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龄层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测试结果及特征因子比较研究

来源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oum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全国篮球U17、U15、U14男子篮球比赛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的整体状况及各年龄段运动员专项技术的优劣势,并将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特征归纳为“篮球专项步法因子”与“篮球专项手感因子”,且运用动态视角对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特征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发展规律,最后从管理制度、训练方法和后勤保障等视阈对我国青少年篮球专项技术训练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男子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测试;U17;U15;U14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67-08
  Abstract:Professional skill test results of male players who attended National U17, U15, U14 basketball match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via paper mining, interview, test and statistics. The overall state for professional skill mastery as well as pros and cons of different age stage were figured out. The professional skill for male basketball player was primarily classified as factors of “basketball steps” and factors of “basketball handling”; furthermore, professional skill feature factors of different ages were analyzed in dynamic view, to unveil objective laws of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author proposed suggestions with regards to the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methods and logistical support, aiming to offer reference for reserve basketball player culture of our nation.
  Key words: adolescent male basketball players; professional skill test; Component Matrix; feature factor;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U17; U15; U14
  我國男子篮球国家队在最近结束的长沙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击败韩国、伊朗等宿敌并获得冠军,然而,通过近年来国家队在国际关键性赛事中的表现可知,中国队在亚洲绝对的统治地位被撼动不得不正视。球队持续低迷的原因除了归咎为队中姚明、王治郅等主要球员退役而进入新老交替期,队内年轻队员大赛经验不足而导致心理素质欠佳等内部及外部其他原因之外[1],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在失利比赛中过低的投篮命中率和过多的失误尤为突显出我国球员在专项技术方面的不足[2],为改善此环节较为薄弱的现状,在我国运动员青少年时期训练中应对专项技术能力给予着力培养[3],只有加强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男子篮球竞技水平[4]。
  2013年4月在山东淄博举行的全国U17男子篮球比赛、2013年6月在吉林延边举行的全国U15男子篮球比赛和2013年10月在四川雅安举行的全国U14男子篮球集训赛,基本能够反映出我国U17、U15、U14年龄段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最高水平,按照近年来我国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对青少年篮球比赛要求,比赛的首项内容是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中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2012版)》(以下简称《大纲》)中所要求内容,对全体参赛运动员进行了专项技术及身体素质的测试。笔者作为裁判员参与了以上三次赛事的测试和临场执法工作,并对所获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且将各年龄段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为我国男子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2013年4月9至16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的全国U17男子篮球比赛的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河北、深圳、黑龙江、淄博、济南、辽宁、山西、新疆、四川、湖北、天津、河南、浙江、吉林,共18支球队的214名运动员参加;2013年6月2至8日在吉林省延吉市举行的全国U15男子篮球比赛的广东、黑龙江、辽宁、烟台、浙江、福建、阜新、湖南、吉林、江苏、深圳、天津、河北、首体、太原,共15支球队的178名运动员参加;2013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在四川省雅安市举行的全国U14男子篮球集训赛的新疆、烟台、青岛、济南、天津、沈阳、秦皇岛、河北、保定、阜新、山西、长春、鞍山,共13支球队的148名运动员参加。以上赛事共计540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术训练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测试法
