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树立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应尽可能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探究性教学中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探究性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探究性教学,强调合作学习。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许多一线教师仍有种种疑虑和困惑。对此,笔者所在区域率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尝试。笔者以数学教学亲身实践活动,就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对旧教学观念、模式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我们制定了学习制度,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探究新的研究成果,确保教师的思想能站在研究领域的前沿。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力促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总结。如组织学习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创造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从而在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对自身的定位、角色的扮演等方面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事实上,转变教学观念是最重要的,施教者头脑中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才会自然带动学生进行探究,探究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二、探究性教学应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探究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应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可以课前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就开展探究,也可以相互交流研讨,开展合作学习,还可以利用假期,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总之,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探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讲求实效。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要仅满足于讲清概念,更要深入到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上,即深入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探索、发现、归纳。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探索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力求提出新颖的见解。另外,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导,适当地讲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流畅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书本或教师现有的理解。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拓展性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式,提倡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
三、教师尽可能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
数学概念和原理虽然都是比较深奥和抽象的,但大多都是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或是进行数学实验活动验证和理解的。探究前,教师要准备可供探究的材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特点设计探究内容,化抽象逻辑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字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中心点。教师提供的材料应是直观形象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直观形象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与重新组合,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设,并且不断对假设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推导出概括性的结论。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良好方式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若能组织好,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体现互助合作精神。开展探究性教学,要从教材内容、教学设施、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指导要由多到少,逐渐过渡,从问题入手,首先给学生一个悬念,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中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更能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和运用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思维的方法观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不怕课堂出现“高潮”,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此时学生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多向思维,缓解对老师的依赖。
五、在探究性教学中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的每一个环节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广泛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笔者认为是什么样的教学课型并不重要,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真正经历了思考的过程,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有价值的、深入的、正确地探究必须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所以,教师不必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成开放式的和探究性的,不要追求形式上的探究,不能认为每节数学课都必须上成探究性地。传统教法中优秀的东西还是必须保留的,况且有些知识还应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适当地操练做题,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更是必要的。不然学生将无法进行真正的探究,我们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也只能剩下一个空壳而已。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并用比较清晰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述整个思考与探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与认知策略,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总之,在中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究性教学,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搞好探究性教学,首先,课前对教学内容要反复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所选材料的难度、针对性、适用性、准确性等。其次,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在学生讨论中的参与度、深度,还是在教师综述和检测时的难度上,都应强调一个度。最后,教学中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探究性教学,留给教师的时间很少,为了能更高效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应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更好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楠号.数学探究性方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刘克明.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1.12.
[3]金科教.多媒体促进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2.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探究性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探究性教学,强调合作学习。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许多一线教师仍有种种疑虑和困惑。对此,笔者所在区域率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尝试。笔者以数学教学亲身实践活动,就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对旧教学观念、模式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树立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的价值取向。我们制定了学习制度,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探究新的研究成果,确保教师的思想能站在研究领域的前沿。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力促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总结。如组织学习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创造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从而在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对自身的定位、角色的扮演等方面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事实上,转变教学观念是最重要的,施教者头脑中有了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教学中才会自然带动学生进行探究,探究性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二、探究性教学应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探究性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应以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可以课前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就开展探究,也可以相互交流研讨,开展合作学习,还可以利用假期,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总之,要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探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讲求实效。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不要仅满足于讲清概念,更要深入到概念形成过程的探究上,即深入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探索、发现、归纳。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探索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力求提出新颖的见解。另外,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引导,适当地讲授,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流畅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从多方向、多角度、多手段、多途径入手,思路尽可能多地向不同方向扩散,不局限于书本或教师现有的理解。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拓展性习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式,提倡学生进行猜测、推导、反证,启迪思维,使之得出富于创新的结论。
三、教师尽可能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
数学概念和原理虽然都是比较深奥和抽象的,但大多都是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或是进行数学实验活动验证和理解的。探究前,教师要准备可供探究的材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特点设计探究内容,化抽象逻辑思维为具体形象思维;教师要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字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中心点。教师提供的材料应是直观形象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直观形象的材料才能引导学生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与重新组合,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设,并且不断对假设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推导出概括性的结论。
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性教学的良好方式
在中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若能组织好,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体现互助合作精神。开展探究性教学,要从教材内容、教学设施、学生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师的指导要由多到少,逐渐过渡,从问题入手,首先给学生一个悬念,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在合作中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接下来的小组交流更能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和运用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和思维的方法观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习惯。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互相讨论,不怕课堂出现“高潮”,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此时学生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多向思维,缓解对老师的依赖。
五、在探究性教学中把握好探究、讲授与练习的每一个环节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广泛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笔者认为是什么样的教学课型并不重要,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是否真正经历了思考的过程,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这才是最重要的;另外,有价值的、深入的、正确地探究必须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作为基础。所以,教师不必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成开放式的和探究性的,不要追求形式上的探究,不能认为每节数学课都必须上成探究性地。传统教法中优秀的东西还是必须保留的,况且有些知识还应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适当地操练做题,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更是必要的。不然学生将无法进行真正的探究,我们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也只能剩下一个空壳而已。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并用比较清晰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述整个思考与探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与认知策略,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总之,在中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探究性教学,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搞好探究性教学,首先,课前对教学内容要反复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所选材料的难度、针对性、适用性、准确性等。其次,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在学生讨论中的参与度、深度,还是在教师综述和检测时的难度上,都应强调一个度。最后,教学中还应注意时间的把握,探究性教学,留给教师的时间很少,为了能更高效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应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更好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楠号.数学探究性方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刘克明.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1.12.
[3]金科教.多媒体促进探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