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作为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发挥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主题便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并特别强调“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1]。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教学质量的定义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一定的标准并不断发展提高的动态过程。”教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活动,教学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点,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不同的条件下提高到一定的社会标准,是对社会发展的负责也是对学校自身的负责。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把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以及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辛勤劳动的结晶。”[2]那么,教学风格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塑造自身的教学风格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在日渐积累的教学经验中慢慢形成。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主观意识
正确的主观意识的树立可以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心理暗示,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享受教学的乐趣,用积极的心态及不厌其烦的态度辅导学生的课内学习及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树立正确的主观意识可以为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教学思路,也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宽思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能出人才打下基础。
(二)教师应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学科与理论知识、技巧性知识、个人实践知识、案例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性建议。有学者指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影响教师对学生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态度,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作用。不同的教师在个性特征、知识修养与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个性倾向、能力系统、教学优势与教学劣势等,有意识地向其他教师学习,每个教师都应虚心学习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性的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系到是否能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的桥梁下相互之间发生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双方共同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传授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那么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考能力,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有一技之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生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学生应大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知识,不断培养自身对新生事物敏锐的察觉力和强烈的理解力以及对整体发展的理解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教师教学的成效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要有师生间进行合作学习也要有生生间进行合作学习,这两种合作促进学生在老师尊重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各自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合作能力,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
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课程知识进行循序渐进地探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进行知识循环探究过程;还要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实践当中,更亲自去调查、了解、研究,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主动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调动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到自我价值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学教学最主要的是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以“教”和“学”为中心环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师生之间知识学习、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教是为学生获取知识、经验、态度与行为提供了方便与可能。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与作用,无论是在呈现知识、对话、辅导,还是激发动机、情感交流、课堂管理等方面都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多向交流、激烈碰撞促成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修正、再生发展,形成新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质量 教师 学生 师生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主题便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并特别强调“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1]。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部分,教学质量的定义是指:“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一定的标准并不断发展提高的动态过程。”教学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活动,教学也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点,把学校的教学质量在不同的条件下提高到一定的社会标准,是对社会发展的负责也是对学校自身的负责。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把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以及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是一切教学艺术家刻意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和辛勤劳动的结晶。”[2]那么,教学风格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塑造自身的教学风格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在日渐积累的教学经验中慢慢形成。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主观意识
正确的主观意识的树立可以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心理暗示,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享受教学的乐趣,用积极的心态及不厌其烦的态度辅导学生的课内学习及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学生课外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树立正确的主观意识可以为教师在教学科研中能具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教学思路,也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宽思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能出人才打下基础。
(二)教师应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学科与理论知识、技巧性知识、个人实践知识、案例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性建议。有学者指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影响教师对学生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态度,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作用。不同的教师在个性特征、知识修养与教学方法、技巧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的个性倾向、能力系统、教学优势与教学劣势等,有意识地向其他教师学习,每个教师都应虚心学习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起主体性的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系到是否能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关系到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内容的桥梁下相互之间发生作用。“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双方共同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传授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那么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考能力,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有一技之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学生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学生应大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展知识,不断培养自身对新生事物敏锐的察觉力和强烈的理解力以及对整体发展的理解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是教师教学的成效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既要有师生间进行合作学习也要有生生间进行合作学习,这两种合作促进学生在老师尊重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各自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高合作能力,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二)探究学习
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课程知识进行循序渐进地探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进行知识循环探究过程;还要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的实践当中,更亲自去调查、了解、研究,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主动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调动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认识到自我价值在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学教学最主要的是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以“教”和“学”为中心环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师生之间知识学习、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教是为学生获取知识、经验、态度与行为提供了方便与可能。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与作用,无论是在呈现知识、对话、辅导,还是激发动机、情感交流、课堂管理等方面都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多向交流、激烈碰撞促成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修正、再生发展,形成新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所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