  专项技术测试内容包括:全场综合传接球、七步后退投篮、全场攻防模拟和六边形移动4项内容。运动员技术成绩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反映运动员完成所测技术动作速度和效率的技术测试成绩(以下简称“技测成绩”),由裁判员测得运动员完成测试技术动作的时长、次数等指标后,对应《大纲》中各年龄段评分标准而获取其该测试项以百分制为基准的技测成绩;第二部分是反映运动员完成所测专项技术动作规范程度的技术评定成绩(以下简称“技评成绩”),由已参加最近全国青少年篮球技术评定裁判员培训的裁判员按照《大纲》中所要求的五级技术评分标准及扣分要求,根据运动员完成所测技术动作各环节的规格分别给予相应得分和扣分,而获取该测试项以百分制为基准的技评成绩。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测得的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相关成绩数据进行一般描述分析、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分析(ANOVA)和因子分析,得出体现各年龄段技术水平特征的主要指标及各年龄段成绩相互间的显著性差异系数;并使用R软件将各年龄段的因子成绩状况以箱线图(Box-plot)呈现。
  1.2.4 访谈法
  通过访谈部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青少部专管领导、教练员和资深裁判员,征询当前对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特征的认识。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2.1.1 测试结果比较可行性分析
  按照《大纲》要求,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测试选用了与实战结合较为紧密的全场综合传接球、七步后退投篮、全场攻防模拟和六边形移动4项内容,其中“全场综合传接球”的技测成绩反映出运动员在行进间完成规定传接球动作的速率,“七步后退投篮”的技测成绩反映出运动员在逐渐加大投篮距离的情况下原地单手投篮的命中率,“六边形移动”和“全场攻防模拟”的技测成绩反映运出动员完成规定脚步组合动作的速率;运动员各项技术动作的技评成绩则反映出其完成所测专项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5]。由于3个年龄段所测试内容完全相同,且测试成绩会根据《大纲》要求按照各年龄段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最终都以百分制呈现,因而测试结果能够反映各年龄段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状况,并可用于相互间比较研究。
  2.1.2 以测试项目为中心的比较分析
  首先,根据有关数据以测试项目为中心对各龄段运动员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表1反映了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各专项技术动作成绩指标的概况。其中“平均分”指标反映出各组别运动员完成测试项技术的平均水平;“标准差”指标反映出各组别运动员该项成绩的稳定程度,标准差数值越高,则说明该组数据稳定度越低;“成绩全距值”指该组别运动员某测试项成绩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获得最大波动值,该指标反映出该组内成绩的优劣分化度;表2反映出将各组成绩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的情况,可了解到各年龄组别的各项成绩在两两比较中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1)各龄段运动员“全场综合传接球”成绩比较分析
  在“全场综合传接球”技术方面,U17组运动员的技测和技评平均成绩最低,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速率和规范程度的平均水平低于其他组别;U15组运动员的技测平均成绩高于U17和U14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和0.000),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U14组运动员的技评成绩高于U17和U15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和0.000),但技评成绩标准差和技测成绩全距值较高,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别但稳定度较低,且完成该技术动作的速率的优劣分化度高于其他组别;由上可知:U15组运动员在行进间完成传接球的能力较强,U14次之,U17组较弱;U14组运动员传接球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较高,U15组次之,U17组较低。
  2)各龄段运动员 “七步后退投篮”成绩比较分析
  在“七步后退投篮”技术方面,U17组运动员的技测的平均成绩较高,技测、技评成绩的标准差较低,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效率和稳定性的整体水平高于其他组别;U15组运动员的技测的平均成绩和技评成绩的稳定度较低,技评成绩低于U17和U14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3和0.000),说明U15组运动员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效率的平均水平低于其他组别,且投篮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组别;U14组运动员的技测成绩的标准差较高,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速率的稳定度低于其他组别;由上可知:U17组运动员在逐渐加大投篮距离的情况下的投篮能力较强,U14次之,U15组较弱;U14组运动员完成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较高,U17次之,U15组较低。
