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mk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名师说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所以教师应该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就要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那么,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教学境界呢?笔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与探索,与同行们交流。
  一、力求教学目标简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领教学的全过程。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避免这一点,首先教学目标要力求简明,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而不能贪大求多,要敢于取舍。所谓“教得越少,学得越多”,这就是简单语文。每一堂课,我们应该把握“三个维度”,即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抓住教学主线来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把教材中所蕴涵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让教学富有实效。如教学《用目光倾听》一课,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水平,反复钻研教材后,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一、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积累语言;二、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明确作者写作目的。这两个目标一个涉及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个涉及表达方法,正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符合年段目标,又整合三个维度,富有“语文味”。
  二、力求教学方法简便
  教学方法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习,要具有实效性。教学方法简便、实用、有效,意味着这种方法是学生可以接受,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本真。所以,我们选择教学方法应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哪种方法简便、有效,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就采用哪种方法。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为了方法的创新,忽略了把学生怎么能学得扎实考虑进去。简简单单才是美,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支玉恒老师执教《匆匆》,贾志敏老师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既没有做课件,也没有表演,只引导学生运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经历“思—读—点”三个流程,课堂就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力求教学环节简洁
  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我们却发现:环节繁琐、结构繁杂的情况越来越多地充斥着如今的课堂,教师设置重重障碍,零敲碎打地进行提问,使原本简单而快乐的学习,因为“天衣无缝”的教学环节而使孩子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没有必要将教学环节设计得“峰峦重叠”,而应顺应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尽量缩减教学环节。如我校年青教师廖静雅执教的《永生的眼睛》一课受到老师们的赞许,就是因为这节成功的课靠的不是华丽和精致,而是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这堂课的教学环节主要四个:1.承上启下,直奔“骄傲”; 2.再次读文,寻找“骄傲”;3.深入体会,品味“骄傲”;4.情感升华,传递“骄傲”。 教学环节简洁明晰,以发展语言、运用语言为主线,扎扎实实引导学生读书,品词析句,领悟情感,真正收到了以简驭繁的教学效果。
  四、力求教学内容简约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简单语文”,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其目的就是要纠正课改教学中出现的内容“全盘给予”、浅尝辄止,要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给大家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地球太可爱了但又容易破碎。)围绕“可爱”和“易破碎”来领会文本的内涵,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反复品读,领会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深入对话。所以,教师备课时,需要对整组教材和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读,让教学内容简约而适度,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我们教师应该大道至简地进行教学。“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让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吧!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达到“三实一效”——真实、扎实、朴实、有效的最高教学境界。◆(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作为学校组织细胞的高校班级,由于人员集中、涉及面广、社会需求各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外部环境都存在某种矛盾与问题。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违法、违章、违规现象也时常出现。对学校发生的治安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激化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引发政治性事端,影响学校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给高校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班级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笔者就结合自己做
期刊
一个学生曾这样评价她的政治老师:“老师的课堂就像一片天空,我们能自由飞翔,他和我们一起在努力寻找着明天,在通向未来的漫漫征途上,他是一个陪着我们走的人。当他陪着我们走向目标时,过程和结果都显得如此美丽多情。”这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赞同。更是学生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期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无疑能适合学生的这一要求,也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激发发
期刊
阅读,是一个谈滥了的话题,但阅读,也是一个让人不敢忽视的话题。面对48分的中考阅读,你只能套用一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爱你没商量!”  席勒说:“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的确,好的文学作品大都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耐人寻味的意蕴而历久不衰。“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首几十字的《断章》,有的人读到的是平凡而普通的场景,有的人却读到了深邃而独特的哲理
期刊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素质。实验教学就是要教师真正想办法,使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大脑思维,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发明能力和与人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一、重视动手活动,促进大脑思维 
期刊
案例观察:语文课堂结束前那条光明的尾巴  学期伊始,县城初中组织公开教学,我随同语文教师一同观摩,执教课文为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案例描述:执教者对课文很熟悉,以品析诗歌象征手法为重点,引领学生剖析“山”“海”的象征意义。在课堂结束前五分钟左右,教师抛问:“请同学们说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感悟?”  生1:读了这首诗,我明白了只有“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期刊
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变化的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对于如何课后反思,一本教学杂志提出要做到“认可、解构、开掘、适度”。根据这几点,笔者试图从几节课例中作继承与革新之间的张力追寻。  A.认可: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自我肯定  [案例一](《专心致志》)  教师在引入课题,指导学生交流了有关玛丽亚的资料后,让学生找出文中写她取得成
期刊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近两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从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变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
期刊
在音乐教育普及的当今社会,钢琴正作为大众乐器,越来越进入到普通家庭中,进而促使钢琴演奏教学日趋专业、系统化。可是,如火如荼的“学琴热”,一拥而上的“忙考级”,使得钢琴演奏成为—种公式化的学习模式。面对这一问题,我总结出了一些演奏钢琴音乐的步骤。  一、眼观——从乐谱中读出乐曲的情感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我们准备弹奏一首乐曲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首音乐作品的曲名和乐谱上那上上下下的音符。此时,我
期刊
当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忽视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及其创造性的现象。我认为,应着力创设环境,完善机制,盘活班主任人才资源,促其向人才资本转化,以便真正提高校本管理水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主任工作环境缺乏人文性,师德培养缺乏规范性。  2.班主任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科学的准入机制和有序规范的培训。  3.班主任对本职工作兴趣不浓,缺乏高效有力的激励。  4.班主任使用上的性别、学科偏
期刊
北大教授谢冕说:“语文的事情多半是作文的事情。”那么如何训练、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想:立足文本,巧用活用语文课本中的资源,学生也能拙笔生花。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巧用插图,细心观察,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我选择恰当的教学契机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欣赏插图,进行作文指导。在教授杨绛的《老王》一课时,我首先将老王的肖像插图展示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猜猜人物的身份。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