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钱学森班”是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于2005年成立的,作为全国首个以钱学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实验班,就此开启了探索中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海淀实验中学对“钱学森班”学生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团队精神、道德修养”五个方面进行培养,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提升其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海实”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钱学森班;“海实”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指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简单地说就是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仅是一个人科研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人性格、意识、理念的体现。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别之处在于: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特点,落实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5年,在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天科技两大集团和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国中学中首个以钱学森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钱学森班”在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中部创设。“钱学森班”通过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来体现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团队精神、道德修养”五个方面的综合培养,走上了一条探索中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在高中阶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此,就以“钱学森班”为例,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积极的创新意识
  2005年,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热议。由此,唤起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的深切关注。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起点,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能有创新的动力。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善于逻辑思维,还要有勇气对现状提出质疑,而且要会运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来改变现状,及时抓住一闪而过的新想法、新思路并敢于付诸实践。不难看出,具有审辩、创新思维意识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一個基本素质。
  学校“钱学森班”注重对学生的审辩、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采用研讨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高二语文课上,学生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出了质疑:如周瑜一样的千古风流人物在作者眼中被喻指为什么?是“金”还是“沙”?在分析上是否存在问题?面对挫折是无动于衷,还是让悲伤逆流成河?这正是审辩式思维意识对已然形成的结论进行再分析、再思考的结果。
  同样,在“钱学森班”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也经常被打断,这正是学生思考、质疑的意识和态度碰撞出的火花。如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教材上写“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那么仅仅是进攻中原解放区吗?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懈质疑,包容异见”,保护他们活跃的思想和强烈的求知欲。倡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史实依据,印证疑点,解决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种鼓励质疑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审辩、创新意识,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二、非凡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类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创造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进而产生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其中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钱学森班”的学生曾到北京工商大学实验室亲自动手生产可降解塑料制品,回校后遵循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由11人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塑料制品降解过程的探究实践。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作用和意义。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异常,不懈质疑,认真分析。这正是学生审辩、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体现。
  “钱学森班”的学生经常绘制思维导图,在“做中学”,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特别是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绘画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需要对文字、数字材料进行构思、创造,以形象、直观、简洁的画面对内容进行表达。“人脑有异,图不同一”,创造出从未有人画过的新作,是创造性想象力得到发挥和锻炼的过程,是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完美体现。
  三、广博的知识结构
  掌握丰富的知识,拥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并能淡化学科边界,是创新的有利保障。学校通过设置“钱学森班”特色课程,由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
  学校开设“爱智慧·集大成”科学与艺术综合特色课程,针对高中不同年级的“钱学森班”,邀请中科院等相关专家指导,有目的、分层次地为学生提供适合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科普课程和科技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从中选拔优秀的创新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具体课程设置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类。以航天科技课程为主导,开设科学课程和人文艺术课程,开展实践课程和系列“中国梦·航天情”践行团活动,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这一系列特色课程的研发,深受学生欢迎。如高二年级“钱学森班”的几位学生非常喜欢实践课程,经常请教专家,对生物方面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将报考与生物相关的专业;2016年毕业的一位“钱学森班”学生考上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课程带来的“效应”。学校为“钱学森班”的学生搭建各种平台,鼓励他们向多方面发展。   正如钱老时常强调,我们掌握的学科“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大成智慧学却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的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四、强烈的团队精神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曾提出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其中有一条就是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任何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科学发展也不是个人行为,创新型人才不仅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共同攻关的团结协作精神,要善于与他人沟通,使整个团队充满智慧的光芒,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活动。
