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理念: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构建的价值取向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个性的综合体现,反映一所大学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取向。大学精神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面对我国大学精神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以和谐理念为核心,培育大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所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如何传承、弘扬和培育优良的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激励广大师生献身科学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大学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精神是一种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科学的大学精神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大学精神是人们对大学这种社会组织的一种精神祈望和价值追求,是大学发展的理想、信念、追求和动力,更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确切依据。大学精神是大学在扮演一种特殊社会过程中所操持的一种追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它是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理想等内容的概括和提炼,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社会关怀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民主精神等,其中,创造精神、人文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是现代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
  (一)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
  大学也创造社会理想,并把这些理想传递给社会成员,通过人们的实践,使理想变成现实的文化实体。社会理想是社会需要的具体反映,这种需要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并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的。由于在文化积累方面的特殊优势,知识分子,特别是集中在大学校园里的知识分子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有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就能够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指导人们的实践。
  (二)人文社会关怀精神
  人文社会关怀精神是指大学所弘扬的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中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大学在参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批判、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直接的内容。
  大学还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社区文明提供示范。从社会学角度看,担当示范角色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超前性,走在时代的前列;二是完美性,具有理想价值。大学的创造力为其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无限的动力源泉,而大学特有的思想兼容、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又保证了各种思想观念的撞击,有利于形成较为和谐的精神环境。社会的现实价值存在总是多元的,而且具有短期性、易变性等特征,但大学的价值观念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具有摆脱短期功利狭隘性的特质,因此,它可以借助于批判精神,制衡社会负价值的发展,担当起引领主流价值的形成和推广的作用。
  (三)学术自由精神
  传统的大学精神包含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所谓“自治”是指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和在学术的基础上自主确定谁来教、教什么、如何学;“学术自由”是指教师在大学中享有的一种特权,是教师的一种保障制度。
  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精神的核心所在。大学精神的核心在于追求真理、探求学问。真理是自由的,对真理的研究也必须是自由的,即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来源于中世纪大学自治的精神传统,同时也是大学自身追求真理、怀疑权威的天然的内在需要和逻辑要求。学术自由是大学学者们从事研究和教学的自由,主要包括学者们自由行事的权利,自由选择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权利,自由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自由发表著作的权利。此外,学术的自由还包括学生的学习自由,学生有选择什么时间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思想的自由。没有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就不可能有学术的繁荣与发展,从而会遏制真理的发现。因此,现代大学精神必须倡导学术自由,必须以学术自由的根本形式加以表现。
  
  二、现代中国大学精神的迷失与思考
  
  (一)现代中国大学精神的迷失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5O多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飞速发展而又曲折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大学的大学精神表现为既有传承,也有失落。中国大学精神得以传承的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已由过去的救亡图存转变为摆脱贫困、振兴中华。失落的是大学学术追求和学术自由的精神,中国的大学精神建设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冲突。
  1.大学的独立性与依附性的矛盾。大学的独立性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独立性是大学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既是社会长远利益的需要,也是大学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并求得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依附性是指大学对政府的依附。这种依附性不同于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依靠、依赖,而是使大学成为政府的分支机构和附属品,成为政府组织层次上的一个层面,有关大学办学与发展的重大决策采取的是下级服从上级的权力机制。显然,现代大学的独立性要求与大学对政府的依附性的现状相矛盾,这其实是官本位与学术本位的矛盾。
  2.大学的学术性与功利性的矛盾。学术是一种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学术是一种过程,探究、辩明真理和传播真理的过程;学术是一种成果,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创造的知识成果;学术是一种人格,治学者主体的独立人格与献身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般来说,大学的学术追求与功利追求并不矛盾,市场机制就是利益竞争机制。目前,各大学中采取的激励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利益为杠杆的。问题是,如果超越合理的限度,使利益的追求过分膨胀,以至于不惜牺牲学术之道、教育之道,那末,功利主义就会与大学的学术精神产生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要从根本上理解学术,排除功利干扰,坚持学术之道、学术之本。
  (二)现代中国大学精神迷失的根源
