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名著能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要把高中生的名著阅读落到实处,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对精彩片段的精读,能让学生品味奇妙的构思,欣赏佳词妙句,感受名著的魅力;提纲挈领式的略读,能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高语文素养;集中注意力的速读,能让学生花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
【关键词】名著阅读 精读 略读 速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并提出了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名著篇幅长、阅读量大,作为学生阅读引导者的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一、精读
精读就是要静下心来认真细读文本,以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佳词妙句,弄清词语含义,理解文本内容,理清写作线索,理解作者主旨。精读时可结合做圈点、批注。
莫蒂默·阿德勒认为,一般书籍只要读一遍就能洞悉无遗,但名著却让人钻研不尽,它们是启发智慧的源泉。每一部名著都是作者精心酿造的美酒,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名著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深邃的人文精神,唯有精读才能领悟其魅力,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吸纳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阅读名著不仅是了解故事情节,更要感受其魅力,思考其内涵,领会其现实意义等。名著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体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读到他对国民弱点、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如《呐喊》《彷徨》无不体现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在《阿Q正传》中作者借助阿Q思考国民的弱性;在《药》中我们可以看到愚昧的华老栓,看到鲁迅试图寻找拯救国民的良方;在《伤逝》中可看到出走的娜拉,并追问出走以后怎么办……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思考贵族阶级和俄国的前途,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表达对农奴制改革的理想。托尔斯泰是著名的心理刻画大师,只有认真阅读他的作品,不轻易放过一处细节描写,才能领略到他无与伦比的写作艺术。
指导学生精读,重在帮助学生鉴赏、体会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细读其中的精彩片段。其一,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关注人物语言及语气的变化,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反应等内容。如精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而宝玉问黛玉“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回答“些须认得几个字。”比较黛玉前后两次的回答,只因先前贾母说过众姐妹只认识几个字,不作睁眼瞎罢了。黛玉从贾母话中揣摩出贾府是不欣赏女子才情的。因而当宝玉问话时,只说自己认得几个字。从前后两次的问答中,能深深体会黛玉刚进贾府时小心谨慎的性格、寄人篱下的伤感。再如宝玉挨打的片段,也可通过黛玉和宝钗不同的反应来分析两人的性格差异等。
其二,可通过体会标点符号及修辞的运用等来引导精读。如《祝福》中关于四叔的描述用了基本一致但标点符号不同的三句话:“可恶!然而……”;“可恶!”;“然而……”第一句话表达了四叔对卫老婆子和祥林嫂婆家劫走祥林嫂的愤怒,却又觉得他们的行为符合封建礼法;第二句话表示对卫老婆子出尔反尔行为的生气;第三句话的潜台词是还能找到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吗。通过精读这一细节,我们能体悟到四叔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封建卫道士的形象。
其三,还可适当地做圈点和批注。这样既能醒目地标出作品的重点,又能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如在阅读《欧也妮·葛朗台》时,可圈出表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强烈欲望及贪婪性格的词句,或有艺术特色的句子:“瞪”“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等词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言,品味奇妙的构思,感受名著的魅力,又能借鉴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略读
略读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阅读方法。略读不是粗略地读,更不是忽略地读,而是要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写作技法。略读时要有所取舍,关注作品中的关键段和重点句,不要逐句逐词地读。略读的目的在于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当名著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丰富,思维会越来越开阔,阅读鉴赏、写作和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名著篇幅长,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人物关系复杂,况且很多名著还需反复阅读才能理解,所以学生的阅读量很大,而高中生的学业繁重,心理压力很大,业余时间很少,所以大多情况下还是以略读为主。
指导学生略读,可引导学生先看目录和序文,再看正文,以便在阅读前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看目录,能大致了解名著的情节及主要人物,看序文能大致了解作者的创作缘由及表达的情感等。如巴金的《家》,正文前有一篇本人写的《激流三部曲》的总序。读该序文可知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爱恨悲喜的情感交织。阅读中就可围绕这些进行有重点的阅读。