  海淀实验中学“钱学森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鱼仔文化”等都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力量。“钱学森班”学生开展的“水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厨房里的化学知识的应用与研究”“信号灯与人行天桥的交通模型”等课题研究,选题新颖,研究科学,要求分工协作,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体会到了与他人分享、团队合作的快乐。学生们的研究也为他们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钱学森班”学生的“鱼仔文化”,体现了强烈的“互相关爱,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和力量。班级以爱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关爱他人,也学会了自我管理。这个活动从高一开始,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
  五、良好的道德修养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创新人才成功的资本。古时候的人才称之为“贤”,在一定程度上,“贤”代表有“德”,故“德”成为衡量人才最重要的标尺。而“德才兼备、聪明平淡”之人才是真正的“贤”。成为创新型人才,不仅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才干实现自身的价值,还要有奉献社会和服务国家的责任感。
  海淀实验中学开设“钱学森班”特色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如黄薇老师的“孝心不能等待”一课,使学生了解到黄老师一边从事繁忙的工作,一边十一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她对父母的孝敬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孝道文化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
  此外,“钱学森班”还开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传统技艺之时,更是慨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鼻烟壶内画技巧,体现出中国人讲求“凝神、静气、契合、稳重”的精神内质;油纸伞、团扇的制作,又是一种“典雅、娴静、圆满、吉祥”的美好体现,在精致中体现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更使他们感到作为非遗学习者的光荣。
  综上所述,海淀实验中学通过对“钱学森班”的学生进行五个方面的综合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体现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统一。学校“集大成,得智慧”,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并逐步形成了具有“海实”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最优解问题是从数学,尤其是几何学中衍生出来的概念。它原本指的是使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和对该解存在与否、如何求得的数理演绎。而在一般性的问题解决中,最优解指的是:对某个可以量化的问题,在给定的有限条件下,对最佳办法是否存在以及如何设计并执行的问题的探讨。最优解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唯一,也可能没有答案。  最优解问题在生活中的核心体现,往往是运筹学和博弈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运筹学主
大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当学术造假、行政化严重的各方利剑都指向大学的时候,作为大学的管理者——校长们,也正在思考大学的未来发展之路。北大、清华、复旦、中科大、交大等9所中国最顶尖学府的校长齐聚复旦时,一致呼吁取消研究生统一考试。9位大学校长认为大学办学必须坚持“中国模式”,一流大学不能再以论文数量“论英雄”,而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希望9所大学招研究生不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由学校采取研究生推
提起“90后”,许多家长、老师会怨声载道。孩子们明明生活在父母呵护的摇篮里却缺少快乐感,明明被4 2(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宠着、捧着、包围着,却倍感孤独,让我们这些教育者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许多家长也感到奇怪,自己的孩子不缺吃、不缺喝,为什么眉宇间刻满了孤独与落寞,整日面带愁容、闷闷不乐?  在这里就要明晰两个词语。忧愁指的是面对物质性困难、匮乏而产生的心理担忧、愁苦和急切;忧郁指
2018年11月22日,金山区全民终身学习节“学在乡村 全民修身”社区教育成果展示暨15分钟学习圈建設工作总结大会举行。活动中,来自金山区的11个社区学校进行了数十个项目展示,其中包含陶艺、剪纸、皮影、国画等。会议还表彰了金山区终身教育15分钟学习圈建设先进单位(集体)、优秀学习点和学习之星。  15分钟学习圈即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有适合自己学习提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或开展自主学习的场所。该
[摘 要]学校文化正脉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七中学的文化正脉体现在“先立其大,允执厥中”的教育思想与“勤奋、坚毅、博学、笃行”的校训中。学校追寻与重建“大中”文化,建构“大中文化”特色课程,确立与实施四项“立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持续稳定发展。未来,学校需要进一步处理好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学生课程与教师课程的关系、校长文化领导力与文化共同体的关系。  [关键词]学校文化;特色
排列、组合问题,通常都是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上。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解法灵活。实践证明,备考有效的方法是题型与解法归类、识别模式、熟练运用,下面介绍10种排列组合问题的解答策略。  一、相邻元素捆绑法  所谓“捆绑法”,就是在解决对于某几个元素要求相邻问题时可整体考虑将相邻元素视为一个“大”元素。  例1.6名同学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两人必须在一起的不同排法共有()种。 
晨间体育锻炼是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组织好晨间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增强其体质,使其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晨间体育锻炼通常在户外进行,但是受不良天气状况如连续阴雨或者雾霾的影响,常常不能正常开展室外锻炼。由此,室内体育锻炼就成为了一种补充。它可以有效避开天气、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保证幼儿达到预期的锻炼目的。  那么幼儿园班级室内体育锻炼
近日,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的八所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传承并发展戏曲艺术,结成了校际联盟,开展校际戏曲教育教学交流,共建共享。每半年开展一次联盟活动,由流动盟主牵头主办,努力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种子。  (上海市金山區教育局新闻中心李代友供稿)
中国的教育,是改革以来最为国人所关注的领域,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成长,还关系到家庭、民族乃至国家的未来。可近些年来,中国的孩子却一直是肩上压力最大、心中压抑感最强的一群。而中国家长的心情、整个社会的神经,也一直被这个问题牢牢绑架,被这类话题紧紧牵扯,始终无法轻松。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教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方面,可以举出一系列的数据来加以说明。比如文盲率从人口的8
[摘 要]很多学校都引进和开设了STEM课程,但如何更好地理解STEM课程的内涵,使STEM课程在中国学校很好的落地,让课程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开设了STEM课程,对STEM课程本土化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索,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STEM;本土化;核心素养;创新  美国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中,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学习者的必备能力。而STEM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