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菇生产旺季时,价格波动大,经济效益不稳。为了适当避开出菇高峰造成的价格下降,可选择在春季和晚冬接种,晚春初夏时采收1-2潮菇后进行越夏管理,使其在偏干、缺氧、温度稳定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保持较强生活力、保存养分,早秋再进行出菇管理,这样可提前进入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平菇进行越夏管理有如下几种方法:
1 风干法。将出过1-2潮菇的菌袋去掉菇根、死菇、老菌皮(未出菇的菌袋不必打开袋口),风干,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若放在室外要加覆盖物以防雨淋,防潮防霉。8月底气温降低后,将菌袋浸泡在水池中,使其吸透水分,再进行出菇管理,一周后即可出菇。
2 沟贮法。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挖宽50厘米、深60-70厘米的贮藏沟,将沟壁拍实,并撒石灰(消毒、杀菌),再将没有污染的菌袋放入沟内,一般放3-4层。沟上覆土厚约50厘米,高出地面15厘米,呈弓形,以利排水。在越夏管理期间,如遇长期干旱,应向沟面适当浇水保湿。入秋后挖出菌袋,在浸水池内浸泡24小时左右,按常规进行出菇管理,10天即可出菇。
3 覆土法。对于地栽平菇,气温升高不适出菇时,即停止喷水,清洁床面,使料面稍加干燥,含水量降至45%左右。然后覆盖薄膜,上面再覆盖7-10厘米厚的干净泥土,稍拍紧:泥土上再盖草帘进行遮阳,以防高温: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水浸入料内。如遇久旱。则需在土层表面喷水保湿。待高温过后,掀去覆土与薄膜,在床面浇灌一次重水,浸透培养料,然后按常规管理,一周后即可出菇。
100029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胡晓艳
金针菇发菌期四种异常现象的预防
金针菇在发菌期间常会因管理不当等原因发生异常现象,现将菌农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一、菌种块不萌发
接种后菌种不萌发,菌丝发黄、枯萎。
1 发生原因。①菌种存放时间过长,发生老化,生活力很弱。
②接种时,菌种块被酒精灯火焰燎伤或接种工具烫伤。
③遇高温天气,接种和培养环境的温度超过30℃,菌种受高温伤害。
2 预防措施。①使用适龄菌种,菌龄30-35天,菌丝活力旺盛的。
②在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栽培时间,避免高温伤害。
③接种时防止烫伤菌丝。
二、菌种块萌发不吃料
在正常发菌环境下。接种后菌块菌丝萌发良好,色白。但迟迟不往料内生长。
1 发生原因。①用新鲜木屑或掺杂松木屑为原料,其中含抑制菌丝生长的物质。
②培养料含水量过高。
③使用尿素补充氮源,量过大;或多菌灵抑菌剂添加过量,抑制菌丝生长。
④装袋过实,透气性差,含氧量不足。
⑤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细菌大量繁殖。
⑥培养料偏酸或偏碱,菌丝难以生长。
⑦菌种质量低劣,生活力衰退,菌丝吃料能力减弱。
2 预防措施。①选用陈年阔叶木屑,不用新鲜木屑和松木屑。
②用优质的麸皮和米糠补足氮源,添加量在高温时节不少于20%。高温时节最好不再添加玉米粉,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但最好不添加。多菌灵抑菌剂添加量以0.05%-0.1%为宜,也最好不添加。
③木屑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芯(粉碎的),有助于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解决木屑过细,空隙小,氧气不足的问题。
④掌握正确的灭菌操作。高压蒸汽灭菌时。必须排尽冷空气,灭菌要在147.1千帕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蒸锅灭菌时,锅要盖严实,不漏气,火力要旺,蒸汽要足,温度100℃、保持10小时或更长。
⑤培养料装袋时,pH值调节在7-8为宜。
⑥掌握好料与水的比例,培养料含水量,黄色品种控制在65%,白色品种为60%,高温酌减,切勿过湿。
⑦从有信誉的菌种供应单位购种,选用菌丝洁白、粗壮、浓密的优质菌种。
三、菌丝发黄萎缩
接种后10-15天,菌丝逐渐发黄、稀疏、萎缩,不能继续往料内生长。
1 发生原因。①培养室内温度高,通风不好,袋与袋间排放过紧,影响空气流通。料温往外散发困难,菌丝受高温伤害。
②料过湿,且压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
③灭菌不彻底,料内嗜热性细菌大量繁殖,争夺营养,抑制菌丝生长。
④培养室通风不好,二氧化碳浓度高。
2 预防措施。①培养室的温度保持20℃左右为好。袋与袋间要略有间距,以便于料温散发。高温天气,做好通风降温。
②掌握好料水比例。装袋做到松紧合适,发现料过湿时,可将袋移至通风处。
③培养料常压灭菌,温度100℃、保持10小时,以防止细菌污染。
四、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长不满袋
