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9月3日,厦门艾思欧标准砂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李苇在新浪微博中写下了这句席慕容的诗。
当日凌晨3时开始,陆续有同事和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李苇,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材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谭仲明于前一日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作为中材集团下属公司的负责人,李苇与谭仲明已有20年知遇之情。
谭仲明谢世于异乡法国。
8月29日,谭仲明刚刚出席了于香港举行的中材股份(01893.HK)201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两天后,谭仲明带领管理层前往欧洲,计划就公司业绩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全球路演。“去世时,路演团队,也就是中材股份的高管都在。”中材集团企业文化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曹永胜对媒体表示。
目前,中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均已将公司网页设为黑白色,并在首页发布讣文,悼念谭仲明。
最后一刻的旅人
中材集团现有直属单位及控股公司69家,其中1家H股和6家A股上市公司,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13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在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作为这样一家央企的“掌舵人”,谭仲明曾经是一位繁忙的旅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遗憾的是,终年59岁的谭仲明原本可以于一年后结束他的“央企之旅”,安度晚年。
谭仲明曾以“不善言辞”来形容自己,原国家建材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孙钤近日又以“谦和”、“做事低调”两词来评价谭仲明,但回顾谭仲明的“中材之旅”,在他的领导下,过去12年间,中材集团的资产和业务规模扩张速度可谓迅猛,更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强人”的一面。
2000年,从国家建材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行业管理司司长位置上,谭仲明调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担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该公司后更名中材集团。当时该集团基本上是一家科技型企业为主的企业集团,旗下有13家科研设计单位,70-80家子公司,合计年营业收入只有十多亿元,年利润只有4500万元左右。
根据曹永胜此前在《中国建材》杂志上署名的文章描述,谭仲明就任时,中材集团正处于经营困境中,积弊已久,官司缠身,债主盈门,各种困难不计其数,集团资金严重短缺,一些企业职工嗷嗷待哺。
在谭仲明担任一把手的12年内,中材集团不仅突破了上述困境,更完成了从以科研为主到拥有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非金属材料技术装备与工程业、非金属矿业三大主业的转向,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突飞猛进,截至2010年底,中材集团资产规模达730亿元,营业收入510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
在谭仲明主政期间,中材集团通过大范围的产业并购充实了中材集团的主业。
在水泥制造业,中材集团首先在2005年出手挽救了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天山股份(000877.SZ);2008年,进行逆周期扩张,通过收购宁夏建材集团,间接拥有赛马实业(现为宁夏建材)(600449.SH)49.94%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了甘肃祁连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51%股权,从而成为祁连山(600720.SZ)的控股股东。此外,中材股份还拥有金隅股份(601992.SH)5.59%股权。
在玻璃纤维行业,中材集团先于2003年收购金晶玻纤,后于2007年收购中国第二大玻纤企业泰山玻纤。
另外,谭仲明生前还积极搭建了一个庞大的资本运作平台。除了通过并购控制了天山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等上市公司外,中材集团还通过IPO的方式成功将4家下属公司推向资本市场。
2005年,中材集团旗下中材国际(600970.SH)挂牌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之一。2006年,主营业务为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与销售的中材科技(002080.SZ)上市,2007年底,作为中材集团资本运作平台的中材股份在香港上市。2008年,制造PCCP管材的国统股份(002205.SZ)上市。2012年的5月17日,中材集团旗下从事余热、余压利用业务的中材节能也已过会,预计将登陆上交所。
针对中材集团的资本运作思路,谭仲明曾予以解释,即公司着意于打造两个平台,海外上市的中材股份为融资运作平台,而内地上市的中材国际则为集团产业运作的重要平台。
从中材集团的发展轨迹来看,公司几乎每年都有很大的动作,或并购企业,或资本运作,作为公司董事长的谭仲明,当然在其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一把手的压力
谭仲明的亲戚此前并不认为谭患有心脏病,而在李苇的回忆中,谭仲明“并不抽烟,也很少喝酒”。那么,是什么因素令年仅59岁的谭仲明心脏停止了跳动?
