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让残疾学生、特别是重度残疾学生都能接受教育,全面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我校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本文从送教内容及其实施办法等方面谈谈送教上门的操作实践,通过对实施过程中经验的梳理与反思,希望对今后的送教上门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实践探索
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教育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是一些身心发展有缺陷的重度残疾儿童,他们难以走出家门并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我校本着“让每一位残疾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的理念,在招收轻、中度残疾学生进校学习的同时,对重度残疾学生则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教育。下面是笔者学校在“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对实施过程中经验的梳理与反思,希望对今后的送教上门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一、科學管理,明确“送教上门”对象及服务原则
1.对象定位。原先一些由当地普校进行送教的学生,因普校教师编制紧缺,特教专业能力不强,送教效果不佳,自2016年开始,我校教务处总体筹划部署,协调运作,发动全校专业教师,联合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和联合残联等组织专业人员对黄岩区8个街道,5个镇,6个乡,23个社区、13个居民区、533个行政村中的残疾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于是我们走村入户,发现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共48人,除了5个是家庭条件较好的,父母对其送入康复机构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其余的都被父母关在家中,经过二次删选,我们从中确定了37名需要教育康复的重度残疾儿童进行送教上门,其中男生24名,女生13名,残疾类型上,脑瘫学生16人,智力障碍14人,情绪障碍7人。确定了送教对象,我们从“认知、感觉、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生活自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由此来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服务。
2.规范程序。我校由工会牵头,负责工作布置与落实,安排与操作;德育处负责人员划分和队伍组建,准备活动设施与器材,为活动提供保障;教务处精心安排送教上门的内容,进行任务分解、细化,强化责任与效果,开展督查与考核,成立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系统性地开展工作,精心准备,热心服务。学校制订了“送教上门”方案,要求每位送教教师每学期要制订送教计划,每月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及时对这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予传授知识,了解家长的需求,回来及时总结,组内交流。
二、领导重视,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全面推进特殊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2014年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提出,“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1.建立中心组。给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是全新的工作,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规范制度,保证“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是前提,因此,我校在黄岩区普教科的领导下建立了送教上门指导中心组,全面指导送教工作开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构建出良好的交流互动体系。
2.经费保障。我区的送教活动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区人劳局、财政局、残联、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将“送教上门”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作为保证承担“送教上门”教师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相关康复教学设施的添置,送教人员工作量增加的补助,往返的车旅费等,使得送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师资储备,为“送教上门”提供服务
由于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非特殊教育专业的,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中、轻度残疾儿童尚还可以进行文化课的知识传授,在个别化教育形式下,如何对重度残疾学生实施有效教育、训练则是束手无策,而“送教上门”的对象——重度残疾学生往往有着复杂的教育和康复需要,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有针对性地教学。于是我们首先从精选师资入手,确保送教质量,对挑选出的具备康复训练专长、音乐治疗专长、心理辅导专长和言语专长的20多位教师进行资源配置与重组,以“一对一”“一对二”的形式为重度残疾学生开展送教。其次我们开展师徒结对,发挥各自特长,从方法上确保送教质量。多学科教师与康复人员协同合作,积极开展对学生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行为特点的研究,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送教小组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为依据,科学制定个别化送教计划。
四、行动研究,为“送教上门”指明方向
1.一人一案。送教上门重点在“教”。“教谁”“谁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如何”等等,都是特殊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需要好好探究、实践、总结和提高。为了做好送教活动,我校根据区域将这些学生划分成五大组,为了使效果更好,每大组又安排了一位送教领导与班主任,具体协调送教工作中的各项事情。每位教师又针对每一个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了详细的个别化训练计划,不仅有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体能康复、感觉统合的训练和心理辅导,并为他们准备了零食与学习用品。
