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哥:
从三年级开始,我的快乐时光就终结了。这两年里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课余时光已经被排山倒海的作业挤压得所剩无几,可妈妈却在这个时候给我报了钢琴课。平时,晚上作业写完都要7:00了,还要练一个半小时的琴。偶尔饭后出去遛个弯,我以为能逃脱魔掌,回来还得接着练。我被关进书房,门外的爸爸玩游戏,妈妈看电视剧,虽然声音都开得很小,有时候却也会传出笑声,我心里特别不平衡,凭什么我练琴,他们在那里玩,没有一个人知道进来陪着我。我想让他们陪我一起练,他们从来不答应,还说我倔,然后就搬出来一大堆道理教训我。我已经放弃了,关于练琴,我不再抗争了,但是父母的陪伴,我怎么就得不到呢?
断指琴弦
琴弦天使:
你好!我自作主张地送给你一个温柔的名字,希望你喜欢。一哥收到过很多小学生的来信,他们的烦恼千千万万,但其中“人气”靠前的就有“被家长安排上培训班”和“没有玩的时间”,你的故事一下子占了这两个,也算是众多在苦海中挣扎的小朋友们中“合格”的一员了。
一哥也和很多家长聊过,他们更关心孩子什么,其实,大人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一位父亲这么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竞争,或者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不用努力就都能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一定不会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我深深地记着,说完这话,那位父亲还重重地叹了口气。那个时候是夏天,树叶都晒得流油,这个看起来30多岁的爸爸提前半个小时就在书法班门口等着接儿子下课,与其说他等的是儿子,不如说他等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哥说这个故事绝不是鼓励天下父母拼命地給孩子们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绝对不是强加的,虽然不少孩子也说不出来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那就先让孩子们多多尝试,不能一股脑地全都给安排了。猴子摘桃的故事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了,芝麻西瓜都想要,最终只会两手空空,还耽误了正经本事的锻炼。
看着你“不再抗争”四个字,一哥能想象出来背后是怎样一段“血泪史”,哈哈。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在千锤百炼中慢慢培养出了兴趣,那就真的是赚到了。读着你的信,我突然被触动了一下。家长们只看着孩子走进培训班,坐在教室里,坐在钢琴前,走进书房,就安心了,就觉得“我的孩子正在学习,我可以安心做其他事情了”,其实忽略了一点,学习看似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也是整个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参与进来,不是把课业塞给孩子,自己就算完成任务,就可以溜之大吉了。家长无论是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还是亲子共学时光的坚持,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支持。
没错,学习是学习者的事情,是一个人的责任,但学习是长久地和枯燥时光共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别说是孩子,就连大人也会感到寂寞、感到无助,有时候父母与其匆匆送进来一杯水,不如陪着我们坐一会儿,您坐在我身后,我将曲子弹给您听一听,就算您的指点不专业,也像有束光在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何况,父母的意义,更多时候不就是陪伴吗?家长们很多时候把门一关,蹑手蹑脚生怕打扰我们学习,其实,有些时候孩子们更希望您就坐在我们旁边,一盏灯下,哪怕十分钟,我们的心都会更有力量。
一哥
亲爱的小读者和爸爸妈妈们,大家好!作为一本亲子共读的分享类杂志,编辑们经常会遇到大人们提出一些亲子阅读中的问题,这里我们引进当代家庭教育标志性人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尹建莉老师的关于“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一些思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盼望着有更多家长把你们的想法、做法发在群里,让大家有一个共同交流、共同成长的机会!
“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语文是各科的底蕴,阅读是语文的精髓”……
孩子死抱着一本书看好吗?
