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当引导真实情境写作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今天,学生感觉老师布置的作文难写,主要原因就是此作文题,不是引导真实情境的写作。学生看到题目,无法唤醒自己的生活记忆,以致提笔滞重,思维闭塞,写出的文章虚假做作,缺失生活气息,如此作文教学被学生、社会诟病。我们当反思命题设计的失误,回归写作教学的本质,设法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情境的写作状态,感受写作的畅适愉悦,张扬鲜活的写作意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观察当下习作课堂,学生往往无法进入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 无法进入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写作素养的涵育。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情境的写作。
  榮维东教授认为,真实情境的写作是“在真实世界中写作、在真实学习中写作、在具体的应用中写作”①。倘若背离这种“真实”,不是自然流露,而是察言观色地审慎演绎,写作生命就会虚伪做作甚或痛苦,又如何能构建自己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呢?实现真实情境的写作,首先当审思指向真实情境的作文命题。
  二、寻绎:真实情境写作之“真实情境”
  1. 真实的生活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对第四学段的“写作”中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引导学生再现自己生活的真实状态,是这一阶段习作教学的方向。
  作文题目中的背景材料,一般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或发散思考。但有的背景材料并非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因而学生难以“唤醒”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如一个中考题: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你追我赶成了快乐的倾慕、成功的源泉和幸福的靠近。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为追赶,你追赶着,也被追赶着。
   请以“追赶”为题作文。
  “有了追赶,不安分的心有了可牵挂的念想,情感的波涛有了可依靠的港湾”,这是诗意的品读,但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对此并没有直观的经验帮助他们快速代入其中,自然在读题、解题时不易于勾连已有体验。如果将上述表达稍作修改:“人生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追赶,如追赶见亲人,追赶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追赶回家的路……”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唤醒自己鲜活的记忆,迅速进入真实的写作状态。
  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源于真实的生活的材料,也可以是源于虚拟的现实材料。初中生想象力丰富,教师应当予以呵护与激发。台湾国测1997学测国文专科题:
  虽然时光一去不返,但人们偶尔还是会想象回到过去。有人想象回到从前去修改原先的决定;有人想象回到事故现场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有人想象回到古埃及时期,影响当时各国间的局势;有人想象回到战国时代,扭转当时的历史……
  请以“如果当时……”为题(省略号处不必再加文字),写一篇文章,从自己的生命历程或人类的历史发展中,选择一个你最想加以改变的过去时空情境,并想象那一个时空情境因为你的重返或加入所产生的改变。
  如此引导孩子回味“偶尔还是会想象回到过去”的生活情境,寻找出自己的“想象”,此想象的内容可大可小,可以是现实的,修改原先的决定或回到事故现场阻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可以是对历史的思考,回到古埃及时期、战国时代,当然还可以想象自己挽回一次形象等等。
  一方面,我们应力求作文题目贴近生活真实,另一方面,还应思考如何选好背景导引材料,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
  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人,作为社会的人,首先并经常接触的是养育自己的生身父母,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我们的多彩人生。在这方面,你一定有许多切身感受、动人的故事,也一定有许多深刻的体验、独到的见解。
   请以“亲情”为题写一文章。
  “亲情”对于学生而言是最有感触的话题之一,但上述的题目的语言较为空泛,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学生读后难以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不妨对题目进行修改:
  《母亲》歌道:“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家中,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母亲这样的挚爱与呵护?
  亲情,就是亲人的情义。回味亲情,请以“____,我真的感激您”或“和您一起的日子真好”为题写一文章。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这些细节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可以瞬间唤醒学生真切温暖的记忆,进而产生感激之情,自然就有写作的冲动。
  2.真实的阅读、生活的链接情境
  2011年版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感悟,其实也是生活经验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可设计阅读、生活真实链接的作文题。如2016年上海中考作文题:
  阅读《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完成阅读题后,继续以“行走”为话题来作文,从你独特而深刻的人生经历或者阅读体验出发,续写一段行走的收获。重在“发现”行走的某一种价值与意义。阐述独立、持续地行走应该成为的人生的一种高贵修炼。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表达方式不限。(600字)
  思考课文关于“行走”的思考,从独特而深刻的人生经历或者阅读体验出发,续写一段行走的收获,其实就是创设以心契心、以情悟情的写作情境,让学生在回味文本的过程中丰富与拓展文本的内容与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诠释自己的解释性阅读,亦可以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诠释自己对文中的评价性阅读或创造性阅读的思想,继而实现真实阅读、深度阅读,实现真实写作与文化内化的写作。   3.真实的应用情境
  满足生活需求或未来工作的实用性写作,指向写作的具体应用,“西方各国教师都尝试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文本情境、创作实践与生活领域中逐渐形成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②因而也是真实情境写作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可忽视。如台湾地区新北市修德中学陈丽云老师提供的题目:
  自己动手DIY(Do it Yourself)的过程总是特别新鲜有趣,不论是精心烹调的菜肴,还是简单易做的甜点,亲手做料理总是卫生又有成就感;自己动手打造的工艺品、模型,能够呈现与众不同的巧思,成品更是具有纪念价值呢!
