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贸易市场也随之不断的更新和改革,但在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中存在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以及评价体系难以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评价等中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常见问题。因此,本文对中职外贸教学专业教学进行了浅析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促进中职外贸专业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外贸专业;教学探索;改革
现今,为了更好的适应21世纪贸易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对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本文对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方案,例如:重新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比例、对学生多进行在职岗位的培养与教学、运用构建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论体系。这样更好的为培养具有德智体美的综合型和外向型应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外贸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现今21世纪,各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都大相径庭,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其所学的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不同。中职院校也没有脱离这一困扰,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仅仅区别的就是专业课程,而且这些专业课程大多偏向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这样很难达到国家对中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培养中职人才的目的[1]。例如,针对于外贸专业其中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就是国际贸易基础这一课程,对于新生来说在第一学期就学习一些偏重于理论的学科,会导致学生对其专业不完全理解,而且还要面临会考的烦恼与压力,并且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大多是以书本理论作为主要考点,这样会使课堂上变得特别沉闷,没有活力和学习探讨氛围,这样很难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
(二)教学方法背离新课改的要求。现阶段,大多数学校为应对会考,专业课的教学多数是老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讲解式教学,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其教学方式和所讲的内容根本没有兴趣,老师也是迫于无奈,被动的应付[2]。比如,在进出口贸易与实务的相关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按照老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来讲解贸易风险费用损失等问题。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先理论后实践这种教学理念,也无法让其分开,形成了体系分离的尴尬教学局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校外实习与工作过程中很难较快地融入工作中。
(三)单一评价体系难以满足多样化学生。如今,大多数中职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前提条件大都是所学专业课程科目考试合格就可以,但是其缺点就是对岗位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较低甚至没有要求,虽然鼓励学生考取专业的资格证书不是重要的条件,但是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其引起重视,因为学生把大部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会考科目的备考上而忽视了对技能学习的掌握。这样会使评价过于单一简单不全面,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大都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本人和小组对其本身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偏向于内容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忽视评价内容,评价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二、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体制改革
(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中职外贸教学里,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地区经济发展型专业人才为导向,具体定位是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国际贸易知识和贸易领域具有较强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外贸型出口人才。开展任务领用型课程,其所设科目应具有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及“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并且还应多进行小组实践模拟,使学生在探讨中对其产生兴趣和加深印象。任务引领型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在过去国际贸易领域里与社会实践相互脱离的局面。以培养工作为目的的教学,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二)加强岗位在职能力的培养。从技能到能力,这是质的飞跃。中职教学必须要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并且让其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和进步。因为中职生其本身的性质就是要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并且一定要对自己德智体美劳有一定的要求和重视。现今,大多数国际和外贸型的公司在招聘公司人才时,都特别别重视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和判断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也很重视对员工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实施岗位在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能够亲临奇境的学习状态。
(三)构建与项目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模式。很多学校,大多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书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上有所忽视,其实,在教学中教师考核学生的重点应是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小组团队的协调合作能力、项目的完成过程等。下面以《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课程的教学评价为例做一下分许。首先评价主导者为:教师和学生;评价过程是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探讨和分析、主要分为对工作计划的制定、交易协商研讨的情况、合同的制约条款、对工作的总结和业绩考核等;评价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过程、实施过程和验收过程阶段,在最后综合大汇总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对平时、实训和期末成绩按2:5::3的比例进行分配。这样,既体现了实训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理论有所忽视,达到了双向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外贸专业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外贸交易水平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面对现在中职外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做出转变,要把学生未来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协调起来,光靠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应该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另外,老师还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适应学生对外贸知识的需求,做到与学生同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学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分析[J].科技资讯,2015年24期.
[2]林德芳.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2期.
关键词:外贸专业;教学探索;改革
现今,为了更好的适应21世纪贸易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对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本文对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方案,例如:重新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比例、对学生多进行在职岗位的培养与教学、运用构建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理论体系。这样更好的为培养具有德智体美的综合型和外向型应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外贸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现今21世纪,各学校之间的课程设置都大相径庭,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其所学的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不同。中职院校也没有脱离这一困扰,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仅仅区别的就是专业课程,而且这些专业课程大多偏向于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这样很难达到国家对中职人才培养的要求与培养中职人才的目的[1]。例如,针对于外贸专业其中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就是国际贸易基础这一课程,对于新生来说在第一学期就学习一些偏重于理论的学科,会导致学生对其专业不完全理解,而且还要面临会考的烦恼与压力,并且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大多是以书本理论作为主要考点,这样会使课堂上变得特别沉闷,没有活力和学习探讨氛围,这样很难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
(二)教学方法背离新课改的要求。现阶段,大多数学校为应对会考,专业课的教学多数是老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的讲解式教学,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其教学方式和所讲的内容根本没有兴趣,老师也是迫于无奈,被动的应付[2]。比如,在进出口贸易与实务的相关教学中,很多学校仍然按照老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的教学特点,来讲解贸易风险费用损失等问题。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没有脱离先理论后实践这种教学理念,也无法让其分开,形成了体系分离的尴尬教学局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校外实习与工作过程中很难较快地融入工作中。
(三)单一评价体系难以满足多样化学生。如今,大多数中职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前提条件大都是所学专业课程科目考试合格就可以,但是其缺点就是对岗位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较低甚至没有要求,虽然鼓励学生考取专业的资格证书不是重要的条件,但是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对其引起重视,因为学生把大部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会考科目的备考上而忽视了对技能学习的掌握。这样会使评价过于单一简单不全面,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大都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本人和小组对其本身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偏向于内容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忽视评价内容,评价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二、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体制改革
(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在中职外贸教学里,中职外贸专业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地区经济发展型专业人才为导向,具体定位是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国际贸易知识和贸易领域具有较强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外贸型出口人才。开展任务领用型课程,其所设科目应具有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及“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并且还应多进行小组实践模拟,使学生在探讨中对其产生兴趣和加深印象。任务引领型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在过去国际贸易领域里与社会实践相互脱离的局面。以培养工作为目的的教学,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二)加强岗位在职能力的培养。从技能到能力,这是质的飞跃。中职教学必须要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并且让其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和进步。因为中职生其本身的性质就是要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并且一定要对自己德智体美劳有一定的要求和重视。现今,大多数国际和外贸型的公司在招聘公司人才时,都特别别重视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和判断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也很重视对员工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实施岗位在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能够亲临奇境的学习状态。
(三)构建与项目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模式。很多学校,大多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书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技能的熟练程度上而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上有所忽视,其实,在教学中教师考核学生的重点应是学生在专业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小组团队的协调合作能力、项目的完成过程等。下面以《进出口贸易模拟操作》课程的教学评价为例做一下分许。首先评价主导者为:教师和学生;评价过程是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探讨和分析、主要分为对工作计划的制定、交易协商研讨的情况、合同的制约条款、对工作的总结和业绩考核等;评价时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准备过程、实施过程和验收过程阶段,在最后综合大汇总的考核过程中,应该对平时、实训和期末成绩按2:5::3的比例进行分配。这样,既体现了实训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理论有所忽视,达到了双向的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外贸专业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外贸交易水平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面对现在中职外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做出转变,要把学生未来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协调起来,光靠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和模拟实践是不够的,学校教育应该和社会实践渗透结合。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另外,老师还应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适应学生对外贸知识的需求,做到与学生同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学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艳.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分析[J].科技资讯,2015年24期.
[2]林德芳.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