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体性教育是针对客体性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它克服了以往在实践中无视学生的主体性,置于被动的地位而不顾的弊端。实施主体性教育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何使小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种常见的思路,而且把主体性教育的概念、关系、意义作用等等阐述相当清晰,但很少谈到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方面内容,特别是小学体育课教学更为少见。在此,我们不仿转换一下视角,通过揭示学生主体性缺失来探讨主体性教育,为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主体性;缺失
众所周知,小学体育课教学是由众多教学环节和因素所组成,在长期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反映出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出下列几个方面:
一、备课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时,体育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主题思想性等对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进行设计,在平时,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搭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只考虑如何着手来教这节课,并以教师自己为中心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缺乏对学生主体的深入研究,虽然在备课设计时较严密,紧扣形式较为新颖,但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认识,脱离了教学是如何教学生学习方法。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怎么学,完全按老师事先备课设计意图来学习,主体性突出不够,出现死搬硬套,造成学生对动作概念一知半解,难以与教师默契结果,学生兴趣降低,还经常出现体育教师备课时想象很完美无缺,但实际教学下来与原来思路不相吻,教学效果差。
二、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并统帅、制约影响着教学的其他因素,是教师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决定教案教具和教学的根据。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了解,特别是认知结构和掌握技能技术状况没有充分考虑,因而在目标上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师自然地把重点放在为了解决教材重难点而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上,而学生头脑里实际所接受的是零碎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练习兴趣,产生了厌学现象。另外,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目标期望过高,造成教学过程中结果难以现实,同时可能出现目标要求过低,学生就容易产生满足情绪,错误认为课堂学习内容就这么几下子,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加上相当部分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与体育老师无关,这就反映出体育教师备课怎样设计的,必然丝毫不差地按主观愿望去操作完成。既然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它的任务主要既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丰富他们的学习知识,进一步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课堂教学的任务不过是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制订出的学生为主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进行目标教学。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小学体育课教学往往是体育老师说了算,对学生来讲学什么、怎样学等都没有发言权,许多体育教师上课时进行满堂灌、心里认为教学环节一环套一环,严密紧扣,包揽了教学全过程,为此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具体表现如下:
1.课堂语言交往的主体性缺失
课堂语言交往它包括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提问等和学生回答讨论问题等两方面交流,在师生双方语言交流过程中呈现出三种可能:第一种体育老师根据教材动作要领进行讲解,教师问、学生答不断交替,第二种是学生受教师支配安排下进行回答问题,第三种是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起来回答,以上三种情况主导者是体育教师,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向老师提出有关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课中出现学生对某个问题不理解,只好让它过去就算了。可能出现不敢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似懂非懂,课堂学习气氛不活跃。难怪有些体育老师认为提问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根本不去研究对问题如何进行提问和如何提法,怎样教学生去思考一个问题的技巧,错误地认为所谓课堂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这样一来,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某个问题不去思考追问。实际上在体育课堂过程中所提问题大多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体现不出学生教学主体性提高的实质。
2.学生主体自我控制感的缺失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很低下,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出来的,学生不明确自己应学到什么程度,加上有些体育老师在讲解时不加明确,学生也就难以主动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体育教师又包揽了教学全过程,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全过程的管理,便使学生不能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只能听任体育教师的摆布,课堂出现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讲完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花费相当时间,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没有留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另外,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偏差,致使在讲解内容时,主要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很少让学生自由发挥。
四、教导评价主体性的缺失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大多是由教师来进行,它的依据往往是教材教学目标制订统一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主体,表现出主观愿望要达到的程度来衡量课堂掌握情况来操作,因而教学围绕完成目标进行上课,没有制定出每个学生实际水平来衡量每个学生的标准来对照,经常出现模糊的目标的总体来确定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安排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这环节。应该进行分层标准分层评价,让学生人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育教师既要抓大面积提高,又要讲评个体,充分运用评价这个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且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方法灵活化,从而得到整体提高和发展。体现出评价民主化,经常以肯定的口气对学生主体来一次外部的奖赏,由于体育教师对学生主体内在需要缺乏认识,往往会造成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作用意义。