2.效果与思考。初次送教,我们小到教重度残疾学生自理,动口和动手,不但把知识送进了特殊学生的家里,还把党和政府关于特殊教育的新政策,新法规向家长们作了介绍,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因为一次送教的时间是短暂的,下次的送教在一周或十天后,一次的送教内容单单靠老师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们在教学生的同时还让家长在一旁学习简单的康复训练的技巧,要求他们在平时多做训练,会让学生有更大多的进步。送教回来后,各组及时总结经验,我们觉得应该多鼓励,多表扬,重度残疾的学生在家中都是遭抛弃的,所以他们自暴自弃,我们应该关注细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温馨。例如,一位脑瘫学生妞妞,开始不理我们,给她零食就一下子拿过去吃完,几乎没有语言交流,在一次送教语言康复“我要……”时,多次反复的教学,东西的诱导,慢慢地,在她喝水时,会说“老师,你喝——”,虽然表达得不是很清晰,但当送教老师眼神关注她,朝她微笑时,她就会很开心,因为她知道老师在关注她。由于重度残疾学生的生理的先天或后天不足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缺少学习的动力,此时我们采取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培养学习热情。有一次对一个高度肢残的学生送教时,该生数学学得还不错,于是我急于讲稍难的内容,想到来这一次不容易,多教点就多教点,以后他还得生计,生活中少不了算钱,算物的多少,于是我就教他10以内的加减,枯燥的用手指掰,直接的教学方式,他很难理解,效率也很低。经过反思后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开展了包括空间想象力、数数能力、数物能力、数字的意义等的针对性训练,逐步引导他进行计算。从借助笔算的加减法过渡到心算,引导他不借助笔进行计算。实践证明,在笔者的努力下,他的空间想象力和数数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同时,这也说明多基础能力同步推进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推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缓慢,与年龄并不相符,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于学习新知识也充满了期待,同样渴望新事物,有求知的欲望。我们老师能够适当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主动探究。例如,妞妞常常会问“老师,这是什么?”有时候也会说说他对一些事物的理解,此时,需要我们老师耐心讲解,即使是反反复复地追问,微小的问题也要细心、耐心地解答。
“送教上门”,是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共同教育好重度残疾学生的有力途径。它让上不了学的孩子同样享受教育,让上得了学的孩子享受更好地教育。只有每一位特教老师付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才能使“送教上门”工作长久、持续,且能高效发展下去。特教老师营造爱、播撒爱、享受爱,为了让这些孩子多学点知识、学点技能,身体状况能够得到改善,我们坚持用爱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持之以恒地进行送教服务,让社会更和谐,人间更美好!我们将在探索中创新、实践中完善,“送教上门”就能助推残疾学生实现精彩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沈玉琳.送教上门:怎一个“送”字了得[J].现代特殊教育,2016(4):12
[2]叶琼化.国民教育阶段在家教育最近十年现况与发展[J].台湾特殊教育学会年刊,2011(12):32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1号)
【关键词】 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实践探索
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教育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是一些身心发展有缺陷的重度残疾儿童,他们难以走出家门并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我校本着“让每一位残疾孩子都能健康成长”的理念,在招收轻、中度残疾学生进校学习的同时,对重度残疾学生则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让他们接受教育。下面是笔者学校在“送教上门”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对实施过程中经验的梳理与反思,希望对今后的送教上门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一、科學管理,明确“送教上门”对象及服务原则
1.对象定位。原先一些由当地普校进行送教的学生,因普校教师编制紧缺,特教专业能力不强,送教效果不佳,自2016年开始,我校教务处总体筹划部署,协调运作,发动全校专业教师,联合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和联合残联等组织专业人员对黄岩区8个街道,5个镇,6个乡,23个社区、13个居民区、533个行政村中的残疾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于是我们走村入户,发现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共48人,除了5个是家庭条件较好的,父母对其送入康复机构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其余的都被父母关在家中,经过二次删选,我们从中确定了37名需要教育康复的重度残疾儿童进行送教上门,其中男生24名,女生13名,残疾类型上,脑瘫学生16人,智力障碍14人,情绪障碍7人。确定了送教对象,我们从“认知、感觉、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生活自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由此来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服务。
2.规范程序。我校由工会牵头,负责工作布置与落实,安排与操作;德育处负责人员划分和队伍组建,准备活动设施与器材,为活动提供保障;教务处精心安排送教上门的内容,进行任务分解、细化,强化责任与效果,开展督查与考核,成立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队,系统性地开展工作,精心准备,热心服务。学校制订了“送教上门”方案,要求每位送教教师每学期要制订送教计划,每月送教上门不少于2次,及时对这些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给予传授知识,了解家长的需求,回来及时总结,组内交流。
