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视阈下的小学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其中写作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组织能力的主要体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发展其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与学生的语文素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逻辑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社会阅历浅薄的小学生来说,偏向应试化的“满堂灌”写作教学会导致他们的作文内容充满“大人味”,缺少了本该有的童真童趣与想象创造力。鉴于此,教师要正确解读新课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目标,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027
语文写作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思维和语言智慧的教育,即通过改变学生语言区的结构,使之能够通过观察、想象、理解与分析等步骤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而后利用文字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适当点缀,进而写出语言优美、内容饱满、逻辑通顺的文章。小学语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较为困扰的学习难点,在写作过程中因语言能力的缺失极容易出现内容空洞、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需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创设情境、读写结合、多元评价等方式提高写作教学手段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立意、抒情、修辞、主旨等各个元素的写作手法。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灵感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社会阅历浅薄,在写作中容易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文章内容空洞等问题,整体呈现出缺少写作灵感的现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随后创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可以浸入情境中形成主观体验,如此才能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写作灵感。由此出发,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根据主题创设多样化情境,避免出现教学形式过于单调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这课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如用一段旅途的视频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写出旅途路上遇到的点滴小事,从中引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从而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又如:在教学“习作:写作品梗概”这课时,可以利用电影片段作为写作情境,让学生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的动画影片,结合影片故事梗概进行写作练习。
二、注重读与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写作则是将知识进行整合输出的一种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将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素材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素材思想情感的理解。“从积累到倾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在写作中高质高效的“倾吐”。教师需注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习作:家乡的风俗”时,便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鉴本单元课文中对传统风俗的描写手法,学习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进行展开式描述,并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对传统风俗习惯的看法。本单元的课文分别讲述了春节、腊八、寒食、七夕、中秋、藏戏等民族传统风俗,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传统风俗进行扩写,即在表述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对传统风俗活动的了解與体验。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建立良好写作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优质的作文评价方法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灵感思路,还会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提高观察想象能力与创造性表达能力。在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多使用程式化评语,如:语句通顺、突出主题或逻辑不清晰、内容没有新意等,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反而会让学生陷入写作困境。为此,教师要使用多元化评价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写作评价体系。
首先,在小学语文写作评价中,应以鼓励和建议为主,教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来提高学生自信心,再运用建议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简单指导。其次,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文字表达,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修正;小组互评时可以使学生发现他人长处与自身不足,从而在取长补短中提升写作能力。最后,教师的评价要更加具体详细,从选材、立意、抒情、修辞、主旨各方面进行针对性评价。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习惯,更是奠定他们语言表达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建立起理论创新、易于操作的写作模式。纵观教学实践,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常常存在缺乏写作灵感、表达能力欠佳、结构意识不足的问题,教师便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优化教学手段,优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后围绕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各个相关元素进行针对性指导,以促使他们在有感而发的创作过程中写出内容饱满、情感真切、逻辑通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张明.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99-100.
[2]吴信辉.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42-243.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027
语文写作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思维和语言智慧的教育,即通过改变学生语言区的结构,使之能够通过观察、想象、理解与分析等步骤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而后利用文字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适当点缀,进而写出语言优美、内容饱满、逻辑通顺的文章。小学语文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较为困扰的学习难点,在写作过程中因语言能力的缺失极容易出现内容空洞、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教师需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创设情境、读写结合、多元评价等方式提高写作教学手段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立意、抒情、修辞、主旨等各个元素的写作手法。
一、创设多样化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写作灵感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社会阅历浅薄,在写作中容易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文章内容空洞等问题,整体呈现出缺少写作灵感的现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随后创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可以浸入情境中形成主观体验,如此才能使他们产生相应的写作灵感。由此出发,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根据主题创设多样化情境,避免出现教学形式过于单调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这课时,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画面,如用一段旅途的视频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写出旅途路上遇到的点滴小事,从中引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从而了解生活的内涵,把握生命的本质。又如:在教学“习作:写作品梗概”这课时,可以利用电影片段作为写作情境,让学生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的动画影片,结合影片故事梗概进行写作练习。
二、注重读与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学生进行知识输入的主要途径,写作则是将知识进行整合输出的一种方式,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将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素材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素材思想情感的理解。“从积累到倾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学生只有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在写作中高质高效的“倾吐”。教师需注重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习作:家乡的风俗”时,便可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鉴本单元课文中对传统风俗的描写手法,学习如何抓住风俗的主要特点进行展开式描述,并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对传统风俗习惯的看法。本单元的课文分别讲述了春节、腊八、寒食、七夕、中秋、藏戏等民族传统风俗,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传统风俗进行扩写,即在表述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对传统风俗活动的了解與体验。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建立良好写作评价体系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优质的作文评价方法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灵感思路,还会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提高观察想象能力与创造性表达能力。在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多使用程式化评语,如:语句通顺、突出主题或逻辑不清晰、内容没有新意等,这种评价方式无法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反而会让学生陷入写作困境。为此,教师要使用多元化评价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写作评价体系。
首先,在小学语文写作评价中,应以鼓励和建议为主,教师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来提高学生自信心,再运用建议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简单指导。其次,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文字表达,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修正;小组互评时可以使学生发现他人长处与自身不足,从而在取长补短中提升写作能力。最后,教师的评价要更加具体详细,从选材、立意、抒情、修辞、主旨各方面进行针对性评价。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基础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习惯,更是奠定他们语言表达技能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引导学生建立起理论创新、易于操作的写作模式。纵观教学实践,小学生在语文写作中常常存在缺乏写作灵感、表达能力欠佳、结构意识不足的问题,教师便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优化教学手段,优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后围绕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各个相关元素进行针对性指导,以促使他们在有感而发的创作过程中写出内容饱满、情感真切、逻辑通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张明.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99-100.
[2]吴信辉.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