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1月8日,中国第10个记者节,《合肥日报》精彩亮相。经月余试运行之后,2010年1月1日,《合肥日报》正式创刊。正式创刊一年以来,《合肥日报》让业界耳目一新:在全国党报中,第一个突破事业编制框架,全员实行聘用制,没有一个事业编制职数;人员最精简,没有一名行政及后勤人员,在中国省会城市党报中人员最少;首开党报发行、广告业务面向全国招投标先河,报社仅保留三名广告、发行服务人员;内节流,外开源,创刊当年,就实现盈利……这一个又一个“第一”,被业界誉为“党报传奇”。
一张新报纸,如何应对报业竞争?
开门办报,直面竞争,《合肥日报》以“主流责任权威”为办报宗旨,扬长避短,以“质”取胜,避开“量”的短处,做厚报时代的薄报、量报时代的质报,主打本地新闻,在巩固中心工作报道的强势地位基础上,逐步在深度报道、经济报道、时政评论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
好的思想,要有好的载体来承载。《合肥日报》精心设置版面:头版“要闻”,在做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宣传的同时,主打新闻价值最高的重点新闻,既保证党报的严肃性、权威性,也保证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战斗力;二版“政声新闻”与三版“民生新闻”对称设置,力求“互文见义”。其中,“政声”突出“上情下达”,“民生”突出“下情上达”,在重大政策发布前后,二版“权威发布”,三版为政策出台预热,为政策落地找反应点;四版“经济新闻”着眼产经、财经,笔墨触及合肥乃至全国、全球的重大经济动态,力求视角独特、思路领先,为合肥经济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五版为“时评”与“理论”、“县区”、“热线”的轮版,多层次展示评论的力量、县区的发展,以及民生热点的透视;六版为“文体新闻”,突出休闲的趣味,打破目前文体新闻“泛娱乐化”的怪圈,提供有品位、耐看的文体新闻;七版为“中国新闻”,精选国内时政、经济、社会新闻的热点;八版为“国际新闻”,着眼全球,搜罗刊登最有新闻价值的国际新闻。七版与八版的功能定位为读者的“信息管家”,要通过编辑的眼光为读者筛选当前最应该知道的信息。
到了周末,《合肥日报》在二版推出副刊版,主打合肥、安徽作家的风土人情文章,继承和发扬合肥文化。
在版式编排上,《合肥日报》一改党报常见的严肃面孔,吸收 “导读置顶”等国际化元素,把当天最精彩的新闻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头版的报头之上,既活跃了版式,又有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了整体办报质量。为更好地体现版式、风格的优越性,《合肥日报》还专门邀请了国内最顶尖的版式视觉设计高手,为《合肥日报》量身打造版式、栏目,设计并严格推行《合肥日报》的VI系统。
一年多来,《合肥日报》始终坚持自身党报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前介入,加强策划,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重大选题报道战役。一年来,《合肥日报》就四体会、大建设、工业立市、创新发展、县域突破、绿化大会战等中心工作,先后策划了17个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重要版面推出系列报道,并先后推出24个跨版,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合肥日报》还坚持贯彻“三贴近”原则,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语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甫一创刊,创刊号即在“视觉先锋·新中国60年全国百家报刊版面评选”评审中,获得中国十佳日报版面奖。
2011年,新年新气象,“中国传媒学院奖·传媒机构奖”、“金长城传媒奖·最具创新传媒”两大荣誉接踵而来,为《合肥日报》一年多的筚路蓝缕做出响亮的回应。
改革创新,拓新“党报模式”
《合肥日报》打破党报长期以来的事业编制框架,“无编制、全聘用”。目前,全报社没有一个事业编制职数,所有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而且,在报社内部没有年龄、资历、身份的区分,而只有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高低。考核上,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多劳多得,鼓励记者多写好稿、编辑多编好版,大大激发了年轻记者编辑的工作积极性。
《合肥日报》还通过“轮流制”选拔部门负责人。在民生新闻部、摄影部、校对室等部门,每个年轻人轮流担任为期3个月的部门负责人。一个轮回选拔不出来,再来一个轮回。通过“轮流负责、赛马选将”,真正将能力强、素质高、敢于开拓创新的人才选出来担任部门负责人。此举在报社营造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激发所有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奋发进取、争创佳绩,使“有为才有位”的理念深入人心。