  3)各龄段运动员“六边形移动”成绩比较分析
  在“六边形移动”技术方面,U17组运动员的技测成绩和技评成绩低于U15和U14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为0.000和0.000),且技测成绩标准差和技评成绩全距值较高,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的效率和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都明显低于其他组别且水平參差不齐;U15组运动员的技测的平均成绩较高但标准差较低,技评成绩全距值较低,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速率和稳定度的平均水平高于其他组别;由上可知:U15组运动员综合运用各种脚步和控制重心的能力较强,U14次之,U17组较弱;U14组运动员在完成各类脚步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较高,U15组次之,U17组较低。
  4)各龄段运动员“全场攻防模拟”成绩比较分析
  在“全场攻防模拟”技术方面,U17组运动员的技评成绩低于U15和U14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和0.000),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明显低于其他组别;U15组运动员的技测的平均成绩较低,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速率低于其他组别;U14组运动员的技评成绩高于U17和U15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为0.000和0.032)且标准差较低,说明其完成此项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稳定度也高于其他组别;由上可知:U14组运动员双侧手在行进间运球、投篮和各类防守脚步动作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较强,U17次之,U15组较弱;U14组运动员在完成行进间运球、投篮和各类防守脚步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较高,U15次之,U17组较低。
  2.1.3 基于训练视角各年龄层运动员测试成绩状况及原因分析
  1)U17组运动员成绩状况及原因分析
  U17组运动员是调查对象中年龄较大的组别,相对其他龄层青少年测试经验也比较多,但其总体上掌握各测试专项技术的水平却明显差于其他组别,说明其在训练方面值得商榷的问题较多,需给予充分重视并整改。该组运动员仅在投篮命中率方面优于其他组别,其他各测试项技术的完成效果和规范程度均处于劣势,尤其在体现传接球和移动能力的“全场综合传接球”和“六边形移动”2项技术总体上明显差于其他组别,且该组运动员“全场综合传接球”“七步后退投篮”和“全场攻防模拟”的技测成绩全距值较高,说明其完成以上3项技术动作效果水平的优劣分化度高于其他组别。表明该组运动员对专项技术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攻轻守”的误区,该组运动员往往已经过一定训练年限且具备一定判断能力,其训练内容也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战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投入更多精力于自己所倾向的训练内容中[5],相对于枯燥的传接球和移动练习,显然会将趣味性更高且更能“吸引眼球”的投篮技术纳入所谓的“重要训练内容”,而且出色的进攻能力也对取得教练员认可而获得球队有限的“主力队员”位置有所帮助,因此会导致该组运动员出现偏重投篮练习而疏于其他技术练习和组内技术效果水平优劣分化度较高的状况。   2)U15组运动员成绩状况及原因分析
  U15组运动员在体现移动能力的“六边形移动”中速率较高,但在完成体现行进间运球、投篮的和移动能力的“全场攻防模拟”中速率较低,可推断出该组运动员行进间运球、投篮能力较弱,而且尤其在体现原地单手投篮能力的“七步后退投篮”总体水平低于其他组别,且该组运动员“全场综合传接球”“七步后退投篮”和“全场攻防模拟”的技评成绩全距值较高,说明U15组运动员以上3项技术动作的规范度水平的优劣分化度高于其他组别。其掌握各专项技术水平的优劣分化度较高,说明在训练过程中对于技术能力处于劣势的队员未能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练习,同时也表明该组运动员在专项技术训练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科”状况。U15组运动员训练年限较短,且相对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因而对自身专项技术的掌握状况评估能力弱,对于自身掌握较好的项目在训练中更为关注[5],而疏于对自身较为薄弱的技术和技术环节进行强化练习,导致该组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状况出现了“移动强、投篮弱”和组内技术规范度水平优劣分化度较高的态势。
  3)U14组运动员成绩状况及原因分析
  U14组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中年龄较小的组别,但完成各测试项技术的规范程度较高,然而在体现原地单手投篮能力的“七步后退投篮”测试中,技术效果和规范度水平的稳定度都较低,且“六边形移动”的技术规范度水平稳定度较低,且该组运动员“七步后退投篮”的技测成绩和“全场攻防模拟”“六边形移动”的技评成绩全距值较高,说明U14组运动员完成“七步后退投篮”的效果水平和“全场攻防模拟”“六边形移动”的规范度水平优劣分化度较高。以上成绩说明该组别教练员总体训练目标明确,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了解该年龄段运动员特点并重视对运动员此方面的培养,多数运动员训练效果良好,且由于U14组运动员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且训练年限相对较短而缺乏广泛的动作储备和丰富的运动经验,在学习专项技术动作过程中需采用完整动作练习法[6-7],也说明该组教练员在训练中对技术动作示范中规范度较高,但教练员训练中对原地投篮能力和脚步动作规范度较低的运动员群体督促程度不够,且在督促运动员练习薄弱技术方面尚不足。
