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老师的孩子总能得到一些特别的“优待”。但是细细想来,这些优待往往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负担一:说教模式
长期的职业习惯,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厉,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反常的举动。渐渐地,孩子失去了独立的空间,屈从的心理日益显著。
很多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琐碎的细节,把孩子个性化的举动视作大不敬,尤其偏爱说教。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关注细节过程,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也会更高,因而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敢突破自我。
负担二:挑剔模式
教师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孩子,有时会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对比那些孩子的优点,甚至夸大自己孩子的缺点,强化其他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比较就会产生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越是比较,内心越痛苦;越是痛苦,越会加倍地指责孩子;越是指责孩子,孩子的毛病越是难以消除。仔细想,这其实是一种“负强化”,孩子的缺点在我们反复的关注和提醒下,慢慢“固化”下来,形成了“顽疾”。诚然,多数教师不会将子女和学生比较,但有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所教优秀学生的赞美。这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负担三:压抑模式
作为教师子女,社会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特殊照顾。有少数孩子的确享受了特权,甚者恃宠而骄。
其实,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很多教师子女也想用实力、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努力,但他们所获得的成功往往会被贴上标签,被认为是受照顾的。孩子一直活在父母的阴影里,需要付出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不受非议的认可,这无形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大多数教师也因此不愿意教自己的孩子,不愿意過多关注自己孩子,以免产生误解。
负担四:忙碌模式
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尤其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唯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然而,大多数一线教师仍陷在烦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在孩子的眼里,身为教师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关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自己知之甚少。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弱,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那么,面对子女教育,教师应如何应对?我认为教师应该一视同仁,给自己或同事的子女与其他学生同等待遇,促使其通过主动把握机遇和努力拼搏来证明自己。同时,教师应该把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分开,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少一些教师的严厉,多一丝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想灌输,多一些尊重理解,少一些对比,多一些鼓励。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体育路学校)
负担一:说教模式
长期的职业习惯,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厉,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反常的举动。渐渐地,孩子失去了独立的空间,屈从的心理日益显著。
很多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琐碎的细节,把孩子个性化的举动视作大不敬,尤其偏爱说教。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关注细节过程,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也会更高,因而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敢突破自我。
负担二:挑剔模式
教师会遇到很多优秀的孩子,有时会拿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对比那些孩子的优点,甚至夸大自己孩子的缺点,强化其他孩子的优点。这样的比较就会产生一种很奇特的现象:越是比较,内心越痛苦;越是痛苦,越会加倍地指责孩子;越是指责孩子,孩子的毛病越是难以消除。仔细想,这其实是一种“负强化”,孩子的缺点在我们反复的关注和提醒下,慢慢“固化”下来,形成了“顽疾”。诚然,多数教师不会将子女和学生比较,但有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所教优秀学生的赞美。这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负担三:压抑模式
作为教师子女,社会认为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特殊照顾。有少数孩子的确享受了特权,甚者恃宠而骄。
其实,在倡导教育公平的今天,很多教师子女也想用实力、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努力,但他们所获得的成功往往会被贴上标签,被认为是受照顾的。孩子一直活在父母的阴影里,需要付出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不受非议的认可,这无形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大多数教师也因此不愿意教自己的孩子,不愿意過多关注自己孩子,以免产生误解。
负担四:忙碌模式
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尤其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唯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然而,大多数一线教师仍陷在烦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在孩子的眼里,身为教师的父母并没有真正关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对自己知之甚少。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弱,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那么,面对子女教育,教师应如何应对?我认为教师应该一视同仁,给自己或同事的子女与其他学生同等待遇,促使其通过主动把握机遇和努力拼搏来证明自己。同时,教师应该把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分开,在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少一些教师的严厉,多一丝亲情的关爱,少一些教条的思想灌输,多一些尊重理解,少一些对比,多一些鼓励。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体育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