《合肥日报》还将内部事务实行“申购制”。即通过员工自愿申请的方式,将日常行政性事务交给熟悉工作的人员去做。待工作完成后,报社领导视工作完成情况、质量给予适当报酬。推行“申购制”之后,原来没有人愿意干的日常行政事务变成了“抢手货”,员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纷纷申请自己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来干,此举改变了一些事业单位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局面,变“要我干活”为“我要干活”,在节省行政开支同时,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营有方,创造“党报奇迹”
党报,不应该只是财政的负担,而应该直面市场,主动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新生的《合肥日报》对内“节流”,把广告、发行、网络维护、后勤服务等业务,全部采取“服务外包”形式,分解出去,节省了人员开支,提高了运行质量。《合肥日报》仅设1人负责发行事务,广告部人员仅有2名,该两项负责人数之少,在全国党报中堪称奇迹。
以发行为例,《合肥日报》通过招标,找到了最佳的合作伙伴,将发行费率降低到17%,一份报纸送到读者手中,比交给邮政发行节省23元!但在发行成绩上,《合肥日报》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1月12日,《合肥日报》2011年发行量已超过4万份,发行回款率高达99.73%,发行量及回款率都跃居全省地市党报之首,不仅实现合肥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的全覆盖,而且每天还通过报摊零售2000份以及流动售报上千份。
同时,《合肥日报》积极向外“开源”,一方面,通过采编高品质的新闻信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大范围地聚集广告发布量;另一方面,《合肥日报》走进广阔市场,把广告业务细分为房地产、汽车、商业、酒类等主要版块,推行“代理制”, 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大规模吸引商业广告,实现效益提升。
创刊以来,《合肥日报》经受住了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得到了读者、政界、学界、新闻界、市场广泛的认可和褒扬,发行量越来越大,广告收入越来越高。2010年,《合肥日报》共实现广告发布额571.68万元,广告现金收入568.54万元,广告回款率高达99.5%,没有一笔呆坏账。广告、发行的积极开拓和及时回款,不仅扭转了去年初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预定亏损594万元的局面,而且略有盈余,实现了“当年创刊,当年盈利”。
未来,《合肥日报》仍将大胆尝试新闻创新,通过调整版面结构和版式版样,扩大信息容量和加强时尚新锐的深度报道,建立起名牌新闻栏目和特色版面;着力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广告经营水平、培养高素质队伍等方面下功夫,永不懈怠,以更高的办报水平、更强的综合实力、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党报品牌,一步步去践行“办中国最好的城市党报”的目标。■
(作者单位:合肥日报社)
责编:程世来
一张新报纸,如何应对报业竞争?
开门办报,直面竞争,《合肥日报》以“主流责任权威”为办报宗旨,扬长避短,以“质”取胜,避开“量”的短处,做厚报时代的薄报、量报时代的质报,主打本地新闻,在巩固中心工作报道的强势地位基础上,逐步在深度报道、经济报道、时政评论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
好的思想,要有好的载体来承载。《合肥日报》精心设置版面:头版“要闻”,在做好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宣传的同时,主打新闻价值最高的重点新闻,既保证党报的严肃性、权威性,也保证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战斗力;二版“政声新闻”与三版“民生新闻”对称设置,力求“互文见义”。其中,“政声”突出“上情下达”,“民生”突出“下情上达”,在重大政策发布前后,二版“权威发布”,三版为政策出台预热,为政策落地找反应点;四版“经济新闻”着眼产经、财经,笔墨触及合肥乃至全国、全球的重大经济动态,力求视角独特、思路领先,为合肥经济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五版为“时评”与“理论”、“县区”、“热线”的轮版,多层次展示评论的力量、县区的发展,以及民生热点的透视;六版为“文体新闻”,突出休闲的趣味,打破目前文体新闻“泛娱乐化”的怪圈,提供有品位、耐看的文体新闻;七版为“中国新闻”,精选国内时政、经济、社会新闻的热点;八版为“国际新闻”,着眼全球,搜罗刊登最有新闻价值的国际新闻。七版与八版的功能定位为读者的“信息管家”,要通过编辑的眼光为读者筛选当前最应该知道的信息。
到了周末,《合肥日报》在二版推出副刊版,主打合肥、安徽作家的风土人情文章,继承和发扬合肥文化。
在版式编排上,《合肥日报》一改党报常见的严肃面孔,吸收 “导读置顶”等国际化元素,把当天最精彩的新闻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头版的报头之上,既活跃了版式,又有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升了整体办报质量。为更好地体现版式、风格的优越性,《合肥日报》还专门邀请了国内最顶尖的版式视觉设计高手,为《合肥日报》量身打造版式、栏目,设计并严格推行《合肥日报》的VI系统。
