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兴、经济活、百姓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曾强调,“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自2016年8月宁夏获批创建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银川市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担起核心区建设重任,确定“两带一轴”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丝路明珠、魅力银川”品牌逐步打响,荣获全国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金字招牌”。新时代,银川市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针对当前影响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短板和问题,重点从五个方面“着眼”,“优布局、强业态、促融合、夯基础、作示范”,全力打造宁夏全域旅游核心区。
着眼全局优布局,做实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布局决定格局、影响结局,全域旅游必须立足产业发展全局进行整体布局。一是规划层面,对标自治区“三大战略”安排部署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将全域旅游发展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空间规划深度衔接,编制发布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路径、时序,确保产业发展健康有序、科学务实。二是体制层面,对标国家“1+3”机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成立银川市旅游委,打破部门、行业间的壁垒,统筹各类旅游资源配置使用,推动旅游业管理由多点碎片化向全域一体化转变。三是政策层面,从土地、财税、金融等层面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量化评价指标和标准,将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鼓励各行业、全社会和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有效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着眼全景强业态,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层次。针对全市旅游产品单一、层次不高、“半年闲”等短板问题,坚持市域统筹、扬长补短,做足旺季、做旺淡季,实现整体提升。一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深入挖掘银川市几千年传承积淀形成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等独特资源,以银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为统领,合理利用市域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化旅游聚集发展高地;充分利用剧场、影院、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和专业队伍,打造文化旅游演艺、动漫、影视、艺术精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内涵的文化旅游名品品牌,讲好宁夏故事、银川故事,推出一批具有银川特征、宁夏风格的文旅融合发展“拳头”产品。二是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丝路明珠塔、三沙源、长城影视、军博园二期、环阅海湖旅游、贺兰山葡萄长廊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重点支持华夏河图、大阅城、文化城、滨河新区文化旅游基地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抓好西夏陵申遗和贺兰山岩画、黄沙古渡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持续放大旅游资源富集效应,整体提升旅游发展层次。三是开发延长旅游产品链条,深挖冬季“山、水、冰、雪”四大旅游要素,集中举办旅游节、冰雪节、冰灯节等重大赛事和节庆活动,大力开发贺兰山登山、攀岩、攀冰等极限运动,精心打造一批养生温泉、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让冬天“熱起来”。加快建设特色商业和主题休闲街区,精心策划一批如“悦游银川”等夜间文化娱乐活动,让游客从早到晚都有看头、有玩头,把客人“留下来”,着力打造全时旅游。
着眼全业促融合,释放全域旅游发展倍数效应。充分发挥全域旅游“接一、连二、活三”的催化剂作用,激活“一、二、三产”发展整盘棋。“接一”,就是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旅游与第一产业紧密衔接,立足葡萄、花卉、长红枣等特色优势产业,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建设无缝融合,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创意、科普学习、农耕体验、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区和多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色旅游村镇,让农村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舞台,在山水间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连二”,就是推动与新型工业有机结合,搭起工业生产和消费体验的桥梁,一方面要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生态化建设,推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链条开放展示,让工业文明、工业文化、工业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如现代纺织、葡萄酒加工等工业旅游区;另一方面要围绕游客需求,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制造业,研发更多具有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的本地必购商品,满足游客多样化购物需求。“活三”,就是积极拓展第三产业功能边界、挖掘旅游要素,实施旅游+会展、+文化、+医疗、+体育等开发计划,利用国际会堂、花博园等资源开展会展旅游、商贸旅游,拓展以电子竞技、低空飞行及跳伞表演等探险健身游;积极发展回族医药、养老养生等于一体的健康医养游;举办银川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等,打造体育品牌游,让全域旅游成为联结各个产业、渗入各个行业的“共享产业”。
着眼服务强基础,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石。全域旅游是全要素发展,必须要全方位配套。一是以道路交通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构建以航空、高铁、轻轨、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和景区专用道路为补充的现代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全力配合做好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四期建设,切实抓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高速专线和银西高铁建设,规划建设银川旅游环线,争取开辟更多国际国内航线、旅游包机和专列,全面融入国家旅游大网络体系。二是以智慧旅游为重点,提升信息技术配套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旅游模块建设,进一步拓展“12345一号通”平台功能,切实打通各级各类旅游信息平台接续渠道,积极与国际国内商业旅游信息网络进行对接,不断提升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等信息化水平,让游客能够通过一部手机游银川,打造指尖上的旅游,为全域旅游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三是以“厕所革命”为重点,提升景区服务配套水平。深入推进“蓝天碧水·绿色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从“星级厕所”建设入手,开展全域景区综合治理提升活动,同步抓好游客接待中心、标识标牌、休闲步道、停车场、生态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让洁净的环境、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着眼全境做示范,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银川作为首府城市,聚集了全区一半以上的旅游资源(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占全区6成以上),也被自治区赋予全域旅游核心区的使命任务。我们将牢固树立首府意识、提升首府标准、践行首府担当,以银川都市圈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和利益分享机制,按照自治区空间规划“一核、两带、三廊、七大板块”总体布局,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基地、旅游景区、精品线路、旅游商品,推进各方面旅游要素融合互动、共建共享。积极与国际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开展合作,把更多的外地人引到宁夏来赏美景、尝美食,推动“丝路明珠、魅力银川”品牌走出宁夏、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实现全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G
