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灯》的故事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uajian2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植于吉安民间沃土的灯彩《鲤鱼灯》,流传于吉安县固江镇泸水岸边的棚下村。《鲤鱼灯》作为灯彩节目表演。开始于150年前,最后一个传人为何振辉。1956年,江西省和吉安地区举行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吉安县文化馆派了一名干部到棚下村找何振辉和我商量说,棚下村的《鲤鱼灯》不错,打算对它进行挖掘整理后送去参加会演。在县文化馆大力支持下,我们对《鲤鱼灯》表演内容和形式逐一回忆、记录,进行整理和加工。为了突出《鲤鱼灯》加强团结,奋勇拼搏,追求自由和光明的主题,我们借鉴了《鲤鱼跳龙门》的民间故事,将各个花节重新组合,增加了鳌鱼巡场,鲤鱼出洞、咬尾巴、跳龙门等花节,并配上音乐。经过排练熟悉后参加了会演。一举夺得了江西省和吉安地区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优秀节目奖和集体表演奖。
  1956年11月,省里通知我们,吉安《鲤鱼灯》将作为省里的推荐节目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赴京前。省里成立了赴京会演代表团,对《鲤鱼灯》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首先。在鱼灯扎制工艺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来的3尺多长鱼灯改为1尺8寸,鱼的体形和把竿也相应缩小。鱼灯照明用小电池代替蜡烛。既安全又实用。其次,表演动作上除保留了脚尖踩碎步、腿弯成半弓形姿势外。增加了利用手腕的微颤来模拟鱼的游弋。第三,音乐伴奏也进行了新的尝试。此外,我們还在《鲤鱼灯》原有表演的花节上,新增了三盏球、飘带和积搭3个花节。使其更为完美和精彩。
  1957年3月,江西代表团启程赴京。我们棚下村去了6人。另外5名表演者由其他团员顶替充当。在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我们这个节目共演了3场,场场观众爆满。而且每次都是最后作压台戏上演的。记得正式会演那晚,中央首长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彭真等都来观看。轮到《鲤鱼灯》上场时,先是全场灯光熄灭。就在观众疑惑时,突然锣鼓一响,唢呐一吹,栩栩如生的鳌鱼灯、鲤鱼灯、青虾灯依次上场,伴随着优美动听的民乐,时而游动,时而跳跃:一会儿嬉戏,一会儿上下翻滚,气氛十分热烈。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演出结束后。中央首长走上舞台与我们演出人员亲切握手交谈,并合影留念。他们称赞《鲤鱼灯》这个节目好,观众喜欢。
  在这次会演中,吉安《鲤鱼灯》被评为优秀节目,获得了特别奖和集体表演奖。颁奖时,文化部的领导说:“《鲤鱼灯》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喜欢的灯彩之一,今后还要不断充实提高,让更多的观众都能看到这个好节目。”首都的报纸、电台都对《鲤鱼灯》予以很高的评价。
  之后,铁道部文工团都派人来向我们学习这个节目,还将移植后的《鲤鱼灯》带到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上演出。1984年,江西省歌舞团又将《鲤鱼灯》移植,参加华东六省一市音乐舞蹈会演,获一等奖。198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来到吉安县固江棚下村,将《鲤鱼灯》搬上银幕,在全国各地和海外放映。
  经过不断加工完善的吉安《鲤鱼灯》,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赣中大地上,并被收入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其他文献
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精神矍铄的陈亚琼,已是83岁高龄。她坚守在江西省检察院离退休党支部支委的岗位上,尽心竭力地为社区的邻里和谐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陈亚琼幼年出身贫苦,小学未毕业就赴上海做童工。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她参加了学习,在江西省检察院担任会计一职。几十年间,她在工作上总是兢兢业业,对于组织交办的任务,总是千方百计妥善完成。“党的恩情债是我一辈子都还不清的!”陈老说。  早已年过古稀,却依旧
期刊
在横峰县社会福利院儿童部里,人们每天都会看到一位身穿白大褂满头白发的老人。她时而巡回在儿童宿舍里,与孩子们逗乐;时而全神贯注,给一个个孩子量体温。她就是横峰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退休儿科医师朱天芬。朱天芬1961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同年7月被分配到横峰县从事医务工作。在横峰县医疗战线工作41年来,她精心医治的康复儿童,不知有多少。  1992年,朱天芬退休后。不甘让所学到的医学知识也一起“退休”,她
