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怀古音乐”(Music of Reminiscence)是美国当代音乐史学家林萃青教授(Joseph S.C.Lam)提出的古乐今演的学术概念,并由武汉音乐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探索的音乐学学术研究理论及其音乐表演的实践项目.这是一项建立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意基础上融合实证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学术研究,并通过音乐艺术表演实践的中国古代音乐的重构项目.这一古乐重构项目的作曲家黄汛舫教授创作的《编钟与交响乐——钟磬礼乐》(CD),即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对此,《黄钟》编辑部对黄汛舫教授进行了独家采访.
【机 构】
:
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武汉430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古音乐”(Music of Reminiscence)是美国当代音乐史学家林萃青教授(Joseph S.C.Lam)提出的古乐今演的学术概念,并由武汉音乐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探索的音乐学学术研究理论及其音乐表演的实践项目.这是一项建立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意基础上融合实证主义和人文精神的学术研究,并通过音乐艺术表演实践的中国古代音乐的重构项目.这一古乐重构项目的作曲家黄汛舫教授创作的《编钟与交响乐——钟磬礼乐》(CD),即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对此,《黄钟》编辑部对黄汛舫教授进行了独家采访.
其他文献
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中令人瞩目的篇章.根植于大别山地区的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大量诞生,多是与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战争史事和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宣传途径和意识形态载体.文章旨在追溯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产生与传播,并阐释中共建党以来至1937年间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歌曲的曲调来源以及政治导向.
中央苏区革命音乐,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闽西的革命音乐及赣南、闽西红军音乐.中央苏区音乐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与文化语境.早期红军及其根据地利用革命歌谣开展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央苏区革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参照和理论支撑.中央苏区宣传工作体系为中央苏区革命音乐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
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现状的历史反思,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前提下,拟就其研究范式加以调整.首先研究对象不再仅围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某个方面或议题,也不限于单一的经典文本,而是以马克思经典文本群为基础,同时将马克思经典文本置于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把握其文学批评观念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和有机性以及不同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而深入马克思经典文本的写作环境和文化传统中,进一步认识马克思研究问题的现实语境和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从当代立场和批评视野对马克思经典文本做出尽可能准确而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
“篷子客”是古时流落云南的“罗姆人”——吉卜赛人后裔的别称,曾生活在云南大理、保山、临沧一带,今已消失在云南境内.此文为杨放先生遗作,记载了20世纪50年代“篷子客”歌手陶桂花、何小玉所演唱的歌曲.杨先生称其为“篷子客调”,共有“九板十八腔”“七十二调”“大曲”“小曲”四类,罗姆人虽为吉普赛人后裔,但汉化程度较深,所唱曲目均为汉族音乐.
文章认为“延安时期”(1935—1948)与“后延安时期”(1949至今)的音乐创作之所以能够完美衔接,除了因为二者的创作主体、创作手法、创作风格等相继承外,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在此二者的音乐作品中折射着一种共同的血液,一种足以穿越时空、横亘未来的“延安精神”.
《歌唱吧,未葬者,歌唱吧》是美国黑人作家杰丝米妮· 瓦德书写的关于黑人家庭的故事.小说通过副文本为文化创伤叙事提供了历史文化情境;使用了多人物集体叙事的方式,多角度全面刻画黑人群体曾经经历的歧视和不公待遇.小说既有揭露现实的目的,也有安置历史的意图.
文章全面回顾了杨放先生的学术生涯,将其分为三个时期:1.求学期(1921—1948);2.《阿诗玛》的发掘与云南民族音乐搜集整理奠基期(1949—1982);3.主持编纂《中国民间音乐集成·云南卷》与茶马古道马帮民歌整理研究时期(1982—2014).作者重点从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歌(《阿诗玛》《梅葛》和哈尼古歌等)研究、主持编纂《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云南卷》工作以及茶马古道系列音乐研究三个方面,归纳评述杨放先生毕生研究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学术成果.
马丁· 布伯的对话哲学以对话哲学思想为基础,围绕关系本体论展开,对现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教学活动应重视教学中的精神相遇,注重教学的相互性,实现教学活动中真正的对话.布伯的对话哲学思想为直接道德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即教学角色中教师从“权威者”到“合作者”;教学方式从“讲授”到“对话”;教学目的从外在评价到学生自身发展.它也为直接道德教学开拓了新的可能路径,即创设和谐的直接道德教学氛围;实施对话式直接道德教学方式;构建弹性的直接道德教学评价.
近代小说中的武汉印象是由武昌、汉口、汉阳三地的文字影像组构而成,其中兼融了强烈的政治色彩、浓郁的商业气息和悠长的人文情怀.比较而言,武昌更多地显露出政治色彩与战争痕迹,灯红酒绿的汉口商业气氛更为稠密,历史悠久的汉阳则更显得浪漫典雅,古韵绵长.
作者通过其“音乐文化诗学”理论进行的“音乐口述与文本田野工作”,从音乐人类学者的视野,以音乐人事与文化研究模式,对著名作曲家贾达群进行了研究.文章将贾达群的音乐人生历程、音乐创作特点、学术研究成就、学科建设贡献安置于“历史场域”“音乐社会”和“特殊机制”三层结构关系中来探讨和分析,并总结和归纳了作曲家的核心思想.最后在结语中以“局内/局外”“主位/客位”的观点作为音乐人类学者与作曲家之间交流与对话的学理性思考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