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痛苦,寄托了作者对国势衰颓的深沉忧虑,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感慨深沉。
上片用对比的手法抒写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意思是说过去年年在冬天雪花飞舞、梅花竞放,夫妻常折梅插鬓,为梅花傲霜雪的姿态和清幽的香气所陶醉。“醉”字极为形象传神,它表现了词人早年赏梅时着迷的神态,盎然的兴致。诗人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这种对往日风雅闲适生活的怀恋,既暗含着词人思国怀乡的感慨之情,也有力地衬托了下片的词意。
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词人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她中年独自赏梅的悲怆情感。李清照在四十六岁时,丈夫赵明诚在建康病逝。当时金兵南下,她孤苦无所依,从此便开始了颠沛游离的生活。又是雪飘梅开的时节,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词人习惯性地折了一枝……然而哪里还有好情绪呢?她漫不经心地揉搓着,眼中盈盈泪水。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下片抒发词人暮年沦落天涯而难以赏梅的忧郁情怀。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慨叹垂老飘零江湖。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淪落飘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流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这一“醉”一“挼”一“难”,使词意一转再转,跌宕生姿。另外,词的对比衬托手法也很突出。上片以往年梅花开放时节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作对比,而上片的两次赏梅又有力地衬托了下片的难以赏梅,从而深化了主题。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痛苦,寄托了作者对国势衰颓的深沉忧虑,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感慨深沉。
上片用对比的手法抒写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意思是说过去年年在冬天雪花飞舞、梅花竞放,夫妻常折梅插鬓,为梅花傲霜雪的姿态和清幽的香气所陶醉。“醉”字极为形象传神,它表现了词人早年赏梅时着迷的神态,盎然的兴致。诗人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这种对往日风雅闲适生活的怀恋,既暗含着词人思国怀乡的感慨之情,也有力地衬托了下片的词意。
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词人以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她中年独自赏梅的悲怆情感。李清照在四十六岁时,丈夫赵明诚在建康病逝。当时金兵南下,她孤苦无所依,从此便开始了颠沛游离的生活。又是雪飘梅开的时节,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词人习惯性地折了一枝……然而哪里还有好情绪呢?她漫不经心地揉搓着,眼中盈盈泪水。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这两句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下片抒发词人暮年沦落天涯而难以赏梅的忧郁情怀。往年是“常插梅花醉”;即使是“挼尽梅花无好意”的时候,也多半为的是离别相思。眼前却截然不同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慨叹垂老飘零江湖。词人南渡后,特别是丈夫去世后更是颠沛流离,淪落飘零。生活的折磨使词人很快变得憔悴苍老,头发稀疏,两鬓花白。如今虽然赏梅季节又到,可是哪里还有心思去插梅呢?而且看来晚上要刮大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而且一夜风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句还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风势”也是政治的“风势”,即“国势”,寄寓着作者为国势衰颓而担忧的心绪。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年、中年和晚年三个不同的生活阶段中赏梅的不同情致:少年时赏梅醉酒、中年时对梅流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这一“醉”一“挼”一“难”,使词意一转再转,跌宕生姿。另外,词的对比衬托手法也很突出。上片以往年梅花开放时节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作对比,而上片的两次赏梅又有力地衬托了下片的难以赏梅,从而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