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进校园,潜移默化润人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h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末期最早出现“国学”一词,那个时候相对于被称为“新学”“西学”的欧美学术,人们把中国传统的学问统称为“国学”。今天,我们对于“国学”一词的理解,在广义上可以说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对当代社会仍具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它不仅包含以佛、释、道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整体,还包括文、史、哲、艺、医等诸多领域。
  随着国民对国家历史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国学热”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延续至今,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其影响尤为突出,从大学到小学,直至幼儿教育,大家都可以感觉到,在国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宝藏有待发掘。国人已达成共识要去学习并且宣扬国学,尤其是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中,国学将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教育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1.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了解古文的文法是学习国学的目的之一。而国学经典恰是此类语文知识学习的范本。如果一个学生连最基本的古文文法都没有很好地了解,自然无法读懂国学经典中蕴藏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传统语言文字知识,为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全球化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传统经典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来说是最弥足珍贵的遗产,也是从小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最好教材。
  世界上并不是每一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而一个文明必须借助于它的“经典”来承载其核心。鲁迅先生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传承文化命脉,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全民族的进步,应该说起着关键作用。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刚开始接触国学经典文化,是引导小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最重要的时期。
  2.传承优良传统,利于美德培育
  有专家曾说过2l世纪的人类面临许多的挑战和冲突,大致包括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和不同文化。这五大冲突引发了现代社会各种道德和价值危机。国学经典来源于漫漫中国历史长河,其中收录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在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这些国学经典所弘扬的精神,正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最起码的社会道德要求,也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德育因素。所以学习国学,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规范道德行为,增强修身自省的自我意识,从而为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心理基础。
  3.感怀古人情操,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国学经典中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芒。历代多少仁人志士为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奔走呼号,奋斗不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抒发了广大抗敌将士誓死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玉手纤纤枪杆握,丹心烁烁我旗扬”,中华历史上从来就不缺少巾帼英雄,为了保卫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爱红装爱武装。这也正是小学生学习国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4.启迪思维方式,培育中国式大师
  如今的学校教育都很重视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抽象逻辑思维是关注局部的思维方式,体验不到整体性的美感。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恰与西方思维互补,往往是通过主观体验很强的意象思维一下子就把握了整体全局,从中抓住问题关键。国学经典中遍布着这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格言、警句、寓言等宝藏,从小接受国学教育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思维的启迪成为兼具中西文化所长的创新型人才。其实仔细观察总结近现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你会发现不仅人文学科的学者大多接受过国学文化经典的熏陶,就算是科学家,也都有较深厚的国学功底,对本民族的经典比较熟悉。他们学贯中西、文理双通,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所以才能有如此成就。国学教育给予了学生扎实的知识,多变的思维,这样才能培育出真正的中国式大师。
  二、国学经典教育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实施策略
  1.营造国学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入人心
  校园文化是一座学校的灵魂,最能体现学校的品位和内涵,是在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国学内容有机融合到校园文化中,不仅有利于国学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学校可打造国学文化展览窗,将师生富有传统意义的作品进行展示,如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展览窗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国学的魅力。学校还可以设立广播站,每日播放一则国学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巧妙地化解国学的晦涩难懂,让小学生更易于接受。这些富有国学深刻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般影响了学生,环境育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2.打造国学特色课程,规范内容便教学。
  国学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且国学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在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长远的规范设计。