从中材集团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谭仲明就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也未曾停下来,他身上的压力也难以让他停下来。作为央企负责人,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来自于外部,尤其作为央企的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的要求日趋从严。
自2004年开始,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在中央企业全面实行。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与央企负责人签订首份任期考核责任书时说,年度考核是小考,任期考核是大考。推行任期考核是为了使央企负责人避免短期行为,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根据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的结果,国务院国资委将企业分为A、B、C、D、E五档,据此对央企负责人实施奖惩,并把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任免的重要依据。
2010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下称“《考核办法》”),新的《考核办法》首次引入增加值(EVA)概念,并将其作为年度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基本分达40分。
由于EVA是指企业经营产生的税后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权成本)后的剩余部分,直接表现为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所有资本成本的差额。将EVA作为考核指标,既考虑了资金机会成本和股东回报,更能引导央企从单纯的追求规模,转而更追求价值创造。 为了促进央企突出主业,完成主辅分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指出,国资委为央企经济增加值考核确立4条原则,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限制非主业投资,对非经常性收益按减半计算。
反观谭仲明的经营思路,正迎合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导向。即使在EVA考核体系建立之前,中材集团也没有像很多央企一样,疯狂进军地产等高利润的竞争领域,反而专心做好主业。
2010年,即央企施行EVA考核的第一年,中材集团首次进入年度考核A级企业,次年,中材集团守住了A级企业。
当然,2010年及2011年,中材集团的经营业绩确实很好,就其主要资本平台中材股份来说,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42.46亿元,同比增长45.70%;利润41.72亿元,同比增长70.71%;每股收益0.31元,同比增长55%。
2011年,中材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07.03亿元,同比增长13.95%;税前利润48.83亿元,同比增长16.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14.61亿元,同比增长32.78%;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32.26%。
但是,就在谭仲明辞世前三天,即8月29日举行的中材股份2012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谭仲明及公司其他管理层对外公布了一份惨淡的业绩报告,201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229.82亿元,同比减少2.95%;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减少76.15%;基本每股摊薄盈利0.05元。
中材股份方面认为,由于欧债危机等因素,全球水泥装备工程产业整体需求较2011年有所下滑,而中国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水泥产能整体过剩,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公司的部分业绩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新签国外合同额有所下降。
中材股份指出,宏观环境已有好转趋势,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以期改善公司盈利状况,中材国际方面还针对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业务、水泥业务、新材料业务分别提出了提高业绩水平的思路。
可惜的是,谭仲明没有机会再次带领中材集团渡过难关。
危险的心跳
谭仲明并不是第一个在工作中猝然停止心跳的央企负责人。一年前,即2011年8月22日,时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下称“通号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马骋在深圳就广深港客专铁路进行安全检查时,于工作会议上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死亡。
和谭仲明比起来,马骋死前一定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当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经查明,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通号集团下属公司设计研发的列控中心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根据本刊此前的报道,自“7·23”甬温线事故发生后,马骋第一时间驱车赶往温州,此后便随着国务院检查组四处检查和做工作汇报,几乎没有回过北京。通号集团内部人士透露,马骋正是在向国务院检查组做工作汇报时发生心梗离世的,在马骋被送往医院救治后,上述会议的进程未被打乱,其他与会人员按要求仍继续开完了会。
无论是中材集团还是通号集团的员工,都觉得公司负责人的猝然离世,是因为“太累了”,只是一个累于进取,一个累于责任。这几日,中材集团网站上,不断有对谭仲明的唁文刊登出来,公司已成立治丧委员会。
实际上,不仅仅是央企,近年来,其他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国有企业领导猝死的消息常有耳闻。
