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书法艺术是东方独特的一种“美的艺术”。 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音乐相比显得更为抽象,也不可能像绘画艺术那样直观的描绘现实中的具体事物,所以,显得比较神秘。一幅作品,见仁见智,由于欣赏者本身艺术修养的不同,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众口一词。书法艺术的美,不能也不存在一个绝对标准。不同的技法产生不同的风貌,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我们欣赏者产生各种不同的欣赏情趣。
关键词:书法;结体;修养
书法艺术上的许多范畴,质朴有庄重、豪放与纤细、飘逸与轻浮,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一、线条之美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例如,音乐语言是音节的排列,文章语言是文字的组合,绘画的语言是色彩、线条和形体的组织。由于这些艺术语言是构成艺术形式的全部材料,我们有把它称作形式语言。书法的形式语言便是线条的组织。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线条运动无限丰富的变化,意味着线条质感的无穷变化。这是书法艺术深刻表现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所以,又可以说,书法无疑是线的艺术。对线条的感受和认识成为深入书法艺术的必经之路。
书法以汉字结构为造型的依据,但书法与写字却又根本的区别。一般文字书写不涉及艺术语言问题,它仅仅要求能够辨识,以完成交际的作用。只有当线条获得足够的表现力时,书写才上升为艺术,线条组织才上升为艺术语言。
线条可以分为几何线和徒手线两大类。
几何线是指在制图工具帮助下画出的符合一定规范的线条,如直线、圆、抛物线、等;徒手线指只用笔,而不用其它辅助工具做出的线条。书法是一种关于徒手线的艺术。任何一条徒手线都有它特定的情调。或灵动、或稳重、或飘逸、或艰涩,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二、结构之美
结构,亦称“结字”、“结体”。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俯《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兰亭序》中21个 “之”字,神态各异,气韵生动,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又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可见,结构在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三、章法气势之美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王羲之《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四、内容情感之美
艺术,都是以表达自己真挚情感,书法也是如此。有这么一种说法: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它仅仅依靠形式本身的力量打动人们,采用什么样的题材根本没有关系,就像西方的康定斯基、毕加索等现代造型艺术家所作的那样。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观赏作品,总是首先触及作品的形式,往往内容不及形式,所谓“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对内容反而就更不用留意了。不过,鉴赏时随着感受的深入,作品的文辞内容就会慢慢会对观众产生作用,形式所具有的表现力是书法艺术主导的方面,作品的构成自能左右观赏者的心境,使观赏者的审美感受朝一定方向前进,顺利地进入作品的塑造的意境中。但凡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单个字本身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通过书法艺术的语言,创造气氛表面主题,表达思想感情,充分抒发书法家的情怀,激励欣赏者的志趣,与之产生共鸣,达到书法作品之神妙。 五、心灵意境之美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的概念,指人的思维境界,是艺术美的集中反映。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书法作品的内容与点画墨色的搭配,给人留下了可以想象的空间。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想见一种富有情趣的隐约的艺术境界。这便是意境美。书法作品中的意境,指整个作品的抒情气氛,自从书法成为自觉地艺术以来,“取会佳境”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目标:如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则纵横争折。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 同样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而我们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
可见,作品的意境是书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个人一定时期内心思想的真挚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线条、结构、内容、章法、中体现了作者质朴和向往美好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需尽欢的感慨。再如《祭侄文稿》为颜真卿乾元元年所书,是颜真卿追念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的侄儿季明所写的祭文草稿,此稿为即兴之作,书家的沉痛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为颜行第一,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当我们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和书家的的心情之后,再来欣赏下《祭侄文稿》,便能体会到书家书写时的悲痛与压抑,使这幅作品的情感熔铸在一起,升华出一种悲凉意境,渲染出一种艺术氛围,这种意境的创造,却要依赖于艺术家对某种创作炉火纯青的技巧掌握。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真是这种意境美,更使书法欣赏者感到妙趣横生。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殷商伊始,甲骨文行世,以此为基础,汉字的书写逐渐演化出篆、隶、真、草、行等书体。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墨宝;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它既能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体美,又能反映出事物的形式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发出独特的光芒。书法艺术走向世界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进而从中品味欣赏一种美的享受,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也才能促进书法艺术有更为良性和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振中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钟明善 《中国书法简史》 [M] 河北美术出版社