  当前,我国的大学精神建设出现了衰微的现象。这种衰微主要表现在: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官僚化气息和官本位思想、官本位制度对大学的侵害;大学缺乏独立意识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思想、理念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其根源则在于我国社会生活中对大学认识的许多误区。
  1.技术教育至上思想的影响。工业革命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技术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的主流。整个教育在20世纪发展的历史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这一被称为教育的钟摆始终在剧烈地震荡,构成了一个此起彼伏的重奏。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主义的浪潮中,整个教育包括基础教育重点倾向于工程、技术及理科的学习上。由于受商品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忽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办学思想上简单地以经济效益为评价指标,以市场需求为借口,大量开设所谓的实用课程,砍杀人文课程,错误地引导学生将掌握技能当作唯一目标,忽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及人文精神的培育,以致学生人文素质下降,道德水平滑坡,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严重失衡,大学人文精神黯然失色甚至悄然失落。
  2.功利主义的影响。近年来,功利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有所滋长。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把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学生人数当作追求成绩和增加学校收入的主要手段。为了使学校“上档次”、“上水平”,获得“升格”、“升级”,想方设法争着上硕士点、博士点,争着多评教授、副教授。急功近利,也使一些教师不去认真教书、刻苦学习,而集中精力去追求高职称、高学历,一心通过“走捷径”、投机取巧谋取名利。此外,商业化对大学品性、形象和教育信誉度形成巨大的现实威胁。
  3.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大学的毛入学率,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举措。但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国情、省情和高等教育的现状。以牺牲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换得的大众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并举,一方面要加快学校基本建设,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另一方面要避免单纯地追求外延扩张、忽视内涵充实的做法,必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走质量数量兼顾、质量优先的路子。
  
  三、和谐理念:中国现代大学精神构建的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和谐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是出第一生产力的地方,是出第一资源的地方,高校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因此,构建现代的大学精神,就要倡导和弘扬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扎实推进和谐大学建设进程。
  (一)和谐理念是大学精神的时代价值
  大学精神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虽然从总体和本质上看,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是贯穿古今中外大学的基本精神,但不同时代,大学精神的表现也是不相同的。大学精神既是一种历史沉淀,又是一个创造培育的过程,只有弘扬和培育反映时代特征、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精神永葆生机和活力,真正支撑起大学的精神大厦。以和谐理念构建现代大学精神,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历史任务的客观需要,带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和谐理念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人和自然的整体、协调、有机的联系,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性: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和“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为规则。传统大学精神内涵包括:独立自主、自治传统,学术自由传统,人文主义精神传统,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社会职能。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首先确定人(即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人是建设的主体,又是建设的目标。作为主体,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建设好校园;作为目标,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才能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成为全体师生员工舒畅的精神家园和愉快的工作场所,达到师生员工与学校和谐和睦、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和谐理念是大学精神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判断一种大学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顺应历史发展,能不能跟进时代潮流。大学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壮大,就是因为它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学精神,不断保持大学精神的先进性,使之成为古往今来学子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成为大学文化传统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要把握大学精神的时代特质,努力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不仅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大学精神酝酿与产生的基本条件,更是大学精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当前,随着高等院校的合并重组、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招生规模及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与市场接轨日益密切,教育的市场化、功利化也日渐凸显。一些大学由于过分地追求市场利益而漠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商业化的侵蚀,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抬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动摇,道德素质滑坡,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淡漠,心灵扭曲等不良倾向。
  面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严重失范,一定要坚持以和谐理念构建现代大学精神,适时而有序地引导师生的精神需求,引导大学校园人人追求健康向上、高尚的精神生活,抵制消极有害、庸俗病态的精神生活,用科学、文明与正义驱逐愚昧、庸俗与邪恶,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文化素养与精神境界。
  (三)以和谐理念构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