  2.2 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特征因子比较研究
  2.2.1 专项技术特征因子的产生
  1)因子分析可行性评估
  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的结构和特征,将各专项技术的测试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各技术指标因子分析适切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KMO值为0.674,表明4项技术项之间存在较多共同特质,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4项技术项之间相关系数矩阵非单位矩阵,素质项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也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过程中,选择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默认萃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选取方差极大正交法对因子进行旋转。所得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看出,技术项指标因子分析过程中,共萃取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2个因子累计解释了总变异量的67.366%。
  4)“篮球专项步法因子”与“篮球专项手感因子”的形成
  表5为转轴后的因子成分矩阵,由此可知,在因素1上载荷较大的指标有:“六边形移动”和“全场攻防模拟”。由于以上2项指标更多地反映了篮球运动员组合运用各类脚步方法(如:急停急起、滑步、后退跑、变向跑等)的能力,所以将因素1命名概括为“篮球专项步法因子”;因素2上载荷较大的指标有:“全场综合传接球”和“七步后退投篮”。由于以上2项指标更多地反映了篮球运动员通过手部感觉而控制支配球(如:原地肩上投篮、传接球等)的能力,所以将因素2命名概括为“篮球专项手感因子”。
  2.2.2 各龄层运动员专项技术特征因子动态比较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各年龄组“六边形移动”和“全场攻防模拟”技术测试和技术评定成绩分别相加,可得到各组关于“专项步法因子”的成绩指标;将各年龄组“全场综合传接球”和“七步后退投篮” 技术测试和技术评定分别相加,可得到各组关于“专项手感因子”的成绩指标。继而将各因子成绩状况以箱线图(Box-plot)呈现如图1和图2,可了解到各年龄组成绩的较高分、上四分位分数、中位分数、下四分位分数、较低分和异常值,并可了解到各组成绩是否具有对称性及分布的分散程度。图1主要表现各组运动员“专项步法因子”成绩状况,其中X1、X2、X3表示U14、U15、U17的技术测试成绩状况,X4、X5、X6表示U14、U15、U17技术评定成绩状况;图2主要表现各组运动员“专项手感因子”成绩状况,其中X7、X8、X9表示U14、U15、U17的技术测试成绩状况,X10、X11、X12表示U14、U15、U17技术评定成绩状况。
  1)各龄层运动员“专项步法因子”相关成绩的动态比较及内外因分析
  从图1可直观了解到以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步法”作为评价因子的整体状况。从技术测试成绩来看,各组别整体水平呈现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先小幅上升后大幅下降趋势,从箱体分布区间可看出,U15组运动员高于其他点位,U14组次之,U17组较低;从技术评定成绩来看,整体呈现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降低趨势,从箱体分布区间可看出,U14组运动员高于其他点位,U15组次之,U17组较低,且由各箱体线段长度看出,各组运动员的技术测试成绩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趋于集中,而技术评定成绩则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分布的愈加分散。以上结果说明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脚步技术方面,动作效果水平会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先略微提高再显著下降,动作效果的稳定度会逐步增高,规范程度及其稳定性会随着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下降。
  究其现象内因,首先,是由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逐渐随身体发育的成熟显现成人化特征,即身高显著增长,体重随骨骼和脂肪的增长而增加[8],且身高、体重对身体素质的影响达到18%~47%[9],而对移动速度造成制约;其次,是由于部分运动员随着训练年限的逐渐增加,主观对艰苦的脚步动作训练产生倦怠感而疏忽,或因其在训练中攻防对抗内容比例逐渐加大,而在实战中较好的身体素质可对专项技术的薄弱产生“非衡性补偿”[7],运动员在此训练中主观认为只有较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使其在实战中占有优势,而产生“身体素质较重要”的误区。   从外因来看,教练员在训练中对于脚步动作的规范程度的不重视而存在督导不利的情况。规范的技术动作是基于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根据人体生理结构采用合理的肌肉发力动作组合而形成的,教练员在青少年训练中过于强调完成动作的效果,忽略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从长远角度对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都是无益的[7]。