1 发生原因。①袋内不透气,菌丝缺氧,多见于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
②温度偏低,菌丝生长很慢或停止生长。
2 预防措施。①采用封闭式发菌培养的,当菌丝长入料3-5厘米时。将袋两头的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刺孔通气补氧。
②保持适温培养,室内温度不低于18℃。
洪鹏
1 风干法。将出过1-2潮菇的菌袋去掉菇根、死菇、老菌皮(未出菇的菌袋不必打开袋口),风干,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若放在室外要加覆盖物以防雨淋,防潮防霉。8月底气温降低后,将菌袋浸泡在水池中,使其吸透水分,再进行出菇管理,一周后即可出菇。
2 沟贮法。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挖宽50厘米、深60-70厘米的贮藏沟,将沟壁拍实,并撒石灰(消毒、杀菌),再将没有污染的菌袋放入沟内,一般放3-4层。沟上覆土厚约50厘米,高出地面15厘米,呈弓形,以利排水。在越夏管理期间,如遇长期干旱,应向沟面适当浇水保湿。入秋后挖出菌袋,在浸水池内浸泡24小时左右,按常规进行出菇管理,10天即可出菇。
3 覆土法。对于地栽平菇,气温升高不适出菇时,即停止喷水,清洁床面,使料面稍加干燥,含水量降至45%左右。然后覆盖薄膜,上面再覆盖7-10厘米厚的干净泥土,稍拍紧:泥土上再盖草帘进行遮阳,以防高温:四周开好排水沟,防止雨水浸入料内。如遇久旱。则需在土层表面喷水保湿。待高温过后,掀去覆土与薄膜,在床面浇灌一次重水,浸透培养料,然后按常规管理,一周后即可出菇。
100029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胡晓艳
金针菇发菌期四种异常现象的预防
金针菇在发菌期间常会因管理不当等原因发生异常现象,现将菌农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一、菌种块不萌发
接种后菌种不萌发,菌丝发黄、枯萎。
1 发生原因。①菌种存放时间过长,发生老化,生活力很弱。
②接种时,菌种块被酒精灯火焰燎伤或接种工具烫伤。
③遇高温天气,接种和培养环境的温度超过30℃,菌种受高温伤害。
2 预防措施。①使用适龄菌种,菌龄30-35天,菌丝活力旺盛的。
②在高温天气,安排在早晨或夜间接种,培养室加强通风降温,或适当推迟栽培时间,避免高温伤害。
③接种时防止烫伤菌丝。
二、菌种块萌发不吃料
在正常发菌环境下。接种后菌块菌丝萌发良好,色白。但迟迟不往料内生长。
1 发生原因。①用新鲜木屑或掺杂松木屑为原料,其中含抑制菌丝生长的物质。
②培养料含水量过高。
③使用尿素补充氮源,量过大;或多菌灵抑菌剂添加过量,抑制菌丝生长。
④装袋过实,透气性差,含氧量不足。
⑤培养料灭菌不彻底,细菌大量繁殖。
⑥培养料偏酸或偏碱,菌丝难以生长。
⑦菌种质量低劣,生活力衰退,菌丝吃料能力减弱。
2 预防措施。①选用陈年阔叶木屑,不用新鲜木屑和松木屑。
②用优质的麸皮和米糠补足氮源,添加量在高温时节不少于20%。高温时节最好不再添加玉米粉,尿素添加量不超过0.1%,但最好不添加。多菌灵抑菌剂添加量以0.05%-0.1%为宜,也最好不添加。
③木屑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芯(粉碎的),有助于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能,解决木屑过细,空隙小,氧气不足的问题。
④掌握正确的灭菌操作。高压蒸汽灭菌时。必须排尽冷空气,灭菌要在147.1千帕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蒸锅灭菌时,锅要盖严实,不漏气,火力要旺,蒸汽要足,温度100℃、保持10小时或更长。
⑤培养料装袋时,pH值调节在7-8为宜。
⑥掌握好料与水的比例,培养料含水量,黄色品种控制在65%,白色品种为60%,高温酌减,切勿过湿。
⑦从有信誉的菌种供应单位购种,选用菌丝洁白、粗壮、浓密的优质菌种。
三、菌丝发黄萎缩
接种后10-15天,菌丝逐渐发黄、稀疏、萎缩,不能继续往料内生长。
1 发生原因。①培养室内温度高,通风不好,袋与袋间排放过紧,影响空气流通。料温往外散发困难,菌丝受高温伤害。
②料过湿,且压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
③灭菌不彻底,料内嗜热性细菌大量繁殖,争夺营养,抑制菌丝生长。
④培养室通风不好,二氧化碳浓度高。
2 预防措施。①培养室的温度保持20℃左右为好。袋与袋间要略有间距,以便于料温散发。高温天气,做好通风降温。
②掌握好料水比例。装袋做到松紧合适,发现料过湿时,可将袋移至通风处。
③培养料常压灭菌,温度100℃、保持10小时,以防止细菌污染。
四、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长不满袋
1 发生原因。①袋内不透气,菌丝缺氧,多见于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
②温度偏低,菌丝生长很慢或停止生长。
2 预防措施。①采用封闭式发菌培养的,当菌丝长入料3-5厘米时。将袋两头的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刺孔通气补氧。
②保持适温培养,室内温度不低于18℃。
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