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当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艺术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油画也确乎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在自由开放的社会和商业利润的驱使下,确有推动中国油画走向繁荣的可能。但冷静的发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有一个现存的事实:作品能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引起大众共鸣的好作品似乎少之又少。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作品中,并结合这一西方艺术表现形式,汲取营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油画;现状;思考
油画虽然作为舶来的艺术,但在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这片博大文化的热土上也经历了整整一百多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都充当着重要的艺术角色,成为了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油画更是以思想、艺术观念革新的“先驱”身份活跃在中国美术界,引导着潮流的发展。从“民族性”、“中国气派”的提出到“探索具有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艺术”的倡导,中国油画和国家民族意识的强化迫切地希望改变盲目追随和学习西方价值标准的现状,进入自身发展阶段。然而,纵观今日中国油画创作面貌,却令人产生许多的困惑和思考,中国油画创作的现状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已经形成了自己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的审美追求,或已“具有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及个性特征”的面貌:更没有出现以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和现代观念相结合所构建的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当下中国油画在其精神上仍然游离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外,甚至表现出以玩世不恭的游戏心态,去浮躁刻意地表现怪诞、空虚、无聊、低俗。中国油画的的确确存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中国油画的发展不是两句表面的口号就能促进的,任何一种成功的新艺术,都成功地体现出新文化,否则一切投机的幻想,都是在徒劳地制作视觉垃圾。中国油画如果不从文化本质上去思考,就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就不可能构建出真正有中国“文化特征”和“审美特点”的独立体系。
1现状
百年来,中国的油画艺术在引进、学习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油画更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50~60年代现实主义创作、文革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文革后期的伤痕美术、80年代初中期的乡土风到“85美术思潮”等等,在几次重大的思想运动中,油画充当了变革的领袖角色,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油画几乎演练了一遍西方油画发展的历程。有不少自豪和乐观的看法认为,西方传统油画在现代主义后走向后现代衰亡的情况下,“真正意义的油画”,特别是写实油画,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1]油画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自然成分,并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形态。
正是这种已完全接受油畫艺术为现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使中国油画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在继续学习和提高中,也就是在西方油画艺术传统继承的同时,怎样使这个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特征和现代观念的文化内涵,并使其确立自己的文化特征、审美特点和价值标准,从而建立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因为,在100多年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对中国油画的文化身份的确定已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共识并生产了迫切的历史使命感。但如果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仍然是来自西方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并以其作为判断标准的话,那么,中国油画就没有它作为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更不用说构建起独立的艺术体系。[2]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西方油画真正继承好了,我们只不过在语言上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特征,而如果运用这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没有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没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的文化精神特征,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只不过是把西方的艺术介绍翻译过来而已,而没能使其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故此,中国油画界明确提出了怎样确立自我的文化身份和审美特征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似乎有理由相信中国油画已逐步走出了一条有文化意义的发展道路,但就目前现状来看不容乐观。
2思考