然而,在“六边形移动”和“全场攻防模拟”实际测试中发现,各年龄组别运动员都存在着很多只追求速率而忽略控制身体重心的情况,尤其很多青少年运动员在做急停、滑步等动作时忽略“屈膝”环节而导致身体重心过高,这极其不利于运动员在实战中身体的稳定性[10],尽管移动速率在忽视脚步动作规范性的训练环境下短期内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和其他训练内容比例的增大,运动员会对脚步技术动作规范度的进一步忽略,导致运动员脚步技术动作速率随年龄增大而大幅下滑。脚步动作是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改变位置进行攻防活动的唯一工具,直接关联到运动员的移动能力,在攻防两端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现代篮球中对防守的要求日益提高[11],而灵活的脚步动作是實现比赛中防守到位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任何年龄阶段的训练中都必须充分给予重视。
  2)各龄层运动员“专项手感因子”相关成绩的动态比较及内外因分析
  从图2可直观了解到以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手感”作为评价因子的整体状况。从技术测试成绩来看,整体呈现水平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升后降趋势,从箱体分布区间可看出,U15组运动员高于其他点位,U17组次之,U14组较低;从技术评定成绩来看,整体呈现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降低趋势,从箱体分布区间可看出,U14组运动员高于其他点位,U15组次之,U17组较低。以上结果说明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手部控制支配球技术方面,动作效果水平会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先提高再下降,动作规范程度会随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下降。
  究其现象内因,是由于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中过于注重投篮、传接球等技术的动作效果,而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青少年的神经活动兴奋性占优,所以处于该年龄阶段的运动员的模仿和学习能力较强,因此青少年阶段被视为运动员学习专项技术的较佳时期,且在此学习过程中各技术动作处于从分化向动力定型转变的过程,运动员在此时期形成的动作习惯将伴随其运动生涯[6-7],所以该时期是技术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尤其对于投篮、传接球等由手感主导的进攻核心技术而言,更是重中之重。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为例,它是篮球比赛中得分主要手段之一,该技术通过由脚踝到手指的多个关节综合发力而完成,全动作过程由“蹬-伸-屈-拨”构成,然而,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因片面追求动作效果或盲目模仿球星动作而造成其技术动作不够规范,在“七步后退投篮”的实际测试中发现,很多力量较差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完成较远距离投篮时,将球引至体后,借助于大臂的力量将球“甩”出,尽管投篮力量增加,但由于破坏了该技术动作的正确结构而导致命中率和稳定度大幅降低,随着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此问题愈加严重[12]。
  从外因来看,首先,作为同场对抗性项群的篮球运动,竞技水平“涨落”情况发生率为100%[13],即在篮球专项技术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存在阶段性起伏现象;其次,是由于部分该组别教练员训练观念落后,“锦标主义”思想过于严重,不重视训练的科学性,教练员往往为了该年龄批次的运动员在寥寥无几的全国或全省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而选择了对青少年运动员取得短期成绩更快捷有效但对未来长远无益的方法,把更多地训练时间分配给身体素质和战术训练中,不重视训练内容的均衡性[14],且未能敏锐察觉运动员的弱势技术并及时调整相应的训练方案,且在专项技术训练中,也存在“重攻轻守”思想,将更多地时间分配给了“与得分相关”的各种投篮练习项目,且对于完成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方面不够重视,导致随着运动员投篮、传接球动作规范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步下降。以手部感觉为主导的投篮和传接球技术是较重要的篮球进攻技术,准确的传球和投篮往往决定着篮球比赛胜负的走势,准确性主要基于合理规范的技术动作结构[10]。此类动作主要由手腕和手指的屈、伸、扣、抖等动作和全身其他肌群综合发力作用于球体,动作结构相对复杂,因此青少年运动员手部控制支配球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反复和不懈的练习才能得以实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整体状况
  从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运动员完成测试专项技术总体状况来看,年龄层的高低并未与成技术动作的速率和效率及规范程度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在完成专项技术动作的速率和效率方面,水平随年龄段增大而呈现先升后降状态,U15组运动员总体水平较高,U14组次之,U17组较低;在完成专项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方面,水平随年龄段增大而降低,U14组运动员总体水平较高,U15组次之,U17组较低。
  3.1.2 各龄层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优、劣势专项技术状况
