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依据新课改精神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实践
  新课改进行了好几年了,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几年来,我和我的同事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带着全班同学的作业本进了教室,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作业得"优"的14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作业得"优"的8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4,再去掉8,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
  这样的导入设计学生感到很新颖,他们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仅有这些还不够。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24页《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创设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要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依据新课改精神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全面考查,以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物理学习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因此,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并重。复习除了要巩固、强化基础知识的作用外,主要还在于在老师的指导下疏理知识的脉络,形成相应的能力。在总复习过程中,我觉得应着
【摘要】高中生物新课标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有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等三种,它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尝试模型建构与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模型建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新课
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是指组织管理工作投入的劳动量与劳动效果之间的比率,是组织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持.影响其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源自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另一方面
期刊
【摘要】对与高中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是一门最难学的学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困惑主要有四点。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本文从五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究,期盼引起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困惑对策  上学期我在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作了一个学情调查,其中问卷调查表上有两项我作了一下统计:①高中课程中你感到最难学的是哪门学科,②它的难点是什么?下面是问卷的统计结果:  对于高中
期刊
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信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关于创造性的研究  树立这种观念,就要求我们教师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学生,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每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各门学科都面临的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很多能力,但主要是培养以下三个能力,即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作图能力。  【关键词】观察操作作图能力  根据教材要求,初中动物实验,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简单的动物解剖和生理实验,动物简图的
新时期,通过常态化开展评估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以评助管,以评促建”,强化服务导向、均衡发展和过程管理,从系统化的视角全面考察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状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与科技意识的培养  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
期刊
为评价猪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二联灭活疫苗(以下简称圆支二联苗)与猪瘟活疫苗混合免疫效果,本研究利用圆支二联苗作为稀释剂稀释猪瘟(CSFV)活疫苗,稀释后的混合疫苗在
【摘要】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针对传统的的“直叙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分:概念的引入;剖析和理解概念;巩固和深化概念。本文想结合自身的教学过程,就怎样把问题情境创设与数学概念教学相结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数学概念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