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于“知识”本身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对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禁锢了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二十一世纪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近几年,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动态视频色彩鲜艳、音响效果生动逼真等独特优势,努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初步形成了教师引导下的、学生高度参与的、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主题式探索教学策略。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1.理论基础
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2.基本程序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
感知讨论——自读质疑
合作探究——生生合作
交流点拨——师生合作
归纳总结——能力升华
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3.教学原则
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并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4.策略的特点
这一策略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如何营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进入和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实施建议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由如下几个步骤组成: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我在讲到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字、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时,进行了如下教学。
课堂 情景一:播放熟悉美妙的圣诞音乐。(音乐激趣)
情景二:展示做好的圣诞电子贺卡,与纸质贺卡和问候电话相比,请学生说出其优越性。并提问大家是否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份这样的电子贺卡呢?(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导入新知,自主学习
课堂 请学生继续欣赏老师制作的电子贺卡,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老师演示的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并尝试制作。(小组讨论)
学任何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这个环节里面,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四名同学一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学习:①自学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共享;③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坚持小组合作
课堂 学生尝试操作,完成插入背景、插入图片、添加文字、设置动画效果等操作。通过自主学习,先演示总结操作步骤,然后老师点评总结,最后完成贺卡制作基本步骤。
一般在课堂上教师总是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去帮助别的同学,但是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能力弱的学生,每一个环节也许都会有疑问。如果等着别人完成任务后再来帮他的话,他的求知热情还会剩下多少呢?还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地去向别人寻求帮助,如果别人没时间来帮他,这一节课他就无法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就会失去自信心。
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取对整个小组进行议价,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在合作小组内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帮助,教师还可根据某些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好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能力。
如果能坚持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效果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解题思路等等。这些不同会在操作过程或在已完成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并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被不知不觉地进行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自我教育,也使整堂课的教学意义得到了延伸。
4.加强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不仅局限于合作小组,还应扩大到整个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学生自我探究过程不应占据课堂的全部时间,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供集体交流。笔者认为集体交流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省略的环节;集体交流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对这一堂课的总结。
5.作品展示,效果评价
课堂 小组展示完成的电子贺卡并讲解设计思路。教师和全体同学对演示的作品进行评分,指出优点,提出不足。
这是主动学习的延伸性环节。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每个成员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协作学习中对群体活动的个体贡献等)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的能力,评价系统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的报表,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同时,我们采取星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让部分低水平学生对自己成绩的呈现方式不感到难堪。评价是每节课自动记录和统计的,而红花奖励是每节课累积的,每积够四颗星即可升级为一朵红花,激发学生获取更高星级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强调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省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以充分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
6.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课堂 教师总结:其实,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类似同学们的作品外,还可以声音和影像等多媒元素展现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些作品,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去练习、去实践。(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
探究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等有很大的帮助。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1.理论基础
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2.基本程序
教学的基本程序是:
感知讨论——自读质疑
合作探究——生生合作
交流点拨——师生合作
归纳总结——能力升华
首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做假设性的解释,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总结规律。
3.教学原则
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并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
4.策略的特点
这一策略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如何营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进入和适应未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实施建议
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切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由如下几个步骤组成:情境创设、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
1.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
我在讲到PowerPoint中插入图片、文字、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时,进行了如下教学。
课堂 情景一:播放熟悉美妙的圣诞音乐。(音乐激趣)
情景二:展示做好的圣诞电子贺卡,与纸质贺卡和问候电话相比,请学生说出其优越性。并提问大家是否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份这样的电子贺卡呢?(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导入新知,自主学习
课堂 请学生继续欣赏老师制作的电子贺卡,一边欣赏,一边观察,老师演示的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并尝试制作。(小组讨论)
学任何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这个环节里面,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四名同学一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学习:①自学教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②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共享;③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坚持小组合作
课堂 学生尝试操作,完成插入背景、插入图片、添加文字、设置动画效果等操作。通过自主学习,先演示总结操作步骤,然后老师点评总结,最后完成贺卡制作基本步骤。
一般在课堂上教师总是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去帮助别的同学,但是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特别是能力弱的学生,每一个环节也许都会有疑问。如果等着别人完成任务后再来帮他的话,他的求知热情还会剩下多少呢?还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地去向别人寻求帮助,如果别人没时间来帮他,这一节课他就无法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就会失去自信心。
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取对整个小组进行议价,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在合作小组内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帮助,教师还可根据某些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好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能力。
如果能坚持小组合作学习,它的效果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解题思路等等。这些不同会在操作过程或在已完成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并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被不知不觉地进行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自我教育,也使整堂课的教学意义得到了延伸。
4.加强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不仅局限于合作小组,还应扩大到整个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学生自我探究过程不应占据课堂的全部时间,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供集体交流。笔者认为集体交流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省略的环节;集体交流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对这一堂课的总结。
5.作品展示,效果评价
课堂 小组展示完成的电子贺卡并讲解设计思路。教师和全体同学对演示的作品进行评分,指出优点,提出不足。
这是主动学习的延伸性环节。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每个成员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是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协作学习中对群体活动的个体贡献等)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习的能力,评价系统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的报表,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改进意见。同时,我们采取星级评价代替分数评价,让部分低水平学生对自己成绩的呈现方式不感到难堪。评价是每节课自动记录和统计的,而红花奖励是每节课累积的,每积够四颗星即可升级为一朵红花,激发学生获取更高星级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强调了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省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评价,以充分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
6.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课堂 教师总结:其实,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类似同学们的作品外,还可以声音和影像等多媒元素展现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些作品,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去练习、去实践。(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
探究式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等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