中国的艺术极具深厚的文化性,因此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但由于中国人极推崇艺术个体的静观与顿悟,加之事必恭先,清规戒律颇多,便渐渐地封闭了自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而油画是以欧罗巴人的自由开放性格的宣泄,自然而然为当代青年人所钟爱。但终究是欧罗巴人的文化,我们可以品尝其鲜,但诺想原汁原味地煮制,却似乎尤其深度和难度。其中缘由,不言而明。这正是当代中国油画家的无奈之处。或者说,是油画这种异域的艺术形式尚且无法与我们的观念文化完全融合。一件艺术品成功的标志,取决于形式表达观念完满的程度。当形式无法自由地表达观念时,创作的欲望将受到遏制,从而转化为对语言控制的模糊,最终导致艺术语言的平谈空泛。
如此看来,中国油画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自己的观念系统,寻找文化支点,方能确立中国油画的价值观。无疑,这一切当从本民族的精神营养中去寻求,而外来的影响仅能作为催化剂。丹纳说:“越是伟大的艺术家,越是把他本民族的气质表现得深刻。”中国的艺术,虽有其固步自封、脱离当代的一面,但其艺术思想中确有许多精辟之处,似与现代艺术思想不谋而合。从根本上而言,绘画不应有固定的表现语言;只有观念选择形式,而无形式选择观念。如果不能认清这点,我们将永远被形式裹住手脚,而无法在艺术上有所突进和超越。
中国画和油画作为中西绘画的两大代表,其差异多于共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我以为是中国画重“境”,因而更具精神性,是“出世之作”。西洋画重“形”,更具感官性,为“入世之作”。中国画家信奉“天人合一”[3],置小我于大我之中,静观造化之道,重塑宇宙圆融。这种高澹远瞩,博大胸襟,确为中国画家所独有,正应了丹纳的名言:“最高的艺术品所表现的便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力量。” [4]而油画以形色之真实美,客观描绘人情风土,芸芸众生,写实能力之强,可达到毫发毕现的程度。西方历代大师的绘画,浓缩历史,讴歌自然, 可谓人类力量与精神的颂歌[5]。由此看来,中国画以“形”与“境”,因而重“境”轻“形”,形色等感官因素不足是其缺陷。油画则客观写实,注重表现自我,因而不及中国画对普遍精神的关注及对自我的超越。因而,中国油画若以此为切入点,融中西之长,补中西之短,当不失为一条发展提高的明智之路。 德高望重的吴冠中先生在十余年前曾以“风筝不断线”的著名比喻,吁请美术界重建“寻根意识”。先生且身体力行,在先生的油画作品中,即是以西洋的形色,浓施淡抹,写出了中国的新人文主义精神,可谓以“境”补“形”[6]。
赵无极先生,久居西方艺术之都巴黎,在西方现代艺术阵营享有盛誉。其油画作品宏篇巨制,遍藏于世界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与西方大师的作品并肩而立。法国人雷玛里在《论赵无极》一文中,以《庄子》论乐概括了赵无极先生的作品:“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王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悦。” [7]可见赵无极先生是以老庄之道作为立画之本,也可谓是以“境”补“形”。两位前辈的艺术探求,可以为鉴。
只有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并以现代观念去判断和表现,我们才能构建中国油画独立体系。这种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依据,以现代观念为判断,以油画形式表现的精神形态就是体现“民族性”和中国审美特征的中国当代油画的审美形态。
3小结
孔子讲“逝者如斯夫”,孟子讲“上下与天地同流”,庄子讲“勿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勿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都是这种意思。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论》中曾这样讲过:“就实质说,庄子哲学即美学,他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的态度: 不计厉害、是非、功过,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从而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8]。所谓‘天地有大美’,所谓‘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近十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是开放性,多元性,这是无可非议,但是在这里面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因素液玫挠,以某一种国外的艺术观念,一种走向来引导中国油画的发展,它的结果是使中国自己的某些东西在逐步弱化,在精神上的弱化,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深入研究[9]。而在中国,眼下最有特点的不是中国文化的本身的发展,而是中国社会对这种深刻变化在作品里以反映的越来越少,应深入研究这样的问题。艺术反映个人,没有个人就没有艺术,但是艺术如果只反映个人,那么是越来越单薄。[10]
中国油画的发展将来有两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是人的质量。人自身不提高质量,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是不可能的,艺术家应与社会联系到一起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二是呼唤传统,社會发展的速成、商业狂潮的推动,给艺术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油画虽然不讲究立体、和谐的空间、色彩就会失去应有的本色,应讲究生活、讲究传统,才能创造价值。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应找到自己的根,探寻自己的路子,中华民族悠久而博大的文化艺术传统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营养,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哲学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上借鉴和吸收好的东西,真正走出自己的油画之路。
参考文献:
[1] 杜威(美).艺术既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邹其昌.中国美学与艺术学探微[M].武汉:崇文书局,2002.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4] 世界美术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会司,1989.
[5] 西方现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8.
[7] 《庄子·天地》.