  请你以“一件得意的作品”为题,描述一次自己动手完成某件作品的经过,并描述这件作品,以及写出从中获得的感受。
  学生描述制作作品的过程与作品,不仅有现实的治事之用,而且展示自己真实的经历,文章具体感性,写作顺畅自然。
  当然,学生写作不一定要写长篇文章,我们也不妨设计一些实用性的小题目,如:(1)车站要求旅客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广播稿。(2)自己得到他人帮助后的感谢短信。(3)班会课上,竞选某个班委的发言稿。(4)自己“制作”的产品推介。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己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写作也就没有隔离感。更重要的是,这一类写作可以引发真实的交流,学生据此就可以发现并矫正自己表达的错误,提升清晰生动等的表达能力。
  4.真实的纯写作情境
  此为写作基本功的单纯而真实的演绎。此命题检测写作表达某一特质或基本功,往往很容易被高年级教师忽视,域外却常见之。如2010年台湾地区学年度学科能力测验试题:
  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所带来的惊人雨量,在水土保持不良的山区造成严重灾情,土石流毁坏了桥梁,掩埋了村庄,甚至將山上许多树木,一路冲到了海边,成为漂流木。
  请想象自己是一株躺在海边的漂流木,以“漂流木的独白”为题,用第一人称“我”的观点写一篇文章,述说你的遭遇与感想,文长不限。
  这主要考查写作某一特质——想象思维。没有主题的框限,没有内容的设定,只是期待你大胆想象,述说你的遭遇与感想。这样的命题,我们或会被人感觉“低端小气”。而事实上,正是这样单纯指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核,撇开了思想或素材的某些强力遮蔽,更能考查写作的真实水平。
  另一种便是指向描写基本功(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景物描写等)的考查。如题目:
  从下面8个词中,自选三个词完成一篇作文。
  ①单车 ②荷花 ③啤酒 ④石级
  ⑤黄叶 ⑥哈哈镜 ⑦白云 ⑧玻璃
  要求:所选的三个词,先写在标题左上方;根据这三个词创编一个有主题的故事;描写时可因情节需要加上其他物件或景物;题目自拟。
  它就要求学生观照生活,加上自己的想象,运用多种描写将故事叙说生动。有些描叙基本功较差的学生,叙说枯燥干瘪;基本功好的学生,则会营造冲突等,加上鲜活的对话、复杂的心理、不断变化的动作,甚或加上景物点染,文章鲜活生动。这就真实检测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实现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真正引领。
  三、当消除的误区
  误区1:引导展现真实,但真实也可有些限制。
  这说法有失偏颇。作文命题的封闭性,就是引导有限制的真实。若有此,学生的思想就会限制,就无法自然演绎真实情境的写作。如:
  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
  对此,你有何经历、见闻,或有何看法、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真实写作,不只是演绎鲜活的生活真实,还应确保学生内心选择的真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生活体验也不尽相同,为什么我们要让学生只能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考?胡适《梦与诗》诗云:“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这符合生活逻辑吗?为什么要强制学生再现羡慕带来的诗意呢?写羡慕带来“期待”或“痛苦”,不行吗?潘新和教授道:“学生写作而‘被立意’,说的尽是他人之意:假话、套话、空话,还是写作吗?”③
  另一种所谓有限制的真实,就是思维限制下的部分真实,这也当拒绝。如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你会发现:心怀真善美,便萦绕满怀馨香。以真诚之心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真诚是旅途的一盏明灯,让迷惘的人们找到前程;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人,你会发现善良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冬季的心灵温暖如春;以美德之心对待万物,你会发现美德是一种奋进的力量,让青春的生命热血沸腾……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善美就会永驻心田。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文章。
  材料“真诚之心发现真诚之美”等这实际上就是给学生一个规定的思维:有什么心就发现什么的好处。据此框限下,学生还有什么丰富的思维?如果修改为:
  在我快乐的初中生活中,有许多发现,有的是自己无意中的发现,有的是他人指导下的发现,有的是自己执着探索的发现……这些发现,或深化思考,或充实心灵,或让自己感悟真谛……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每个人的发现的方式各不相同,发现的意义也或迥异,如此命题,能够提供多元的思维方向,学生便有自主的审美行为与思想,也就容易演绎真实情境的写作。
  误区2:既然引导真实情境的自然写作,老师就不可介入引导。
  这说法也失之片面。命题者可在不框限立意与思路的基础上搭建写作支架,彰显提示、引导写作的功能,让学生获得显性的支持系统,突破写作瓶颈,快速完成真实情境的写作任务。如2018年上海中考文题:
   真的不容易。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如果用作平常作文训练,如此未免过于简单草率。为什么不加些引导呢?如果有了交际性写作的意识,我们不妨这样命题,提供一个方向支架:
  
其他文献
中学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经被世界范围内的理科教育改革所关注。有学者说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科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物理学史知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有益手段。  1 物理学史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内涵。物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人格
探究式物理教学强调要从物理知识的简单传承向理解物理过程的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究知识转变,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在探究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是否真的将科学探究的理念领悟透彻,并能将之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呢?反思我们的探究式物理教学实践,会发现仍存在以下几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1探究过程违反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学生只是被认为在探究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整个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