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赏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如果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可能会有所下降。所以,老师应当在美术鉴赏课中,开展一些和绘画拓展相关的学习活动。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绘画拓展的方法与实践。
一、鉴赏绘画相交替,放松学生身心
对于学生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一个完美的情绪,这样学习起来不仅仅能够带来愉悦,也能够带来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愉悦和成就感会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绘画与鉴赏的交替。
例如《不同的歌声》的教学。这一节重在理解美术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老师在教学前先给学生放了一首歌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首歌的歌词总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我是只化身孤岛的蓝鲸,有着最巨大的身影,鱼虾在身侧穿行,也有飞鸟在背上停……”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动手绘画,把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表现出来。自由发挥结束后,老师再带领学生重点来赏析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列宾完成这幅杰作是为了批判当时的现实主义,他具体展现了纤夫的劳动情景。从纤夫的表情、身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当时的痛苦。紧接着,分析这幅画的背景,阳光酷烈,沙滩荒芜。我们虽然置身画外,但是仿佛能够听到肩负沉重的脚步声。画家对着图画上的11个人也有着不同的刻画,可以看到不同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和气质的纤夫。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使用浓绿色、黄色,渲染一种十分惨淡的气氛,让我们感受到整幅画面的悲剧性和悲伤感。这时,老师又再次播放了这首歌曲。学生这时创作的内容和刚开始创作的内容就大有不同了。通过对自己前后作品的对比,学生也能够理解鉴赏的魅力。今后在赏析作品时,会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观察,不仅分析画家的画法,也探讨画家的情感。
二、鉴赏绘画相补充,表达学生情感
在鉴赏作品活动中收获到的绘画技巧可以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而自己的绘画作品也是表达某些经典的绘画技巧的良好载体。绘画和鉴赏相补充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高中美术《托物寄情》这一节的学习。这节课主要探讨美术作品和艺术家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画家普遍会利用一些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学生熟知的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其实动物也可以抒发画家的情感。比如徐悲鸿的《奔马》和齐白石的《虾》等等。老师带领学生赏析了两幅画《安晚贴》和《鹌鹑图》。分别刻画了鱼和鹌鹑这两个动物。在《安晚帖》中,这条鱼白眼朝天,身体僵硬,鱼眼向上翻,显得十分孤独。表达出了作者想要表现的痛苦和愤慨。而《鹌鹑图》中的两个鹌鹑也是在荒山野岭上不知所措,慌乱张望,表现了画家的无奈。在学生的眼中,游鱼是很活泼的动物,鹌鹑是很可爱的动物。但在画家的笔下,它们表现了不同的人格特点。看来刻画动物的不同表情和外形就能够收获到不一样的效果。原先,学生如果想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通过色彩的选择或者通过一个具体人物的刻画入手。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也学会借助一些植物和景物来表达情感。老师布置了一个绘画任务,“学生可以采取临摹制作或者个性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说,这幅画里面要有充足的情感表达。”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和刚刚鉴赏的作品对比。看看两幅作品有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以此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三、鉴赏绘画相融合,获得美学享受
在高中美术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常会鉴赏名师的作品,随后绘制自己的作品。其实,学生在创作时,也可以一边创作,一边鉴赏自己的作品。做到鉴赏和绘画的融合。这也是对作品的不断修正。
学生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一个好的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比如花丝镶嵌工艺美术大师马福良先生。他在完成作品《杯套》时,就经过了反复修正。几经波折之后才最终成形,他在这件作品的完成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最终获得了很多业界人士的认可。比如,老师要求学生临摹一个人物的头像。老师会从人物特征、身体表现、制作技巧、个性风格、展示效果这5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这也意味着,学生可以从这5个方面入手,鉴赏自己的作品。某学生完成之后觉得自己人物的特征不够凸显,眼睛那里总是没有神色,于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手法进行修正。有的学生形体表现不够强烈,因此在色彩和比例搭配上重新做了调整。有的学生个性风格不够突出,因此在人物的装饰上做了手脚,使它表现出绘画者的个性。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鉴赏和绘画,学生看到自己作品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享受自己的作品。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和发展上面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追求。美术这门学科正是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个特点,所以设置了美术鉴赏、绘画、设计、书法和现代媒体艺术这5个环节。其中鉴赏环节和绘画环节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结合能够让学生收获到独特的审美经历。