[3]刘正成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史研究自由与非
关键词:书法;结体;修养
书法艺术上的许多范畴,质朴有庄重、豪放与纤细、飘逸与轻浮,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
一、线条之美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例如,音乐语言是音节的排列,文章语言是文字的组合,绘画的语言是色彩、线条和形体的组织。由于这些艺术语言是构成艺术形式的全部材料,我们有把它称作形式语言。书法的形式语言便是线条的组织。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线条运动无限丰富的变化,意味着线条质感的无穷变化。这是书法艺术深刻表现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所以,又可以说,书法无疑是线的艺术。对线条的感受和认识成为深入书法艺术的必经之路。
书法以汉字结构为造型的依据,但书法与写字却又根本的区别。一般文字书写不涉及艺术语言问题,它仅仅要求能够辨识,以完成交际的作用。只有当线条获得足够的表现力时,书写才上升为艺术,线条组织才上升为艺术语言。
线条可以分为几何线和徒手线两大类。
几何线是指在制图工具帮助下画出的符合一定规范的线条,如直线、圆、抛物线、等;徒手线指只用笔,而不用其它辅助工具做出的线条。书法是一种关于徒手线的艺术。任何一条徒手线都有它特定的情调。或灵动、或稳重、或飘逸、或艰涩,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二、结构之美
结构,亦称“结字”、“结体”。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元赵盂俯《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兰亭序》中21个 “之”字,神态各异,气韵生动,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又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可见,结构在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三、章法气势之美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王羲之《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四、内容情感之美
艺术,都是以表达自己真挚情感,书法也是如此。有这么一种说法:书法是抽象的艺术,它仅仅依靠形式本身的力量打动人们,采用什么样的题材根本没有关系,就像西方的康定斯基、毕加索等现代造型艺术家所作的那样。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观赏作品,总是首先触及作品的形式,往往内容不及形式,所谓“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对内容反而就更不用留意了。不过,鉴赏时随着感受的深入,作品的文辞内容就会慢慢会对观众产生作用,形式所具有的表现力是书法艺术主导的方面,作品的构成自能左右观赏者的心境,使观赏者的审美感受朝一定方向前进,顺利地进入作品的塑造的意境中。但凡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单个字本身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通过书法艺术的语言,创造气氛表面主题,表达思想感情,充分抒发书法家的情怀,激励欣赏者的志趣,与之产生共鸣,达到书法作品之神妙。 五、心灵意境之美
意境,作为中国美学的概念,指人的思维境界,是艺术美的集中反映。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书法作品的内容与点画墨色的搭配,给人留下了可以想象的空间。人们通过联想,可以想见一种富有情趣的隐约的艺术境界。这便是意境美。书法作品中的意境,指整个作品的抒情气氛,自从书法成为自觉地艺术以来,“取会佳境”一直是人们所向往的目标:如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则纵横争折。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 同样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而我们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
可见,作品的意境是书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个人一定时期内心思想的真挚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线条、结构、内容、章法、中体现了作者质朴和向往美好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需尽欢的感慨。再如《祭侄文稿》为颜真卿乾元元年所书,是颜真卿追念在“安史之乱”中被杀害的侄儿季明所写的祭文草稿,此稿为即兴之作,书家的沉痛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为颜行第一,甚至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当我们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和书家的的心情之后,再来欣赏下《祭侄文稿》,便能体会到书家书写时的悲痛与压抑,使这幅作品的情感熔铸在一起,升华出一种悲凉意境,渲染出一种艺术氛围,这种意境的创造,却要依赖于艺术家对某种创作炉火纯青的技巧掌握。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真是这种意境美,更使书法欣赏者感到妙趣横生。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殷商伊始,甲骨文行世,以此为基础,汉字的书写逐渐演化出篆、隶、真、草、行等书体。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墨宝;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它既能反映出客观事物的形体美,又能反映出事物的形式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发出独特的光芒。书法艺术走向世界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进而从中品味欣赏一种美的享受,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也才能促进书法艺术有更为良性和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振中 《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钟明善 《中国书法简史》 [M] 河北美术出版社
[3]刘正成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史研究自由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