提问:我孩子连着3个月了,只盯着看绘本《大脚丫和玻璃鞋》,我给她买《小猪佩奇》都不受待见。我真不知道那个细细长长的大脚丫有什么好看的。
观点分享:有的孩子喜欢一本书读很多遍,不轻易换新书。有的却是任何书都不想读第二次,不停地换新的。还有的孩子是对于一整套书中的某一本特别喜欢,只看这一本,不看别的;也有的是对某一本不喜欢,看整套书时,总把这一本挑出去。这些情况都正常,都是好的,没有哪种是有问题的。
就像不同的人吃饭有口味偏好一样,不同的孩子阅读也有偏好,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要强求,顺着孩子就行。有的家长也许会觉得反复讲一本书味同嚼蜡,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但只要孩子喜欢,要求家长讲,那就讲给他。因为他如果特别中意一本书,一定是这本书中有什么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个“吸引力”就可以成为他对书籍形成好感的媒介,家长可以不理解,但必须迎合孩子。同理,如果孩子一本书只看一遍,不停地要求换新书,对新的内容充满期待,那也非常好,对这个孩子来说,“新鲜感”就是吸引力。只要书对孩子有吸引力,他就愿意与书为友,而一个视书为友的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
要尽早引导孩子读长篇小说?
提问:我听孩子同学家长说,他孩子小学一年级已经开始读长篇了。但我怀疑那么多字的长篇,孩子能“消化”吗?
观点分享:当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已经能够独立地阅读绘本和文字量中等的书籍,且家长感觉孩子的阅读水平已具备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时,就要鼓励和诱惑孩子去读长篇小说。
很多孩子面对文字量较大的书时,会没有信心,认为那是大人们才能读的,迟迟不肯在阅读上跨一个台阶,一直停留在读绘本和简单文字的浅阅读阶段。这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难处,不要直接指令孩子读长篇,而要动用一些诱惑的手段。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看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家长可抓住这些时机,把原著小说买回来自己读,并且推荐给孩子读。
阅读是不难深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去读。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绝不要因任何原因给孩子的阅读添堵。比如遇到生字要求孩子查字典,要求背精彩词句、复述故事等等,凡是孩子不愿意做的,一概不做。孩子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会发现读长篇小说的乐趣。只要读过一两本,读长篇小说就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会越读越多,越读越快。
从三年级开始,我的快乐时光就终结了。这两年里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课余时光已经被排山倒海的作业挤压得所剩无几,可妈妈却在这个时候给我报了钢琴课。平时,晚上作业写完都要7:00了,还要练一个半小时的琴。偶尔饭后出去遛个弯,我以为能逃脱魔掌,回来还得接着练。我被关进书房,门外的爸爸玩游戏,妈妈看电视剧,虽然声音都开得很小,有时候却也会传出笑声,我心里特别不平衡,凭什么我练琴,他们在那里玩,没有一个人知道进来陪着我。我想让他们陪我一起练,他们从来不答应,还说我倔,然后就搬出来一大堆道理教训我。我已经放弃了,关于练琴,我不再抗争了,但是父母的陪伴,我怎么就得不到呢?
断指琴弦
琴弦天使:
你好!我自作主张地送给你一个温柔的名字,希望你喜欢。一哥收到过很多小学生的来信,他们的烦恼千千万万,但其中“人气”靠前的就有“被家长安排上培训班”和“没有玩的时间”,你的故事一下子占了这两个,也算是众多在苦海中挣扎的小朋友们中“合格”的一员了。
一哥也和很多家长聊过,他们更关心孩子什么,其实,大人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一位父亲这么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竞争,或者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不用努力就都能快快乐乐地生活,我一定不会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我深深地记着,说完这话,那位父亲还重重地叹了口气。那个时候是夏天,树叶都晒得流油,这个看起来30多岁的爸爸提前半个小时就在书法班门口等着接儿子下课,与其说他等的是儿子,不如说他等的是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哥说这个故事绝不是鼓励天下父母拼命地給孩子们报各种培训班,兴趣绝对不是强加的,虽然不少孩子也说不出来自己对什么感兴趣,那就先让孩子们多多尝试,不能一股脑地全都给安排了。猴子摘桃的故事我们早就耳熟能详了,芝麻西瓜都想要,最终只会两手空空,还耽误了正经本事的锻炼。