期刊
我认为中小学生应当读点诗词,大学生应当读点诗词;青年人、老年人、我们大家都应当读点诗词。道理孔老夫子早就讲过了,“不学诗,无以言”。无以言,就是指不会讲话,或者话讲得没有文采,甚至指不能获得话语权。孔夫子又说:“言而不文。行而不远。”这就已经涉及到思想和文化传播的大问题,涉及到话语权问题。毛主席也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之一。加以声讨。  其实,读点诗词不仅是语言问题。中华诗词
期刊
不知为什么,父母上了年纪以后,越来越像小孩子,两个人动不动就吵架,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吵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  明明开始两个人还全神贯注地对弈。一派祥和的气氛。可转眼间,因为其中一个人悔了一步棋,另一个人便不依不饶,指责对方耍赖,胜之不武。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渐渐导致矛盾升级,互不理睬,甚至互相诋毁。  再比如包饺子,起初一个擀皮一个包,分工协作,流程清晰,好一对团结合
期刊
青山,于我不啻是一部书,生活、工作在山区县的我读它读了近50年。   1964年10月,作为南昌市上山下乡知青中的一员,我被安置在资溪县的一个国营垦殖场(后为林场)。20余年问,除后期做过教师外,我干过营林工。种了些树苗,也当过伐木工。弱劳力的我,也亲手伐倒过数十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巨松和数百棵粗细不一的杉树与杂树(阔叶树)。栽树和砍树,对我来说,都是为了生活。说白一点,我“吃”的就是木头!   其实
期刊
英国过去有一位首相叫劳合·乔治,他有一个习惯,走到哪里都喜欢随手关上身后的门。一位朋友问他:“你有这个必要吗?”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这一生我都在关上身后的门,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身后,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才可以重新开始。”  亲历一场“草地之聊”后,我更加钦佩和赞成劳合·乔治的做法,深感“关上身后的门”不但是必须做的事情,而且非常重要,我们这些已经
期刊
我母亲今年93岁,生活由我们6个儿女轮流照顾。大家都为母亲身体尚好而庆幸,惟一感到不悦的是,母亲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爱唠叨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让她说上半天,而她熟悉的话题一说开,更是滔滔不绝。有几次。我见她又要对我“长篇大论”,便有意躲到阳台上。她见没人听她说,念叨了一会儿自觉没趣,也就停止了唠叨。现在想起来,我真觉得对不起她老人家。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如今老人的吃穿不成问题,孩子
期刊
歌中唱得真好:“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愛,化作一片夕阳红。”  我与老伴结合已有50多个春秋。几十年来,我们虽有过口角与怄气,但事后都能理解。总的来说,我俩是互敬互爱、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体贴的。随着各自年龄的增长,这种关爱就显得更为突出。  老伴是个贤妻良母,对我照顾得非常周全,哪怕是吃饭、穿衣等生活琐事.她都能为我一一考虑。在她的呵护下,我好似成了大
期刊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家庭中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怎样与婆婆和谐相处呢?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就是要多讲“爱”别讲“理”。  买了新房后。老公跟我商量把婆婆接来一起住。为了讨婆婆欢心,在向阳的卧室里,我特意铺好了新买的四件套床品,放置了两盆她最喜欢的富贵竹。在老公的引领下。婆婆终于大包小包地从乡下趕来了。  没过两天,我就看见新买的床品全洗了,晒在阳台上。我跟婆婆说:“妈,这我已经洗过了。”她回答:“
期刊
去浮躁  科学发展循大道。  和谐小康定目标。  处处“跨越”心浮躁,  平稳健康不动摇。    扬善德  奢侈浪费泛淼淼。  买官鬻爵不可靠。  传承道德感天地,  断恶扬善正气豪。    容乃公  包容共生学舜尧,  公平博爱民生保。  绿色崛起从长计,  大道为公境界高。    鹧鸪天  黄专华    玉兔来临又一年,  盎然春意漫华天。  陇头芳草无穷碧, 岭树初葱分外妍。  花艳艳,堞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