对于正文的略读,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以把握作品的主旨。如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引导学生思考圣地亚哥在返航中一次次地与鲨鱼搏斗,蕴含了老人什么样的精神?又如阅读鲁迅的《药》可思考“药”指什么,人血馒头真能治病吗?真正的良药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略读,很容易理解因群众的冷漠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的主题。
三、速读
速读即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率的阅读方法。与略读不同的是速读强调阅读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这就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快速的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加快阅读速度与理解阅读材料并不矛盾,就像我们阅读一个字并不需要看清其笔画一样,对于词句的理解只要几个主要的字词映入大脑,大脑就能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语义。所以只要注意力集中,快速阅读并不会影响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江苏省考试说明》列出24部名著书目。在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速读的方法非常必要。首先,要强调默读而不是朗读,默读有利于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其次,要注意不要反复浏览,即使遇到不理解的,也要等整篇或某一章节读完后再回过来读,避免眼睛不断来回转动;再次,要聚精会神地抓住关键词阅读,稍微的精力分散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效果。实践证明,运用速读,每天只要坚持15~20分钟就能读完《红楼梦》三章回的内容,40多天就能读完整部《红楼梦》或《三国演义》。《边城》《呐喊》《老人与海》等则只需几天就能读完。
名著阅读需要反复多次,第一遍可慢慢读,多次阅读时就可采用速读,既能加深印象,又能节省时间。此外,速读法也适用于阅读报刊杂志,这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如能每天坚持定时定量阅读,就很容易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既能阅读大量读物,又不耽误考试升学,学生在忙而不乱中提高人文素养。
总之,名著阅读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精读、略读、速读各有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不但能彻底改变学生功利性地去读名著压缩版的现象,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美]莫蒂默·阿德勒. 西方名著中的伟大智慧[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 叶圣陶、朱自清. 略读指导举隅[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费俊龙中学)
【关键词】名著阅读 精读 略读 速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并提出了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名著篇幅长、阅读量大,作为学生阅读引导者的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一、精读
精读就是要静下心来认真细读文本,以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佳词妙句,弄清词语含义,理解文本内容,理清写作线索,理解作者主旨。精读时可结合做圈点、批注。
莫蒂默·阿德勒认为,一般书籍只要读一遍就能洞悉无遗,但名著却让人钻研不尽,它们是启发智慧的源泉。每一部名著都是作者精心酿造的美酒,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名著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深邃的人文精神,唯有精读才能领悟其魅力,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吸纳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阅读名著不仅是了解故事情节,更要感受其魅力,思考其内涵,领会其现实意义等。名著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体现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从鲁迅的作品中,我们可读到他对国民弱点、对社会现实的深沉思考。如《呐喊》《彷徨》无不体现鲁迅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在《阿Q正传》中作者借助阿Q思考国民的弱性;在《药》中我们可以看到愚昧的华老栓,看到鲁迅试图寻找拯救国民的良方;在《伤逝》中可看到出走的娜拉,并追问出走以后怎么办……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思考贵族阶级和俄国的前途,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表达对农奴制改革的理想。托尔斯泰是著名的心理刻画大师,只有认真阅读他的作品,不轻易放过一处细节描写,才能领略到他无与伦比的写作艺术。
指导学生精读,重在帮助学生鉴赏、体会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细读其中的精彩片段。其一,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关注人物语言及语气的变化,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反应等内容。如精读《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片段,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而宝玉问黛玉“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回答“些须认得几个字。”比较黛玉前后两次的回答,只因先前贾母说过众姐妹只认识几个字,不作睁眼瞎罢了。黛玉从贾母话中揣摩出贾府是不欣赏女子才情的。因而当宝玉问话时,只说自己认得几个字。从前后两次的问答中,能深深体会黛玉刚进贾府时小心谨慎的性格、寄人篱下的伤感。再如宝玉挨打的片段,也可通过黛玉和宝钗不同的反应来分析两人的性格差异等。