[8] 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 创作中的表现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金弘(1987—),女,浙江温州人,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油画;现状;思考
油画虽然作为舶来的艺术,但在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这片博大文化的热土上也经历了整整一百多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都充当着重要的艺术角色,成为了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30年来,油画更是以思想、艺术观念革新的“先驱”身份活跃在中国美术界,引导着潮流的发展。从“民族性”、“中国气派”的提出到“探索具有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个性特征的中国油画艺术”的倡导,中国油画和国家民族意识的强化迫切地希望改变盲目追随和学习西方价值标准的现状,进入自身发展阶段。然而,纵观今日中国油画创作面貌,却令人产生许多的困惑和思考,中国油画创作的现状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已经形成了自己明确的价值取向和自觉的审美追求,或已“具有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及个性特征”的面貌:更没有出现以中国传统审美精神和现代观念相结合所构建的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当下中国油画在其精神上仍然游离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外,甚至表现出以玩世不恭的游戏心态,去浮躁刻意地表现怪诞、空虚、无聊、低俗。中国油画的的确确存在“何去何从”的问题,中国油画的发展不是两句表面的口号就能促进的,任何一种成功的新艺术,都成功地体现出新文化,否则一切投机的幻想,都是在徒劳地制作视觉垃圾。中国油画如果不从文化本质上去思考,就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取向,就不可能构建出真正有中国“文化特征”和“审美特点”的独立体系。
1现状
百年来,中国的油画艺术在引进、学习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了近现代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油画更是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50~60年代现实主义创作、文革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文革后期的伤痕美术、80年代初中期的乡土风到“85美术思潮”等等,在几次重大的思想运动中,油画充当了变革的领袖角色,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中国油画几乎演练了一遍西方油画发展的历程。有不少自豪和乐观的看法认为,西方传统油画在现代主义后走向后现代衰亡的情况下,“真正意义的油画”,特别是写实油画,在中国蓬勃发展并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1]油画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自然成分,并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形态。
正是这种已完全接受油畫艺术为现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现实,使中国油画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在继续学习和提高中,也就是在西方油画艺术传统继承的同时,怎样使这个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特征和现代观念的文化内涵,并使其确立自己的文化特征、审美特点和价值标准,从而建立中国油画的独立体系。因为,在100多年的认识、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对中国油画的文化身份的确定已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共识并生产了迫切的历史使命感。但如果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仍然是来自西方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并以其作为判断标准的话,那么,中国油画就没有它作为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更不用说构建起独立的艺术体系。[2]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把西方油画真正继承好了,我们只不过在语言上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特征,而如果运用这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没有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没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的文化精神特征,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们只不过是把西方的艺术介绍翻译过来而已,而没能使其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艺术。故此,中国油画界明确提出了怎样确立自我的文化身份和审美特征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似乎有理由相信中国油画已逐步走出了一条有文化意义的发展道路,但就目前现状来看不容乐观。
2思考
中国的艺术极具深厚的文化性,因此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但由于中国人极推崇艺术个体的静观与顿悟,加之事必恭先,清规戒律颇多,便渐渐地封闭了自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而油画是以欧罗巴人的自由开放性格的宣泄,自然而然为当代青年人所钟爱。但终究是欧罗巴人的文化,我们可以品尝其鲜,但诺想原汁原味地煮制,却似乎尤其深度和难度。其中缘由,不言而明。这正是当代中国油画家的无奈之处。或者说,是油画这种异域的艺术形式尚且无法与我们的观念文化完全融合。一件艺术品成功的标志,取决于形式表达观念完满的程度。当形式无法自由地表达观念时,创作的欲望将受到遏制,从而转化为对语言控制的模糊,最终导致艺术语言的平谈空泛。