  在众多国学教育实践中,青岛莱西市的“三统一”“三参与”“三结合”最富有代表性,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三统一”即统一篇目、统一时间、统一进度。其中的统一篇目指,由教体局出资编写与印制统一诵读内容,并免费提供给学生阅读。同时制作诵读卡电子版与音频,长期挂在网上,供师生随时下载学习。“三参与”指的是学生参与、家长参与、教师参与。相对于“三参与”规定了“三不”。即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教师教学负担,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三结合”指的是与礼仪教育相结合,与感恩教育相结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3.深入渗透小学课堂,横向拓展增知识
  国学教育因其本身特点,最容易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与“蒙学”相结合;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与“集”相结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与“经”“子”相结合。从横向深入的角度来说,可以围绕教科书的古诗文单元教学,渗透不同题材、不同体裁古诗文作品,从而实现横向拓展。
  4.培训专业教育师资,政策扶持助发展
  专业的师资在小学国学经典教育中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成败。因为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大量晦涩的文言的字音字义去解释,还要有选择性的对大量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渗透和联系,所以说国学经典教育绝不只是简单的领读背诵。所以相对其他学科,国学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古典文学方面的专业要求更高。因此,培训专业的国学教育师资迫在眉睫。
其他文献
贵族和新富,一直以来被摆在互相比较的对立面,其实二者兼容,才是这个开放年代的最大好处。  不管是旧贵还是新富,都可以自带光环。所谓贵气,来自保养得宜的肌肤,恰到好处的妆容,以及举手投足间流露的从容不迫的气质。  一盒质地、手感、包装均上乘的眼影,带给使用者的心理满足感超过眼影本身。  对品位的追求,可以是对一瓶Roja Dove奢华香水的执念,也可以是哪怕无人看见,都依然享受泡浴时的仪式感。  真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千挑万选的精品,自然要细细研读。但入选的文章毕竟有限,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本内在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探寻文本引而未发的内容。  一、相同题材对比读  任何一套教材在编排时,内容上都会注意上下的连贯。如苏教版教材中,同样表达了深厚的亲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选文呈现。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陈毅探母》两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渗透文化、提升素养、培养能力。  圆,无论是就人们
教学是一种交往、互动,是师生在精神领域的对话。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设计既不是传统方式下的“训诲—驯化”模式,也不是“传授—训练”模式,应该是学生、老师、文本等各种主体之间多重对话的交织,旨在通过对话交流,锻炼并培养语文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构建意味着主体性的张扬、个性的凸显、心态的开放、思维的创新。对老师来说,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构建意味着在课堂之中分享知识远比传授知识更有意义。因而在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的一节传统计算课,与以往不同,最新审定版的教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专门安排了整整两节课来认识周长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对于“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有了相应的感悟。那么,改版后的这节课目标定位又该如何?有了更充裕的教学时间,课堂中的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呢?针对这些困惑,我们备课组决定就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一次课例研究
新一轮课改目标之一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实施修订课程标准必然要求老师转变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依赖思想,努力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大胆挖掘素材,科学利用和灵活地使用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听了我校刘老师执教的《6和7的认识》一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挖掘素材,调整、改造教材,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
江西省余干县第二小学这所老牌名校在率先引进孟照彬教授的“EEPO”有效教育理念和课型模式之后,充分认识到了名师团队在“有效教育”课改试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一直坚持把打造名师团队作为课改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精心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全校乃至全省课改试验浪潮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引领作用。  一、勇辟教改蹊径,打造创新团队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出“有效课堂”的改革,在全国“有效教
小学生的感知以无意性、情绪性为主,意志缺乏自觉性、持久性,所以英语学习显得尤为困难。每天40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就成为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阵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学英语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认为巧用信息化教学来打造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小学英语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信息化的英语课堂,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重要特征。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乡土文化既有显性视觉化,如民俗风光、古建遗存等,更有非视觉化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等等。这些对于少先队的建设和发展都是一笔宝贵而又有待开发的资源。  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因此借助对于视觉文化的理解以及运用
两件真实的事馨香了我这位小学老班主任的付出。  一个名字的优待  七年前产房奇缺的夏天,我去人民医院准备迎接女儿的到来。办理手续时,于患者一栏写下名字,护士即刻惊呼:你就是某某某老师?我说:“是的。”护士更是高兴地说:“你的学生家长都说你是个很优秀、很负责任的班主任。”而后,她将原本只能在医院楼道上待产的我安排进了他们的办公室,还与医生们一同来看望我。  一个电话的感动  三年前的九月,我接手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