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议、练”四段学习策略。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尝到了课的甜头。
【关键词】创设;启发引导;激活;思维The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ethod searches analyzes
Lei Yuquan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teaching method only stressed that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function, but has neglected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classroom structure’s stereotyped, establishes the vitality with difficulty. This kind treats as merely the student the education the object and the object, but heavy teacher not heavy student, heavy instruction but explores not again, teaches again, but not heavy aware, heavy unification and not heavy diverse, lays undue stress on student passive one side, has written off one side which the student can move, has constrained student’s in education process initiative, the enthusiasm and the creativity, also has fettered student’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Has unified oneself for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has carried on some beneficial inquisitions to the history classroom instruction’s pattern and the method, tried to find out “read, speaks, discusses, practices” four section of study strategies. Not only it has brought the study pleasure to the student, moreover the teacher has tasted the class benefit.
【Key words】Establishment; Inspiration guidance; Activation; Thought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议、练”四段学习策略。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尝到了课的甜头。
1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组合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进行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无须再言。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讲解,问: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3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了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4练习→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有能力,并且能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甚之。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靠近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总之,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四段”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中消除学生的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打破学生学习的心理平静状态,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
【关键词】创设;启发引导;激活;思维The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ethod searches analyzes
Lei Yuquan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teaching method only stressed that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function, but has neglected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classroom structure’s stereotyped, establishes the vitality with difficulty. This kind treats as merely the student the education the object and the object, but heavy teacher not heavy student, heavy instruction but explores not again, teaches again, but not heavy aware, heavy unification and not heavy diverse, lays undue stress on student passive one side, has written off one side which the student can move, has constrained student’s in education process initiative, the enthusiasm and the creativity, also has fettered student’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Has unified oneself for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has carried on some beneficial inquisitions to the history classroom instruction’s pattern and the method, tried to find out “read, speaks, discusses, practices” four section of study strategies. Not only it has brought the study pleasure to the student, moreover the teacher has tasted the class benefit.
【Key words】Establishment; Inspiration guidance; Activation; Thought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思路闭塞,视野狭窄,成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这种人面对现代化的开放社会的种种复杂变化将会束手无策,难以适应。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究,摸索出了“读、讲、议、练”四段学习策略。它不但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师尝到了课的甜头。
1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景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的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组合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学生个别辅导,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取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精妙无双难以理解,我采用组合媒体进行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就一目了然,无须再言。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讲解,问:地动仪的准确度怎样呢?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再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3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各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常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了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4练习→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任何人都希望别人把自己有能力,并且能某项工作的人。中小学生甚之。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这种要求和愿望,及时地创造机会和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靠近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由此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也会更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媒体组合设计的优势,采用师生互动与人机交互的练习法。
总之,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四段”学习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中消除学生的疲劳和厌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能随着教学情景和方法的变化,使学生的心理由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这种意想不到的学习方法,能打破学生学习的心理平静状态,使学习心理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升华到新的境界,即向理性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