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国家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要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从高职教育顶层明确高职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呢?重要途径就要依托学校的课程。因此,探索形成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 360°课程框架 素质教育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32-02
一、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体系的背景
1.当前高职课程框架
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框架普遍采用:基于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框架。该课程框架下的课程观是:(1)教育以学生为主体;(2)教育内容由教育专家与行业专业共同制定,即教育模式由传统的“教程”转化为“学程”;(3)教育标准以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托。
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实施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要求每一个职业所需的能力由岗位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模块构成;在课程的形态上,将学科课程定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在课程的实施上采用行动导向、任务导向等教学模式。
多年来,高职教育这套课程框架下培养出了大批适合行业、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
2.高职学生基本情况
近年高职录取最低分数线已经在170-370分,很多高职学生的实际成绩在220分以下,学习基础差是这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不对、个人不勤奋等多种因素,各科学习成绩及各方面表现处于中下游;高考成绩不理想,在他们每个人思想上有一种挫败感和自卑感;还表现在这些学生普遍心智不成熟,缺少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兴趣不高,敏感、冲动、思维活跃,控制能力不强。
高职学生现状,已影响到专业教学的深入开展、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对如今的高职学生,我们不仅要问,高职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3.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
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国家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要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5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面向各省市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征求意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从高职教育顶层明确高职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呢?重要途径就要依托学校的课程。因为,核心素养是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动力,要贯穿整个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学科;因此,高职教育要建设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架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历经多年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实践摸索、总结、提练而形成。该模式的研究,能较好地解决高职教育如何通过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
二、解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
1.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要素构成研究分析
基于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9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通过分析、总结,提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构建要素: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结构图解1.
实现高职生核心素养目标,抓住这条主线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高职课程框架结构,体现高职全方面育人。
(模式结构图解1)
3.解析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构成元素内含
三、创新“素质教育实践”课程,实现高职课程框架结构360°
1.浅析素质教育课程
首先,课程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载体和主要途径。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选择什么作为学习内容,二是如何组织和安排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前者通常称为课程内容 ,后者属于课程的组织结构。其次,实践性课程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其次,高职教育是以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针对现今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亟待建立全方位、立体化高职课程框架。这就需要打破原有高职教育中,理论上重素养教育,实践上轻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框架。将松散的、随机的、偶发的、指令性的学生活动,经过调研、分析,结合本院校专业课程、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及学生素质情况,开发出实现核心素养元素的教育系列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将每一阶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有考评的系列课外教育活动,通过对内容整合,其具备课程的各个要素;在实践中,素质教育有规律可寻、有技术内涵、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一门新课——“素质教育实践”课程。
2.“素质教育实践”课程形式内容
3. 辅导员——“素质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讲”教师
素质教育实践课程的创立,确定了辅导员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明确了辅导员的教师岗位职责,从而使每位辅导员围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制定《素质教育实践》课程标准、教案及课程考核方案,将素质教育踏踏实实落在實处。使原来无量化教育任务、无明确教育责任、无完整教育体系、无量化教育考核的辅导员,蜕变成有身份、有岗位、有目标、有责任、有考核的主讲教师。
素质教育实践课的创立,丰满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了高职课程框架结构360°;实现了教育要“立德树人”的目的。
总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实现了高职教育全方位、立体化,解决了高职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必将带来新一轮——基于學生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仝玉琴 《高职学生学情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陕西教育【高教】201506期
[2]史益大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之成果一》课题组 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
[3]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学生发展枋心素养中养提案》(征求意见稿)
[4]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J]《人民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360°课程框架 素质教育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232-02
一、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体系的背景
1.当前高职课程框架
当前高职教育课程框架普遍采用:基于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框架。该课程框架下的课程观是:(1)教育以学生为主体;(2)教育内容由教育专家与行业专业共同制定,即教育模式由传统的“教程”转化为“学程”;(3)教育标准以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托。
在这种课程观指导下,实施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要求每一个职业所需的能力由岗位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模块构成;在课程的形态上,将学科课程定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项目课程与综合课程;在课程的实施上采用行动导向、任务导向等教学模式。
多年来,高职教育这套课程框架下培养出了大批适合行业、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
2.高职学生基本情况
近年高职录取最低分数线已经在170-370分,很多高职学生的实际成绩在220分以下,学习基础差是这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不对、个人不勤奋等多种因素,各科学习成绩及各方面表现处于中下游;高考成绩不理想,在他们每个人思想上有一种挫败感和自卑感;还表现在这些学生普遍心智不成熟,缺少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兴趣不高,敏感、冲动、思维活跃,控制能力不强。
高职学生现状,已影响到专业教学的深入开展、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对如今的高职学生,我们不仅要问,高职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高职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3.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
21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国际组织都在思考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国家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要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5年9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面向各省市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征求意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从高职教育顶层明确高职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呢?重要途径就要依托学校的课程。因为,核心素养是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动力,要贯穿整个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学科;因此,高职教育要建设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架构。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历经多年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实践摸索、总结、提练而形成。该模式的研究,能较好地解决高职教育如何通过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问题。
二、解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
1.高职学生核心素养要素构成研究分析
基于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中国学生发展9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通过分析、总结,提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构建要素: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结构图解1.
实现高职生核心素养目标,抓住这条主线探索构建全方位、立体型的高职课程框架结构,体现高职全方面育人。
(模式结构图解1)
3.解析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构成元素内含
三、创新“素质教育实践”课程,实现高职课程框架结构360°
1.浅析素质教育课程
首先,课程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基本载体和主要途径。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选择什么作为学习内容,二是如何组织和安排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前者通常称为课程内容 ,后者属于课程的组织结构。其次,实践性课程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其次,高职教育是以围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针对现今高职学生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亟待建立全方位、立体化高职课程框架。这就需要打破原有高职教育中,理论上重素养教育,实践上轻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框架。将松散的、随机的、偶发的、指令性的学生活动,经过调研、分析,结合本院校专业课程、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及学生素质情况,开发出实现核心素养元素的教育系列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将每一阶段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有考评的系列课外教育活动,通过对内容整合,其具备课程的各个要素;在实践中,素质教育有规律可寻、有技术内涵、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一门新课——“素质教育实践”课程。
2.“素质教育实践”课程形式内容
3. 辅导员——“素质教育实践”课程的“主讲”教师
素质教育实践课程的创立,确定了辅导员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明确了辅导员的教师岗位职责,从而使每位辅导员围绕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制定《素质教育实践》课程标准、教案及课程考核方案,将素质教育踏踏实实落在實处。使原来无量化教育任务、无明确教育责任、无完整教育体系、无量化教育考核的辅导员,蜕变成有身份、有岗位、有目标、有责任、有考核的主讲教师。
素质教育实践课的创立,丰满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了高职课程框架结构360°;实现了教育要“立德树人”的目的。
总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360°高职课程框架模式,实现了高职教育全方位、立体化,解决了高职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必将带来新一轮——基于學生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仝玉琴 《高职学生学情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陕西教育【高教】201506期
[2]史益大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之成果一》课题组 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
[3]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学生发展枋心素养中养提案》(征求意见稿)
[4]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 [J]《人民教育》 2015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