(作者系银川市委副书记、银川市代市长)
责任编辑:花菊萍
着眼全局优布局,做实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布局决定格局、影响结局,全域旅游必须立足产业发展全局进行整体布局。一是规划层面,对标自治区“三大战略”安排部署和“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将全域旅游发展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空间规划深度衔接,编制发布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路径、时序,确保产业发展健康有序、科学务实。二是体制层面,对标国家“1+3”机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成立银川市旅游委,打破部门、行业间的壁垒,统筹各类旅游资源配置使用,推动旅游业管理由多点碎片化向全域一体化转变。三是政策层面,从土地、财税、金融等层面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量化评价指标和标准,将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鼓励各行业、全社会和全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有效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着眼全景强业态,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层次。针对全市旅游产品单一、层次不高、“半年闲”等短板问题,坚持市域统筹、扬长补短,做足旺季、做旺淡季,实现整体提升。一是倾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和品牌,深入挖掘银川市几千年传承积淀形成的黄河文化、西夏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等独特资源,以银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为统领,合理利用市域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文化旅游聚集发展高地;充分利用剧场、影院、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和专业队伍,打造文化旅游演艺、动漫、影视、艺术精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内涵的文化旅游名品品牌,讲好宁夏故事、银川故事,推出一批具有银川特征、宁夏风格的文旅融合发展“拳头”产品。二是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丝路明珠塔、三沙源、长城影视、军博园二期、环阅海湖旅游、贺兰山葡萄长廊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重点支持华夏河图、大阅城、文化城、滨河新区文化旅游基地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抓好西夏陵申遗和贺兰山岩画、黄沙古渡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持续放大旅游资源富集效应,整体提升旅游发展层次。三是开发延长旅游产品链条,深挖冬季“山、水、冰、雪”四大旅游要素,集中举办旅游节、冰雪节、冰灯节等重大赛事和节庆活动,大力开发贺兰山登山、攀岩、攀冰等极限运动,精心打造一批养生温泉、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度假区,让冬天“熱起来”。加快建设特色商业和主题休闲街区,精心策划一批如“悦游银川”等夜间文化娱乐活动,让游客从早到晚都有看头、有玩头,把客人“留下来”,着力打造全时旅游。
着眼全业促融合,释放全域旅游发展倍数效应。充分发挥全域旅游“接一、连二、活三”的催化剂作用,激活“一、二、三产”发展整盘棋。“接一”,就是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旅游与第一产业紧密衔接,立足葡萄、花卉、长红枣等特色优势产业,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建设无缝融合,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创意、科普学习、农耕体验、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区和多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特色旅游村镇,让农村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舞台,在山水间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促进农业提效、农民增收。“连二”,就是推动与新型工业有机结合,搭起工业生产和消费体验的桥梁,一方面要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生态化建设,推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全链条开放展示,让工业文明、工业文化、工业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如现代纺织、葡萄酒加工等工业旅游区;另一方面要围绕游客需求,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制造业,研发更多具有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的本地必购商品,满足游客多样化购物需求。“活三”,就是积极拓展第三产业功能边界、挖掘旅游要素,实施旅游+会展、+文化、+医疗、+体育等开发计划,利用国际会堂、花博园等资源开展会展旅游、商贸旅游,拓展以电子竞技、低空飞行及跳伞表演等探险健身游;积极发展回族医药、养老养生等于一体的健康医养游;举办银川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等,打造体育品牌游,让全域旅游成为联结各个产业、渗入各个行业的“共享产业”。
着眼服务强基础,夯实全域旅游发展基石。全域旅游是全要素发展,必须要全方位配套。一是以道路交通为重点,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构建以航空、高铁、轻轨、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干线公路和景区专用道路为补充的现代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全力配合做好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四期建设,切实抓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高速专线和银西高铁建设,规划建设银川旅游环线,争取开辟更多国际国内航线、旅游包机和专列,全面融入国家旅游大网络体系。二是以智慧旅游为重点,提升信息技术配套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旅游模块建设,进一步拓展“12345一号通”平台功能,切实打通各级各类旅游信息平台接续渠道,积极与国际国内商业旅游信息网络进行对接,不断提升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等信息化水平,让游客能够通过一部手机游银川,打造指尖上的旅游,为全域旅游发展插上信息化翅膀。三是以“厕所革命”为重点,提升景区服务配套水平。深入推进“蓝天碧水·绿色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从“星级厕所”建设入手,开展全域景区综合治理提升活动,同步抓好游客接待中心、标识标牌、休闲步道、停车场、生态绿化等基础设施配套,让洁净的环境、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服务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着眼全境做示范,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银川作为首府城市,聚集了全区一半以上的旅游资源(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占全区6成以上),也被自治区赋予全域旅游核心区的使命任务。我们将牢固树立首府意识、提升首府标准、践行首府担当,以银川都市圈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和利益分享机制,按照自治区空间规划“一核、两带、三廊、七大板块”总体布局,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基地、旅游景区、精品线路、旅游商品,推进各方面旅游要素融合互动、共建共享。积极与国际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开展合作,把更多的外地人引到宁夏来赏美景、尝美食,推动“丝路明珠、魅力银川”品牌走出宁夏、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为实现全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G
(作者系银川市委副书记、银川市代市长)
责任编辑: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