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语文课教活?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转变观念,吸收先进理念,借鉴优秀做法,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有所收获,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那么,怎样才能把语文课教活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课前备课
  备课要充分,分到学期,分到单元,分到每一课,在备完课后要反复思考每一环节是否处理得当,每一个课堂提问是否能最大限度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是否新颖别致,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经过反复思考和推究,对于课堂的安排就越精当,既提高了学生们课堂学习的效率,又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课堂导入要做到新和奇
  针对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发挥导入语的作用。让学生们一开始就融入紧张而又快乐的学习中去。不能过于拘泥,不能过于夸张。教师可以借鉴他人优秀案例,可以从生活的某一点挖掘,可以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可以从哲学、数学、生物学及其他学科吸取灵感。总之,只要不背离教学目标,只要于课堂教学之活有利,尽管“拿来”。如:学习《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可以从“春”的造字法导入,学习《看云识天气》可以用“天气预报”一则信息导入;学习《化石吟》可以先找到一块最普通的化石导入;学习某一古诗文,可以先让同学们欣赏其古人写的版本等等。
  这样,学生从课堂开始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的环节自然会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身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是如此。在授课之余,教师要广泛涉猎,多读最新资料,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千奇百怪,但我们必须给予一一解答。小到字词的意思,修辞手法的辨别,大到追问你李贺还有哪些词作,李白是否写过词,居里夫人为何由波兰迁到法国等等。
  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对文学常识、字词基础等语文基本知识的把握要做到详尽;二是对于每篇文章的有关资料要进行阅读比较,选取最佳内容,并且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故事等来吸引学生;三是古文学积淀,对于古代优秀作品尽量做到熟读成诵。如《四书五经》、屈原作品、乐府作品集、古代散文作品。
  四、增强自我人格魅力
  通过自我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遇上教与学的难题时,与其困在原地抽象地讲了千百遍而百思不得其解,何不把思维放开来,从其他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如果将其孤立起来讲解,必定会困难重重,并出现冷场现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也逃不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不论教师在课堂上把环境保护讲得如何重要,恐怕学生们也是无动于衷的;同样,他们也许不会认为雨果就是有那样博大的胸怀,更不会凭空对世界的和谐与共作太多的联想了。如前者就关联着“生物学”“环保知识和意识”就近的环境恶化和改善;后者则与“历史”“政治”的阐释是相关联着的,如果学生了解了雨果是大胆而公开地反对本国军队对咱们中国的侵略,并揭露和痛斥其侵略者的罪恶行径,那么凡是有良知的人都是会对雨果先生仰视的。
  五、让自己的语言变得更优美丰富具有韵味
  薛瑞萍老师的课堂就是审美的课堂,她用纯净清新的语言去感染每一位同学,引领他们遨游在美的语文海洋之中。
  当学生的积极性不够时,更需有幽默诙谐来让气氛活跃一下,给课堂加几剂调料,让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对每一位同学的回答,用最美的语言去肯定,对每一位同学的不知所措,用含蓄的间接地的语言去引导,对于每一位同学的不足或错误回答,要用善意的语言和蔼的语调让他再思考一下。
  六、课堂的朗读时间要多,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感知文本的基础,是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文章的学习离不开诵读二字。在读中品,在读中悟是语文学习的主线。
  “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正是有情人”,诵读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基本不存在任何障碍,只要大家做好字词查询工作。因此,这个机会属于每一位同学,且是展示自我的大好机会,只要教师引导示范到位,学生定会踊跃举手尝试。然而,诵读人人皆能,但读好读美不易,教师要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不足之处点拨,让学生每次得到提升。
  七、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们在思考的前提下动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品位美、探讨美的自由天地。最有效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的意义重大,通过小组交流,孩子们的思想进行碰撞,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实打实的讨论自己的观点,让每个人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学习语文不能靠被动地知识传授揭示规律,而应在大量的、绚丽多彩的实践中,通过感悟、体验、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想在语文课上真正做到“活”,就要尽量放开思想,打牢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时间和空间交给他们,让学生展开思想的翅膀,畅游于语文浩瀚之海洋。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成为自由天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其他文献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铁路第二小学自2009年开始进行有效教学课堂行动策略的探索和研究,经过近三年的初步探索,以两单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已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开展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地理位置及进城务工人员增加等原因,学校学生农村人口逐渐增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突出矛盾,教育合力很难形成。新课程改革已经八年了,但许多教师的教学
期刊
小学汉字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学生尽快识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研究和调查表明,小学生要识2000字以上,才能比较顺畅、自由地大量阅读。一般人认为,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生字即可,识字教学的实践证明,挖掘、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火花在生字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是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识字质量十分有效的手段。识字教学的
期刊
古典舞注重手、眼、身、法、步,由手到眼体现出一种精神气质和动作韵味。在古典舞基训中需要注意气息的掌握运用,使形体动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与呼吸的轻重缓急相结合。让气息成为形体动作的韵味之体。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一、古典舞基训  古典舞基训的内容是:(一)柔韧度的训练——“腰腿功”,实际上是腰、腿柔韧和能力的训练。(二)能力的训练——1.抓好地面、空中的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的训练。2.
期刊
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原则   1.整体性   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
期刊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又影响并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有益于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渗透文化知识内容和范围。我认为,中学英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历史教学,只强调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能力的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面貌,就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中的容量增大,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当前教学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自主学习;新课程;历史教学    一、自主学习的由来及理论基础  (一)自主学习的由来  欧美等发
期刊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
期刊
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推进, 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创新教学模式之一正在被广泛关注与应用。其优势在于有利于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常见的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改善了以往的“教”、“学”互动性不充分的积弊,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发现,对于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结果显示当前合作学
期刊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努力激发学习情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而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引起求知欲望  学习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是师生常思考的问题。如果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确有用,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平均数时,
期刊
《教育学》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字眼“因材施教”。是的,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喂饱了接受快的学生,接受慢的学生囫囵吞枣,一头雾水。或者是接受慢的学生吃好了,接受快的学生却吃不饱。很难让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都获得最大的收获。这样自然而然让我们就想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听起来容易理解,可在实际运用当中却会非常麻烦,让工作变得相当繁琐。下面,我将结合实际谈谈我在教学中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