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一旦形成,他们就会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数学的乐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会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下面就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来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模拟数学场景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直接理解。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设数学活动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快乐,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认识时、分、秒”时,我带来钟表模型,先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体验1分钟时间究竟有多长,如让学生动手写字,看看一分钟能写多少字;找到自己的脉搏,数一数1分钟自己心跳多少次;数一数1分钟能踢毽子多少下;闭上眼睛静听1分钟音乐等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1分钟,获得1分钟究竟有多长的亲身体验,从而感受到时间的短暂与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三、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学中,教师不妨多为他们创设一些抢答和比赛游戏。如,在计算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开火车、夺红旗、闯关游戏、你问我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巧设益智问题,引发数学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疑”在引入中有推动作用,在转折中有启迪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有这样一道题:根据角的形状猜一猜被遮住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课件上,每个图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被遮掩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其中有两个图露出的角分别是钝角、直角,学生比较容易地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而第三个图露出的是锐角,学生一下犯难了,思考片刻后,有的学生回答是锐角三角形,有的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也有的学生回答是钝角三角形。接着,他们争了起来,这时,我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是什么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争着说,抢着说,个个说得有理有据,人人听得“心悦诚服”,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学习的兴趣也调动起来了。
五、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兼备,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因此课堂教学中生动丰富的课件,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动画演示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使学生在一步步的观察中发现:把圆柱体拼成长方体,体积不变,即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的体积。这样,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就水到渠成了。在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以旧引新,化难为易,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生经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十分形象地理解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重视动手实践,经历数学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动手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表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汇报交流时呈现出了多种思考方式,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1: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学生2:动手撕下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学生3:把三角形中三个角的顶点翻折于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三个角也拼成一个平角。
七、鼓励创新思维,感受数学精彩
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算法多样化,多给他们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智慧。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班徽。结果学生精心设计,展示的班徽使大家眼前一亮,惊喜万分,这些班徽风格不一,形态各异,件件作品洋溢着他们追求上进、阳光快乐的心态。
当然,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不仅局限于此,如关注数学四基创设发展空间,加强探究体验促进本质探寻,体现数学价值激发学习兴趣等。我们相信,建立在研究儿童基础上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对一种苦差的“应酬”,学习数学是最幸福、最快乐的,这正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梁芳磊.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J].学周刊,2015(6).
编辑 薛直艳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学来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模拟数学场景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直接理解。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设数学活动情境,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快乐,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认识时、分、秒”时,我带来钟表模型,先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建立时、分、秒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体验1分钟时间究竟有多长,如让学生动手写字,看看一分钟能写多少字;找到自己的脉搏,数一数1分钟自己心跳多少次;数一数1分钟能踢毽子多少下;闭上眼睛静听1分钟音乐等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1分钟,获得1分钟究竟有多长的亲身体验,从而感受到时间的短暂与珍贵,懂得珍惜时间。
三、组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学中,教师不妨多为他们创设一些抢答和比赛游戏。如,在计算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开火车、夺红旗、闯关游戏、你问我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巧设益智问题,引发数学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疑”在引入中有推动作用,在转折中有启迪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有这样一道题:根据角的形状猜一猜被遮住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课件上,每个图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测被遮掩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其中有两个图露出的角分别是钝角、直角,学生比较容易地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而第三个图露出的是锐角,学生一下犯难了,思考片刻后,有的学生回答是锐角三角形,有的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也有的学生回答是钝角三角形。接着,他们争了起来,这时,我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你认为是什么三角形?说说你的理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争着说,抢着说,个个说得有理有据,人人听得“心悦诚服”,这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学习的兴趣也调动起来了。
五、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兼备,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因此课堂教学中生动丰富的课件,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动画演示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使学生在一步步的观察中发现:把圆柱体拼成长方体,体积不变,即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的体积。这样,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就水到渠成了。在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以旧引新,化难为易,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学生经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十分形象地理解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重视动手实践,经历数学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动手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表象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汇报交流时呈现出了多种思考方式,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1: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学生2:动手撕下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学生3:把三角形中三个角的顶点翻折于任意一条边上的一点,三个角也拼成一个平角。
七、鼓励创新思维,感受数学精彩
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不同思考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算法多样化,多给他们一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智慧。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班徽。结果学生精心设计,展示的班徽使大家眼前一亮,惊喜万分,这些班徽风格不一,形态各异,件件作品洋溢着他们追求上进、阳光快乐的心态。
当然,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不仅局限于此,如关注数学四基创设发展空间,加强探究体验促进本质探寻,体现数学价值激发学习兴趣等。我们相信,建立在研究儿童基础上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数学是对一种苦差的“应酬”,学习数学是最幸福、最快乐的,这正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梁芳磊.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J].学周刊,2015(6).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