一年多来,《合肥日报》始终坚持自身党报定位,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前介入,加强策划,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重大选题报道战役。一年来,《合肥日报》就四体会、大建设、工业立市、创新发展、县域突破、绿化大会战等中心工作,先后策划了17个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重要版面推出系列报道,并先后推出24个跨版,进行浓墨重彩的宣传。《合肥日报》还坚持贯彻“三贴近”原则,以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语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甫一创刊,创刊号即在“视觉先锋·新中国60年全国百家报刊版面评选”评审中,获得中国十佳日报版面奖。
2011年,新年新气象,“中国传媒学院奖·传媒机构奖”、“金长城传媒奖·最具创新传媒”两大荣誉接踵而来,为《合肥日报》一年多的筚路蓝缕做出响亮的回应。
改革创新,拓新“党报模式”
《合肥日报》打破党报长期以来的事业编制框架,“无编制、全聘用”。目前,全报社没有一个事业编制职数,所有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而且,在报社内部没有年龄、资历、身份的区分,而只有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的高低。考核上,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多劳多得,鼓励记者多写好稿、编辑多编好版,大大激发了年轻记者编辑的工作积极性。
《合肥日报》还通过“轮流制”选拔部门负责人。在民生新闻部、摄影部、校对室等部门,每个年轻人轮流担任为期3个月的部门负责人。一个轮回选拔不出来,再来一个轮回。通过“轮流负责、赛马选将”,真正将能力强、素质高、敢于开拓创新的人才选出来担任部门负责人。此举在报社营造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激发所有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奋发进取、争创佳绩,使“有为才有位”的理念深入人心。
《合肥日报》还将内部事务实行“申购制”。即通过员工自愿申请的方式,将日常行政性事务交给熟悉工作的人员去做。待工作完成后,报社领导视工作完成情况、质量给予适当报酬。推行“申购制”之后,原来没有人愿意干的日常行政事务变成了“抢手货”,员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纷纷申请自己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来干,此举改变了一些事业单位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局面,变“要我干活”为“我要干活”,在节省行政开支同时,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经营有方,创造“党报奇迹”
党报,不应该只是财政的负担,而应该直面市场,主动争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新生的《合肥日报》对内“节流”,把广告、发行、网络维护、后勤服务等业务,全部采取“服务外包”形式,分解出去,节省了人员开支,提高了运行质量。《合肥日报》仅设1人负责发行事务,广告部人员仅有2名,该两项负责人数之少,在全国党报中堪称奇迹。
以发行为例,《合肥日报》通过招标,找到了最佳的合作伙伴,将发行费率降低到17%,一份报纸送到读者手中,比交给邮政发行节省23元!但在发行成绩上,《合肥日报》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1月12日,《合肥日报》2011年发行量已超过4万份,发行回款率高达99.73%,发行量及回款率都跃居全省地市党报之首,不仅实现合肥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的全覆盖,而且每天还通过报摊零售2000份以及流动售报上千份。
同时,《合肥日报》积极向外“开源”,一方面,通过采编高品质的新闻信息,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大范围地聚集广告发布量;另一方面,《合肥日报》走进广阔市场,把广告业务细分为房地产、汽车、商业、酒类等主要版块,推行“代理制”, 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大规模吸引商业广告,实现效益提升。
创刊以来,《合肥日报》经受住了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得到了读者、政界、学界、新闻界、市场广泛的认可和褒扬,发行量越来越大,广告收入越来越高。2010年,《合肥日报》共实现广告发布额571.68万元,广告现金收入568.54万元,广告回款率高达99.5%,没有一笔呆坏账。广告、发行的积极开拓和及时回款,不仅扭转了去年初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预定亏损594万元的局面,而且略有盈余,实现了“当年创刊,当年盈利”。
未来,《合肥日报》仍将大胆尝试新闻创新,通过调整版面结构和版式版样,扩大信息容量和加强时尚新锐的深度报道,建立起名牌新闻栏目和特色版面;着力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广告经营水平、培养高素质队伍等方面下功夫,永不懈怠,以更高的办报水平、更强的综合实力、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打造党报品牌,一步步去践行“办中国最好的城市党报”的目标。■
(作者单位:合肥日报社)
责编:程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