  我国U17组篮球运动员在投篮命中率方面优于其他组别,其他各测试项技术的完成效果和规范程度均处于劣势,且在传接球和移动能力较低;U15组篮球运动员移动能力较强,行进间运球、投篮能力较弱,且原地单手投篮能力较低;U14组篮球运动员完成各测试技术的规范程度较高,然而原地单手投篮技术效果和规范度水平的稳定度都较低,且脚步技术动作的规范度水平稳定度较低。
  3.1.3 各龄层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优劣分化度较高专项技术分布状况
  我国U17组篮球运动员完成“全场综合传接球”、“七步后退投篮”和“全场攻防模拟”的效果水平优劣分化度较高;U15组篮球运动员完成“全场综合传接球”、“七步后退投篮”和“全场攻防模拟”的规范方面的优劣分化度较高;U14组篮球运动员完成“七步后退投篮”的效果水平和“全场攻防模拟”、“六边形移动”的规范度水平优劣分化度较高。   3.1.4 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特征因子构成及整体发展状况
  我国U17、U15、U14男子篮球運动员的专项技术特征因子主要由“篮球专项步法因子”和“篮球专项手感因子”构成。在脚步移动相关技术方面,U14组运动员动作效果水平低于U15组运动员,U17组运动员最低,整体趋势随运动员年龄增大而先升再降,动作效果的稳定度会逐步增高,规范程度及其稳定性会随着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下降;在手部控制支配球相关技术方面,同样为U14组运动员动作效果水平低于U15组运动员,U17组运动员最低,整体趋势随运动员年龄增大而先升再降,动作规范程度水平会随着运动员年龄段的增大而下降。
  3.2 建议
  3.2.1 增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的合理性及指向性
  教练员基于各年龄段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具备敏锐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能力,以对各年龄段容易犯错误和薄弱技术环节进行有指向的练习。根据测试结果,对于动作效果和规范水平稳定度较低、优劣分化度较高等共性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并通过反复强调和重点督促等手段加以干预;对于我国U17组运动员传接球和移动能力薄弱、U15组运动员行进间运球和投篮能力薄弱和U14组运动员原地单手投篮技术薄弱且投篮和脚步动作稳定度低等个性问题,应在训练中进行常态化的“查漏补缺式”练习。
  3.2.2 重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步法及手感相关技术训练的规律性及均衡性
  教练员根据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的敏感期和发展规律,恰当安排专项步法及手感相关技术训练。根据特征因子比较结果,应针对步法或手感技术能力较为薄弱的U17组运动员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避免其技术效果水平因身体形态成人化而下降;加强与U15组运动员的心理沟通,督促其在训练中保持高投入度,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其身心发育而引起的步法、手感技术水平发生“习惯性”下降;着力提高U14组运动员专项手感技术能力,应较近侧重于运、传球练习,对于投篮技术以强化动力定型为主要目标。且从整体上对各年龄段专项步法和手感技术规范度方面都需通过常态化自评结合互评等方式常抓不懈;同时,对于训练内容安排上和运动员个体要求上需注重两者的均衡,以确保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能力全面、平衡发展。
  3.2.3 关注教练员培训及管理
  提高教练员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在教练员培训中从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学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体育基础学科角度深层次认识青少年的专项技术学习过程,并加入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与观念,以帮助教练员加深对青少年篮球专项技术训练的理解和认识;并调整教练员业绩衡量指标,使其在绩效管理制度下以其向上级训练组织输送运动员的数量及质量为关键业绩指标,促使其将提高运动员技术能力、发掘运动员潜力作为主要责任,避免教练员为迎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相关政策而苛求实战比赛成绩情况发生。
  3.2.4 及时修订相关制度
  对于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的修订,应定期组织多名经验丰富的相关理论专家和一线教练员就青少年篮球专项技术测试方面内容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专业人员集思广益并结合基层运动员成绩普查的方式,修订相关内容,避免在测试内容设置过程中个别篮球专家陷入自信的惯性思维而完全以个人经验为主导,同时也避免由于现代篮球青少年群体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水平的自然增长而引起测试标准的滞后;对于青少年比赛综合成绩认定方法的修订,建议将“专项技术成绩”、“身体素质成绩”和“实战成绩”比例分配为:40%,30%,30%,从而促使专项技术训练得到重视。
  3.2.5 关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教育、营养及医疗问题
  训练部门应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专项技能的同时,应关心其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并在运动员饮食方面给予充分指导,以保证其及时全面的补充生长发育中所需营养成分;还应向运动员普及篮球训练、比赛中常见伤病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并提供相关医疗设备及药品,以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鑫.不同心理应激情境下篮球运动员的效率与策略——以26届男篮亚锦赛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36(6):78-87.
