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感训练之我见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jaljgj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所形成的对语言材料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它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 通过朗读训练,把握语感内涵
  
  1. 表情朗读,体验情感。进行表情朗读能更深入地领会课文内容。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记叙文。在教学中应用深沉悲痛,哀婉缓抑的语调进行表情朗读,以再现一种催人泪下,无限哀思,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 想象朗读,渐入佳境。语感与想象密不可分,而想象要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朗读中于脑海处浮现出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体会身临其境之感,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抓住关键词句,训练语感顿悟
  
  一篇课文的中心,有赖于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和剖析,使抽象的词句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那时候我有点儿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爱戴”一词不仅是句子的中心词,还是全文的贯通点,此时,教师得紧抓这个中心词,启发学生站在鲁迅侄女的位置上,发出同样的疑问,并以“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这四件事,领悟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格。
  
  三、 抓住精彩片段,增强语感训练
  
  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些写得很精彩的片段,这些片段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引人入胜,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概括。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凡卡》中描写乡村夜晚的美景:“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林海》一文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低点儿的……”《月光曲》中描写茅屋内清幽的氛围:“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让学生精读,诵读这些片断,揣摩与品味语言,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在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
  
  四、 贴近现实生活,培养语感的敏锐性
  
  要贴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把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因为感知不是目的,贴近生活,运用实践才是最终的目的。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当热气腾腾的油或汤倒在手上,你会怎么样?当烧红的铁块掉在衣服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而现在是比油或汤或烧红铁块不知要烫多少倍的熊熊烈火燃烧着邱少云的身体,想象一下,那痛苦该是多么难于忍受啊!接着,还可抓住描写的语言,引导学生再造想象,想象被烈火包围着的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再造想象的形象,表达自己对形象的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唤起学生鲜明的视觉形象。
  
  五、 关于语感训练的几点思考
  
  1. 语感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认识个体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颂读的过程中习得的,老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
  2. 语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教师的语感教学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不可半途而废。
  3.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核心,必须解决好教学内容问题。但现在语文教科书在编写指导思想、课文选择、习题编排诸方面还没有真正围绕语感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这就必然会影响语感教学的实施。因而教师应及时补充优秀的语言文字作品,拓宽课外阅读面,弥补目前教材的局限。
   (大城县西陈小学)
其他文献
意法半导体近日宣布,旗下500余款引脚、软件兼容的STM32产品家族新增加一系列新产品。 STM32 F7新系列微控制器(MCU)内核采用ARM公司最近发布的最新、最强的ARM Cortex-M处理器A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不等式;证明;构造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88—01  一、构造函数法  根据所给不等式的特征,利用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图象来证明不等式.  例1 求函数y=的最小值.  分析:把看作一个整体,用字母t来表示,就可以把原函数转化成一个关于字母t的对勾函数,这样就可以利用对勾函数的图象,并结合
当高中生遇到“心事”时,他们更愿意向母亲而非父亲倾诉。在倾诉对象的选择上,父亲排名竟然是第六,比网友还靠后一位……在上海市社科院和上海市妇联联合召开的第七届上海“为了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加强创新教育,为培养祖国花朵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摆在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和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笔者认为,小学创新教育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与实践。    一、 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素质    创新教育的主旨就是教师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作为执行这一任务的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 创
青少年天真活泼,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像幼嫩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健康地成长。由于现代家庭、社会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会使他们产生各自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喜欢字画,有的酷爱书法,有的对音乐饶有兴味,有的乐于在电子科学的海洋中探宝……这样的兴趣并非坏事,它能促进孩子们从小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科学家之所以学有成就,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往往是在青少年时
好的新课导入能先声夺人,构建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并无回定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讲授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设计.勇于刨新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