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幼儿认知的不断丰富,其语言能力也随之发展,语言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幼儿的认知、理解等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重视程度不够,口语训练的强度都较弱,很多教师都注重课堂活动设计,而在口语训练上,针对性不强。一些教师忽视了口语能力对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口语训练方法也较为单调。在幼儿教学中,要加强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从意识上认知其重要性,还得结合幼儿实际,应用多种方法进行。
一、多鼓励和引导,激发表达兴趣
在幼儿教学中,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一些幼儿在口语活动中不喜欢开口,在和家长进行沟通中发现,这些幼儿在家庭中又较为喜欢开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在园中不喜欢表达呢?通过对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一是幼儿存在害怕的心理,担心自己说错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同伴的嘲笑,二是在课堂活动中幼儿参与的机会不多。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很多幼儿在课堂中要么是选择倾听别人发言,要么是选择沉默,幼儿的表达兴趣缺失,在口语表达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
要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首先得让幼儿能主动开口说,喜欢参与表达。在引导幼儿进行口语表达时,多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多激励幼儿。以小班为例,小班幼儿的词汇并不是很丰富,表达中很容易出错。如有的幼儿在用“把”和“被”来表达时,常常出现如“梨把我吃了”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中一是要及时纠正,二是要鼓励幼儿再次正确表达;其次,要注重创造表达的机会,多引导幼儿表达。在教学中,可通过角色表演、情境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达。如借助购物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我是售货员,你是谁?”“这是什么?”等句子进行表达;最后,要注重应用情感策略,给予幼儿安慰,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如当幼儿在表达时因太激动或紧张而不能正确表达时,可靠近学生摸一摸幼儿的头、或者抱抱幼儿,让幼儿得到放松,缓解情绪,再请幼儿进行表达。
二、加强方法引导,培养表达技巧
口语表达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就幼兒期的幼儿而言,他们的认知尚不够丰富,在口语表达语法知识匮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方法的应对。结合幼儿口语教学实践来看,口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还要注重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首先,在课堂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这样利于幼儿倾听。在倾听中,要提示幼儿要听哪些内容,听后再借助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开口表达。如讲完《龟兔赛跑》的故事后问“最后是哪个小动物获得了胜利?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又如中班《小猫的生日》中采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在教学中,导入新的故事后,可借助图片而问幼儿“发生了什么事?”(停电了)此时借助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停电”,追问“小猫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表达,引出“电筒”。
其次,在表达技巧上,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加强训练。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关键词法是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所谓关键词法即根据活动内容而选出关键词,利用几个核心的词汇来引导幼儿串联起来说话。如要让幼儿准确地说出“小猴子摘桃子”这一句话,可先利用图片而引导幼儿说出“小猴子”“桃子”,再引导幼儿连起来说。在对幼儿进行口语训练时,也可借助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串联故事。如《猴子捞月》中就可先引导幼儿看图,再以“小猴子在井边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叫的?”等问题作为引导。
三、注重实践应用,提升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加强课堂中的引导,课后也要注重应用多种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实践。在幼儿口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课外活动对幼儿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从课堂上看,训练的强度也不够,方式也较为单调。
在课堂中,除了引导幼儿完成相应的口语表达活动,还要注重以游戏、合作活动来组织幼儿进行操练。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同伴对幼儿口语表达的作用,引导幼儿和同伴、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口语训练。如讲故事活动,学生听了教师所讲的故事,可引导幼儿以复述的方式把故事讲给同伴听。如讨论活动,如“神奇的玻璃”的学习后,引导幼儿以“玻璃可以做什么”或“有什么用”而展开讨论。
其次,课后要多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课后可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幼儿学习了“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课后就可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利用该句式进行表达。又如讲故事的活动,幼儿听了老师讲的故事,放学回家后可由幼儿讲故事,家长写故事,以此方式来加强训练。又如《小桃仁》《下雨了》等学习后,可组织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表达。