  [2]周冰.近三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能力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4):34-36.
  [3]于振峰,张振东,张建军,等.中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体育学刊,2002,9(5):123-126.
  [4]刘守旺. 中国男篮发展对策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5(2):120-123.
  [5]王慧琳,李兰,张锐,等.对我国少年男子(16~17岁)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评价模型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2):28-32.
  [6]张博,何进良.对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3):80-83.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0:184-187.
  [8]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6-327.
  [9]王成军. 体格和生理成熟度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J]. 体育学刊, 2014,21(4):130-134.
  [10]苏朋,付降河,贾俊杰.我国U13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特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4,41(1):182-185.
  [1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0-21.
  [12]李杨,白东波.我国青少年篮球教练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23(3):423-424.
  [13]陈亮,田麦久. 对抗性项群比赛中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特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4,37(11):117-123.
  [14]都娟.后发优势与我国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07.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目标,研究ERP系统的重要子系统MRP/CRP系统的相关问题并 完成设计和实现工作,内容包括:(1)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2)MRP分解过程研究与系统设 计;(3)CRP
该文首先对中国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国内外科技工业园区的创建条件、类型等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影响中国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的三个
当代经济三个显著特征—知识经济现象的出现。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信息的到来,以及宏观经济的强劲增长。这三个特征在美国等发发达国家有突出的表现,在其它国家也有相应的
该文在"委托-代理"关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下及广西、深圳、武汉等省、市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及约束机制的内容及其方法进行
该文介绍了世界各地投资基金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风险基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运营特点,分析了美国的风险基金在促进美国高科技企业成长,进而推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供
该论文详尽分析了中国企业兼并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发展特点.对黑龙集团兼并齐齐哈尔造纸厂过程、兼并中所遇障碍和解决方法,以及由此案例所带给人们的启示都进行了详细缜密的研
制度的本质在于使人的行为规范化和有序化。制度是保障和约束人的行为以实现目标价值最大化的规则体系。制度本质具有深刻的人学蕴涵,制度与人的关系具有内在性。因为人类社会
人类即将迈向21世纪,将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国家经济安全更显重要,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该文共分四部分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作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高风险性不仅体同在实现过程中所需的资金量大,一旦发生失误易引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体现在各发展阶段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众多而复杂.因此,有秘要进一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对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机场、隧道、港口、电厂、水处理厂等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适应于这种建设的投融方式:建设--运营--移交(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