以上只是列举了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一些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广大体育教师缺乏对受教育对象主体性认识欠缺,既有教育思想内容的问题,也有外部问题的制约所结果。在当前,要改變这一现象,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增强对主体性的认识,摆正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地位,转变对问题看法的观念,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努力创造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完美境界。
关键词:小学体育;主体性;缺失
众所周知,小学体育课教学是由众多教学环节和因素所组成,在长期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反映出主体性缺失具体表现出下列几个方面:
一、备课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时,体育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主题思想性等对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进行设计,在平时,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搭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只考虑如何着手来教这节课,并以教师自己为中心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缺乏对学生主体的深入研究,虽然在备课设计时较严密,紧扣形式较为新颖,但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认识,脱离了教学是如何教学生学习方法。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怎么学,完全按老师事先备课设计意图来学习,主体性突出不够,出现死搬硬套,造成学生对动作概念一知半解,难以与教师默契结果,学生兴趣降低,还经常出现体育教师备课时想象很完美无缺,但实际教学下来与原来思路不相吻,教学效果差。
二、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并统帅、制约影响着教学的其他因素,是教师选择教材、确定教学方法、决定教案教具和教学的根据。由于缺乏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了解,特别是认知结构和掌握技能技术状况没有充分考虑,因而在目标上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师自然地把重点放在为了解决教材重难点而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上,而学生头脑里实际所接受的是零碎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练习兴趣,产生了厌学现象。另外,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目标期望过高,造成教学过程中结果难以现实,同时可能出现目标要求过低,学生就容易产生满足情绪,错误认为课堂学习内容就这么几下子,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加上相当部分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与体育老师无关,这就反映出体育教师备课怎样设计的,必然丝毫不差地按主观愿望去操作完成。既然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它的任务主要既是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丰富他们的学习知识,进一步达到掌握技能技巧的目的。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课堂教学的任务不过是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制订出的学生为主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进行目标教学。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小学体育课教学往往是体育老师说了算,对学生来讲学什么、怎样学等都没有发言权,许多体育教师上课时进行满堂灌、心里认为教学环节一环套一环,严密紧扣,包揽了教学全过程,为此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具体表现如下:
1.课堂语言交往的主体性缺失
课堂语言交往它包括教师传授知识、讲解、提问等和学生回答讨论问题等两方面交流,在师生双方语言交流过程中呈现出三种可能:第一种体育老师根据教材动作要领进行讲解,教师问、学生答不断交替,第二种是学生受教师支配安排下进行回答问题,第三种是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抛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一起来回答,以上三种情况主导者是体育教师,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向老师提出有关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课中出现学生对某个问题不理解,只好让它过去就算了。可能出现不敢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似懂非懂,课堂学习气氛不活跃。难怪有些体育老师认为提问是件很简单的事情,根本不去研究对问题如何进行提问和如何提法,怎样教学生去思考一个问题的技巧,错误地认为所谓课堂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这样一来,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某个问题不去思考追问。实际上在体育课堂过程中所提问题大多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体现不出学生教学主体性提高的实质。
2.学生主体自我控制感的缺失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很低下,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出来的,学生不明确自己应学到什么程度,加上有些体育老师在讲解时不加明确,学生也就难以主动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体育教师又包揽了教学全过程,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全过程的管理,便使学生不能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只能听任体育教师的摆布,课堂出现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讲完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花费相当时间,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没有留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另外,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偏差,致使在讲解内容时,主要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很少让学生自由发挥。
四、教导评价主体性的缺失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大多是由教师来进行,它的依据往往是教材教学目标制订统一尺度来衡量每个学生主体,表现出主观愿望要达到的程度来衡量课堂掌握情况来操作,因而教学围绕完成目标进行上课,没有制定出每个学生实际水平来衡量每个学生的标准来对照,经常出现模糊的目标的总体来确定完成教学目标达成度,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没有安排让学生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这环节。应该进行分层标准分层评价,让学生人人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育教师既要抓大面积提高,又要讲评个体,充分运用评价这个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且评价内容多样,评价方法灵活化,从而得到整体提高和发展。体现出评价民主化,经常以肯定的口气对学生主体来一次外部的奖赏,由于体育教师对学生主体内在需要缺乏认识,往往会造成课堂教学评价失去作用意义。
以上只是列举了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一些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广大体育教师缺乏对受教育对象主体性认识欠缺,既有教育思想内容的问题,也有外部问题的制约所结果。在当前,要改變这一现象,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增强对主体性的认识,摆正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地位,转变对问题看法的观念,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努力创造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