如此看来,中国油画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自己的观念系统,寻找文化支点,方能确立中国油画的价值观。无疑,这一切当从本民族的精神营养中去寻求,而外来的影响仅能作为催化剂。丹纳说:“越是伟大的艺术家,越是把他本民族的气质表现得深刻。”中国的艺术,虽有其固步自封、脱离当代的一面,但其艺术思想中确有许多精辟之处,似与现代艺术思想不谋而合。从根本上而言,绘画不应有固定的表现语言;只有观念选择形式,而无形式选择观念。如果不能认清这点,我们将永远被形式裹住手脚,而无法在艺术上有所突进和超越。
中国画和油画作为中西绘画的两大代表,其差异多于共同。其中最重要的差异,我以为是中国画重“境”,因而更具精神性,是“出世之作”。西洋画重“形”,更具感官性,为“入世之作”。中国画家信奉“天人合一”[3],置小我于大我之中,静观造化之道,重塑宇宙圆融。这种高澹远瞩,博大胸襟,确为中国画家所独有,正应了丹纳的名言:“最高的艺术品所表现的便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力量。” [4]而油画以形色之真实美,客观描绘人情风土,芸芸众生,写实能力之强,可达到毫发毕现的程度。西方历代大师的绘画,浓缩历史,讴歌自然, 可谓人类力量与精神的颂歌[5]。由此看来,中国画以“形”与“境”,因而重“境”轻“形”,形色等感官因素不足是其缺陷。油画则客观写实,注重表现自我,因而不及中国画对普遍精神的关注及对自我的超越。因而,中国油画若以此为切入点,融中西之长,补中西之短,当不失为一条发展提高的明智之路。 德高望重的吴冠中先生在十余年前曾以“风筝不断线”的著名比喻,吁请美术界重建“寻根意识”。先生且身体力行,在先生的油画作品中,即是以西洋的形色,浓施淡抹,写出了中国的新人文主义精神,可谓以“境”补“形”[6]。
赵无极先生,久居西方艺术之都巴黎,在西方现代艺术阵营享有盛誉。其油画作品宏篇巨制,遍藏于世界诸多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与西方大师的作品并肩而立。法国人雷玛里在《论赵无极》一文中,以《庄子》论乐概括了赵无极先生的作品:“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王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悦。” [7]可见赵无极先生是以老庄之道作为立画之本,也可谓是以“境”补“形”。两位前辈的艺术探求,可以为鉴。
只有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并以现代观念去判断和表现,我们才能构建中国油画独立体系。这种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依据,以现代观念为判断,以油画形式表现的精神形态就是体现“民族性”和中国审美特征的中国当代油画的审美形态。
3小结
孔子讲“逝者如斯夫”,孟子讲“上下与天地同流”,庄子讲“勿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勿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都是这种意思。李泽厚先生在《中国思想史论》中曾这样讲过:“就实质说,庄子哲学即美学,他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的态度: 不计厉害、是非、功过,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从而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8]。所谓‘天地有大美’,所谓‘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近十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是开放性,多元性,这是无可非议,但是在这里面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因素液玫挠,以某一种国外的艺术观念,一种走向来引导中国油画的发展,它的结果是使中国自己的某些东西在逐步弱化,在精神上的弱化,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深入研究[9]。而在中国,眼下最有特点的不是中国文化的本身的发展,而是中国社会对这种深刻变化在作品里以反映的越来越少,应深入研究这样的问题。艺术反映个人,没有个人就没有艺术,但是艺术如果只反映个人,那么是越来越单薄。[10]
中国油画的发展将来有两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是人的质量。人自身不提高质量,想做出高质量的作品是不可能的,艺术家应与社会联系到一起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二是呼唤传统,社會发展的速成、商业狂潮的推动,给艺术家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油画虽然不讲究立体、和谐的空间、色彩就会失去应有的本色,应讲究生活、讲究传统,才能创造价值。
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应找到自己的根,探寻自己的路子,中华民族悠久而博大的文化艺术传统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营养,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哲学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上借鉴和吸收好的东西,真正走出自己的油画之路。
参考文献:
[1] 杜威(美).艺术既经验[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邹其昌.中国美学与艺术学探微[M].武汉:崇文书局,2002.
[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4] 世界美术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会司,1989.
[5] 西方现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6]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8.
[7] 《庄子·天地》.
[8] 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9] 创作中的表现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金弘(1987—),女,浙江温州人,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