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地理“课前五分钟”设立的必要性
地理课既要体现教育的目的,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传统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学、乐探究、勤动手、交流合作。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倡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因此,广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如何加强高中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呢?我认为“课前五分钟”便是大胆尝试。“课前五分钟”是指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学生在讲台上演讲的,讲解与地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从吵闹的课间活动状态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尽管讲台上的学生事前要做认真的准备,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一学期每人只准备一两次,负担不算重。天天有人讲,天天听人讲,学生耳濡目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地理应试能力;改变过去死气沉沉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然大方、举止得体的仪态。
二、“课前五分钟”的好处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愿望。“五分钟小演讲”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可以当一次教师,由“观众”“听众”变为“演员”,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演讲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一些平时抬不起头的学生,通过演讲找到了自身价值,理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含义。
2.演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当学生讲到有趣的地理故事时,教师能因势利导地做好评价工作相当重要。当学生演讲到某地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时,教师此时可以讲解台风形成的原理,以及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通过长期教授,学生明白了身边有趣的地理常识,了解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教师适时地给予表扬,学生就会对地理产生极大的兴趣。
3.建立心理地图,提升应试能力
近几年高考,我发现学生在区域地理部分失分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存在模糊不清的空间概念,无法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因此,学生无法借助心理地图展开空间的思维与分析。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空间特色,借助清晰的心理地图可以进行各种地理思维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课前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两个学生上台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把它说出来。如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地形、河流、气候、经济等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准备讲稿的过程和听同学讲解的过程就是建立心理地图的过程。并且这种建立是自愿的,不是教师讲授过程中被动地接受。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的心理地图会逐渐清晰,有助于提升地理应试能力。
4.寓教于乐,创设最佳教学氛围
“课前五分钟”有利于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节地理课都是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学生期待着多种形式的小展示,如漂亮的图像,朗朗上口的演讲。热烈的掌声是最好的激励,评价是重要的鞭策。在这种场景下互动、交流,学生将所见、眼界、智慧融合在一起,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有的学生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感到羞耻,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为了台上几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许多时间搜集材料。演讲既能积累素材,又能增强竞争意识。演讲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中形成了争先恐后学习的良好氛围,使人人身上都有一股拼搏的干劲。
6.塑造学生举止得体、自然大方的仪态
在演讲时,个别学生会抓耳挠腮,一部分学生动作不自然,表情呆滞,甚至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动作。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看到他人的不良举止,思及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取长补短,神态举止进步很快。
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五分钟”的好处很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试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受益无穷。课前五分钟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巧用课前三分钟,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96-97.
[2]张文艺.课前小演讲 做出大文章[J].地理教学,2001(7):35-36.
地理课既要体现教育的目的,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社会对地理教育提出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传统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学、乐探究、勤动手、交流合作。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倡探究式、体验式学习。因此,广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如何加强高中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呢?我认为“课前五分钟”便是大胆尝试。“课前五分钟”是指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学生在讲台上演讲的,讲解与地理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从吵闹的课间活动状态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尽管讲台上的学生事前要做认真的准备,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一学期每人只准备一两次,负担不算重。天天有人讲,天天听人讲,学生耳濡目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地理应试能力;改变过去死气沉沉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然大方、举止得体的仪态。
二、“课前五分钟”的好处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最主要的是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愿望。“五分钟小演讲”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可以当一次教师,由“观众”“听众”变为“演员”,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演讲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一些平时抬不起头的学生,通过演讲找到了自身价值,理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含义。
2.演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当学生讲到有趣的地理故事时,教师能因势利导地做好评价工作相当重要。当学生演讲到某地台风引发的自然灾害时,教师此时可以讲解台风形成的原理,以及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通过长期教授,学生明白了身边有趣的地理常识,了解了很多天文地理知识。教师适时地给予表扬,学生就会对地理产生极大的兴趣。
3.建立心理地图,提升应试能力
近几年高考,我发现学生在区域地理部分失分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存在模糊不清的空间概念,无法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因此,学生无法借助心理地图展开空间的思维与分析。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思维的空间特色,借助清晰的心理地图可以进行各种地理思维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课前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两个学生上台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把它说出来。如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地形、河流、气候、经济等情况。对于学生来说,准备讲稿的过程和听同学讲解的过程就是建立心理地图的过程。并且这种建立是自愿的,不是教师讲授过程中被动地接受。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学生的心理地图会逐渐清晰,有助于提升地理应试能力。
4.寓教于乐,创设最佳教学氛围
“课前五分钟”有利于创设最佳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节地理课都是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学生期待着多种形式的小展示,如漂亮的图像,朗朗上口的演讲。热烈的掌声是最好的激励,评价是重要的鞭策。在这种场景下互动、交流,学生将所见、眼界、智慧融合在一起,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
有的学生说:“在台上说不出来时真尴尬,真感到羞耻,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为了台上几分钟,课后学生花费了许多时间搜集材料。演讲既能积累素材,又能增强竞争意识。演讲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中形成了争先恐后学习的良好氛围,使人人身上都有一股拼搏的干劲。
6.塑造学生举止得体、自然大方的仪态
在演讲时,个别学生会抓耳挠腮,一部分学生动作不自然,表情呆滞,甚至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动作。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学生看到他人的不良举止,思及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取长补短,神态举止进步很快。
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前五分钟”的好处很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试能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受益无穷。课前五分钟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王春霞.巧用课前三分钟,助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96-97.
[2]张文艺.课前小演讲 做出大文章[J].地理教学,2001(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