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活动中,口语表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结合幼儿口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口语表达兴趣,在方法上加强引导,最后则要利用生活实践来引导幼儿应用,这样才可不断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中,我们应正视口语表达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多想办法,多应用策略来引导幼儿参与、主动表达,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一、多鼓励和引导,激发表达兴趣
在幼儿教学中,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一些幼儿在口语活动中不喜欢开口,在和家长进行沟通中发现,这些幼儿在家庭中又较为喜欢开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幼儿在园中不喜欢表达呢?通过对幼儿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一是幼儿存在害怕的心理,担心自己说错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同伴的嘲笑,二是在课堂活动中幼儿参与的机会不多。基于上述两个原因,很多幼儿在课堂中要么是选择倾听别人发言,要么是选择沉默,幼儿的表达兴趣缺失,在口语表达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
要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首先得让幼儿能主动开口说,喜欢参与表达。在引导幼儿进行口语表达时,多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多激励幼儿。以小班为例,小班幼儿的词汇并不是很丰富,表达中很容易出错。如有的幼儿在用“把”和“被”来表达时,常常出现如“梨把我吃了”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中一是要及时纠正,二是要鼓励幼儿再次正确表达;其次,要注重创造表达的机会,多引导幼儿表达。在教学中,可通过角色表演、情境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表达。如借助购物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我是售货员,你是谁?”“这是什么?”等句子进行表达;最后,要注重应用情感策略,给予幼儿安慰,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如当幼儿在表达时因太激动或紧张而不能正确表达时,可靠近学生摸一摸幼儿的头、或者抱抱幼儿,让幼儿得到放松,缓解情绪,再请幼儿进行表达。
二、加强方法引导,培养表达技巧
口语表达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就幼兒期的幼儿而言,他们的认知尚不够丰富,在口语表达语法知识匮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方法的应对。结合幼儿口语教学实践来看,口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还要注重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
首先,在课堂中,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这样利于幼儿倾听。在倾听中,要提示幼儿要听哪些内容,听后再借助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开口表达。如讲完《龟兔赛跑》的故事后问“最后是哪个小动物获得了胜利?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又如中班《小猫的生日》中采用问答式的方式引导。在教学中,导入新的故事后,可借助图片而问幼儿“发生了什么事?”(停电了)此时借助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停电”,追问“小猫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表达,引出“电筒”。
其次,在表达技巧上,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加强训练。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关键词法是较为有效的训练方法,所谓关键词法即根据活动内容而选出关键词,利用几个核心的词汇来引导幼儿串联起来说话。如要让幼儿准确地说出“小猴子摘桃子”这一句话,可先利用图片而引导幼儿说出“小猴子”“桃子”,再引导幼儿连起来说。在对幼儿进行口语训练时,也可借助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串联故事。如《猴子捞月》中就可先引导幼儿看图,再以“小猴子在井边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叫的?”等问题作为引导。
三、注重实践应用,提升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加强课堂中的引导,课后也要注重应用多种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实践。在幼儿口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课外活动对幼儿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从课堂上看,训练的强度也不够,方式也较为单调。
在课堂中,除了引导幼儿完成相应的口语表达活动,还要注重以游戏、合作活动来组织幼儿进行操练。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同伴对幼儿口语表达的作用,引导幼儿和同伴、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口语训练。如讲故事活动,学生听了教师所讲的故事,可引导幼儿以复述的方式把故事讲给同伴听。如讨论活动,如“神奇的玻璃”的学习后,引导幼儿以“玻璃可以做什么”或“有什么用”而展开讨论。
其次,课后要多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在幼儿语言教学中,课后可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组织幼儿学习了“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课后就可引导幼儿观察父母的活动,利用该句式进行表达。又如讲故事的活动,幼儿听了老师讲的故事,放学回家后可由幼儿讲故事,家长写故事,以此方式来加强训练。又如《小桃仁》《下雨了》等学习后,可组织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表达。
在幼儿早期教育教学活动中,口语表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结合幼儿口语教学的实践来看,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口语表达兴趣,在方法上加强引导,最后则要利用生活实践来引导幼儿应用,这样才可不断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中,我们应正视口语表达能力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多想办法,多应用策略来引导幼儿参与、主动表达,这样效果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