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事生情 以境悟旨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词教学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一问题,已成为时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讨的一个焦点。以柳永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为例,试从写作缘由、赏析意境和把握诗歌主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诗歌教学方式由“译”向“悟”的转变。
  关键词: 写作缘由;意境赏析;教学方式;诗歌主旨
  近来,笔者观摩了一节以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为课题的公开课。课中,教者要求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逐句翻译的方法,揣摩词人融入词中的情感,并进而赏析词作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很明显,在教学理念上,教者的诗词教学以翻译为切入点,并以此为诗词内容理解的重心。事实上,从平时的大量课例来看,不少语文教师是这种做法的坚定拥护者和自觉践行者。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多限于字面含义,继而对词人情感的解析也多浮于浅表层面。例如,对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赏析,不少学生对其直接翻译“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为伤心之事就是离别,又哪能经受得了这萧瑟凄冷的清秋季节?”由此,学生得出结论:词人抒发的情感是离愁别绪。很明显,学生对诗词的把握是走了“捷径”,仅满足于对语句的翻译。但穿过这个“捷径”的代价也很明显,学生并没有从路途中观赏到隐匿于词作丰茂枝叶下的繁花,对于词作的意境领悟不足,对于词人借以抒发的情感分析不够细腻和全面。
  从日常教学以及学生习题作答情况来看,以上所述问题可谓通病。我认为应从诗歌创作发生的源头和文本的深层解析两个角度,突破“译”的局限,借助“悟”的方式,全面而准确地赏鉴词作。
  一、解析事件,明了创作缘由
  俗话说,有因才有果,一切皆是因果,没有偶然和巧合的事。对于诗人而言,他也不会进行无病呻吟式的诗词创作。为此,在学生不太知情的情况下,教者自身必须先行明了事件在诗词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继而引导学生细加解析这些事件。
  首先谈外显的事件。只要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即使是运用翻译的方式,学生也可以轻易判断出作者情感的类型及情感取向,进而分析出具体的情感。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做到的,但大多又仅仅局限于此,总给人以解析得浮光掠影之感。
  除此之外还有内隐的事件。从创作心理学来看,诗人的创作都有动因,它包括内部根本和外在诱因两个部分。正因如此,诗词呈现的情感往往具有内蕴和多元的特点。因其内蕴,仅靠对诗词的翻译,难以深入而全面地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如前文所述,学生最多从翻译中把握诗人因离别而产生的愁绪,至于其深层的情感,学生们往往是无法透彻领悟的。与此相关的是,因其多元,仅靠字面的翻译,学生也很难从这首词作中解析出柳永更多的情感。
  对作者创作根本动因的探求,应该成为学生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就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而言,柳永的创作也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这首词写作于词人离开北宋都城汴京之时,在此之前,词人一直处于仕途失意之中。对于一个志在有为的士子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人生打击。在此情境中,恋人在郊外为他送行这一行动直接诱发了词人情感的喷薄而出。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有着“男子作闺音”的独特传统。就这首词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明晰柳永政治失意的基础上,对词人生发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产生全新的理解。这里经由与恋人的不舍与离别,融入其个人的政治遭遇,自然生发对当政者的政治依恋,就像恋人对他的依恋一样。当产生这种认识时,对诗歌的解析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了。
  二、赏析意境,揣摩词人心境
  诗歌的最大魅力应在于意境的营设与领悟,但翻译式解析无疑使其丧失了韵味,也成为学生疏远诗歌、不能从中汲取营养的重要缘由。在由表及里地解析诗歌事件的基础上,教者很有必要,也很需要用心地帮助学生融入诗歌,合乎意境,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
  首先,引导学生张开思维之羽翼驰骋诗歌海洋。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蕴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必须跨越翻译的藩篱,进入诗歌灵动的世界,想象是学生必须倚仗的“法宝”。可以讲,不少学生拘泥于现实的存在,他们难以将现实之物与意念之物有机关联起来。即如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赏析,学生们习惯于将其理解为前路之遥远,云雾之缭绕。此时,教者需要帮助学生将“烟波”与“暮霭”对应为比喻之物,想象为充满曲折和众多变数的个人前程。如此,诗歌的境界顿出,韵味骤生,魅力无限。
  其次,学生需具备共情意识。诗歌的解读本来就是一种情感碰撞的过程,需要读者由语言融入诗境,由诗境揣摩作者外显和内隐的情感。例如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赏析,学生需要进入离别的情境,需要领会词人与恋人彼此不舍与珍惜的情感,需要剖析出词人少有人懂而又与懂他之人离别的痛楚。只有达到这种情感共鸣,词作的真意与深意才会真正显现。
  三、全盘领悟,掌握创作主旨
  诗歌虽然简短,但它全然是个整体。既然是整体,就需要站在全诗的高度,全盘领悟词作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的创作主旨。
