,所以做好颅脑损伤患者的科学护理避免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意义重大。以下将分析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本院7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均值为(40.8±0.5)岁。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4~69岁,均值为(40.7±0.6)岁。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如药物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常规环境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联合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为:(1)入院当天护理: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进一步对路径式康复护理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向其讲解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流程以及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以及依从性;(2)生命体征平稳后24小时护理:协助体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肢体痉挛,上肢尽可能维持伸展状态,同时下肢维持屈曲状态以及双足为中立体位。患者卧床期间尽可能减少侧卧体位,以及每隔两小时协助其完成翻身,并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健康宣教,向其介绍康复训练的具体目的和方法;(3)生命体征平稳后第2~7天护理:若该阶段患者仍处于昏迷,则需要通过刺激手段,例如语言或者音乐等刺激加快其苏醒。同时给予肢体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协助其完成被动式的关节练习。该阶段的护理目的是加快患者苏醒以及预防血栓形成、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避免关节畸形以及挛缩;(4)生命体征平稳后第8~14天护理:该阶段患者仍然昏迷,需要继续提供刺激促醒护理。意识恢复患者可指导其完成简单的肢体动作,并逐步增加自主洗脸、穿衣等活动。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腹式呼吸锻炼、踝关节主动锻炼,从而逐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进一步过渡到扶床行走活动和走廊内的短距离行走活动。还须开展语言功能训练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喉部发音,之后过渡到语句练习;(5)生命体征平稳后≥15天护理:进一步指导患者完成各项强化锻炼,例如独立步行、上下楼梯和语言训练等。
  1.3评价标准
  (1)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发生率。(2)在护理前后运用上下肢运动功能评估表(Fugl-Meyer)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其中上肢0~66分以及下肢0~34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率组间对比
  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10.53%,P<0.05。
  2.2 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组间对比
  护理前2组的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
  3讨论
  肢体障碍是颅脑损伤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随着患者肢体障碍的持续时间延长,非常容易诱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对于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影响,所以积极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避免肌肉废用性萎缩意义重大。通过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康复护理的质量和效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路径式护理方案,并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康复训练指导,从而改善肢体活动度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住院期间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该组在护理后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升。表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并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发生。
  参考文献:
  [1] 束玲玲,唐怡,王蓓蓓. 基于路径式的早期康复护理在预防颅脑损伤患者肌肉废用性萎缩中的應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4011-4014.
  [2] 王菲菲,王洪岩,王树君,等.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对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9(8):1-2.
  [3] 董观燕. 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2019,32(5):1229-1231.
  [4] 李少. 阶段性康复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认知功能、功能独立性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9):1174-117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本院8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入院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这一次的研究对象是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笔者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2组,一组是参照组(常规护理,40例),另一组是实验组(优质护理,40例),比较这两组获得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获得了更高的护理总疗效,患者的疾病症状(发热、咳嗽等)消失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与参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预检分诊中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同期观察组则联合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投诉事件率和挂错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00%,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即护理人员保持着装规范,确保准时到岗,询问就诊患者的病情状况,结合其主诉给予就诊指导,病情
期刊
【摘要】基于分析情景模拟和问题为导向相结合教学法,对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教师精心挑选案例;组织分组探究,引导学生在情景演练之中,针对教学内容、案例等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并且妥善的处理临床各种复杂的情况,促使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去高效的解决临床各种问题,实现其护理专业素质及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情景模拟; 问题为导向; 评判性思维能力  对于护理这门职业来说,其
期刊
慢性肺部疾病是目前影响人体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因病程时间较长,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以及家庭护理。而近几年新型冠状病毒的长期发展,给本来就免疫力低下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增加了更多的治疗难度。  在新冠病毒病毒流行期间,为了降低新冠肺炎的发病率,则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病原,并保证充足的休息、营养的补充,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好居家护理,强身健体,提升免疫力。现将新冠疫情期间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居家护理相关内
期刊
【摘要】临床实习是护生从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环节,规范护生带教对于培养护生的能力和技能、锻炼护生的意志力、开拓护生的思维、调整心态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童血液肿瘤科要求护生不仅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应具备专业的核心素养。所以选择恰当的带教方式,是本文主要的探讨方向。  【关键词】工作坊模式;儿童血液肿瘤科;护生带教  引言:随着我国医学领域的全面发展,对于儿童护理方面的护生带教不仅只是单纯的传
期刊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呈现出提高趋势,同时值得关注的一个社会现象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这就也意味着我国的养老事业也将迎来新的局面。正是基于此,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也将引来更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养老知识技能和养老管理模式等可能会不符合日新月异的养老局面,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随着高龄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养老机构在养老护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自护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对我院的50例行PICC置管患者展开研究,时间范围是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对两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接受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干预中开展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录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期间在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计100例,基于临床护理措施分组,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针对性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分析组间调研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依从性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有意义(P0.05),数据可比。
期刊
【摘要】目的:辅助按压止血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渗血的效果分析。方法:择取到院血动静脉内瘘透患者60例,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别实施常规按压止血及辅助按压止血护理,分析渗血发生率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渗血例数偏低(P<0.05)。结论:血动静脉内瘘透患者实施辅助按压止血能够有效降低渗血发生概率,增加护理效果。  【关键词】辅助按压止血;血透;动静脉内瘘渗血;效果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