其二,可通过体会标点符号及修辞的运用等来引导精读。如《祝福》中关于四叔的描述用了基本一致但标点符号不同的三句话:“可恶!然而……”;“可恶!”;“然而……”第一句话表达了四叔对卫老婆子和祥林嫂婆家劫走祥林嫂的愤怒,却又觉得他们的行为符合封建礼法;第二句话表示对卫老婆子出尔反尔行为的生气;第三句话的潜台词是还能找到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吗。通过精读这一细节,我们能体悟到四叔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封建卫道士的形象。
其三,还可适当地做圈点和批注。这样既能醒目地标出作品的重点,又能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如在阅读《欧也妮·葛朗台》时,可圈出表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强烈欲望及贪婪性格的词句,或有艺术特色的句子:“瞪”“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等词句。这样既能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言,品味奇妙的构思,感受名著的魅力,又能借鉴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略读
略读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阅读方法。略读不是粗略地读,更不是忽略地读,而是要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写作技法。略读时要有所取舍,关注作品中的关键段和重点句,不要逐句逐词地读。略读的目的在于扩大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当名著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语感会越来越丰富,思维会越来越开阔,阅读鉴赏、写作和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名著篇幅长,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人物关系复杂,况且很多名著还需反复阅读才能理解,所以学生的阅读量很大,而高中生的学业繁重,心理压力很大,业余时间很少,所以大多情况下还是以略读为主。
指导学生略读,可引导学生先看目录和序文,再看正文,以便在阅读前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看目录,能大致了解名著的情节及主要人物,看序文能大致了解作者的创作缘由及表达的情感等。如巴金的《家》,正文前有一篇本人写的《激流三部曲》的总序。读该序文可知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爱恨悲喜的情感交织。阅读中就可围绕这些进行有重点的阅读。
对于正文的略读,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以把握作品的主旨。如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引导学生思考圣地亚哥在返航中一次次地与鲨鱼搏斗,蕴含了老人什么样的精神?又如阅读鲁迅的《药》可思考“药”指什么,人血馒头真能治病吗?真正的良药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略读,很容易理解因群众的冷漠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的主题。
三、速读
速读即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率的阅读方法。与略读不同的是速读强调阅读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这就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快速的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加快阅读速度与理解阅读材料并不矛盾,就像我们阅读一个字并不需要看清其笔画一样,对于词句的理解只要几个主要的字词映入大脑,大脑就能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语义。所以只要注意力集中,快速阅读并不会影响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5部以上,《江苏省考试说明》列出24部名著书目。在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速读的方法非常必要。首先,要强调默读而不是朗读,默读有利于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其次,要注意不要反复浏览,即使遇到不理解的,也要等整篇或某一章节读完后再回过来读,避免眼睛不断来回转动;再次,要聚精会神地抓住关键词阅读,稍微的精力分散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效果。实践证明,运用速读,每天只要坚持15~20分钟就能读完《红楼梦》三章回的内容,40多天就能读完整部《红楼梦》或《三国演义》。《边城》《呐喊》《老人与海》等则只需几天就能读完。
名著阅读需要反复多次,第一遍可慢慢读,多次阅读时就可采用速读,既能加深印象,又能节省时间。此外,速读法也适用于阅读报刊杂志,这能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如能每天坚持定时定量阅读,就很容易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既能阅读大量读物,又不耽误考试升学,学生在忙而不乱中提高人文素养。
总之,名著阅读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精读、略读、速读各有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来提高阅读效率,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这不但能彻底改变学生功利性地去读名著压缩版的现象,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美]莫蒂默·阿德勒. 西方名著中的伟大智慧[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 叶圣陶、朱自清. 略读指导举隅[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市费俊龙中学)