二、领导重视,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全面推进特殊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2014年国家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提出,“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1.建立中心组。给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是全新的工作,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规范制度,保证“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是前提,因此,我校在黄岩区普教科的领导下建立了送教上门指导中心组,全面指导送教工作开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送教上门工作质量,构建出良好的交流互动体系。
2.经费保障。我区的送教活动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区人劳局、财政局、残联、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将“送教上门”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作为保证承担“送教上门”教师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相关康复教学设施的添置,送教人员工作量增加的补助,往返的车旅费等,使得送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师资储备,为“送教上门”提供服务
由于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非特殊教育专业的,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中、轻度残疾儿童尚还可以进行文化课的知识传授,在个别化教育形式下,如何对重度残疾学生实施有效教育、训练则是束手无策,而“送教上门”的对象——重度残疾学生往往有着复杂的教育和康复需要,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有针对性地教学。于是我们首先从精选师资入手,确保送教质量,对挑选出的具备康复训练专长、音乐治疗专长、心理辅导专长和言语专长的20多位教师进行资源配置与重组,以“一对一”“一对二”的形式为重度残疾学生开展送教。其次我们开展师徒结对,发挥各自特长,从方法上确保送教质量。多学科教师与康复人员协同合作,积极开展对学生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行为特点的研究,调动学生、家长、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送教小组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为依据,科学制定个别化送教计划。
四、行动研究,为“送教上门”指明方向
1.一人一案。送教上门重点在“教”。“教谁”“谁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如何”等等,都是特殊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需要好好探究、实践、总结和提高。为了做好送教活动,我校根据区域将这些学生划分成五大组,为了使效果更好,每大组又安排了一位送教领导与班主任,具体协调送教工作中的各项事情。每位教师又针对每一个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了详细的个别化训练计划,不仅有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体能康复、感觉统合的训练和心理辅导,并为他们准备了零食与学习用品。
2.效果与思考。初次送教,我们小到教重度残疾学生自理,动口和动手,不但把知识送进了特殊学生的家里,还把党和政府关于特殊教育的新政策,新法规向家长们作了介绍,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因为一次送教的时间是短暂的,下次的送教在一周或十天后,一次的送教内容单单靠老师是收不到好的效果,于是我们在教学生的同时还让家长在一旁学习简单的康复训练的技巧,要求他们在平时多做训练,会让学生有更大多的进步。送教回来后,各组及时总结经验,我们觉得应该多鼓励,多表扬,重度残疾的学生在家中都是遭抛弃的,所以他们自暴自弃,我们应该关注细节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温馨。例如,一位脑瘫学生妞妞,开始不理我们,给她零食就一下子拿过去吃完,几乎没有语言交流,在一次送教语言康复“我要……”时,多次反复的教学,东西的诱导,慢慢地,在她喝水时,会说“老师,你喝——”,虽然表达得不是很清晰,但当送教老师眼神关注她,朝她微笑时,她就会很开心,因为她知道老师在关注她。由于重度残疾学生的生理的先天或后天不足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缺少学习的动力,此时我们采取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培养学习热情。有一次对一个高度肢残的学生送教时,该生数学学得还不错,于是我急于讲稍难的内容,想到来这一次不容易,多教点就多教点,以后他还得生计,生活中少不了算钱,算物的多少,于是我就教他10以内的加减,枯燥的用手指掰,直接的教学方式,他很难理解,效率也很低。经过反思后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开展了包括空间想象力、数数能力、数物能力、数字的意义等的针对性训练,逐步引导他进行计算。从借助笔算的加减法过渡到心算,引导他不借助笔进行计算。实践证明,在笔者的努力下,他的空间想象力和数数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同时,这也说明多基础能力同步推进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推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这些孩子的智力发育缓慢,与年龄并不相符,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于学习新知识也充满了期待,同样渴望新事物,有求知的欲望。我们老师能够适当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主动探究。例如,妞妞常常会问“老师,这是什么?”有时候也会说说他对一些事物的理解,此时,需要我们老师耐心讲解,即使是反反复复地追问,微小的问题也要细心、耐心地解答。
“送教上门”,是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共同教育好重度残疾学生的有力途径。它让上不了学的孩子同样享受教育,让上得了学的孩子享受更好地教育。只有每一位特教老师付出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才能使“送教上门”工作长久、持续,且能高效发展下去。特教老师营造爱、播撒爱、享受爱,为了让这些孩子多学点知识、学点技能,身体状况能够得到改善,我们坚持用爱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持之以恒地进行送教服务,让社会更和谐,人间更美好!我们将在探索中创新、实践中完善,“送教上门”就能助推残疾学生实现精彩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沈玉琳.送教上门:怎一个“送”字了得[J].现代特殊教育,2016(4):12
[2]叶琼化.国民教育阶段在家教育最近十年现况与发展[J].台湾特殊教育学会年刊,2011(12):32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