看着你“不再抗争”四个字,一哥能想象出来背后是怎样一段“血泪史”,哈哈。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在千锤百炼中慢慢培养出了兴趣,那就真的是赚到了。读着你的信,我突然被触动了一下。家长们只看着孩子走进培训班,坐在教室里,坐在钢琴前,走进书房,就安心了,就觉得“我的孩子正在学习,我可以安心做其他事情了”,其实忽略了一点,学习看似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也是整个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参与进来,不是把课业塞给孩子,自己就算完成任务,就可以溜之大吉了。家长无论是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还是亲子共学时光的坚持,对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支持。
没错,学习是学习者的事情,是一个人的责任,但学习是长久地和枯燥时光共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别说是孩子,就连大人也会感到寂寞、感到无助,有时候父母与其匆匆送进来一杯水,不如陪着我们坐一会儿,您坐在我身后,我将曲子弹给您听一听,就算您的指点不专业,也像有束光在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何况,父母的意义,更多时候不就是陪伴吗?家长们很多时候把门一关,蹑手蹑脚生怕打扰我们学习,其实,有些时候孩子们更希望您就坐在我们旁边,一盏灯下,哪怕十分钟,我们的心都会更有力量。
一哥
亲爱的小读者和爸爸妈妈们,大家好!作为一本亲子共读的分享类杂志,编辑们经常会遇到大人们提出一些亲子阅读中的问题,这里我们引进当代家庭教育标志性人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尹建莉老师的关于“让孩子爱上阅读”的一些思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盼望着有更多家长把你们的想法、做法发在群里,让大家有一个共同交流、共同成长的机会!
“让孩子爱上阅读,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语文是各科的底蕴,阅读是语文的精髓”……
孩子死抱着一本书看好吗?
提问:我孩子连着3个月了,只盯着看绘本《大脚丫和玻璃鞋》,我给她买《小猪佩奇》都不受待见。我真不知道那个细细长长的大脚丫有什么好看的。
观点分享:有的孩子喜欢一本书读很多遍,不轻易换新书。有的却是任何书都不想读第二次,不停地换新的。还有的孩子是对于一整套书中的某一本特别喜欢,只看这一本,不看别的;也有的是对某一本不喜欢,看整套书时,总把这一本挑出去。这些情况都正常,都是好的,没有哪种是有问题的。
就像不同的人吃饭有口味偏好一样,不同的孩子阅读也有偏好,家长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要强求,顺着孩子就行。有的家长也许会觉得反复讲一本书味同嚼蜡,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但只要孩子喜欢,要求家长讲,那就讲给他。因为他如果特别中意一本书,一定是这本书中有什么东西深深地吸引着他,这个“吸引力”就可以成为他对书籍形成好感的媒介,家长可以不理解,但必须迎合孩子。同理,如果孩子一本书只看一遍,不停地要求换新书,对新的内容充满期待,那也非常好,对这个孩子来说,“新鲜感”就是吸引力。只要书对孩子有吸引力,他就愿意与书为友,而一个视书为友的孩子,一定会爱上阅读。
要尽早引导孩子读长篇小说?
提问:我听孩子同学家长说,他孩子小学一年级已经开始读长篇了。但我怀疑那么多字的长篇,孩子能“消化”吗?
观点分享:当孩子的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已经能够独立地阅读绘本和文字量中等的书籍,且家长感觉孩子的阅读水平已具备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时,就要鼓励和诱惑孩子去读长篇小说。
很多孩子面对文字量较大的书时,会没有信心,认为那是大人们才能读的,迟迟不肯在阅读上跨一个台阶,一直停留在读绘本和简单文字的浅阅读阶段。这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难处,不要直接指令孩子读长篇,而要动用一些诱惑的手段。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看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家长可抓住这些时机,把原著小说买回来自己读,并且推荐给孩子读。
阅读是不难深入的过程,重要的是让孩子无所顾忌地拿起一本书去读。在孩子的早期阅读中,绝不要因任何原因给孩子的阅读添堵。比如遇到生字要求孩子查字典,要求背精彩词句、复述故事等等,凡是孩子不愿意做的,一概不做。孩子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会发现读长篇小说的乐趣。只要读过一两本,读长篇小说就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会越读越多,越读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