总之,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中,要做到鑒赏学习和绘画学习的有机结合。如此能够让学生理解的作品创作灵感的来源,感受作品中富含的情感,提炼出画家的独特手法。
一、鉴赏绘画相交替,放松学生身心
对于学生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一个完美的情绪,这样学习起来不仅仅能够带来愉悦,也能够带来一种成就感。而这种愉悦和成就感会让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绘画与鉴赏的交替。
例如《不同的歌声》的教学。这一节重在理解美术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老师在教学前先给学生放了一首歌曲《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首歌的歌词总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遐想,“我是只化身孤岛的蓝鲸,有着最巨大的身影,鱼虾在身侧穿行,也有飞鸟在背上停……”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动手绘画,把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表现出来。自由发挥结束后,老师再带领学生重点来赏析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油画。列宾完成这幅杰作是为了批判当时的现实主义,他具体展现了纤夫的劳动情景。从纤夫的表情、身影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当时的痛苦。紧接着,分析这幅画的背景,阳光酷烈,沙滩荒芜。我们虽然置身画外,但是仿佛能够听到肩负沉重的脚步声。画家对着图画上的11个人也有着不同的刻画,可以看到不同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和气质的纤夫。画家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使用浓绿色、黄色,渲染一种十分惨淡的气氛,让我们感受到整幅画面的悲剧性和悲伤感。这时,老师又再次播放了这首歌曲。学生这时创作的内容和刚开始创作的内容就大有不同了。通过对自己前后作品的对比,学生也能够理解鉴赏的魅力。今后在赏析作品时,会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和观察,不仅分析画家的画法,也探讨画家的情感。
二、鉴赏绘画相补充,表达学生情感
在鉴赏作品活动中收获到的绘画技巧可以用于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而自己的绘画作品也是表达某些经典的绘画技巧的良好载体。绘画和鉴赏相补充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高中美术《托物寄情》这一节的学习。这节课主要探讨美术作品和艺术家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画家普遍会利用一些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学生熟知的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其实动物也可以抒发画家的情感。比如徐悲鸿的《奔马》和齐白石的《虾》等等。老师带领学生赏析了两幅画《安晚贴》和《鹌鹑图》。分别刻画了鱼和鹌鹑这两个动物。在《安晚帖》中,这条鱼白眼朝天,身体僵硬,鱼眼向上翻,显得十分孤独。表达出了作者想要表现的痛苦和愤慨。而《鹌鹑图》中的两个鹌鹑也是在荒山野岭上不知所措,慌乱张望,表现了画家的无奈。在学生的眼中,游鱼是很活泼的动物,鹌鹑是很可爱的动物。但在画家的笔下,它们表现了不同的人格特点。看来刻画动物的不同表情和外形就能够收获到不一样的效果。原先,学生如果想要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能通过色彩的选择或者通过一个具体人物的刻画入手。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也学会借助一些植物和景物来表达情感。老师布置了一个绘画任务,“学生可以采取临摹制作或者个性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说,这幅画里面要有充足的情感表达。”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和刚刚鉴赏的作品对比。看看两幅作品有没有一点相似之处,以此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三、鉴赏绘画相融合,获得美学享受
在高中美术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通常会鉴赏名师的作品,随后绘制自己的作品。其实,学生在创作时,也可以一边创作,一边鉴赏自己的作品。做到鉴赏和绘画的融合。这也是对作品的不断修正。
学生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一个好的美术作品的完成需要经过不断的修正。比如花丝镶嵌工艺美术大师马福良先生。他在完成作品《杯套》时,就经过了反复修正。几经波折之后才最终成形,他在这件作品的完成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最终获得了很多业界人士的认可。比如,老师要求学生临摹一个人物的头像。老师会从人物特征、身体表现、制作技巧、个性风格、展示效果这5个方面对学生做出评价。这也意味着,学生可以从这5个方面入手,鉴赏自己的作品。某学生完成之后觉得自己人物的特征不够凸显,眼睛那里总是没有神色,于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学习相关的手法进行修正。有的学生形体表现不够强烈,因此在色彩和比例搭配上重新做了调整。有的学生个性风格不够突出,因此在人物的装饰上做了手脚,使它表现出绘画者的个性。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鉴赏和绘画,学生看到自己作品的效果会越来越好,会越来越享受自己的作品。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和发展上面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追求。美术这门学科正是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个特点,所以设置了美术鉴赏、绘画、设计、书法和现代媒体艺术这5个环节。其中鉴赏环节和绘画环节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结合能够让学生收获到独特的审美经历。
总之,在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中,要做到鑒赏学习和绘画学习的有机结合。如此能够让学生理解的作品创作灵感的来源,感受作品中富含的情感,提炼出画家的独特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