  就柳永的这首词而言,教者需要站在阔大的背景下,在大脑里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明晰事件的缘起——仕途失意,被迫离开京城。带着这样的心境,在凄凉急促的秋蝉鸣叫声中,急雨骤停的傍晚,恋人为柳永送别。在这种倍加让人感动而珍惜的时刻,词人珍惜恋人的挚诚情谊,感叹船夫不解风情的催促,反思自身在京都的种种坎坷遭遇,进而迸发无尽的愁思。他想象自身在酒醒之时的情境,“杨柳岸晓风残月”,自己孤身一人,无人相识,也无从认知所在何处,充分表白他对前途的迷惘与困惑。于是乎,“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这竭尽心力的表达中,词人恰当表白了自己的一腔哀怨之情:不管自身怎样表达对统治阶层的忠诚之心,但是又有什么人接受自己的表白呢?于是,在这满腔哀怨之中,哀无人理会,但怨有学生的领会,学生对词作的理解也自然超越对离别的认知,进而升华至对政治“分手”的深层认知。在此基础上,词人的创作主旨自然显现。
  诗词赏鉴是一大难点,但只要掌握方法,一切皆有可能。笔者建议教者引导学生以事件的起因及词作发展的动因,以想象的方法融入诗歌意境,突破翻译的局限,以心灵的感悟为宗旨,以诗词的整体赏鉴为出发点,全面而透彻地把握住作者的创作主旨。
  参考文献:
  [1]曹颖.独辟蹊径 探寻诗味——以教授《雨霖铃》为例谈古诗词教学艺术[J].江苏教育研究,2014,(8):42-44.
  作者简介:刘亚萍(1980—),女,江苏省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梁晓声 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影视编剧,连续多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4年起,梁晓声的姓名一直被载于美、英、澳三国的《世界名人录》。他的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日等多种语言,在中国及世界文坛都有着巨大影响力。其代表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年轮》《知青》《人世间》等。  《人世间》是梁晓声新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书中以周氏三兄妹的人
物以类聚,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多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近义词有同流合污、臭味相投等。人以群分,是指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该成语出自战国末年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淳于髡。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他经常利用寓言故事、民间传说、
前段时间我和我的好朋友闹翻了,我感觉心里特别难过。一直以来,我都把她当成最好的朋友,因为我觉得能和优秀的人做朋友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只是她经常嘲笑我,比如说我长得不好看,身材不好,脑子笨。每次她当成玩笑一样取笑我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回应。我的内心特别受伤。难道因为她聪明又漂亮就可以瞧不起我吗?这些还不算什么。最近班里转来一个新同学,和她一样优秀。现在她们俩在一起玩得很好,完全无视我的存在。我在她眼
我是一只燕子,从小生在一个很深很深的小巷子里,鸟巢建在巷子的屋檐上。那里是阴暗的,没有花儿、草儿,阳光也不能充足地照进来。在那里,看不见春天的花枝招展,也感受不到春天那暖融融的爱抚,有的只是灰色墙根下浸湿的青苔……  每年三月左右,妈妈和兄弟姐妹们都会飞去南方。听妈妈说,那是个美丽的地方,是充满春色的地方,那里有千柔百媚的绿柳,在风中妩媚地梳理着云鬓;那里有嫣红浸透山坡的桃花,渲染了一片粉的霞;那
已经忘了何时在纸上写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母亲,可连她唯一想要的,我都给不了。几天前收拾屋子,碰巧看见,刚要扔掉,忽然发现我的字后面多了一句话:母亲也爱你。  龙应台曾说过:“我们总是在目送自己最亲的人离开。”似乎多年以来,都是这样,母亲送我,我送母亲,离别时总有几行泪在眼睛里打转,心里真的就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也许,是幸福。  和母亲在一起,用最平常的字眼描述,就是温暖。阳台上总是晒着她一大早就
摘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激活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媒介,是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切入点。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设计迁移性问题、个性化问题、归纳式问题和比较性问题,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批判性思维;问题设计  教育部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
Thanksgiving Day is on the 4th Thursday in November. The writer O. Henry called it the one day that is purely American. Thanksgiving is not a religious holiday. But it has spiritual meaning. Some Amer
开放,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有着深深的家国记忆。  历经40年改革开放,当今中国已与世界深度互融互通,也构成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  当前,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是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有人说中国的开放在倒退,有人说中国的开放是对别国的“经济侵略”,还有人说中国新一轮开放是迫于压力的权宜之计……  事实胜于
路旁满是树枝,泥巴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布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被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却走得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道:爸,您的鞋……  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不穿鞋的。  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一样,一年四季有三季是光着脚:厚厚的脚板,踩在田地里,转弄水车插秧扶苗;拨开浓密的树枝,伐薪砍柴,挑着重担走在山地上……那双带着泥水的双腿永远那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暗香·旧时月色  〔宋〕姜夔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