2008年7月22日,年仅39岁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SH)董事长张生瑜因突发心脏病离世;2012年4月4日,国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和平因心肌梗塞猝然离世,此时距离他带队完成组建国辰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刚刚一年时间,离世时,张和平年仅46岁。
在前述曹永胜的撰文中,曾引述谭仲明2001年在处理陕南石棉矿安全隐患时的一句话:“人一旦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彼时,谭仲明想说明的是生命可贵,但11年后的他,为了走好回归家庭前的“最后一里路”,可能忘记了这句话。
谭仲明身后,中材股份的董事会主席的职权由董事会副主席于世良履行,对于中材集团来说,这就像一个轮回。12年前,正是从于世良手中,谭仲明接下了中材集团总经理的职位。
当日凌晨3时开始,陆续有同事和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李苇,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材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谭仲明于前一日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作为中材集团下属公司的负责人,李苇与谭仲明已有20年知遇之情。
谭仲明谢世于异乡法国。
8月29日,谭仲明刚刚出席了于香港举行的中材股份(01893.HK)201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两天后,谭仲明带领管理层前往欧洲,计划就公司业绩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全球路演。“去世时,路演团队,也就是中材股份的高管都在。”中材集团企业文化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曹永胜对媒体表示。
目前,中材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均已将公司网页设为黑白色,并在首页发布讣文,悼念谭仲明。
最后一刻的旅人
中材集团现有直属单位及控股公司69家,其中1家H股和6家A股上市公司,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13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在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作为这样一家央企的“掌舵人”,谭仲明曾经是一位繁忙的旅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令人遗憾的是,终年59岁的谭仲明原本可以于一年后结束他的“央企之旅”,安度晚年。
谭仲明曾以“不善言辞”来形容自己,原国家建材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孙钤近日又以“谦和”、“做事低调”两词来评价谭仲明,但回顾谭仲明的“中材之旅”,在他的领导下,过去12年间,中材集团的资产和业务规模扩张速度可谓迅猛,更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强人”的一面。
2000年,从国家建材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行业管理司司长位置上,谭仲明调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集团总公司担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该公司后更名中材集团。当时该集团基本上是一家科技型企业为主的企业集团,旗下有13家科研设计单位,70-80家子公司,合计年营业收入只有十多亿元,年利润只有4500万元左右。
根据曹永胜此前在《中国建材》杂志上署名的文章描述,谭仲明就任时,中材集团正处于经营困境中,积弊已久,官司缠身,债主盈门,各种困难不计其数,集团资金严重短缺,一些企业职工嗷嗷待哺。
在谭仲明担任一把手的12年内,中材集团不仅突破了上述困境,更完成了从以科研为主到拥有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非金属材料技术装备与工程业、非金属矿业三大主业的转向,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突飞猛进,截至2010年底,中材集团资产规模达730亿元,营业收入510亿元,利润总额44亿元。
在谭仲明主政期间,中材集团通过大范围的产业并购充实了中材集团的主业。
在水泥制造业,中材集团首先在2005年出手挽救了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天山股份(000877.SZ);2008年,进行逆周期扩张,通过收购宁夏建材集团,间接拥有赛马实业(现为宁夏建材)(600449.SH)49.94%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了甘肃祁连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51%股权,从而成为祁连山(600720.SZ)的控股股东。此外,中材股份还拥有金隅股份(601992.SH)5.59%股权。
在玻璃纤维行业,中材集团先于2003年收购金晶玻纤,后于2007年收购中国第二大玻纤企业泰山玻纤。
另外,谭仲明生前还积极搭建了一个庞大的资本运作平台。除了通过并购控制了天山股份、宁夏建材、祁连山等上市公司外,中材集团还通过IPO的方式成功将4家下属公司推向资本市场。
2005年,中材集团旗下中材国际(600970.SH)挂牌上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系统集成服务商之一。2006年,主营业务为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品的制造与销售的中材科技(002080.SZ)上市,2007年底,作为中材集团资本运作平台的中材股份在香港上市。2008年,制造PCCP管材的国统股份(002205.SZ)上市。2012年的5月17日,中材集团旗下从事余热、余压利用业务的中材节能也已过会,预计将登陆上交所。
针对中材集团的资本运作思路,谭仲明曾予以解释,即公司着意于打造两个平台,海外上市的中材股份为融资运作平台,而内地上市的中材国际则为集团产业运作的重要平台。
从中材集团的发展轨迹来看,公司几乎每年都有很大的动作,或并购企业,或资本运作,作为公司董事长的谭仲明,当然在其中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一把手的压力
谭仲明的亲戚此前并不认为谭患有心脏病,而在李苇的回忆中,谭仲明“并不抽烟,也很少喝酒”。那么,是什么因素令年仅59岁的谭仲明心脏停止了跳动?