  1.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大学。第一,坚持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为核心,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大力解放发展教育的生产力,造福社会、满足人民。第二,和谐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和而不同”,“和”是共性,“不和”是个性,和而不同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和”主要是指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不同”是指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是指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合作的真诚,“不同”是指个性张扬、健康竞争。第三,和谐大学建设的目标是营造和谐校园环境。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营造特色鲜明、和谐共进的校园环境,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高校的发展不只是数量的增长和规模上的扩张,不只是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和大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大学精神是学校发展的“魂”,是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根”,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传承知识与文明、坚持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家园。
  2.坚持办学规模与内涵发展相统一,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走内涵发展道路,是一个战略性的转移。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比较优势,是竞争主体的创新能力,是对流动要素的吸引力,是一个将潜力转化为业绩的过程,是不断增强自身比较优势、创新能力和对于流动要素吸引力的过程。大学精神作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是科学文化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体现着大学精神的独特内涵。大学精神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文化土壤,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力争实现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形态塑造转向功能提升,从内部循环转向与社会联动发展,从建大楼转向出大师,走创新型、质量型、特色型内涵提高道路。大学推进内涵建设,要坚持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核心,坚持以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为引领,坚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大学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更要增强软实力,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大学应当冷静认识,适当地超然于现实生活,超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利益,主导社会思想潮流,引导社会发展方向。大学的根本价值尺度不应被某一特定的、短视的,甚至浮躁浅薄的社会现实价值取向所左右。大学应该而且必须担当起民族、国家发展利益的大任,成为对文化传统、历史传承负责,对社会理想有所贡献的精神家园,应当站在社会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的前沿,引导社会健康和谐地运行,引导社会文明向前发展。以和谐理念追求大学精神,重塑大学精神,是今天我们大学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冀生:宏观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6页
  [2] 黄紫华:美国大学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借鉴[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20期
  [3] 白忠德:大学精神及其本质特征[J],黑河学刊2005年第6期
  [4] 李志仁: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9期上半月刊
  [5] 解卫东 邓周平 崔景贵: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建构[J],江苏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第4期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医学院)
  [责任编辑:包和春]
其他文献
当不幸来敲门我游学北大十多年,认识的人很多,但如北大盲女秦玉花如此身残志坚的女孩,却不多见。认识秦玉花是很偶然的。记得四五年前,我在燕东园的花园散步,与一群老人聊天
期刊
最高人民法院第4条第8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要求医疗机构提交证据.而规定患者
目的检测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22(PTPN22)基因Arg620Trp/1858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广东汉族人群
国有银行贱卖和国家金融安全的争论声一浪高过一浪,这一场争论已公开蔓延到监管部门高层的层面.而在金融业界和学术界,这场争论早已沸沸扬扬.rn
新课改的亮点之一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广义和狭义上,课程资源都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内容而不能被忽视。小学科学的设置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实现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
国际形势的变化使英语成为人们的“第二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英语自始至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单词是最为重要的基础环节,也是学生掌握更多语法和句式
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学习中特别重要,它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的基础.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同学
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是由其教学质量所决定的,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与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院系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形势和教学情况的变化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教学管理的最优化,是高校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拟结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教学管理经验,探讨提高高校院系教学管理水平途径。    一、将现代管理理论运
邓智毅:中国银行业不可能再封闭.在既定体制下进行改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结合国情,发挥中外资两种体制的作用,扬长避短是正确的选择。  当前有关中国银行业的热点、焦点有许多,在我看来,归根到底还是改革和开放的问题。要一句话讲清楚不容易,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细化成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金融改革关起门来自己能不能改好?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绝对的答案。对持赞成观点的人来说,最有利的例子就是招商银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乎所有生物从诞生之初就遵从着一个无形的“时钟”繁衍生息,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糖、激素分泌,也都像是被一个时钟控制着,这就是“生物钟”.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