从中材集团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谭仲明就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一刻也未曾停下来,他身上的压力也难以让他停下来。作为央企负责人,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来自于外部,尤其作为央企的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的要求日趋从严。
自2004年开始,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在中央企业全面实行。原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与央企负责人签订首份任期考核责任书时说,年度考核是小考,任期考核是大考。推行任期考核是为了使央企负责人避免短期行为,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根据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的结果,国务院国资委将企业分为A、B、C、D、E五档,据此对央企负责人实施奖惩,并把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任免的重要依据。
2010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下称“《考核办法》”),新的《考核办法》首次引入增加值(EVA)概念,并将其作为年度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基本分达40分。
由于EVA是指企业经营产生的税后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包括股权成本和债权成本)后的剩余部分,直接表现为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所有资本成本的差额。将EVA作为考核指标,既考虑了资金机会成本和股东回报,更能引导央企从单纯的追求规模,转而更追求价值创造。 为了促进央企突出主业,完成主辅分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指出,国资委为央企经济增加值考核确立4条原则,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限制非主业投资,对非经常性收益按减半计算。
反观谭仲明的经营思路,正迎合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导向。即使在EVA考核体系建立之前,中材集团也没有像很多央企一样,疯狂进军地产等高利润的竞争领域,反而专心做好主业。
2010年,即央企施行EVA考核的第一年,中材集团首次进入年度考核A级企业,次年,中材集团守住了A级企业。
当然,2010年及2011年,中材集团的经营业绩确实很好,就其主要资本平台中材股份来说,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42.46亿元,同比增长45.70%;利润41.72亿元,同比增长70.71%;每股收益0.31元,同比增长55%。
2011年,中材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07.03亿元,同比增长13.95%;税前利润48.83亿元,同比增长16.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14.61亿元,同比增长32.78%;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长32.26%。
但是,就在谭仲明辞世前三天,即8月29日举行的中材股份2012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谭仲明及公司其他管理层对外公布了一份惨淡的业绩报告,201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229.82亿元,同比减少2.95%;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减少76.15%;基本每股摊薄盈利0.05元。
中材股份方面认为,由于欧债危机等因素,全球水泥装备工程产业整体需求较2011年有所下滑,而中国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水泥产能整体过剩,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公司的部分业绩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新签国外合同额有所下降。
中材股份指出,宏观环境已有好转趋势,公司将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以期改善公司盈利状况,中材国际方面还针对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业务、水泥业务、新材料业务分别提出了提高业绩水平的思路。
可惜的是,谭仲明没有机会再次带领中材集团渡过难关。
危险的心跳
谭仲明并不是第一个在工作中猝然停止心跳的央企负责人。一年前,即2011年8月22日,时任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下称“通号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的马骋在深圳就广深港客专铁路进行安全检查时,于工作会议上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死亡。
和谭仲明比起来,马骋死前一定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当年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经查明,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通号集团下属公司设计研发的列控中心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根据本刊此前的报道,自“7·23”甬温线事故发生后,马骋第一时间驱车赶往温州,此后便随着国务院检查组四处检查和做工作汇报,几乎没有回过北京。通号集团内部人士透露,马骋正是在向国务院检查组做工作汇报时发生心梗离世的,在马骋被送往医院救治后,上述会议的进程未被打乱,其他与会人员按要求仍继续开完了会。
无论是中材集团还是通号集团的员工,都觉得公司负责人的猝然离世,是因为“太累了”,只是一个累于进取,一个累于责任。这几日,中材集团网站上,不断有对谭仲明的唁文刊登出来,公司已成立治丧委员会。
实际上,不仅仅是央企,近年来,其他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国有企业领导猝死的消息常有耳闻。
2008年7月22日,年仅39岁的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SH)董事长张生瑜因突发心脏病离世;2012年4月4日,国辰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和平因心肌梗塞猝然离世,此时距离他带队完成组建国辰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刚刚一年时间,离世时,张和平年仅46岁。
在前述曹永胜的撰文中,曾引述谭仲明2001年在处理陕南石棉矿安全隐患时的一句话:“人一旦没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彼时,谭仲明想说明的是生命可贵,但11年后的他,为了走好回归家庭前的“最后一里路”,可能忘记了这句话。
谭仲明身后,中材股份的董事会主席的职权由董事会副主席于世良履行,对于中材集团来说,这就像一个轮回。12年前,正是从于世良手中,谭仲明接下了中材集团总经理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